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考情诊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作出最佳选择。
解题的原则就是:去同存异,关键有三步:一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熟语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和掌握与高考语文复习相关的常用熟语。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的水平。
3.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与高考语文复习相关的常用熟语。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熟语的技巧。
2.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熟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籍等。
2.学生准备:学生书、纸笔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幅画作,加深学生对熟语的理解和记忆,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教师可问学生关于画作的问题,如:这幅画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熟语?等。
二、引入新知(10分钟)1.教师将大量相关的常用熟语展示在PPT或黑板上,并解释每个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师通过例句或实例让学生了解每个熟语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三、学习新知(20分钟)1.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到两个熟语进行演练,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的用法。
2.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熟语。
3.教师可通过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熟语去理解和分析文章。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教师可设计一些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熟语进行表达和写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教师可挑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等,让学生阅读并选取其中的熟语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可设置一些附加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些与高考语文复习相关的熟语。
2.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积累更多的熟语,并督促学生运用到写作和阅读理解中。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可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后续高考语文复习中正确运用熟语的重要性。
2.教师可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高考语文备考训练正确使用词语之“熟语”(考点解读+真题示例+巩固练习+答案解析)考点02 词语(熟语)考点解读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同类试卷考查过的词语基本不会重复。
由于可以考查的词语太多,所以同一词语在短期内不可能连续考查,循环周期较长。
具体设置形势有两种:辨析近义词语选择填空;判断词语运用正误题。
重点考向考向一正确使用熟语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基础知识对策(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的家》。
一位叫小军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三人。
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
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
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这段文字可谓精彩之极。
从成语的规范使用上来看,可以说是个个成语都使用不当。
如果抛开规范性要求,那么,文段中的成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诙谐、幽默的意趣。
当然,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
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
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
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如:【全国卷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正确运用各种词语(包括熟语)。
3.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
2. 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分析。
3. 典型例题分析:辨别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5. 课堂练习: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析:分析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4. 示例: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练习答案,分析其错误类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语文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词语(包括熟语)积累活动,如制作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练案三十五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一、对点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鉴赏古代诗歌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思考,切不可胶柱鼓瑟....。
②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代的逐渐远去,作为房地产库存拥有者的卖方,房地产企业自然不应隔岸观火....,应及时调整过时的营销策略。
③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④词学家夏承焘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对辛弃疾词《摸鱼儿》的评语,指的就是此词所具有的绵里藏针....的艺术风格。
⑤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摆花架子,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大的危害,但是,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⑥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如果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闪烁其词....,更不能退避三舍。
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②在一年一度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他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这款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这款产品的销售业绩做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④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⑤近年来,有些专家学者受西方错误思想影响,对国内的某些政策制度的评论畸轻畸重....,无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受恩图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佳话。
[考点点击]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
[考点阐释]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等。
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开始把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这个改动昭示了高考语文命题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熟语的考查既考查理解,又考查运用。
分析大纲改动以后的高考语文命题,可以看出,熟语的考查仍以成语作为重点,备考复习中应突出成语的掌握与运用,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熟语亦不可忽视。
纵观历年高考语文对熟语的考查,命题形式上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辨析选填同义近义熟语;二是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三是根据语境填写熟语;四是熟语与一般成语的转换。
熟语在命题中,语料多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这样既可考查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又可考查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解答熟语题的前提是准确识记一些重要的熟语,弄清它们的意义、使用范围或对象,辨析常见的易混的同义或近义熟语。
在解题中应牢牢把握“词不离句”的原则,注意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切忌先入为主、望文生义。
[考点攻略]对于熟语考点的复习,应注意三点:第一,了解熟语的有关知识。
以成语学习为重点,注意成语形式简洁固定、意义精辟的性质,了解成语表意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初步掌握成语的来源出处。
不能凭构成语素简单相加来判断。
比较熟语的几种形式(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之间在语言形式、手法和内容上的异同。
第二,透彻理解熟语的意义及用法,准确把握其整体含义、感情色彩。
其中尤其要注意近义熟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和那些具有双重含义的熟语。
第三,归类分析熟语在使用上的误区,关注熟语命题设误的几个类别。
在解题当中,应明确熟语的常见设误类型:1.望文生义。
如: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2010年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下面所列是容易误解的成语的含义A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B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定,不易揣测。
不是指时间飞逝。
与“白驹过隙”不同。
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线连系着,差一点儿就要断了。
形容事情极其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与“络绎不绝”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
与“不以为意”不同。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和法则。
“训”不是“教训”之义。
不二法门: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才能。
不是动宾结构。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或不可修改的言论。
刊,修改删削。
暴虎冯河:比喻勇敢,也比喻鲁莽冒险,有勇无谋。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助共进。
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
与“特长”没有关系。
C侧目而视:不敢正眼看,形容又恨又怕的样子。
不是“斜眼看人”之意。
从长计议:指不急于决定,亦指慢慢设法解决。
不是“从长远考虑”之意。
蠢蠢欲动:用于坏人或敌人。
贬义。
瞠目而视:形容极端惊异和恐惧。
瞠目结舌:形容吃惊和窘迫的样子。
悲天悯人:形容对社会腐败和民生疾苦感到悲愤忧伤。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意思。
D戴盆望天: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与“坐井观天”不同。
等而下之:由这一级再往下。
登堂入室:多是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贬义。
德薄能鲜:自谦之词。
得意忘言:彼此心里明白而不说出来。
灯火阑珊:指灯光将尽,灯光不明。
E耳提面命:指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耳熟能详:听得熟了,乃至可以详尽地复述出来。
F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应与“罪不容诛”区分。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风云际会:现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繁文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繁琐多余之事。
与“文章”没有关系。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粉墨登场:现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之义。
凤凰于飞:指夫妻相亲相爱。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腹诽心谤:嘴上不说,心怀不满。
G感同身受: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表示感谢。
纲举目张:抓住事物关键便可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绠短汲深:比喻力量小而不能胜任。
谦虚的说法。
工力悉敌:双方的功夫和才力完全相当、不相上下。
而“半斤八两”是贬义词。
甘之如饴:甘愿承受艰苦或作出牺牲。
格杀勿论: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不以杀人论罪。
格杀,击杀。
论,论罪。
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
景行,大路。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面,遗漏较多。
自谦之词。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很庄严气派的样子。
管窥蠡测:比喻目光窄,见识浅。
管窥之见:自谦之词。
H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付出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好为人师: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贬义。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挥洒自如:指作诗文、写字、绘画运笔熟练流畅,也指言谈举止从容不迫。
J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文物。
佶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上口、不顺耳。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很大。
与“今不如昔”不同。
计日程功: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卷土重来: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多用于贬义。
与“东山再起”区别。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人”多为“人才”。
K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无根据的。
与“捕风捉影”不同。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人称赞和传诵。
L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
M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和消息。
没有“未来的希望”之意。
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品质卑劣,却虚有其表。
沐猴,猕猴。
满城风雨:多指不好的事。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不指“只重局部忽视整体”。
P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赠送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光荣。
谦词。
萍水相逢:比喻从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破镜重圆:用于夫妻之间。
Q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患。
铅刀一割:比喻力量虽小,也能起点作用。
巧夺天工:形容人工技艺高超。
与“鬼斧神工”都是指人工之巧。
青钱万选:比喻富有才华,文辞出众。
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
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得淋漓尽致或摹拟逼真。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过分苛求。
贬义,“责”与“求”同义。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祸患发生。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
贬义,与“过江之鲫”近似。
R日薄西山:比喻衰老之人临近死亡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入木三分:比喻思想、议论深刻。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贬义。
S上行下效:多用于贬义。
甚嚣尘上:形容议论纷纷。
多含贬义。
噬脐莫及: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受到灾难。
丝丝入扣:常用以形容文艺表现手法的缜密细致。
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痛苦的境地。
其中“生灵”是集合名词,所以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修饰。
这一点与“莘莘学子”相同。
T叹为观止: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弹冠相庆:一人当官升官,同伙也庆贺将有官做。
贬义。
W望穿秋水:把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企盼殷切。
秋水,秋天的水清澈,比喻女子的眼睛。
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多指文物等。
万马齐喑:旧时形容人们沉默不敢讲话,现在也比喻比较沉闷的政治局面。
万人空巷:众多的人都出来了,致使小巷都空了。
形容盛大场面或轰动事件吸引众人出动的情景。
空巷,巷中无人。
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无声无臭: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与“无声无息”不同。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做绝。
与“无微不至”不同。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做。
贬义。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多用于贬义。
X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细枝末节:比喻事物或问题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
与“阳春白雪”区别。
心如古井:比喻女子坚贞守节,不为情欲所动。
薪尽火传:多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传下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兄弟阋墙:比喻处境内部相争。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貌美,也形容景色秀丽。
虚与委蛇:形容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的痕迹。
谑而不虐:开玩笑而不至于使人难堪。
寻章摘句:指读书不作深入研究。
贬义。
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危境地用极微薄之力互救。
Y燕巢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与“釜底抽薪”相对。
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挥洒自如或文章很长。
要言不烦: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
一团和气:现多指无原则地和气待人。
贬义。
一衣带水:形容仅隔一条水,往来方便。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含有嘲讽意味)。
与“道貌岸然”不同。
以蠡测海:同“管窥蠡测”。
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作好准备,待机行事。
芸芸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指大众。
是集合名词。
Z炙手可热:形容权势气焰盛极一时。
贬义。
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
不仅指女孩。
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折冲樽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擢发难数: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一样,数也数不清。
同“罄竹难书”。
众口铄金:比喻人多口杂,可以混淆是非。
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行。
与“罪不当诛”区别。
坐地分赃:现多指匪首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坐而论道:口头上说说,不见行动。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与“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区别。
诱思·实例点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解析:A项,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
形容十分出众。
用错语境。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解析:“琳琅满目”是指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
用在D项不符合语境。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解析:“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
比喻只图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患。
鸩,浸过鸩鸟羽毛的毒酒。
“叹为观止”中的“观止”指看到了尽头。
后用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这三个成语都符合所在的语境。
而“当仁不让”是指对于应做之事要勇于承担而不推诿。
“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
D 项中明星们是在争夺一种奖项,而不是勇于承担一种责任和履行一种义务,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答案:C导引·规律技巧复习技巧成语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成语单独命题进行考查始于1992年,多年来它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
其考查的50余个成语特点如下:(一)考感情色彩的误用如:凤毛麟角、无所不为、半斤八两、趋之若鹜、处心积虑、雨后春笋、有口皆碑。
(二)考适用对象的误用如: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炙手可热、汗牛充栋、洗心革面、蓬荜生辉。
(三)考对成语的望文生义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望其项背、光怪陆离、涣然冰释。
(四)考具双重含义的成语如:灯红酒绿、苦心孤诣、想入非非、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