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

本课概述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邦体制孕育了古代希腊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正是在城邦背景下,雅典人赋予了“民主”概念最原始的内涵。梭伦改革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确立了集体管理、多数人决策、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轮流执政、以投票方式进行重大决策等民主原则,它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它充分培养了雅典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他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雅典的全面繁荣,对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路设计

本课内容的重点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本课内容的难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经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学习,学生对夏、商、周奴隶主政治制度已有了初步认识。古代希腊同为奴隶制文明,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通过新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历史对比和联想,认识同类历史现象的演变规律;运用表格法、图示法归纳整理重要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探究活动设计成PPT课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古代希腊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通过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了解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确立和发展到顶峰的基本线索。

(3)通过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从海洋、城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辩证方法,客观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作用,感受古代希腊创造的辉煌文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

(2)从古希腊人对民主政治的执著,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3)通过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不同特色的认识,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来看待文化的多元化,培养尊重不同民族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提出问题: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起点是什么?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又在何方?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目录,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即夏、商、周实行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与之相对应,初步知道西方文明的起源在古代希腊罗马,并引出本课课题——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同时提醒学生,学习本课,应有比较的意识,从不同视角来认识东西方政治文明在起点处就具有各自的特色。

导入

多媒体显示:

雅典奥运会点燃圣火的图片

教师提问:希腊仅仅点燃了世界奥运的圣火吗?

学生活动:结合已有知识,说出古代希腊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就,以此走进古代希腊。

多媒体显示:

古代希腊神话、体育、艺术、哲学、建筑等文化领域辉煌文明的一组图片(宙斯化身白色公牛将欧罗巴载往克里特岛、掷铁饼者、雅典学园、苏格拉底、雅典民主的象征雅典卫城等)。

教师设问: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古代希腊如此辉煌的文明呢?

多媒体显示:

文明生长的标志是该文明内在的精神自决,而非外在的物质膨胀。

——汤因比教师出示汤因比有关文明生长的名言,强调文明生长并不是单靠武力扩张,联系历史上一些大帝国的建立,指出孕育古希腊文明和决定古希腊文明成长历程的因素是其民主政治,引出本课课题。

教师小结:这节课,让我们循着古代希腊的辉煌文明,去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生长历程。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希腊文明的摇篮——海洋和城邦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可以提示学生根据地图的颜色判断其地理位置,古代希腊为一片蓝色包围,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南端,为地中海环抱,东临爱琴海。图中黄色区域是马其顿和小亚细亚,不属于古代希腊的范围。

1.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分析古代希腊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如下归纳:环海曲折,良港众多,岛众山重。

过程评价:由教师联系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比较古代希腊海洋为依托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指出大地意味着依赖和安土重迁,体现农耕文明传统,而大海意味着挑战和探求,体现工商文明传统,这种社会经济和民族性格,对古代中国和希腊形成不同特色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

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环海曲折,良港众多,岛众山重——不利于农

耕,工商航海和海外贸易较为发达(挑战和探求,追求公平、善于妥协的工商文明传统)。

这种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孕育古代希腊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另一个重要条件,则是古代希腊的城邦体制。

2.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多媒体显示:

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合作探究

探究一: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众多小国,而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

探究二:联系春秋战国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国古代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接受分封,在其领地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奴隶制大国。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大国兼并小国,至秦归于统一。

多媒体显示:

城邦,又称为“城市国家”,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同一地域的居民血缘相同,有着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探究三:古希腊城邦有何主要特点?

指导学生结合柏拉图的名言和教材描述概括其主要特点:

(1)处于奴隶制阶段。

(2)小国寡民且数量众多。

(3)绝对独立,城邦之间摩擦不断,战事频仍。

(4)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盛行民主政治。

(5)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经济实力雄厚,渴求民主权利。

过程评价:在中华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地区,辽阔的大河流域,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发达,安土重迁,血缘未遭侵蚀,治水和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不断加强,形成奴隶社会君主集权,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小而一眼望尽,民寡则相互熟悉,需民主以凝聚人心,个人专权无从发展。正是这种城邦体制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而雅典民主政治则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要求学生在《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中,找出古代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两目,首先明确曾为雅典民主政治作出贡献的三位杰出历史人物: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多媒体显示:

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1)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

(2)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

(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

元前5世纪)

多媒体显示:

希腊文明的摇篮——海洋和城邦

海洋孕育了希腊文明

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显示内容中的画线部分,可以让学生填空,进一步明确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问题情境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

师生互动

师:中国古代夏朝的王位继承制是什么?

生:王位世袭制。

师: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生:分封制。

师:西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什么?

生:宗法制。

师:以上几种制度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生:世袭、血缘在政治制度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以上这些制度都通过世袭,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体现了专制色彩。在希腊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中,雅典政治制度则表现了不同的特点,体现出民主政治的色彩。

1.打破世袭和血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有关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找出改革中明显具有打破世袭和血缘的内容。

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过程评价:梭伦改革有关财产的规定,体现了平等公平的民主原则,财富在这里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安全所具有的责任和能力;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界限,同样体现了民主原则。同时两次改革还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制度,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2.重要政治制度

公民大会

五(四)百人议事会

公民陪审法庭

重要政治制度

十将军委员会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提示学生明确设立的主要组织及其组成和职能。

多媒体显示: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说明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集体管理、多数人决策、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轮流执政、以投票方式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等。

过程评价: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问题情境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表格,体会其主要变化: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各级官职向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开放。②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第一:奥赛特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奥赛特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提问:他为什么愿意去?

答案:因为雅典民主政治生活有津贴制度保证。雅典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的积极性。

第二:奥赛特的妻子海伦也想跟丈夫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奥赛特说不行,但实在拗不过妻子,两人一同前往。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看见奥赛特夫妇,大声地冲着奥赛特喊道:“喂!你的妻子不能来这地方。”

提问:奥赛特的妻子为什么不能进入会场?

答案:女人、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

第三:海伦怏怏地离开了会场,奥赛特一个人进去后,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陶片一人一块,写下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奥赛特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位体面的贵族写,写了谁他也不知道。这次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库李维。他的名字被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人们争相谴责他对国家不利的行为:“他以为自己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就居功自傲,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

提问:这项议程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它?

答案:陶片放逐法。它驱逐了反对民主政治的敌人,保证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具。

合作探究:根据雅典民主的内容归纳雅典民主的特征和实质。

多媒体显示:

(1)雅典民主的特征

①主权在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②公民内部平等。

③法律至上。

④轮番而治,即全体公民轮流执政。

⑤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多数人的平等。

(2)雅典民主的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城邦孕育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而雅典民主政治又造就了雅典城邦的辉煌历史。

2.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从公民素质、文明成就和世界影响三方面探讨并概括。

多媒体显示:

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

①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索的民族性格。

②使雅典在众多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巨匠,为世界文明留下重要遗产。

③对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是西方和世界文明的一朵奇葩。

但是奴隶制下的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有缺陷。

多媒体显示: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喜欢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

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

思考:你如何看待雅典民主的缺陷?引出下一主题。

3.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和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

多媒体显示:

“在伯利克里时期,40万人中,奴隶20万,妇女与外邦人16万,他们都没有公民权。实际上享有民主的公民仅4万多人。”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概括)

多媒体显示:

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①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

②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有权利局限。如轮流执政和抽签选举,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希腊。

课堂小结

一、为了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实行民主制。这种民主制,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希腊在众多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近现代欧美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然而,希腊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在城邦之间的混战中,雅典最终被马其顿征服,辉煌的希腊城邦文明从此衰落和终结。

二、学习,如同在海边捡石子。通过这堂课,同学们是否捡到了一些闪光的石子,请奉上几颗,让大家共享!

教师提示,可以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成长的条件、历程、影响,公民素质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和文明传承对今天的启示等方面思考。

多媒体显示:

①向学生奉上老师捡到的闪光石子:

今天的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如同古希腊的青蛙坚守着水塘!

②结束语:

历史的辉煌属于古代希腊!今天和未来的辉煌属于各位同学!

板书设计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海洋和城邦

1.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

1.打破世袭和血缘

2.重要政治制度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2.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和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

活动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幅反映中西方现代民主生活的图片:

图1: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

图2: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

图3: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辩论

图1

图2

图3

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并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现代民主制度思考,并进行讨论,雅典民主制开创了哪些民主的运作方式。

活动提示:①集体领导。②差额选举制。③任期制。④议会制。⑤比例代表制。

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习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理解。解答时既要肯定雅典民主政治中积极的内容,如主权在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又要认识其不足之处,如并不是全体雅典居民都享有政治民主,而只有少数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权。回答第(1)问时,要避免将“全体人民”误解为雅典的全体居民,因为伯利克里所说的“全体人民”是指掌握权力的雅典公民。回答第(2)问时,要在理解题干中“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基础上作答,在伯利克里心中,雅典民主制度,是大多数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

答案提示:(1)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

(2)主权在民,是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多数人的民主。

本课测评

思路引领:解答该题可以利用“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表格,结合其中的公民大会、五(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等主要政治制度的内容,理解其组成和职权,概括这些制度所体现的雅典民主的特点。同时必须明确,雅典民主的性质是奴隶制民主。

答案提示:雅典民主的特点:①主权在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②公民内部平等。③法律至上。④轮番而治,即全体公民轮流执政。

⑤维护少数人利益而不是多数人的平等。⑥雅典民主的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学习延伸

思路引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时代东西方文化名人,两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其所处时代具有相似性,思考该题时,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他们思想中的一致之处,然后根据唯物史观,结合他们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条件中的共同之处来分析。

答案提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他们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奴隶制走向衰落的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维护其统治利益,对妇女的偏见则体现了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的遗留。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对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如此相似正说明了这一论断。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教学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姓名陈娟学号 201570050294 专业学科教学年级 2015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日期(年月日) 2016.6.6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摘要: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要把遥远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深入浅出的讲明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民主政治;“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学生体会历史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各项条件。 难点: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及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教学思路与方法】 以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为线索,合理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注重问题式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古希腊出现很多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影响深远,古希腊是西方民主之源,希腊文化灿烂多彩,一直影响至今,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片大地孕育了希腊文明,又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使希腊文明灿烂发展?我们今天学习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去探究下希腊文明上产生的原因 新课讲授:新课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第二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6)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2.影响:。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和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2)为了帮助西欧,以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和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和。朝鲜分裂为和 。 (2)局部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5.教学方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下,产生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本课主要阐述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教材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作业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 C.商品市场D.原材料 解析:“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 答案: A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故D 项错误。 答案: B 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屮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屮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屮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屮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屮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屮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屮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屮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屮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屮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

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屮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屮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屮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打出二生肖的图片,:二生肖屮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 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神农”的传说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屮国古代的积极作用。 投影半坡遗址屮“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屮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优质教案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教学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的引言部分“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加以阐述。引出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讲授新课; 利用ppt出示希腊地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 问题一:请结合希腊地图和教材内容分析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山峦重叠,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 2、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希腊出现了众多的城邦(具有小国寡 民,独立自主的特征),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3、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 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4、一系列改革促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那么,具体有哪些改革呢? 问题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该有哪些?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内容:实行财产等级制;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居民均可参加;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实行陶片放逐法。 影响: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 内容: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范围;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监察机关; 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述,并且由教师利用ppt逐条展示内容,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打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扮演角色、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的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打断了他们的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第2课辛亥革命 一、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五、教法:问题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导入新课: 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一)“神农”的传说 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 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火耕”→“耜耕”→“铁犁牛耕” 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 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 2、分析古代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历史必修2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8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一、三、四、五主要介绍了从古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变迁和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专题二、六、七、八主要讲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典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于经济危机的应对和典型社会主义的建设,直到最后专题八的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历史必修2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经济领域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作用的刻画,反映出经济制度的创新是贯穿整本教材的主线。 在经济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从三次社会大分工,从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的漫长而快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在经济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所付出的努力。 【二】专题分析 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古代经济政策,包括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商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 2.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包括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但同时也带来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所产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蒸汽时代又进入了电气时代。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在列强入侵以来导致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洋务运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讲述了从甲午战争后到日本侵华战争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曲折的发展。虽然历经社会动荡,但是为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和失误为下一课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转折做了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 治1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从本课内容来看,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共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的起源。虽是古代世界历史,内容看似遥远,但上可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鲜明对比,下为第三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基础。不同社会的民主制度虽存在本质差异,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也不尽相同,但民主是大势所趋,民主制度有共通之处。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通篇把握政治史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学生了解的知识比较零散、肤浅,缺乏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整体把握与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通过对希腊 地缘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引用史料、设问让学生主动 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2)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学生认识到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追求民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希腊民主制的内容 难点: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条件、实质和评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需在全面涵盖相关史实的基础上剖析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处理本课涉及的史实?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怎样既可以完成知识教学,又能流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历史认识的生成提供保障,提升历史的核心素养?对此,需从两个角度予以考虑:首先厘清知识系统之内在结构。面对繁多史实,简洁、清晰的整合成为必需,本课内在指向全部集中在一点——“民主政治”,由此,以“民主政治”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其次考虑知识的教授方式,本节内容涉及民主产生条件、民主改革过程、民主制的评价,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就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通过材料的阅读、图片的展示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小组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点拨,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民主制的完善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 【教学策略】 限时讲授,小组合作,材料探究学习,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5课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五课 1. (2018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 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英国 D .美国 [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 腊。 2. (2018遵义高一期末)“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 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 的特点是(D ) A.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3. (2018江门高一检测)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 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 A .废除债奴制 B .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 D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梭伦废除所有债务,这为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 4. (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 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C ) A .才能 B .血缘 C.收入 D .道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5. (2018通化高一联考)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 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5课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测试题

第5课 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 《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A 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 介绍航海技术 C 提出了地圆学说 D 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和中国的见闻,很多人对书中关于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这本书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2 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 () A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B 欧洲“价格革命” C 欧洲“商业革命” D 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C、D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社会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刺激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故选A项。 3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解析:D。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的总结实质上说出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资本家需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4 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5 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宗教因素 D 技术因素 解析:C。题干关键信息“废除了……盲目崇拜……”“上帝”“洗礼”“灵魂”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C项正确。 6 (2018·陕西榆林月考)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的印度 C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7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解析:A。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王室大力支持是西、葡两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西、葡两国也就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 8 如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