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初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1.66 KB
- 文档页数:17
泉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⑤⑥D .②④⑤ 【答案】A【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往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 .Fe (NO 3)2 B .Fe (NO 3)3C .Cu (NO 3)2、Fe (NO 3)2D .AgNO 3、Cu (NO 3)2、Fe (NO 3)2 【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 (NO 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 、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泉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500g 3AgNO 溶液中加入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4.8g 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不含铁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C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 【答案】B 【解析】 【分析】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
设混合粉末中含有x 克的铁,含有y 克的铜。
则混合粉末质量:11.2x y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 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 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 3克,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 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47y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37y 克。
则: 3331Fe +2AgNO =Fe(NO )+2Ag 56340216xm m 156216x m = ;356340xm = 1277m x =;38514m x = 3342Cu +2AgNO =Cu(NO )+2Ag 6434021647m m y24647216y m =;44647340ym = 22714m y =48528m y =生成银的质量:122727714m m x y +=+ 滤渣的质量:12334.87m m y ++= 联立解得:x=5.6,y=5.6,m 1=21.6,m 2=10.8,m 3=34,m 4=17 【详解】A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 选项正确;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5.6=100%=50%11.2⨯,故B 选项错误; C 、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 选项正确; 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17=100%=10.2%500⨯,故D 选项正确。
202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汤匙B.椎形瓶C.集气瓶D.水糟2. 下列仪器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3.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4.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A.看B.听C.闻D.吹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氧气时,不选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目的是防止反应速度过快,无法控制B.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使反应物充分混合C.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顺利排出氧气将试管口的棉花团拿掉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6. 下列选项中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Cu →CuSO 4→Cu(OH)2B.S →SO 2→H 2SO 4C.Fe →FeCl 3→AgClD.C →CO 2→CaCO 37. 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SO 42−、Cl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OH −B.Ba 2+C.NH 4+D.Ag +8.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9. 下列试剂能一次鉴别出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碳酸钙粉末 D.碳酸钾溶液10. 已知: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11.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动物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的是()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水2.(3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用小苏打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B.用白醋长时间浸泡铝壶内的水垢C.用食盐除去铁锅内的油污D.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煤气罐是否漏气3.(3分)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应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C.禁止使用农业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和利用4.(3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错误的是()A.生石灰吸水﹣﹣用作干燥剂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粮食保护气C.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5.(3分)下列实验所对应的装置图中,正确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收集氧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3分)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在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S B.H2SO3C.H2SO4D.SO27.(3分)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氧化物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相对分子质量为60g8.(3分)如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是金属元素B.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D.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电子变成Al+39.(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鉴别二氧化锰和碳粉﹣﹣观察颜色B.鉴别棉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C.分离食盐和泥沙﹣﹣蒸发结晶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二.非选择题11.(6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1)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填标号).a.铁矿石b.铝c.不锈钢d.金刚石(2)金属制品涂油漆可以有效防止金属锈蚀,其防锈蚀原理是.(3)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熔融的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银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往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12.(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合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化学式).(2)物质丁的一个分子是由构成的.(3)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含有元素.(4)若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3.(7分)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2)如图是“水中起火”的实验,实验中白磷能在热水中燃烧,热水的作用是:.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适用于消毒杀菌的3%溶液,需要加水g.(4)下表是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溶解度/g12.221.839.753.2①碳酸钠的溶液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②10℃时将112.2g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到40℃,至少需要加入质量为g的碳酸钠,溶液才能达到饱和.14.(8分)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足球游戏.游戏规则是:“队员”之间能相互反应可有效传球;“守门员”与“队员”之间能反应,射门成功.“足球队”由铁、稀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四名“队员”组成,游戏中,由“A队员”硫酸铜发球,传球路线和射门如图所示,“守门员”是个灭火“能手”.(1)“守门员”是(填化学式,下同);(2)若“D队员”成功射门,则“B队员”是;写出传球过程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3)A队员也可传球给(选填“C”或“D”)“队员”,快速射门.(4)下列“队员”可替补“守门员”,使“D队员”能成功射门的是(填序号).①SO2②Fe2O3③Na2CO3④NaOH.15.(15分)在校园开放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Ⅰ.利用如图1所示的微型装置制取并检验气体,回答有关问题:(1)若制取并检验氧气,则固体药品是,液体药品是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2)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W管的管口N处滴加少量石蕊试液于M处,则观察到的现象是.Ⅱ.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如图2、3所示曲线.(1)由图2可知:中和反应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由图3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依据是.图4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代表的微粒是.(3)在图3中,A点处所含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该溶质:(写出实验操作、观察和结论).(4)实验过程中,若在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气泡产生,原因是氢氧化钠一种部分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除去变质生成的杂质,可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并过滤即可.16.(5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2)求实际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C;5.C;6.C;7.B;8.D;9.B;10.A;二.非选择题11.c;把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2Al+Fe2O32Fe+Al2O3;Ag;Mg2+、Zn2+;12.CH4;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氧;1:2;13.肥皂水;提供温度,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90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1;14.CO2;Fe;Fe+CuSO4═FeSO4+Cu;置换;D;①③;15.MnO2;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W管的管口N处,木条复燃,则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aCO3+2HCl=CaCl2+H2O+CO2↑;试液从紫色逐渐变为红色;放热;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变到小于7(合理即可);水分子;HCl;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待测液中含有溶质HCl;2NaOH+CO2=Na2CO3+H2O;饱和氢氧化钙;16.2.4;。
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2.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 B.配制溶液C.称量固体D.稀释浓硫酸5.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6.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7.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8.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和操作A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A.A B.B C.C D.D9.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A B.B C.C D.D10.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12.向一定量的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的原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B.滴水成冰C.磨杵成针D.积土成山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锌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是一种金属元素B.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9g D.儿童缺锌严重时会得侏儒症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氯离子:Cl-1B.60个碳原子:C60C.氢氧化铝:AlOH3D.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由不同分子构成B.NH4Cl与碱性草木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C.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D.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会导致结果偏小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锌粒B.读取液体体积C.过滤D.稀释浓硫酸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匹配的是()A.天然气可用作燃料——甲烷能与氧气反应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洗洁精可用于洗涤油污——洗洁精能乳化油污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7.科学研究发现,环氧丙烷(C3H6O)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种可降解高聚物,用于制造环保塑料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氧丙烷属于有机物B.环氧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该可降解高聚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该技术推广使用后可减少“白色污染”8.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
将三支试管(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空气)同时放入50℃的水中,观察到只有②中有白烟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N2不支持白磷燃烧B.对比②和③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C.对比①和③可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D.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10.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差别,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将呼出气体吹入食品保鲜袋内(袋内含少量空气),采集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1.中华民族有着光亮绚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响的是()A. 火药的使用B. 用铁矿石冶铁C. 烧结黏土制陶瓷D.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别【剖析】【解答】A、火药的使用历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氮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相符题意B、用铁矿石炼铁的历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相符题意C、烧结粘土制陶瓷历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相符题意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的历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相符题意故答案为:D。
【剖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剖析解答2.从化学的视角查看生活和剖析标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B.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 适量服用含Al(OH)3的药剂治疗胃酸过多D. “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答案】C【考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响及其应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剖析】【解答】A、甲醛有毒,不可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A不相符题意;B、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B不相符题意;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与Al(OH)3反响除掉多余胃酸,C相符题意;D、过滤只能除掉水中不溶性杂质,无法除掉可溶性离子,不能将硬水转化软水,D不相符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A根据甲醛能使卵白质变性解答B根据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解答C根据酸碱中和反响解答D根据生活中利用煮沸的要领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采取蒸馏3.正确的实验操纵对实验终于、人身安定都特殊重要。
下列实验操纵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答案】D【考点】丈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剖析】【解答】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要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图中所示操纵错误.A不相符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备混浊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纵错误.B不相符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纵错误.C不相符题意;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纵正确.D相符题意.故答案为:D.【剖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时不能打仗试管内壁,要悬空滴加;C、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D、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C.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D.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答案】C【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谋略,元素的质量分数谋略【剖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苯分子是由碳原子与氢原子组成的,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A不相符题意;B、苯是由苯分子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B 不相符题意;C、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7.7%<10%,C 相符题意;D、根据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D 不相符题意。
…………………………………………………………………………………………………………………………………………………………………………………………………………………………………………………………………………………………………………………………………………………………………………………………………………………………33 82021年福建省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模拟试卷(二)(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 g—24 S —32 C 1—35.5第I 卷本卷共10小题男每小题3分男共30分o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男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o1. 化学与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吸烟对健康有危害B .缺钙会导致贫血C .工业用盐代替食盐食用 D .甲醛对健康无危害 B . 该反应无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 .C 3H 8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 D .反应过程中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C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检验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取样,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C鉴别羊毛和化学纤维取样,灼烧,闻气味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纳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2) 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A B C (填字母)。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E .水 F .无机盐 (3) 许多家庭做饭用的燃料是天然气。
①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 点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 H 4+2O 2――― 2H 2O +C O 2。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A (填字母)原理灭火。
A . 清除可燃物B .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降低温度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9.如图为 K N O 的溶解度曲线。
泉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 的混合物共a g ,加入Cu(NO 3)2、Fe(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滤渣中含有Fe ,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 .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 .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 .若滤渣的质量为a g ,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 >X >Fe >Cu 【答案】C 【解析】A 、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 >Fe >Cu ,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
若滤渣中含有Fe ,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B 、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 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 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C 、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D 、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
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 ,且滤渣的质量为a g ,那么X 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
故选C 。
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2323+1+12+163⨯=42g 。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 ,则减少的质量为:50g-43.8g=6.2g 。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初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3.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汁(2.9~3.3)B.葡萄汁(3.5~4.5)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檫,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镁离子的符号Mg2+C.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得电子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6.归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 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C.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8.如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9.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二、填空题11.【最新】央视315晚会曝光“化妆”鸡蛋.蛋黄染色对人有害吗? “化妆”的粉末是什么?资料:红色粉末,名字叫做斑蝥(mao)黄。
斑蝥黄又叫角黄素[分子式(C 4O H 52O 2)]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类胡萝卜素。
在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2013)》允许斑蝥黄用于家禽饲料。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研究学习:(1)斑蝥黄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斑蝥黄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3)可用________和_______(填名称)来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4)鸡蛋中富含的__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1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ΔMnO + 4HCl()X+ Cl + 2H O 浓,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C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②将t2°C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流程题1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纯碱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色。
(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__、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
四、综合应用题1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写出(3)中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五、推断题15.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F的类别_______;C的化学式_______B的用途_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六、实验题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_____;若用C集气瓶内装满水后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七、科学探究题17.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回答:①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___不变。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
八、计算题18.化学小组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CaCO3+2HCl═CaCl2+H2O+CO2↑(1)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A、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B、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不符合题意;C、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既节能又环保,可以保护环境、减小资源消耗,不符合题意;D、使用化石燃料可以污染环境,但是化石燃料还是目前主要的能源物质,不能禁止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2.C【解析】A、火药爆炸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铁的冶炼过程中生成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A【详解】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4.B【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图书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图书损坏,符合题意;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使中毒者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不符合题意;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檫,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5.C【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的原子序数为11,不符合题意;B、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镁离子的符号为:Mg2+;C、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