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2014)
- 格式:docx
- 大小:25.25 KB
- 文档页数:6
北京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北京的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你想想啊,就好像咱平时过日子,偶尔也会和人有点小摩擦小矛盾不是?在工作中那也是一样啊!比如说有个小李,他在公司干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莫名其妙地炒了鱿鱼,这多憋屈啊!他能不找个说法吗?这不就成了一个劳动争议的事儿嘛。
还有那个小张,明明加班加得昏天黑地,结果工资条上那点加班费少得可怜,他能不气吗?这不得理论理论嘛!
这些例子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啊,说不定哪天我们自己就遇上了。
像这样的案例那可太多啦!有个公司承诺给小王高额提成,结果事成之后各种推脱不给,这不就是耍赖嘛!这不就跟你答应朋友一件事,到头来却反悔一个样,让人多郁闷。
再看看另一个例子,小赵发现自己在公司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晋升机会总被别人抢了去,这能甘心吗?这不就是职场版的“窦娥冤”嘛。
这些劳动争议案例啊,就像是一个个小故事,充满了酸甜苦辣。
它们提醒我们,在职场上得多长点心眼,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啊。
咱可不能当那个傻乎乎的老实人,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吭声。
遇到不公平的事儿,就得像那些勇敢的人一样,站出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东西。
不能任由别人摆布,咱的生活咱得自己做主!咱得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哪儿,不能让人随便践踏。
所以啊,大家都得好好了解了解这些典型案例,免得以后吃哑巴亏,你们说是不是?。
海淀区人民法院案例齐某诉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齐某诉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是一起发生在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劳动纠纷案件。
本文将从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双方主张和法院判决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一、案件背景齐某曾是某科技公司的员工,他在公司任职期间,依据劳动合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然而,齐某在工作期间遭受了一系列的待遇不公问题,包括加班费未结算、工资拖欠、劳动合同未签署等。
齐某数次与公司方面沟通协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因此他决定将此事诉诸法院。
二、争议焦点1.加班费问题:齐某主张公司未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其加班费,指出自己在工作期间经常加班,但公司从未征求其意见并支付加班费。
2.工资拖欠问题:齐某声称公司拖欠了他数月的工资,这导致他的生活负担加重,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
3.劳动合同未签署问题:齐某认为公司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未与其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致使他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双方主张1.齐某主张:齐某要求公司支付其应得的加班费,并追偿拖欠的工资。
同时,他要求法院判决公司与其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
2.某科技公司主张:某科技公司方面表示,齐某的加班属于自愿加班,因此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
公司辩称工资拖欠是由于齐某个人所引起的行为问题,而非公司的责任。
对于劳动合同未签署问题,公司表示可以签署补充协议,并追溯生效。
四、法院判决鉴于案件的争议焦点和双方主张,海淀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如下判决:1.加班费问题:齐某能够提供加班记录和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正常加班情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应该支付加班费。
因此,法院判决公司支付齐某应得的加班费用。
2.工资拖欠问题: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法院认定公司存在工资拖欠问题。
法院判决公司立即支付齐某拖欠的工资,并追缴相关滞纳金。
3.劳动合同未签署问题:鉴于双方同样在法庭上表示可以签署补充协议,并能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判决公司与齐某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并在一定时间内生效。
海淀劳动工伤纠纷海淀劳动工伤纠纷是指在海淀区发生的一起涉及劳动工伤的纠纷案件。
这起案件涉及到一名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了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需要向雇主提出赔偿要求的情况。
该劳动者为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负责从事日常办公室工作。
在2018年9月份的一天,该员工正在办公室进行工作,突然间,一台安装有玻璃的办公柜的玻璃门突然掉落,砸在了该员工的脚上。
由于玻璃较大且非常重,员工的脚部立即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疼痛。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安排该员工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并支付了医疗费用。
经过医生的检查,员工的脚部被确诊为骨折,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员工需要进行长时间康复,并无法正常工作。
根据工伤保险法及相关规定,该员工有权向公司提出工伤赔偿要求。
然而,公司却以员工没有按照公司规定使用玻璃柜的理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声称员工对玻璃柜的误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因此不属于工伤范畴。
我们认为,公司的拒赔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工伤保险法规定,只要是因工作而受到损害的,都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这起案件中,员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发生了玻璃柜门脱落砸伤脚部的事故,明显与工作有关。
即使员工在使用玻璃柜时有一定的失误,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负有管控责任,而这个责任,公司并未履行到位。
为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将按照法律程序,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权。
我们将提交相关证据,包括事故发生现场的照片、医疗费用发票、医生的诊断证明等,以证实该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了意外伤害。
我们还将查明公司未能履行安全保障责任的事实,并呈现证据,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终,通过法院的审判,该员工最终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法院认定该员工是因为工作原因受伤,依法应该享受工伤保险赔偿。
法院判决公司应为员工支付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等经济赔偿,并负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总结起来,通过本次劳动工伤纠纷案件的处理,我们明确了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的赔偿原则。
北京海淀区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1.XXX公司与员工劳动争议案该案中,员工起诉公司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费,裁员未支付相应补偿金。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相应加班费和补偿金。
2.XX职称评定争议案该案中,员工因职称评定标准不合理起诉单位,要求重新评定。
法院认为单位评定标准存在问题,判决重新评定职称。
3.XXX公司与员工工伤赔偿案该案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但公司拒绝承认。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4.XX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劳动争议案该案中,劳务派遣员工认为自己与正式员工享受不同福利待遇,要求享受同等权益。
法院判决公司对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享受同等权益。
5.XX公司与员工违约赔偿案该案中,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员工提前解除合同,公司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
法院判决员工支付相应违约金。
6.XXX公司与离职员工拖欠工资案该案中,员工离职后,公司未按时支付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员工要求公司支付相应工资。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拖欠工资。
7.XX公司与员工侵害商业秘密案该案中,员工离职后向竞争对手泄露公司商业秘密,公司起诉员工侵害商业秘密。
法院判决员工赔偿公司经济损失。
8.XXX公司与员工合同纠纷案该案中,员工与公司就合同约定事项发生争议,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法院判决解释合同约定,确立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
9.XX公司与员工工资延迟支付案该案中,公司因经营困难导致工资无法按时支付,员工向法院申请支付工资。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拖欠工资。
10.XXX公司与职工人身权益保护案该案中,公司对员工进行人身侮辱、虐待等行为,员工要求法院保护其人身权益。
法院判决公司停止侵害,并给予相应赔偿。
这些案例代表了北京海淀区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审理特点和相关法律规定的运用。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法院在维护职工权益、保障劳动合同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发布十个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1 离职手续未办完,劳动者工资应照发2 不缴社保,劳动者虽自愿但企业仍违法3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改变,双方协商不一致的,企业可解除劳动合同4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不能让劳动者随便走人5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就应履行6 同事证言可作为劳动关系确认依据7 因劳动者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五项证据缺一不可8 劳务派遣职工遭遇工伤,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都有赔偿责任9 女职工产检、产假期间的工资应照发10 劳动者加班应注意保留证据未签合同清洁工坠亡同事证言证明其为公司员工案例赵某去年7月1日在某清洁公司担任清洁工,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清洁公司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7月10日,赵某在擦玻璃时从楼上摔下死亡。
为了确认赵某与清洁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赵某的父亲提出仲裁申请,清洁公司否认赵某是公司员工。
根据赵某父亲的申请,仲裁委向公安局调取了赵某死亡案件的卷宗材料,笔录中,李某称:“我是这个公司的清洁队长,赵某是2014年7月1日经人介绍来当清洁工的……”;张某称:“我是某清洁公司的清洁工,赵某是2014年7月和我一起担任清洁工……”。
清洁公司认可李某、张某是该公司的职工,李某是清洁队队长。
解读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包括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在内的相关凭证。
参照清洁公司员工在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清洁公司缺乏证据反驳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故仲裁委对赵某与清洁公司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予以确认。
双休日加班劳动者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应留证据案例陈某于2011年4月20日入职某科研公司,担任调查员一职,每月工资为5100元。
陈某正常工作至2014年2月10日并离职,科研公司向其支付工资至该日。
2014年2月17日陈某就其与科研公司的加班工资争议向仲裁委提出了仲裁申请。
庭审中,陈某主张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10日期间其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7天,每周存在2天休息加班日。
十大劳动典型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十大典型案例包括以下几项:
1.加班费支付义务不因单位制度规定而免除。
2.主播等新型用工关系确认劳动关系应审慎。
3.将员工注册个体工商户规避劳动法不可取。
4.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单位权益。
5.关联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当然适用于本企业。
6.劳动者重大过失造成用人单位损失应赔偿。
7.女职工休产假仍应享有当年度带薪年休假。
8.劳动者违规查询隐私信息单位可依法解除。
9.发放保密费不等同于已支付竞业限制补偿。
10.违法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应支付违约金。
这些案例是从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处理的11万余案件中精心筛选出的,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等领域市场主体易发生的争议,涉及加班费、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规章制度制定、竞业限制、“三期”女职工权益保护、解除劳动合同、解除聘用合同等类型,旨在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提供办案指导,促进依法公正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2014年北京劳动维权十大案例评析由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与《劳动午报》共同评选的“2014年北京劳动维权十大案例”近日出炉。
这十大案例是在2014年全市各级工会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受理的近3万件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案件中,经过推荐、精心评选出来的。
1.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工会需付补偿金推荐单位:昌平区总工会基本案情:张某于2006年10月入职某公司做司机,并签订劳动合同至2007年12月31日。
之后又分别续签了3年、5年期合同,最后一次合同期限至2015年12月31日。
2013年9月27日,指挥室临时调动行车路线,张某所在车组未服从指挥,后因此写了检查。
同年10月16日,公司以张某严重违反中心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张某不服,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处理结果:张某获得2.3万元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案件评析:本案庭审时,单位提交了《事情经过》、《检查》、《学习记录》、《签到表》、《奖惩条例》等证据,认为张某违反了规章制度,所以不同意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张某认可《事情经过》、《检查》等内容的真实性,这些证据显示他存在不服从管理的行为。
不过,《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因张某对《签到表》和《奖惩条例》不予认可,且公司与他解除劳动合同时未通过工会组织,程序不合法,所以仲裁委认定公司与张某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对张某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予以支持。
从理论上说,劳动者还可以向工会提出异议,由工会向单位提出纠正意见,但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在该案件中,工会法援律师经过仔细研究案情,发现了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经过工会这一程序上的瑕疵,最终使仲裁委采纳了援助律师的代理意见,裁决单位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金,成功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三职工加班变值班工会援手获得赔偿推荐单位: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基本案情: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唐某等三人入职某物业公司,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小区,从事设备维修、门卫等工作。
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1. 案例一:劳动合同纠纷甲公司与乙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乙员工每月薪资为8000元,并享受带薪年假。
然而,乙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提出离职,要求甲公司支付剩余年假工资。
甲公司认为乙员工在合同规定的离职提前通知期内提出离职,不符合合同约定,拒绝支付剩余年假工资。
2. 案例二:工资支付纠纷丙员工在某公司工作,合同约定每月工资为5000元。
然而,公司多次延迟发放工资,导致丙员工无法按时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
丙员工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3. 案例三:加班费纠纷丁员工在某餐厅工作,由于餐厅经营情况不好,员工需要加班来保证正常营业。
然而,餐厅未按规定支付加班费,丁员工要求餐厅支付加班费。
餐厅以经营困难为由拒绝支付。
4. 案例四:工伤赔偿纠纷戊员工在某建筑工地工作,不慎从高处摔落导致受伤。
戊员工要求工地负责人支付医疗费用和工伤赔偿金。
负责人认为工地已经提供了安全设施,事故是员工自身不注意导致,拒绝支付赔偿。
5. 案例五:年度奖金纠纷己员工在某公司工作,公司每年都会发放年度奖金作为员工的绩效奖励。
然而,今年公司却没有按时发放年度奖金,己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年度奖金。
6. 案例六: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庚公司与辛员工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辛员工每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满一年后享受带薪年假。
然而,辛员工多次未按规定出勤,庚公司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辛员工不同意解除合同,要求庚公司支付违约金。
7. 案例七:试用期纠纷壬公司与癸员工签订了一个三个月的试用期合同,约定试用期内的工资为4000元。
然而,在试用期满后,壬公司以员工表现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转正,并不支付试用期内的工资。
8. 案例八:违法辞退纠纷甲公司在没有任何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辞退乙员工。
乙员工认为甲公司的辞退行为违法,要求甲公司支付违法辞退赔偿金。
9. 案例九:工作时间纠纷丙公司规定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超过部分为加班时间,并支付加班费。
【海淀区人民法院案例】齐某诉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一、案情介绍1. 案件当事人:原告齐某、被告某科技公司2. 诉讼请求:原告齐某请求被告某科技公司支付其未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年终奖金,并补缴社保费用。
3. 案件经过:齐某在某科技公司工作期间,因加班和年终奖金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最终向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案件分析1. 加班工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加班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三倍支付。
齐某在诉状中提供了加班记录和工资单,证明自己有加班无加班工资未支付。
法院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构成违法。
2. 年终奖金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按照公司规定,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工作收入等情况支付年终奖金。
齐某在诉状中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公司未支付年终奖金。
法院认为,公司未依法支付年终奖金,构成违法。
3. 社保费用问题: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
齐某提供了社保缴纳证明表明公司未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法院认定,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为齐某购买社会保险,构成违法。
三、裁决结果1. 加班工资: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齐某未支付的加班工资共计5000元。
2. 年终奖金: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齐某未支付的年终奖金共计8000元。
3. 社保费用: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某科技公司补缴齐某社保费用共计3000元。
四、案件意义1. 保障劳动者权益:此案件的判决充分保障了齐某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提醒用人单位依法合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保费用。
2. 法律监督作用: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向社会传递了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积极信号,起到了积极的法律监督作用。
五、结语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也是海淀区人民法院在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对于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促进劳资关系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北京发布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6月24日,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首次公布了2014年本市十大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本次公布的十个案例涉及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工伤待遇赔偿等常见却不易把握的劳动争议,其中,仲裁委还就案例中矛盾比较集中的点,从中提炼出十个劳动争议风险防范点,提醒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防范。
【案例1】炒人未征求工会意见被裁定违法解除合同冯某于2008年1月12日进入某中学工作,担任后勤维修人员,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3年1月14日某中学以冯某违反《设备定期检修巡查制度》为由依据其《学校奖惩制度》,作出《关于对冯某违纪问题的处分决定》。
同年5月30日,该中学向冯某送达《关于对冯某违纪事件的处理决定》、《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决定与冯某解除劳动合同。
冯某认为某中学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遂提出仲裁请求,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仲裁委审理后认为,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因用人单位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同时用人单位对其实行的规章制度是经民主程序产生及劳动者知晓该制度负有举证责任。
尤其是,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征求了工会的意见。
而本案中,用人单位并未征求工会意见。
最终,结合本案情况对冯某的仲裁请求予以支持。
【法律评析】因职工违纪而解约,须先征求工会意见本案中,某中学未证明《学校奖惩制度》经民主程序产生并依法进行公示,亦未证明冯某存在违纪行为,某中学与冯某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问题,已构成违法解除。
鉴于劳动合同尚有条件继续履行,冯某又有此要求,所以仲裁委依法对冯某的仲裁请求予以支持。
因劳动者违纪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最为严厉的处罚,解除后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根据法律规定,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的证据如下:1.劳动者存在违纪的事实;2.用人单位据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章制度;3.规章制度的产生系依据法律规定经过了民主程序;4.规章制度产生后依法向劳动者明示;5.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征求了工会的意见。
北京海淀区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2014)
案例一、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入职不能形成劳动关系
王某1982 年7 月参加工作,于2001 年8 月在湖南省某市国家税务局办理退休,自2001 年9 月起领取退休金,为该局正式退休公务员。
2011 年8 月王某进入康达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双方签订了期限5 年的劳动合同书。
2012 年3 月24 日,王某提出辞职。
王某主张其工作期间存在双休日加班情形,其因康达会计师事务所拖欠加班工资提出辞职,故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要求康达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加班工资及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仲裁委员会驳回了其申请请求。
王某不服仲裁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系退休公务员并已领取退休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再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
其与康达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并非劳动合同关系,而系劳务关系,在其不能证明双方就加班费及解除劳务关系经济补偿金存在约定的情形下,对其上述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二、薪留职下岗内退人员可与新单位成劳动关系
李某系富强公司职工,双方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为企业经营的原因,1990 年起李某开始自富强公司待岗。
李某虽然待岗,但是其与富强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一直存续,且自待岗之日起,富强公司每月向李某支付生活费,并一直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2005 年9 月李某进入玉林公司工作,并先后三次与该公司签订劳务合同。
2011 年7 月15 日,李某在前往玉林公司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此后因受伤治疗,李某未再到岗工作。
2011 年
10 月27 日,玉林公司向李某送达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通知载明因李某长达3 个月无法正常工作,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并以此为由提出与其解除劳务合同。
李某为确认工伤,以要求确认与玉林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提出仲裁申请,随后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与玉林公司签订的合同尽管名为劳务合同,但具备劳动合同的性质,故法院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三、因个人原因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付二倍工资
陈某于2012 年9 月1 日入职餐饮公司,担任人事经理一职。
2013 年5 月,陈某以个人发展原因,提出与餐饮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餐饮公司批准了陈某的辞职申请,为其结清了工资并办理了离职手续。
但陈某离职后不久即要求餐饮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90000 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餐饮公司表示陈某全权负责公司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即便陈某未签订劳动合同,原因亦在于其本人意图以此牟利。
餐饮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陈某在入职时签收的岗位职责确认书。
陈某认可上述证据材料的真实性,也认可其工作职责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事宜,但坚称是餐饮公司不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根据案件证据情况,需审查劳动合同未能签订的过错在于哪一方。
现陈某未能举证证明其曾向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而公司予以拒绝,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综合上述理由,法院判决驳回了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例四、员工连续工作满十年有权签无固定期合同
刘某于2000 年进入某集团公司的大山子公司工作。
2005 年,刘某被安排到大海子公司工作。
2008 年1 月1 日,大海子公司与刘某签订了劳动合同。
2010 年11 月,
刘某与大海子公司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刘某认为其进入某集团公司工作已经超过10 年,因此向大海子公司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大海子公司不同意签订并告知刘某2010 年12 月31 日劳动合同到期后将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刘某遂提起劳动仲裁。
仲裁审理阶段,认为刘某在大海子公司连续工作不足10 年,不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因此并未支持刘某的申请请求。
刘某不服仲裁裁决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据法律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最终判决确认刘某与大海子公司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
案例五、调岗后劳动者拒绝到岗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关系
2004 年4 月1 日,张某(乙方)与时光科技公司(甲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书》。
2008 年11 月,时光科技公司曾以张某严重违纪为由做出了辞退决定,后经二审法院判决确认撤销辞退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时光科技公司收到二审法院判决后即向张某邮寄了《岗位安排及报到通知书》,写明因物流经理岗位已满编,故将张某岗位调整为人力资源经理,但从事的主要工作是物流培训工作,薪资标准及办公地点不变,并要求张某在三日之内到公司报到上班。
张某收到上述通知后,对于两岗位属同一序列等级不持异议,但坚持要求担任物流经理岗位,故未按公司要求报到上班。
此后,时光科技公司又多次向张某发出了内容相同的上岗通知书,并向张某告知如不按时到岗上班。
随后公司以张某不服从公司管理,拒不上班,已严重违反了公司纪律和管理制度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事后张某起诉。
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决确认公司解除劳动关系有效。
案例六、非因本人意愿变合同主体变更后工龄应当连续计算
金某于2004 年12 月入职同创公司,双方连续签订五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至2010 年12 月24 日止,其中“工作内容”部分约定为“同创公司聘任金某担任超市公司十里河店防损组长”。
该劳动合同到期后,同创公司未与金某就双方的劳动关系作出任何处理,亦未向金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次日,金某与同兴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其中“工作内容”部分约定“同兴公司聘任金某担任防损组长”,但金某的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均未发生变化。
2011 年7 月29 日,同兴公司对金某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降低了其薪资,金某认为同兴公司行为违法,故于2011 年9 月告知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申请仲裁,仲裁委支持了金某的请求。
公司不服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金某从同创公司到同兴公司的工作岗位变动系“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故认定金某在同创公司的工作年限应与同兴公司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判令同兴公司支付相应期间的解除合同补偿金。
案例七、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2010 年11 月,杨某入职慧通数码公司,双方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杨某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并明确规定杨某在职期间未经慧通数码公司书面同意,在具有竞争关系企业任职,担任经理、董事等,慧通数码公司可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2012 年2 月,杨某开始受聘担任豪腾数字公司总经理,任期三年。
2012 年5 月,慧通数码公司向杨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杨某在豪腾数字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严重违反慧通数码公司关于禁止到竞争企业任职的规章制度,对其公司经营管理造成恶劣影响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为证明豪腾数字公司与慧通数码公司存在竞争关系,慧
通数码公司提交了公证书等证据予以佐证。
杨某以要求慧通数码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为由申请仲裁,后不服裁决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慧通数码公司规章制度的严重违反,故慧通数码公司与其解除合同的行为合法。
案例八、因欠薪解除劳动关系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韩某2011 年3 月入职新希望公司,双方约定韩某的工资标准为每月5000 元。
2012 年3 月,新希望公司告知韩某因业绩不佳、经济效益不好,公司将延迟发放工资。
2012 年3 月至2012 年11 月期间,新希望公司共发放了韩某工资1.2 万元,韩某一直向新希望公司要求补齐拖欠的工资未果。
2012 年12 月,新希望公司仍未发放工资,韩某无奈,遂以新希望公司拖欠工资为由提出辞职,并提起劳动仲裁。
仲裁审理后支持了韩某的请求,新希望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法院。
案例九、双方签订了竞业协议支付违约金也得履约
2010 年4 月,邓某入职长江公司担任高级客户经理,每月工资1 万元。
同日,双方签署雇员保密协议。
同年10 月,邓某自长江公司离职,双方签订了一年期限的竞业限制协议,长江公司支付邓某竞业限制补偿金6 万元;双方还约定如邓某违反协议,则应支付公司违约金50 万元。
后长江公司调查得知邓某离职后到与该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红星公司工作,便以要求邓某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违约金等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长江公司提交的红星公司的营业执照、年审结果等,证实了长江公司与红星公司存在竞争关系。
长江公司提供了公证书、特快专递底单等证据,证实了邓某确实在红星公司工作。
最终,法院经审理认为,邓某在离职前担任高级客户经理,并与长江公司签署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