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二《生活和哲学》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1.世界观与哲学:P72.世界观与方法论:P83.具体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附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P12◇附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P132.哲学的两个对子:P1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18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2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合一、哲学的一般基本知识二、辩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三、认识论补充: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5-19 17:21四、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和发展观补充: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原理:①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④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和创新补充: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即创新的作用)。
因为: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创新。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所以,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都准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有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有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准确理解存有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中二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们除了要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外,也要思考一些更加深刻的问题。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理解世界,对高中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高二生活的角度出发,归纳和探讨几个与哲学相关的知识点。
一、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高二是一个关键时期,学生们逐渐成熟并开始探索自我。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哲学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认识自己”。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潜力。
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追求高二学生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
哲学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问题,帮助我们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都有所不同,而这种追求能够激励我们在学业和生活中付出更多努力。
三、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高中二年级是培养伦理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
哲学对于伦理道德的问题有着深入的探讨,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善与恶、正义与公平。
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哲学思想,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高二是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时期。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的归纳包括了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追求、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些知识点与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哲学的思想和理念,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发展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高二生活中能够将哲学的智慧应用于实际,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Ⅱ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高二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哲学思辨与生活意义哲学的定义与目的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研究思维、实在、唯一以及价值与意义的学科。
哲学的目的:哲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真理,追求智慧和幸福。
生活意义的问题生活意义是人们在生活中寻求的核心问题。
哲学尝试回答生活意义的问题,包括自由意志、目的论、伦理学等方面。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与存在问题形而上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形而上学的定义:形而上学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一种学说,探讨实在、存在和本体等问题。
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存在、事物的属性、关系和变化等。
存在问题:存在与虚无存在问题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涉及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
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存在问题,如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康德的现象学和尼采的虚无主义。
第三部分:认识论与真理问题认识论的定义与研究内容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学科,探讨认识的来源、方法和限制等问题。
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真理的性质、经验与理性的关系等。
真理问题:真理与主观相对性真理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真理与主观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不同哲学流派对于真理的定义和获取方式存在争议,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第四部分:伦理学与道德问题伦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学科,关注人类应当如何行动和评价行为。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道德的起源、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等。
道德问题:道德与个人价值观道德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及道德与个人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哲学家们对道德行为的原则和道德决策的依据有不同观点,如功利主义和德性伦理学。
第五部分:美学与艺术问题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及审美经验的学科,关注美的本质和艺术的意义。
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美的定义、审美理论和艺术创作等。
艺术问题:艺术与表达艺术问题是哲学中的重要议题,涉及艺术与表达的关系。
哲学家研究艺术的本质、艺术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如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高二政治课程中,生活与哲学是要学习的内容,那么第一课有哪些知识点要学好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二生活与哲学没框知识点高二生活是一个充实而繁忙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要应对学业的压力,还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在面对生活的诸多挑战时,一些哲学思考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本文将探讨高二生活与哲学的一些相关知识点。
一、与自己相处的哲学高二生活的核心是面对自己。
在这一年中,我们必须学会与自己相处,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内在驱动力。
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哲学思考,是我们建立自信、塑造个性的基础。
1. 让时间见证成长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们要学会与时间相处,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与时间相处的哲思,让我们明白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2. 探索内心的声音高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
此时,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
哲学中的“自我”概念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而珍贵的内心,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并勇敢地追求。
二、与他人相处的哲学高二生活不仅是一个与自己相处的过程,更是与他人相处的过程。
在与他人相处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尊重和合作,这些都是哲学思考中重要的价值观。
1. 接纳不同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习惯,我们要学会包容和接纳这种差异。
哲学给了我们“多元主义”的思维方式,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可忽视。
2. 倾听他人之声在高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情绪与困惑。
在这个时候,倾听他人的声音并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哲学告诉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是一种情感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过程,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
三、与世界相处的哲学高二生活不仅是个人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过程,还是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处的过程。
在与世界相处中,我们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 探索人生的意义哲学一直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而这个问题也正是高二生活中我们应该思考的。
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并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高二下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的学科,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在高二下学期的哲学与生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一、哲学思辨方法哲学思辨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它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几个方面。
1.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能够建立精确的概念、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排中律、非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等。
2. 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哲学思考的重要手段。
它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挑战常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评估。
批判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新的思考角度。
3. 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哲学思考的终极目标。
它要求我们将各种理论、观点和经验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综合思维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生活智慧与价值观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它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在高二下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生活智慧和价值观相关的知识点。
1. 快乐与人生意义:哲学思考常常与人的快乐和人生意义相关。
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以及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追求真正的幸福。
2. 自由与责任: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之间的平衡。
自由是一种权利,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自由范围,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3. 道德和伦理:道德和伦理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它们涉及到我们对善恶、正义和良知的判断。
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遵循伦理准则,以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知识与智慧:哲学思考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知识和智慧的本质。
知识是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了解,而智慧则是能够正确运用知识并获得真正幸福的能力。
我们应该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平衡,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生活与哲学》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产生: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
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哲学与时代: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是朴素的,个别的,零散的。
哲学是哲学家把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
3.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误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方法)。
2.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概率。
3.世界:①自然界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知识;②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知识;③思维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原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避免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朴素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唯心主义1.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主义(2)主观唯心主义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五、时代精神的精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上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科学前提。
4.马哲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六、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是物质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值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三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也具有物质性。
(三)原理:(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1)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只承认物质,否定运动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否定物质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规律1.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点: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三)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八、意识(一)物质决定意识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内容(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3.意识是劳动、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作用——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自足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三)原理:(意识能动性)(1)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九、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十、认识与真理(一)认识: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二)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特点: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集体的历史的统一。
)。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原理)2.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十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普遍性(方法论: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1)区别:含义:❶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❷地位: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❸作用: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并服务于整体;❹功能: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辩证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3)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1)系统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原理)(4)原理: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十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原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发展的特征: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