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23 KB
- 文档页数:16
第1课时复习知识点一、选举方式(一)从选民角度看(二)从候选人角度看二、选举方式选择的依据(一)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和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二)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三、我国的选举制度(一)我国的选举制度目前,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二)我国选举制度确立的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本原因)。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直接原因)。
四、珍惜公民选举权利(一)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二)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三)公民行使选举权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目标三:结合材料情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应用解题过渡语:知识点我们已复习过了,下面我们来运用知识点来解答下面一道例题,并归纳出答题技法。
【教师活动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做出正确选择,我们可以分几步完成?(高考北京卷,T34)第2课时复习知识点一、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一)间接参与决策(二)直接参与决策【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布置任务单:根据图片概括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并且填写表格。
【师生活动1】共同制定评价标准:1.分纬度以及逐条作答。
2.用专业准确的政治学科语言表述。
【师生活动2】教师提问,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提问其他同学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有什么补充的)。
【教师活动2】教师补充与评价。
【学生活动1】每位同学及时进行修正,完善自己学案上的答案。
【预设答案】【教师活动3】追问: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否意味着公民拥有决策权?【学生活动2】思考:参与决策与拥有决策权的关系。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中政治思想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政治现象的能力,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3.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重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其优越性。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区分其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
•帮助学生认识到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我国政治制度介绍、公民权利与义务案例、政治参与途径图示等)。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摘录或解读资料。
•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案例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我国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民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实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政治现象的看法和见解,促进思想交流。
•实践体验法:设计模拟政治参与活动,如模拟选举、听证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教学2.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讲授:介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概念、历史背景及优越性,强调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对比分析:简要对比西方政治制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教案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学习目标]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学习重点] 公民在基层民主管理组织中的参与形式和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层民主自治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历程2、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农村自治和城市自治。
1、农村村民委员会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自我、自我的基层群众性组织。
村民自治的内容:①村民选举:根据《》的规定,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
②村民决策:村民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约束行为。
④村民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2、城市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自我、自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内容:①民主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产生。
②民主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讨论决定。
③民主管理和监督:居民委员会实行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和,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
青年学生应自觉参与民主管理1、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2、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本领。
二、精讲释义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三、合作交流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村民委员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
同时,指出要坚决查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中政治思想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下公民政治参与价值的认同,理解公民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现象的能力,理解不同政治参与方式的适用性和效果。
3.法治意识: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明确公民政治参与必须依法进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政治参与的规定。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掌握有效的政治参与策略,提升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和必要性。
•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和实践。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政治参与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参与观念,避免盲目参与或非法参与。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学案。
•多媒体课件(包含政治参与案例、法律法规解读、政治参与流程图等)。
•相关政治参与实践活动的视频或图文资料。
•学生政治参与经验分享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案例。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参与的实际操作。
•角色扮演法:模拟政治参与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参与过程。
•自主学习法:提供学案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新闻或视频片段,如网络问政、基层民主协商会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是如何体现公民政治参与的?你对此有何看法?”2. 新课教学2.1 公民政治参与概述•定义阐述:明确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念,强调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
•形式介绍:列举并解释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如选举、投票、协商、监督等。
2.2 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必要性•意义探讨:通过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探讨公民政治参与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意义。
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2.能力目标: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
从身边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从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的体验中,提高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中。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问题。
那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政治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第三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新课教学一、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教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同学们平时关注国家大事,比较关心哪些内容?有没有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了解到的新闻?学生:略。
教师:说到环境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关注2009广东十大新闻?其中有一条是关于番禺垃圾焚烧项目选址的。
有没有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则新闻的内容?学生:番禺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民主的诉求,使番禺区停止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教师:为什么当地居民如此反对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因为垃圾焚烧发电焚烧不可避免产生以二恶英类为主的严重空气污染。
必修2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案例高一备课组谢辅俊【课标再现】略二、教学重难点略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直接导入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拥有很多的政治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政治性义务,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去参与政治生活呢?这就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以主人翁的身份一起去过一次真正的政治生活。
正文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引〕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么我们如何行使这个权利呢?为了更好地行使选举权,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前有哪些主要的选举方式。
(一)选举方式的比较〔注〕这里的选举是广义的,不仅仅是选举权中人大代表的选举,还包括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
学生活动:阅读P1/16,比较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缺点,并完成下表。
1.从选民的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举法》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学生活动:阅读P2/16,比较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优缺点,并完成下表。
名额。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竞选利: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弊: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学生活动:你能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选举方式的吗?2.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选举法》。
1982年第一次修正,1986年第二次修正,一律实行差额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