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
- 格式:ppt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1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球菌种类很多,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分为G-、 G+两类球菌。
G+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微球菌。
G-有: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布兰汉氏菌等。
对人体致病的球菌称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
一、葡萄球菌属(一)形态与染色葡萄球菌呈不规则堆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也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为G+性球菌,直径0.5-1.5um,(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较非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小)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无动力。
(二)分类 1965年按血浆凝固酶分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1.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腐生葡萄球菌。
2.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中间型、家畜葡萄球菌。
(三)抗原本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获两种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是一种表面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抗原。
有型特异性,分A、B、C三型。
(四)标本接种1.脓汁、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通常直接接种在血琼脂上,经37℃24-48h培养,可见直径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2.粪便、呕吐物应接种卵黄高盐、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细小菌落,48h后形成典型菌落。
3.疑为败血症者,抽取静脉血5ml,注入50ml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
(五)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20%CO2环境中,有利于毒力产生。
最适温度37℃,最适PH7.4。
DNA中G+C含量:30-39%。
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脂溶性色素的菌落,直径一般为1-2mm,但大者也有4-5 mm的菌落。
一、实训目的1. 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3. 理解病原性球菌的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4.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接种环、玻片、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肉浸液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明胶、石炭酸复红染液、结晶紫、碘液、95%乙醇等。
2. 试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五、实训内容1. 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观察(1)革兰染色: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染色特性。
(2)镜检:将染色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细胞壁结构等特征。
2. 病原性球菌的培养特性观察(1)肉浸液琼脂平板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肉浸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2)血琼脂平板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及溶血现象。
3. 病原性球菌的生化反应观察(1)糖发酵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等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2)明胶液化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明胶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明胶是否液化。
4. 病原性球菌的免疫学检验(1)SPA协同凝集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SPA抗体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2)血浆凝固酶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血浆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血浆是否凝固。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革兰染色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样排列;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呈链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