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Display特性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22
display的32种写法你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但你知道display有32种写法吗?今天我们⼀⼀道来,让你⼀次性完全掌握display,从此再也不⽤对它发愁。
从⼤的分类来讲,display的32种写法可以分为6个⼤类,再加上1个全局类,⼀共是7⼤类:外部值所谓外部值,就是说这些值只会直接影响⼀个元素的外部表现,⽽不影响元素⾥⾯的⼉⼦级孙⼦级元素的表现。
display: block;这个值⼤家不陌⽣,我们最熟悉的<div>缺省就是这个值,最基本的块级元素,属于css⼊门初学者都知道的概念,只要是容器类型的元素基本都是这个值。
除<div>之外,还有<h1>到<h6>,<p>,<form>,<header>,<footer>,<section>,<article>天⽣都是这个值。
display: inline;这个值⼤家也不陌⽣,⾏内元素嘛,只要是个⾏内元素都是这个值,最典型的是<span>,还有<a>,<img>,以及古代html语⾔当中的<b>,<i>都属于这⼀类型。
display: run-in;这个值有点奇怪,通常没⼈⽤它,但你可以知道它。
因为除了IE和Opera⽀持它以外,其他所有主流浏览器包括Chrome, Safari, Firefox全都对它置若罔闻。
这东西说⽩了也没什么神秘,它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命令⼀个元素run-in,中⽂意思就是『闯⼊』!那么这个元素就直接闯⼊下⼀⾏。
⽐如说这样:写起来⼤概就是这样:<div class="a">aaa</div><div class="b">bbb</div>.a {font-size: 36px;display: run-in;}这有什么⽤呢?我们拿span设置font-size⼀样可以实现这个效果,就让IE⾃⼰跟⾃⼰玩去吧!说实话,在⼈⼒资源如此宝贵的今天,IE的产品经理不知脑⼦是不是进⽔了,不派⼯程师去实现那么多⽐这重要的多得多的特性,却花时间做这么个没⽤的玩意⼉,难道⼯程师的时间不是⾦钱吗?难怪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
各類Display特性介紹CRT發展歷史CRT( Cathode Ray Tube)即陰極射線管,作爲成像器件,它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
陰極射線管(CRT)是德國物理學家布勞恩(Kari Ferdinand Braun)發明的,1897年被用於一台示波器中首次與世人見面。
隨後1907年羅辛在利用陰極射線管(CRT)接收器設計機械式掃描器,1929年俄裔美國科學家佐爾金佐裏金發展電子掃描的映射真空管,再到1949年第 1台蔭罩式彩電問世。
一百年來,以CRT爲核心部件的顯示終端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幾十年來,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普及,電腦用的CRT顯示器也象電視一樣步入千家萬戶。
而與此同時,隨著大衆對顯示效果、品質、健康、環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CRT的發展經歷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蔭罩式純平面,直到以索尼平面瓏、三菱鑽石瓏爲代表的蔭柵式純平顯像管的不斷完善。
技術原理CRT顯示終端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部分組成。
簡單的理解,CRT顯示終端的工作原理就是當顯像管內部的電子槍陰極發出的電子束,經強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後變成細小的電子流,再經過偏轉線圈的作用向正確目標偏離,穿越蔭罩的小孔或柵欄,轟擊到熒光屏上的熒光粉。
這時熒光粉被啟動,就發出光線來。
R、G、B三色熒光點被按不同比例強度的電子流點亮,就會産生各種色彩。
電子槍(Electron gun)的工作原理是由燈絲加熱陰極,陰極發射電子,然後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在陽極高壓作用下,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熒光粉層。
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原色。
爲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
CSS中display对布局的影响以及元素display的默认值看到前端越来越多的mvc框架出现,之前偶尔还看到有OOCSS(⾯向对象的CSS编程)的⽂章。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前端HTML页⾯的所有元素(tag),也都可以理解对象。
每个对象有⾃⾝的属性,以及每个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
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本⽂讨论的是显⽰时候的位置关系。
每个HTML对象除了与其他HTML对象(标签)有关系之外,还有对象在显⽰时与浏览器或者windows对象的关系。
位置关系也就是页⾯的布局。
如果能将合适的对象根据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与其他对象和睦相处,界⾯就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想法实现了。
《下⾯内容摘⾃⽹络,帮助理解和记录》根据CSS规范的规定,每⼀个⽹页元素都有⼀个display属性,⽤于确定该元素的类型,每⼀个元素都有默认的display属性值。
⽐如div元素,它的默认display属性值为“block”,成为“块级”元素(block-level);⽽span元素的默认display属性值为“inline”,称为“⾏内”元素。
div这样的块级元素,就会⾃动占据⼀定矩形空间,可以通过设置⾼度、宽度、内外边距等属性,来调整的这个矩形的样⼦;与之相反,像“span”、“a”这样的⾏内元素,则没有⾃⼰的独⽴空间,它是依附于其他块级元素存在的,因此,对⾏内元素设置⾼度、宽度、内外边距等属性,都是⽆效的。
块元素⼀般都从新⾏开始,它可以容纳内联元素和其他块元素,常见块元素是段落标签'P"。
“form"这个块元素⽐较特殊,它只能⽤来容纳其他块元素。
如果没有css的作⽤,块元素会顺序以每次另起⼀⾏的⽅式⼀直往下排。
⽽有了css以后,就可以改变这种html的默认布局模式,把块元素摆放到想要的位置上去。
⽽不是每次都另起⼀⾏。
需要指出的是,table标签也是块元素的⼀种,table based layout和css based layout从⼀般使⽤者(不包括视⼒障碍者、盲⼈等)的⾓度来看这两种布局,除了页⾯载⼊速度的差别外,没有其他的差别。
CSSdisplay属性详解display的所有属性{/* CSS 1 */display: none;display: inline;display: block;display: list-item;/* CSS 2.1 */display: inline-block;display: table;display: inline-table;display: table-cell;display: table-column;display: table-column-group;display: table-footer-group;display: table-header-group;display: table-row;display: table-row-group;display: table-caption;/* CSS 2.1 *//* CSS 3 */display: inline-list-item;display: flex;display: box;display: inline-flex;display: grid;display: inline-grid;display: ruby;display: ruby-base;display: ruby-text;display: ruby-base-container;display: ruby-text-container;/* CSS 3 *//* Experimental values */display: contents;display: run-in;/* Experimental values *//* Global values */display: inherit;display: initial;display: unset;}下⾯就display的重要属性进⾏讲解,并配合⼀些相关的例⼦none是 CSS 1 就提出来的属性,将元素设置为none的时候既不会占据空间,也⽆法显⽰,相当于该元素不存在。
Linux DISPLAY作用在Linux/Unix类操作系统上, DISPLA Y用来设置将图形显示到何处. 直接登陆图形界面或者登陆命令行界面后使用startx启动图形, DISPLA Y环境变量将自动设置为:0:0, 此时可以打开终端, 输出图形程序的名称(比如xclock)来启动程序, 图形将显示在本地窗口上, 在终端上输入printenv查看当前环境变量, 输出结果中有如下内容:DISPLA Y=:0.0使用xdpyinfo可以查看到当前显示的更详细的信息.DISPLA Y 环境变量格式如下hostname: displaynumber.screennumber,我们需要知道,在某些机器上,可能有多个显示设备共享使用同一套输入设备,例如在一台PC上连接两台CRT显示器,但是它们只共享使用一个键盘和一个鼠标。
这一组显示设备就拥有一个共同的displaynumber,而这组显示设备中的每个单独的设备则拥有自己单独的screennumber。
displaynumber和screennumber都是从零开始的数字。
这样,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displaynumber、screennumber 就都是0。
hostname指Xserver所在的主机主机名或者ip地址, 图形将显示在这一机器上, 可以是启动了图形界面的Linux/Unix机器, 也可以是安装了Exceed, X-Deep/32等Windows平台运行的Xserver的Windows机器. 如果Host为空, 则表示Xserver运行于本机, 并且图形程序(Xclient)使用unix socket方式连接到Xserver, 而不是TCP方式. 使用TCP方式连接时, displaynumber为连接的端口减去6000的值, 如果displaynumber为0, 则表示连接到6000端口; 使用unix socket方式连接时则表示连接的unix socket的路径, 如果displaynumber为0, 则表示连接到/tmp/.X11-unix/X0 . screennumber则几乎总是0.如果使用su username或者su - username切换到别的用户, 并且使用命令export DISPLA Y=:0.0设置DISPLA Y环境变量, 运行图形程序(如xclock)时会收到如下错误:Xlib: connection to ":0.0" refused by serverXlib: No protocol specifiedError: Can't open display: :0.0这是因为Xserver默认情况下不允许别的用户的图形程序的图形显示在当前屏幕上. 如果需要别的用户的图形显示在当前屏幕上, 则应以当前登陆的用户, 也就是切换身份前的用户执行如下命令xhost +这个命令将允许别的用户启动的图形程序将图形显示在当前屏幕上.在2台Linux机器之间, 如果设置服务器端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中包含X11Forwarding no客户端配置文件/etc/ssh/ssh_config包含ForwardX11 yes则从客户端ssh到服务器端后会自动设置DISPLA Y环境变量, 允许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图形程序将图形显示在客户端上. 在服务器上查看环境变量显示如下(这个结果不同的时候并不相同)DISPLA Y=localhost:10.0在客户机上用netstat -lnp可以看到有程序监听了6010端口tcp 0 0 127.0.0.1:6010 0.0.0.0:* LISTEN 4827/1如果希望允许远程机器上的图形程序将图形显示在本地机器的Xserver上, 除了要设置远端机器的DISPLA Y环境变量以外, 还需要设置本地机器的Xserver监听相应的TCP端口. 而现在的Linux系统出于安全的考虑, 默认情况下不再监听TCP端口. 可通过修改/etc/X11/xinit/xserverrc文件, 将exec /usr/bin/X11/X -dpi 100 -nolisten tcp修改为exec /usr/bin/X11/X -dpi 100允许在直接使用startx启动图形时启动对TCP端口的监听.修改/etc/kde3/kdm/kdmrc, 将ServerArgsLocal=-nolisten tcp修改为ServerArgsLocal=允许kdm作为显示管理器时, 启动会话时监听相应的TCP端口.修改/etc/gdm/gdm.conf, 在[Security]一节增加DisallowTCP=false或者在登陆窗口选择"Options" -> "Configure Login Manager..."的Security页面, 取消"Deny TCP connections to Xserver", 允许gdm作为显示管理器时, 启动会话时监听相应的TCP端口.文章出处:/course/6_system/linux/Linuxjs/2008825/137565.ht ml附:有如下几种方法:1.rlogin、rsh等r系列命令。
display:table的⼏个⽤法DIV+CSS的布局已经让表格布局⼏乎很少⽤到,除⾮表格语义性很强的情况。
display:table解决了⼀部分需要使⽤表格特性但⼜不需要表格语义的情况,尤其是DIV+CSS很不⽅便解决的问题,⽐如以下两种情况:⼀、⽗元素宽度固定,想让若⼲个⼦元素平分宽度通常的做法是⼿动设置⼦元素的宽度,如果设置百分数不⼀定能整除,设置具体的数值⼜限制了⽗元素的宽度固定,很烦。
可以使⽤display:table来解决:.parent{display: table; width: 1000px;}.son{display: table-cell;}如此⼀来,就算是三个或者六个元素也可以很⽅便均分⽗元素的宽度了。
⼆、块级⼦元素垂直居中想让⼀个div或p在⽗元素中垂直居中⼀直是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注意直接对块级元素使⽤vertical-align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vertical-align定义⾏内元素的基线相对于该元素所在⾏的基线的垂直对齐),同样可以使⽤display:table⽅便解决:.parent {display: table;}.son {display: table-cell; vertical-align: middle;}将块级⼦元素的display设置为table-cell之后再使⽤vertical-align就可以了。
注意:虽然display:table解决了避免使⽤表格的问题,但有⼏个需要注意的:(1)display: table时padding会失效(2)display: table-row时margin、padding同时失效(3)display: table-cell时margin会失效。
display的用法和搭配一、display的用法display是一个常用的英语动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和搭配。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几种常见的用法。
1. 表示展示或展览display可以用来指代在公共场合或特定场所中展示物品或艺术品。
例如,在博物馆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陈列着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的display。
此外,商店内的橱窗也是展示商品的地方,我们可以称之为window display。
2. 表示显示信息display还可以指代在屏幕、监视器或其他电子设备上显示信息。
比如,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图像、文字或视频都可以用display来描述。
3. 表示展现特质或情感除了物质方面的展示,display还可以指人们在行为举止上展现出某种特质或情感。
例如,一个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地对待他人,我们可以说他表现出友好的disposition(性格)。
二、display 的搭配1. display of/for + 名词"displays of affection"意思是“亲热表达”,形容两个人之间公开而充满感情地表达爱意。
"displays for sale"表示“待售的展示品”,形容商店或市场中展示待售物品的区域或架子。
2. display + 形容词"display impressive skills" 意味着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
这个短语经常用来描述体育比赛、音乐演出或其他表演艺术的情况。
3. display + 副词/介词短语"display proudly" 是“骄傲地展示”的意思,表示某人以自豪、得意或满足的态度向他人展示某物。
"display in public" 表示“公开展示”,特别是指在大众面前进行展览或演出。
4. display as/to + 宾语"display oneself as a leader" 意思是“将自己塑造为领导者”,指人们通过言行举止来显示自己具有领导才能和素质。
display的用法及其词组一、display的用法概述display是一个常见的英语动词,表示展示、显示、陈列等意思。
它可以用于不同的语境和句型中,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词组搭配而有所差异。
在本文将详细介绍display的用法及其常见词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词。
二、display作为动词1. 表示展示或显示Display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图像、信息等展示或显示出来,通常与名词搭配使用。
例如:The shop displayed a variety of products in its windows.2. 表现、显露Display也可表示某种行为或特质在外界中显现出来。
例如:He displayed great courage during the crisis.3. 展开、揭露在特定语境中,display也可以被用于表示展开或揭露某些事物。
例如:She displayed her talent by performing a beautiful song on stage.4. 展览、陈列Display还可表示在博物馆、画廊等场所展览展示物品。
例如:The museum is displaying an ancient artifact from Egypt.三、常见词组及例句1. display something to somebody这个短语通常用于商业场景或教育环境下,表示向某人展示某物。
例如:The presenter displayed the new product to the audience.2. display something on something这个词组常用于描述将某物展示在另一个物体上,如将图片或信息展示在屏幕、电视上等。
例如:He displayed the presentation slides on the screen.3. display something for everybody to see这一短语用来表示公开展示某物,供所有人看到。
各类Display特性介绍CRT | FED | VFD | PDP | STN | OLED | TFT | DLP | LCOS新型显示器件进展CRT发展历史CRT(Cathode Ray Tube)即阴极射线管,作为成像器件,它是实现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
阴极射线管(CRT)是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Kari Ferdinand Braun)发明的,1897年被用于一台示波器中首次与世人见面。
随后1907年罗辛在利用阴极射线管(CRT)接收器设计机械式扫描仪,1929年俄裔美国科学家佐尔金佐里金发展电子扫描的映像真空管,再到1949年第1台荫罩式彩电问世。
一百年来,以CRT为核心部件的显示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计算机用的CRT显示器也象电视一样步入千家万户。
而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对显示效果、质量、健康、环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CRT的发展经历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荫罩式纯平面,直到以索尼平面珑、三菱钻石珑为代表的荫栅式纯平显像管的不断完善。
技术原理CRT显示终端主要由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和玻璃外壳五部分组成。
简单的理解,CRT显示终端的工作原理就是当显像管内部的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经强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后变成细小的电子流,再经过偏转线圈的作用向正确目标偏离,穿越荫罩的小孔或栅栏,轰击到荧光屏上的荧光粉。
这时荧光粉被启动,就发出光线来。
R、G、B三色荧光点被按不同比例强度的电子流点亮,就会产生各种色彩。
电子枪(Electron gun)的工作原理是由灯丝加热阴极,阴极发射电子,然后在加速极电场的作用下,经聚焦极聚成很细的电子束,在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的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去轰击荧光粉层。
这些电子束轰击的目标就是荧光屏上的三原色。
为此,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们分别受计算机显卡R、G、B三个基色视频信号电压的控制,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
受到高速电子束的激发,这些荧光粉单元分别发出强弱不同的红、绿、蓝三种光。
从而混合产生不同色彩的像素,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组成一张漂亮的画面,而不断变换的画面就成为可动的图像。
很显然,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细腻,也就更逼真。
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的作用就是帮助电子枪发射的三支电子束,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对所有的像素进行扫描激发。
就可以使显像管内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地轰击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都发光;而且只要这个周期足够短,也就是说对某个像素而言电子束的轰击频率足够高,我们就会看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有了扫描,就可以形成画面。
荫罩(Shadow mask)的作用是保证三支电子束在扫描的过程中,准确击中每一个像素。
荫罩是厚度约为0.15mm的薄金属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细槽,它们和同一组的荧光粉单元即像素相对应。
三支电子束经过小孔或细槽后只能击中同一像素中的对应荧光粉单元,因此能够保证彩色的纯正和正确的会聚,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
最后,场扫描的速度来决定画面的连续感,场扫描越快,形成的单一图像越多,画面就越流畅。
而每秒钟可以进行多少次场扫描通常是衡量画面质量的标准,我们通常用帧频或场频(单位为Hz,赫兹)来表示,帧频越大,图像越有连续感。
产品应用阴极射线管(CRT)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实现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图像色彩丰富、还原性好、全彩色、高清晰度、较低成本和丰富的几何失真调整能力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工业监视器、投影仪等终端显示设备。
FED发展历史场发射电极理论最早是在1928年由R. H. Fowler与L. W. Nordheim共同提出。
不过,真正以半导体技术研发出场发射电极组件,开启运用场发射电子作为显示器主要技术,却是在1968年由C. A. Spindt提出后,才吸引后续众多研发者的投入。
但是,一直到1991年以前,场发射电极的应用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直到法国LETI CENG公司在1991年第四届国际真空微电子会议上展出了一款运用场发射电极技术制成的显示器成品后,这种技术才真正被世人注意,并吸引了众多大公司的投入,也从此让FED加入平面显示器的竞争行列,成为TFT-LCD、PDP等大型化显示技术的竞争对手。
技术原理场致电子发射又称为冷电子发射,只需要在阴极表面加一个强电场,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能量,就能使阴极内的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表面逸出。
它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场致电子发射显示器即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其工作原理是使用电场自发射阴极(cathode emitter)材料的尖端放出电子来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粉,启动荧光粉而发光,有点类似CRT的工作原理,但不同的是CRT在显像管内部有三个电子枪,为了使电子束获得足够的偏离还不得不把显像管做得必须有一段距离长,因此CRT显示器又大又厚又重。
而FED在每一个荧光点后面不到3mm处都放置了成千上万个极小的电子发射器,同时用场发射技术作为电子来源以取代传统CRT显像管中的热电子枪,由于不是使用热能,使得场发射电子束的能量分布范围较传统热电子束窄而且具有较高亮度,因而可以用于平面显示器并带来了很多优秀特色。
产品优点FED显示技术把CRT阴极射线管的明亮清晰与液晶显示的轻、薄结合起来,结果是具有液晶显示器的厚度、CRT显示器般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比液晶显示器大得多的亮度。
因此,FED显示器将在很多方面具有比液晶显示器更显著的优点:更高的亮度可以在阳光下轻松地阅读;高速的响应速度使得它能适应诸如游戏电影等快速更新画面的场合;内置的千万冗余电子发射器让其表面比液晶显示器更凹凸不平,视角更宽广,面板的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发射器的数量大大过剩,使合格率更高。
即使十分之一的发射器失效,亮度的损失也可以忽略。
产品缺点这种技术需要的电量很大,很难被应用于携带型设备。
它们比最初设想的更难制造。
而且它们在尺寸方面有限制:到目前为止被展示过的最大的显示器是15寸的。
也导致了目前FED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市场应用尚需时日。
VFD发展历史真空荧光显示屏(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简称VFD)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自发光平板显示器,由于其特有的高亮度、广视角、耐环境等优点,在显示器家族中独树一帜,常被用作人机对话的终端显示器。
虽然荧光显示技术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迅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圆柱单位发展到平板多位管,八十年代的主流产品是厚膜数组型产品,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主要产品则为薄膜岛栅产品。
在薄膜岛栅技术的基础上,各种新型的VFD相继问世,并由于其优越性、新颖性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原理普通的VFD是三极管结构的电子管,至少在一个方向可以看到透明的真空容器内,置有灯丝(直热式氧化物阴极)、栅极(栅网)以及阳极(涂覆有显示图形的荧光粉的导体)等基本电极,还置有各种金属零部件,及通过厚膜或薄膜技术形成的膜层等。
VFD结构图灯丝是在不妨碍显示的极细钨丝蕊在线,涂覆上钡(Ba)、锶(Sr)、钙(Ca)的氧化物(三元碳酸盐),再以适当的张力安装在灯丝支架(固定端)与弹簧支架(可动端)之间,在两端加上规定的灯丝电压,使阴极温度达到6000C左右而放射热电子。
栅极也是在不妨碍显示的原则下,将不锈钢等的薄板予以光刻蚀(PHOTO-ETHING)后成型的金属网格(MESH),在其上加上正电压,可加速并扩散自灯丝所放射出来的电子,将之导向阳极;相反地,如果加上负电压,则能拦阻游向阳极的电子,使阳极消光。
阳极是指在形成大致显示图案的石墨等导体上,依显示图案的形状印刷荧光粉,于其上加上正电压后,因前述栅极的作用而加速,扩散的电子将会互相冲击而激发荧光粉,使之发光。
VFD工作原理图技术分类按VFD的结构、显示形式、显示内容、驱动方式来分类,如图所示,已达到商品化的具体组合的品种有数千种之多。
VFD分类图产品特点⏹自发光,显示清晰⏹容易实现多色显示⏹图形设计自由度大⏹工作电压比较低⏹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应用领域由于它可以做多色彩显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电压来驱动,易与集成电路配套,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如下领域:⏹汽车VFD面板⏹家电VFD面板⏹音响、VTR VFD面板⏹事务机用VFD面板⏹计量仪器用VFD面板⏹通信设备用VFD面板PDP发展历史等离子显示器于1964年由美国的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教授发明,70年代初实现了10英寸512×512线单色PDP的批量生产,80年代中期,美国的Photonisc公司研制了60英寸级显示容量为2048×2048线单色PDP。
但直到90年代才突破彩色化、亮度和寿命等关键技术,进入彩色实用化阶段。
1993年日本富士通公司首选进行21英寸640×480像素的彩色平等PDP生产,接着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锋和WHK等公司先后推出了各自研制的彩色PDP,其分辨率达到实用化阶段。
富士通公司开发的55英寸彩色PDP的分辨率达到了1920×1080像素,完全适合高清晰度电视的显示要求。
近年来,韩国的LG、三星、现代,我国台湾省的明基、中华映管等公司都已走出了研制开发阶段,建立了40英寸级的中试生产线,美国的Plasmaco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和法国的汤姆逊公司等都开发了各自的PDP产品。
技术原理PDP(Plasma Display Panel)即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等离子体(Plasma)是指正负电荷共存,处于电中性的放电气体的状态。
PDP属于自发光型显示器。
PDP有六大关键部件即等离子显示屏体(PANEL)、驱动电路、屏蔽玻璃(EMI filter)、电源(PSU)、接口电路(VSC)和外壳(Cover )组成。
等离子显示屏一种利用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显示装置,其工作机理类似普通日光灯,由相距几百微米的两块玻璃板,中间排列大量的等离子管密封组成的。
每个等离子管是在两层间隔为100~200um的玻璃衬板之间隔成的小室,每个小室内都充有氖氙气体。
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辉光放电,产生紫外光(147nm),激发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磷光体荧光粉出可见光。
每个等离子腔体作为一个像素。
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变化,合成各种灰度和色彩的电视图像。
按PDP驱动方式分PDP有交流型(AC)和直流型(DC)两种类型。
其中交流驱动式又分为存储效应型和刷新型,直流驱动式又分为刷新型和自扫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