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50.93 KB
- 文档页数:2
274百家论坛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问题与措施王奥中共营口市委党校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政府职能也逐渐转向服务型政府,我国也逐渐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部门改革创新的核心,服务型政府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努力。
然而,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政府存在着发挥主导作用不强、公务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诚信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对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优化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提升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措施引言: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要想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就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外,通过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以减少政府腐败现象,从而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国际而言,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分必要的。
一、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创新主导作用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逐渐符合现代社会体制发展的要求,政府也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但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的体现仍不充分,政府对社会各类问题的处理不及时,创新治理方式的意识不强。
因此,对于我国在改革发展中仍面临着的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二)缺乏政务诚信建设政府诚信是指政府要履行承诺,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政府政务诚信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产生或内在的或外在的影响。
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摘要: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完善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目前我国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有: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文化;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注重公民参与;加强行政监督;健全政府责任机制。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改革;和谐社会;构建路径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尽管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已被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没有共识和严格的界定。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解释,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实质上,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现代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动者。
判断一个政府是否是服务型政府的依据主要是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中公民本位还是政府本位,公民意志在公共管理中居于决定地位还是政府意志在公共管理中居于决定地位。
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价政府都是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政府职能定位和行政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结构的公共性、有限性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社会任务是在一个组织里和由一个组织完成的。
”组织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对政府行政职能的实现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的组织结构除了具有系统性、政治性、权威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公共性:公共行政组织是社会和公共利益的正式代表,其目的是实现国家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举措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确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以及建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制度。
关键词:和谐公共服务政府理念制度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政府服务的和谐。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治理理念、职能转变和具体制度的建设三个层面着手。
其中,理念的是基础,职能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1 确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1.1 以人为本我国公共服务内涵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利益,自觉地把民生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政府的服务目标落实到以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维护人民权利的方面上。
1.2 公仆意识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公仆意识,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
公仆意识,就是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加强公仆意识关键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工作的核心是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因为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1.3 公平公正公共服务呼唤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公共服务是大众化、普惠性和均等的服务,不是为特定少数人提供的。
只有公平公正,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程序及实体方面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公民,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让每一位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政府平等无差别的公共服务,防止偏私、歧视,杜绝不平等对待。
1.4 责任服务就是履行责任,责任是公共服务内涵的重要体现。
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汇报人:2024-01-02•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演变•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必要性目录•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与策略•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成效与挑战•典型案例分享01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概念阐述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服务性质,将公民视为顾客,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特点分析公共服务为核心服务型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包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领域。
公民参与和监督服务型政府强调公民参与和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法治化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强调法治化和规范化,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型政府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02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演变初步探索阶段01总结词:初步探索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强调服务意识。
02详细描述0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提出“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将部分管理职能下放给企业和市场。
04初步探索阶段还强调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01详细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
改革深化阶段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同时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总结词:改革深化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服务。
020304改革深化阶段总结词:创新发展阶段是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最新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优化营商环境。
【公共管理研究】论服务型政府的平衡职能与和谐社会构建林 勇①(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摘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之一。
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把握应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应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需要着重强调政府的平衡职能。
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服务型政府应着重强调政府义务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尤其是政府义务与弱势群体权利之间的平衡。
采取的措施应包括: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中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投入。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平衡职能;和谐社会构建中图分类号:C939: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5—0047—04 政府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结晶。
政府虽然产生于社会,但却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领引。
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配合。
如果没有一个孕育其中的高效政府,社会的顺利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发挥政府的职能以适合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应该是也必须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各种条件的主要提供者和创造者,而政府的平衡职能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工具。
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以平衡职能为重点,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此为首要的任务。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分歧表明政府平衡职能的重要改革开放的深入,迫切需要转变政府的职能。
服务型政府理论正是在这一情势下应运而生的。
从学者们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识来看,大体上可归结为三类观点:第一,认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对政府管理方式所做的根本性变革,从政府改革目标的高度来理解和定义服务型政府,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全方位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构建作者:白光明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6期摘要:本文全面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我国应该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并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通过这一深层次、全方位、复杂系统工程,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我们的政府会越来越高效,我们的社会将越来越和谐。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公共服务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级政府必须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搞好管理创新,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将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并且竞争日趋激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劲的经济实力是基础。
这就要求政府规范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从而吸引国际上的人才、资金、技术投入到中国市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要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
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行为方式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和核心是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二者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