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1 KB
- 文档页数:6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版)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Word版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国家的含义(2)我国的国家性质(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6)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7)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注意的问题理解:(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全面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6)正确看待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分析:(1)联系现实,结合事例说明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2)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查处高官贪污受贿案(4)运用事例,说明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5)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6)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中学生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认识国家的本质(2)培养辩证分析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能够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加强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明确自身肩负的重任。
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民民主的特征。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4、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2、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课堂探究:(1)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2)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二、广泛、真实的民主l:国家。
课题:第一课第一课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有关国家性质的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即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2、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预习指导:一、学习方法: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和分析新旧社会的资料,我们可以从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党的领导等不同角度,明确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一、国家观在课本P5划出国家的本质含义、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性质、国家的类型点拨:(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除阶级属性外,国家还具有主权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民主观在课本P5-6划出民主的含义、民主的特点、专政的含义、我国的民主和专政的关系点拨:①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
②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③民主是具体的、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绝对的、全民的、超阶级的民主。
三、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在课本P5-6划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点拨:①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新型民主)(1) 在课本P5划出广泛性表现、人民的范围(2) 在课本P5划出真实性表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3.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新型专政)在课本P6划出专政的对象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在课本P7划出直接原因、现实意义5.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在课本P7划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课堂教与学:探究活动:目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有280多万人。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学案[知识积累]1.国家与国家性质(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国体)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2)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职能: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民主和专政两种职能。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必要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②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别提醒]注意区分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人民民主的特点。
前者指的是与人民民主专政和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的根本区别;后者指的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拓展提升]1.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这体现了()①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③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④保障民生之利是当前中心工作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中山、梅州、清远、云浮等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成功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0余个,打掉“盗抢骗”团伙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10余人,挽回群众损失4亿余元。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1、国家的性质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学法指导自学阅读法、讨论探究法、设问法、情景导入法等知识链接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它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
本单元有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具有的特点、公民的政治性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持的原则。
第二课具体说明公民应如何进行政治参与、综合探究是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所展开的活动------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而公民应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政行使政治权利的习惯,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本单元重点内容比较明显,其中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大意义尤为突出。
自主梳理一、广泛、真是的民主1、国家⑴本质:国家是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⑵根本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⑴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国家。
⑵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实行民主,对实行专政。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和。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也表现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民主与专政关系: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识记我国的国体及其地位。
2、识记和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并运用其分析现实问题。
4、把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和新的要求。
基础知识梳理一、关于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的工具。
2、国家的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国家的性质)①决定因素:。
②类型:二、我国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领导的、以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______ 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是。
(2)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对实行民主,对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本质:。
2、民主方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如何理解我国新型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的广泛性;②的广泛性。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三大保障:、和保障;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我国在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
3、专政方面------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专政?)(1)实施专政的对象:。
(2)实施专政的内容: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不受侵犯,保障,保卫。
4、民主和专政(1)民主,是指在范围内,按照和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民主总是属于。
世界上从来没有的民主。
(2)专政,即主要依靠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专政也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原因)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2人民民主专政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及其特点(3)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关系2、理解目标:(1)国家与阶级的由来(2)经济基础与统治阶级以及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3)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之间的根本区别(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3、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建立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之间的根本区别2、民主的阶级性3、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从现在的各种媒体中,我国都可以感受到不管什么类型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来进行的。
比如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伊拉克大选、前不久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那么国家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呢?如果不是,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二)讲授新课1、阶级与国家的由来(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社会的变迁”,形象的描述各种社会形态发生变迁的原因,从中找到国家产生的原因。
(教师教授)(2)通过表格,把各种社会形态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隐藏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国家性质①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的变迁遵循了什么规律?②经济基础与国家性质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③经济基础与统治阶级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④统治阶级与国家性质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四个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讨论回答,最后教师通过图表做出结论。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1)根据上述所得结论,结合我国的国情,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经济基础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通过上表格,再指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统治阶级与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很自然的引出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2学情分析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3重点难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学生做探究活动一教师点评:1、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2、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
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
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
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释疑】怎样理解“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1)主权高于人权。
人权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就无法实现。
(2)人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很大差异,因而对人权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对人权的实施也各有不同,不能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权标准来简单地裁判和衡量别国的人权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人权无国界”论、“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1)民主及其阶级性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
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学生阅读课本)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
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
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