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速 度 的 变 化贾峪镇二中 李金鹏
- 格式:doc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4
河南省大峪二中2012届九年级物理3月月考试题、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实际上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绕月飞行的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卫星是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速度达到100km/h时,行车间距不得少于100m.这是为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造成交通事故。
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机动车具有___________,而机动车最终能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3.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而铁球下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铁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到的浮力球大。
4.指甲剪是常用的生活用具,它的刀刃做得很薄,目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剪指甲时,图中AOB部分可以看成一个________杠杆,我们使用的筷子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杠杆。
(填“省力”或“费力”)5.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就是一例。
如图所示,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
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使流入患者血管处药液的压强变_______。
B管的作用是保持瓶口C处的压强始终等于_______。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的温度与加热的间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乙液体的比热容。
(填写大于、小于、等于)7、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的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相同的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填写大于、等于、小于),______杯中的水面高。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某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如何防止电梯坠落的研究”中,设计的防止电梯坠落的应急安全装置如图所示。
在电梯轿厢上安装上永久磁铁,电梯的井壁铺设闭合金属线圈A和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突然坠落时,该装置可使电梯停在空中B.电梯突然坠落时,该装置不可能起到阻碍电梯下落的作用C.电梯坠落至永久磁铁图示位置时,线圈A、B中电流方向相反D.电梯坠落至永久磁铁图示位置时,已穿过线圈A,所以线圈A不会阻碍电梯下落第(2)题某半导体PN结中存在电场,取电场强度E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其E-x关系如图所示,ON=OP,OA=OB。
取O点的电势为零,则( )A.A、B的电势相等B.从N到O的过程中,电势一直增大C.电子从N移到P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电子从N移到O和从O移到P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相等第(3)题有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建设发展的风雨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五号的发射速度小于B.距地球表面39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的线速度大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C.在太空授课时,王亚平可以通过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D.为完成对接任务,神舟八号应先到达天宫一号所在的轨道,再进行加速第(4)题竖直的U形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如图所示,用水银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在管子的D处钻一个小孔,则管内被封闭的气体压强p和气体体积V的变化情况为( )A.p、V都不变B.V增大、p减小C.V减小、p增大D.无法确定第(5)题阴历正月十五放花灯,称为灯节,或称“元宵节”。
这一天,人们有观灯和吃元宵的习惯。
人们将制作好的花灯,点上蜡烛,放入河中漂流,供大家欣赏。
若河水各点流速与该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现将花灯以一定速度垂直河岸推出去,假设花灯垂直河岸的速度不变,则花灯到达对岸的运动路径正确的是( )A.B.C.D.第(6)题电影《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的缆索焊接是利用加速和会聚的高速电子流轰击工件接缝处,使材料熔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 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 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参考答案:AC2. (不定项选择题)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4s 内物体的()A.位移大小为50m B.路程为50m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参考答案:BD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竖直上抛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把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出4s内位移.根据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判断出该时间与4s的关系,然后再求出路程.解答:解:A、选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在4s内的位移:h==30×m=40m;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向上.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450m物体上升的时间:t=s=3s下降位移为=5m故路程为s=H+h′=50m,故A错误,B 正确;C、4s末的速度为v′=v0﹣gt=﹣10m/s,故速度△v=v′﹣v0=﹣40m/s,故C错误;D、平均速度为==m/s=10m/s,故D正确;故选:BD点评:对于竖直上抛运动,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分段法,一种是整体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运用3. (多选题)甲乙两车同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两车相遇1次B.若s0=s2,两车相遇1次C.若s0<s1,两车相遇2次D.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参考答案:ACD4. (单选)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解:未加F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当施加F后,加速度a′=,因为gsinθ>μgcosθ,所以Fsinθ>μFcosθ,可见a′>a,即加速度增大.故C确,A、B、D均错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参考答案:B考点:加速度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则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以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C错误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却增大,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1)如图甲所示为某校兴趣小组通过电流传感器和计算机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其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可调节的电阻箱,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未画出)相连,该小组成员通过实验记录下电阻箱的阻值R和相应的电流值I,通过变换坐标,经计算机拟合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该图象选取了___为纵坐标,由图乙中图线可得到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V;(2)现由三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标出值为“2.5V、0.6A”,每个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将它们与图甲中电源按图丁所示的电路相连,闭合开关后,A灯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的内阻r=_____Ω,图甲中定值电阻R0=__Ω.参考答案:(1). (2). 4.5 (3). 2.5 (4). 2(1)由电路图可知,本实验采用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的方式进行实验,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变形可得:故纵坐标应选取;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解得:E=4.5V;r+R=4.5(2)A灯泡正常发光,故电压为2.5V,电流I=0.6A;两并联灯泡电流I'=0.3A,则电压U’=0.5V;故路端电压U=2.5+0.5=3V;电流为0.6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代入数据解得;则可知R0=2Ω点睛:本题考查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以及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时注意灯泡内阻随沉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只能根据图象分析对应的电压和电流,不能利用欧姆定律求解灯泡电阻.7.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状态A与状态B 的体积关系为VA ▲ 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从A状态到C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100J的功,则此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小于 , 吸热8. 质量为10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的左、右两端分别有质量40kg和60kg的甲、乙两人,当甲、乙同时以3m/s的速率分别向左、向右跳入水中后,小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方向。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理综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如图甲所示,客家人口中的“风车”也叫“谷扇”,是农民常用来精选谷物的农具。
在同一风力作用下,精谷和瘪谷(空壳)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精谷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简化装置如图乙所示。
谷粒从洞口飞出后均做平抛运动,落在点的谷粒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从洞口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落在点的谷粒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从洞口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处是瘪谷B.处是精谷:C.处是瘪谷D.处是精谷第(2)题近年来我国第四代反应堆钍基熔盐堆能源系统(TMSR)研究已获重要突破,该反应堆以放射性元素钍为核燃料。
钍()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若干次衰变转化成放射性元素铀,铀的一种典型裂变产物是钡和氪,同时释放巨大能量。
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第(3)题艺术体操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女子竞技性体操项目,如图所示,运动员站在场地中以一定频率上下抖动绸带的一端,某时刻绸带形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绸带上P点运动方向向右B.绸带自右向左运动呈现波浪状起伏C.如果要在该绸带上产生更加密集的波浪状起伏效果,运动员上下抖动的频率应增大D.运动员上下抖动越快波浪运动的速度越快第(4)题水平固定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轨道左端接一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
将两根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质金属棒1、2从导轨同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两金属棒沿导轨运动的时间分别为、,离开导轨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通过两金属棒某截面的电荷量分别为、,两金属棒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已知两金属棒的长度都等于两导轨间距,两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1的质量较大,电路中除金属棒以外的电阻均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5)题如图甲所示,从点到地面上的点有Ⅰ、Ⅱ两条光滑轨道,轨道Ⅰ为直线,轨道Ⅱ为、两点间的最速降线,小物块从点由静止分别沿轨道Ⅰ、II 滑到点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6.3温度的变化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贾峪一中冯雅利课型:新授审核人:市三中赵智强时间:2008年12月18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意识到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
学会根据图像观察反映温度变化的一些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这些特征。
能力目标:学会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像进行描述表达,初步形成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
主动尝试用图像来反映两变量之间关系,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个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验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像,再根据图像来研究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从图像中获得一些信息与在现实情景下用语言进行描述之间的等价转化;用图像法来反映两变量之间关系,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个实际问题,根据图像的特点来研究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启发-——自主探究相结合【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见到由图像来反映实际生活的例子。
如,在股市里,常常见到大盘、个股的走势图;在医院里,测量器显示人的心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电视台反馈各栏目的收视率常用图像来表示;人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等。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图像来表示一些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用图像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例卡片,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收集情况。
二.自学探究1.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卡片。
(卡片内容有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等温度变化的图像……)2.从学生收集的一些图像中选几幅反映温度变化的图像展示。
时间/时展示课题:温度的变化。
做一做3.教师引导,观察上述图像,回答下列问题(设计成问题串):(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少时间?(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骑行,时刻乙在甲前方处,时间内两人的图像如图所示。
关于这段时间内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运动方向相反B.时刻甲一定在乙的前方C.甲、乙两人在时刻相距最近D.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加速曲线运动第(2)题已知光速,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用这三个物理量表示普朗克长度(量子力学中最小可测长度),其表达式可能是( )A.B.C.D.第(3)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进行,跳台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停止区组成,如图所示.运动员从起跳区水平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变化量、重力的瞬时功率、动能、机械能分别用、P、、E表示,用t表示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计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第(4)题我国天文学家通过“天眼”在武仙座球状星团M13中发现一个脉冲双星系统。
如图所示,由恒星A 与恒星B 组成的双星系统绕其连线上的O 点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观测可知恒星A 与B 的距离为L ,恒星B 的运行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恒星A 与B 的总质量为( )A .B .C .D .第(5)题放学后,小李在水平路面上逆风匀速行走,他行走过程中没有打滑。
关于小李所受路面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受到静摩擦力,方向向前B .受到静摩擦力,方向向后C .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前D .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后第(6)题图甲为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2s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B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t =0到t =0.1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2cmB .在t =0时,质点A 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沿y 轴负方向C .从t =0.2s 到t =0.3s ,质点B 通过的路程等于5cmD .在t =0.1s 时,质点C 和质点D 的速度相同第(7)题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6、2变化中的三角形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贾峪一中冯雅利课型:新授审核人:市三中赵智强时间:2008年12月18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用变化的思想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列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
会利用关系式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
【学习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将它用关系式表示出来。
【学习方法】启发——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1)三角形的一边为a,这边上的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____(2)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_____(3)梯形的上底、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S=_____(4)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C=____面积S=_____(5)如果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正方体的体积V=(6)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的体积V=______(7)圆锥的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则圆锥的体积V=_____2(1)表格反映的是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随着n的增大,m是怎样变化的?二.自学探究上一节我们已经认识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知道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主要运用表格法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
从表格中我发现有一个规律,每一个m的值都比对应的n的值大3,因此用等式m=n+3可以反映两个变量m,n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就把m=n+3这个等式叫做m随n变化的关系式。
这节课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做一做1.变化中的三角形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6-2(1)图6-2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BC=10厘米时,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当BC=8厘米时,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当BC=6厘米时,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石墨)=金刚石)△H=+1.9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稳定性比金刚石弱D.石墨的总键能比1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kJ参考答案:A【Ks5u解析】A.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正确;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错误;选A。
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①H2O ②NH3 ③F-④CN-⑤CO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D略3.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参考答案:D略4. 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可表示反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臧少NH3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B.图②表示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达平衡后,向该混合液中逐渐加人固体KCl的过程中C(Fe3+)的变化趋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趋势D.图④表示密闭容器中CH3OCH3(g)+3H2O(g) 6H2(g)+2CO2(g) △H>0达到平衡后,恒压升高温度过程中,CH3OCH3的转化率变化趋势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臧少NH3的浓度的瞬间V逆减小,V正不变,故A错误;B.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原理是Fe3+(aq)+3SCN-(aq)Fe(SCN)3(aq),则加入固体KCl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B错误;C.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因促进弱酸的电离,强酸的pH变化大,故C错误;D.恒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河南省河南省大峪二中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专题四《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1浙江金华,第9题)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答案】B2.(2011浙江绍兴,第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答案】B3.(2011浙江嘉兴,第4题)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答案】A4.(2011年安徽省第12题)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答案】A5.(2011安徽芜湖,第12题)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答案】A6.(2011山东济宁,第I卷第1题)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答案】C7.(2011山东济宁,第I卷第3题)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图3【答案】B8.【答案】B9.(2011山东滨州,第6题)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水的饮料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D.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答案】D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夏天凉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10.(2011山东聊城,第Ⅰ卷第3题)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 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答案】B11.(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第4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答案】A12.(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第8题)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答案】B13.(2011江苏南京,第5题)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第5题图【答案】A14.(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8题)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确定适宜制作保险丝的是( )A .铅B .铜C .铁D .钨 【答案】A15.(2011四川绵阳,第21题)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B .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D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答案】B 16.(2011四川成都,A 卷第2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B .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 .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 .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A 17.(2011广东湛江,第4题)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答案】A 18.(2011江苏无锡,第1题)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答案】D 19.(2011江苏无锡,第3题)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 .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C/C 20mm 1,m 12时的电阻导线在的横切面积长金属铅铜铁钨017.0096.0206.0053.0C /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32810831535341020.(2011四川广安,卷I第1题)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答案】C21.(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6题)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答案】C22.(2011湖北黄石,第21题)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答案】A23.(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9题)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答案】C24.(2011江苏连云港,第4题)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
6.4 速度的变化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下)执笔:贾峪镇二中李金鹏
课型:复习课审核:市三中赵智强时间:2008年12月18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能力目标:
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个性的问题的快乐。
【学习重点】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
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在这一天中,
(1)t=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
(2)t=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
(3)在时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
(4)在时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
(5)t=时,气温达6℃;
(6)A点表示;
(7)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以下才能进行操作,选择时间段比较合适。
二、自学探究:
1、想一想:
实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2、议一议:
(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
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A B C D
(2)、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
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
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
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A B C D
3、做一做
(1)、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1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下列哪一张图象能大致刻画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 B C D
(2)、某同学从第一中学走回家,在路上他碰到两个同学,于是在文化宫玩了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图中哪一幅图能较好地刻画出这位同学所剩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A B C D
三、交流展示:
1、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点A,B分别表示什么?
(3)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4)你能找到一个实际情境,大致符合上图所刻画的关系吗?
四、反馈提升:
1、小明在离家不远的公共汽车站等车,下面哪一个图能最好地刻画等车这段时间离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A B C D
2、下面的图表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骑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象出他回家路上的情景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分析图象,用图象解析现实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出来。
六、小测验:
1、一位篮球运动员站在罚球线后面投篮,球入篮得分,可以大致反映篮球出手后到入篮筐这一段时间内,篮球队高度h(米)与实践t(秒)之间的变化关系到图是( )
2、李强汽车回家,开始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因怕耽误上学时间,于是加快了速度,下图给出的四个图像中(s 为距离,t 为时间)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
A B C D
3、如下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AC=4厘米,BC=6厘米,动点P 从C 点出发沿CA 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A 点运动,则在此运动中所构成的△PCB 的面积y(平方厘米)与运动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图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如图,l 甲、l 乙分别是甲、乙两根弹簧的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关系的图像,设甲弹簧每挂1kg 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 甲cm ,乙弹簧每挂1kg 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 乙cm ,则K 甲与K 乙的大小关系是K 甲 K 乙。
A B C D
七、作业:
课本P209习题:1,2。
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