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文望远镜
- 格式:pdf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检测卷: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B.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C.正立的像一定是虚像 D.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2.“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3.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D.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4.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
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5.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远视眼镜 D.近视眼镜6.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实焦点B.凹透镜有实焦点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实焦点D.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到焦点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虚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8.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力F的力臂 B.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光的反射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雪在练功房中对着平面镜练功,看到了自己在镜子中的实像B.寒冬,晓彤用冰对着太阳能够取火,需把冰磨成凸透镜C.街道上的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说明光可以传播能量D.激光能在钢板上打孔,说明光能够传播信息二、填空题10.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照相机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照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2倍焦距.11.右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cm.12.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
【全程方略】2021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质量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经典力学能够说明微观粒子的规律性B.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问题C.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显现,表示经典力学已失去意义D.关于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经典力学仍能适用2.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先的1/8,可采取的方式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维持不变B.使两物体间距离变成原先的2倍,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先的1/2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先的1/4,距离不变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先的1/43.星球上的物体离开该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
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
不计其他星球的阻碍,那么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4.(2021·扬州高一检测)有一宇宙飞船到了某行星上(该行星没有自转运动),以速度v 接近行星表面匀速飞行,测出运动的周期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那么可得( ) A.该行星的半径为vT 2πB.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23GT πC.无法求出该行星的质量D.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224v T π5.(2021·成都高一检测)2021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美“牵手”,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
交会对接飞行进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操纵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远距离导引段,“神舟九号”应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前下方某处B.在远距离导引段,“神舟九号”应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某处C.在组合体飞行段,“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小于km/sD.分离后,“天宫一号”变轨升高至飞行轨道运行时,其速度比在交会对接轨道时大6.(2021·广州高一检测)关于“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下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已知它的质量是t,假设将它的质量增加为t,其同步轨道半径变成原先的2倍B.它的运行速度小于km/s,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它能够绕过北京的正上方,因此我国能利用其进行电视转播D.它的周期是24 h,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距地面高度必然7.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轨道半径的1/3,那么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1天~4天B.4天~8天C.8天~16天D.16天~20天8.人造地球卫星与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倍,卫星正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R、ω、g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 )9.有两个大小一样、由同种材料组成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路,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假设用上述材料制成两个半径更小的靠在一路的均匀球体,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将( )A.等于FB.小于FC.大于FD.无法比较10.(2021·山东高考)2020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第一次交会对接。
一、选择题1.将一付眼镜放在一张写满“Х”的纸上,透过眼镜看到的像如图所示,则该眼镜是()A.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B.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2.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5.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6.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7.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8.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9.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0.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11.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二、填空题13.新冠肺炎肆虐,巴蜀中学停课不停学组织线上学习,特别要求线上学习一定时间后须休息并眺望远处,从而使眼球中晶状体的会聚作用变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专项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②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③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④望远镜是将远处物体放大了使人才看得见的.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2、下列关于眼镜度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度数是正数,远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B.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度数都是正数C.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D.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3、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D.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4、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5、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6、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 C.30cm D.40cm7、小明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第 六 章 凯萨格林望远镜CASSEGRAIN TELESCOPE MODEL在这章中,我们将暂时离开上一章的Cooke 三片组,开始建立传统而著名的凯萨格林望远镜。
我们可以仅使用三个表面仿真这设计的主要结构设计,如图6.1 所示。
在图中主反射镜的形状为抛物面,其次反射镜为双曲线面。
图6.1一个古典凯萨格林望远镜。
光线来自左边,碰到凹面的主反射镜,反射到凸面的次反射镜后,光线再反射穿出主反射镜中心的一个开口孔径。
这个设计能够给予几乎完美的近轴影像,虽然像差随着离轴的角度会快速的增加,这个设计的其它资料可以在第112 页的补充附录“什么是凯萨格林望远镜”中讨论。
什么是凯萨格林望远镜?What is a Cassegrain Telescop e?大多数的大口径望远镜是使用反射镜,而非透镜来收集光线。
因为光线必须穿透透镜,它只能够利用透镜的边缘来固定。
这个原因限制了折射式望远镜的直径最大为一公尺,因为再大的透镜将被他自己的重量压垮。
重力将使他们的形状变形,(因此影响其成像质量),其变形的量与方式依望远镜所指向的天空角度而定。
反射式望远镜能够被制构来支撑。
唯一的问题是由凹面镜所形成的影像在凹面镜之前。
这个是非常不便及不实用的成像位置,因为成像位置的高度高于地面,及其位置为入射光的中途。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由凯萨造成非常大,因为主反射镜可以由背后稳固的结格林在1672 年提出,他增加一片凸面镜,称为次镜,放在主镜的焦点之前。
光线因此穿出主镜中央圆孔而离开系统如图中所示。
然而次镜是放在入射光的中途,唯一的影响是阻挡了小部分的入射光,同时增加了(通常是小量)部分绕射效应。
凯萨格林望远镜是一个紧凑的设计,一个简单的单一反射镜系统,若具有与凯萨格林组态相同的有效焦距时,其全长将四倍于凯萨格林组态,现在长焦距望远镜可以建造于一个简单的单一反射镜系统,若具有与凯萨格林组态相同的有效焦距时,其全长将四倍于这个凯萨格林望远镜组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分数:(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方框中透镜放置正确的有()①②图1③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如图2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A.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B.凸透镜是虚焦点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该凸透镜的焦距10cm3.如图所示,图中成实像的是()①放大镜看字②照相机照相③用幻灯机放幻灯片④平面镜中的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如图,同学们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
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5.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7.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
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A.a点B.b点C.c点D.d点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当物体距该透镜8cm时,所成的像可能是()A倒立缩小的像B倒立等大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10.小红同学学习了“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观察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观察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11.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12.如图4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图4图5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典型计算题(一)CW80061.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kg。
2.某工厂要把1780kg的铜加工成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铜线,求铜线的长(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课中,想测出一个油罐内油的质量,已经知道这个油罐的容积是50m3,他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cm3这种油的质量是16g,请你帮他计算出这罐油的质量。
4.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表所示:试求:(1)液体的密度ρ;(2)容器的质量m;(3)表中的m’同体积问题:1.一个空杯子装满水,水的总质量为500克;用它装满酒精,能装多少克 (ρ酒=0.8×10 kg/m )2.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1)容器的容积 2)这种液体的密度.3.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4.已知每个木模的质量m木 =5.6kg,木头的密度为0.7×103kg/m3,现某厂用这个木模浇铸铁铸件100个,需要熔化多少吨的铁?5.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8g酒精。
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多少?(酒精的密度为0.8X103kg/m3)6.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已发射成功,“神舟六号”正在研制中,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曾设计了一个50千克的钢制零件,经安装测试后发现飞船总重超出了10.4千克。
为了减轻重量,设计师考虑在其中掺入一定质量的铝,问至少需掺入多少铝才能保证飞船总重不超重?(铁的密度是7.9×103 kg /m 3,铝的密度是2.7×103kg /m3)空心问题:1.一铁球的质量为158克,体积为30厘米,用三种方法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 (ρ铁=7.9×103 kg/m 3)2.一个铝铁球的质量是81g,体积是0.04dm3,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有多少。
一、选择题1.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如图所示,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正校门安装了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该系统使用时只需要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测试者面部信息与学校备案系统相匹配,整个测试过程十分便捷。
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D.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和光屏都适当远离透镜B.将蜡烛和光屏都适当靠近透镜C.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D.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 25 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5.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物体的像的情况,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看到的像是由于人眼发出的光被镜面反射造成的B.人眼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所以是实像C.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发出的D.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才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6.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7.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8.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9.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0.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11.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如图),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B.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D.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12.小明在电影院看电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放映时,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放映时,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二、填空题13.然然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是近视眼,需要如图所示配戴______透镜来矫正,利用了该透镜对光线的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