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行为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范本一、遵守规定1. 所有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课间活动安全规定,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 不得违反学校课间活动时间的规定,迟到和早退都是不允许的。
3. 不得在课间活动期间离开校园,除非有老师或家长的陪同。
二、行为规范1. 不得在课间活动期间打闹、打架或进行其他危险活动,保持室内外的行为规范和秩序。
2. 不得在操场上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 不得随意弄损学校的设施和物品,如操场设备、教室桌椅等,遵守学校物品使用的规定。
三、食品安全1. 不得在课间活动期间吃零食、吃非健康食品,只允许食用健康的午餐和水果。
2. 不得与他人共用食品、饮料容器,防止传播疾病。
3. 不得吃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及时丢弃食品残余物。
四、交通安全1. 在课间活动期间,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行车和步行。
2. 在校门口和道路上应该遵守交通信号,等待过马路的绿灯信号才可以过马路。
3. 不得在马路上奔跑、追逐,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五、急救知识1. 学生应该学会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知道如何拨打紧急电话。
2. 学生应该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伤口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六、游戏活动1. 在课间活动期间进行游戏活动时,不得参与危险的游戏,如攀爬高处、玩具枪战等。
2. 不得在游戏活动中使用危险物品,如打火机、刀具等。
3. 游戏活动应该在老师或监督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私自进行。
七、紧急情况1.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学生应该迅速找到老师或者报警,不得慌乱和逃跑。
2. 学生应该按照老师的指示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参与到紧急救援中。
3. 在紧急情况中,学生要保持冷静、沉着,并且照顾好自己和同学的安全。
八、自我保护1.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好意。
2. 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 学生应该勇敢地说“不”,对于不安全的行为和要求,要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
以上就是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的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行动,保障每个学生的安全。
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1. 引言课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课间活动中,由于学生数量多、空间狭小以及学生行为的不规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学校所有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
2. 课间活动行为规范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安全,以下是学生课间活动的行为规范要求:2.1 遵守课间活动时间和地点安排•学生应按时参加课间活动,不得提前离开或迟到。
•学生应在规定的课间活动区域内活动,不得擅自离开或进入未经授权的区域。
2.2 维护课间活动秩序•学生应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故意损坏或乱扔物品。
•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在课间活动期间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
•学生应尊重其他同学的权益,不得欺负、打骂或恶作剧他人。
2.3 注意自身安全•学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安全,不得吃过多或过于油腻的食物。
•学生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不得长时间站立或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学生应注意交通安全,不得在课间活动期间乱闯马路或玩耍在道路上。
3. 课间活动安全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以下是课间活动的安全要求:3.1 提供安全设施•学校应提供足够的凳子和桌子,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坐位和用餐空间。
•学校应安装适当的防护设施,如围栏、护栏等,以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
3.2 组织教师监督•学校应组织教师值班,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和引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3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课间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并制定紧急处理措施。
•学校应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教师和学生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4. 总结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个课间时光。
学生课间行为规范一、尊重他人在学生课间行为规范中,尊重他人是重要的一点。
学生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这意味着他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看他人的笔记或手机。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思想,不应该嘲笑或歧视其他同学的观点。
二、礼貌用语在课间,学生们应该使用礼貌的语言。
他们应该对同学和老师说“请”、“谢谢”等常见的礼貌用语。
这些简单的言辞可以表达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学生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友谊的发展。
三、安静有序在课间,学生们应该保持安静有序。
他们应该避免大声喧哗,尽量减少噪音。
这样可以让其他同学集中精力学习或休息。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排队有序,不要拥挤或争抢。
通过保持安静有序,课间环境才能更加和谐舒适。
四、不滥用手机学生们在课间应该避免滥用手机。
他们应该尽量将手机放在书包里,以便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或与同学的交流。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使用手机,学生们应该找合适的场所进行。
滥用手机不仅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干扰到其他同学。
五、不打闹或斗殴在课间,学生们应该避免打闹或斗殴。
打闹或斗殴不仅对学生们的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学生们应该通过和平解决冲突,保持友好互助的关系。
如果出现争执,学生们应该及时向老师求助或寻求帮助。
六、保持环境整洁学生们应该保持课间的环境整洁。
他们应该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并保持桌面的整洁。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爱护教室里的设施和物品,不损坏或乱画乱贴。
保持环境整洁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
七、遵守课间时间学生们应该严格遵守课间时间。
他们不应该早退或迟到。
课间时间是学生们休息的机会,但也是他们自律的体现。
学生们应该按时返回教室并准备好继续学习。
通过遵守课间时间,学生们可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八、不吃零食或垃圾食品学生们在课间应该避免吃零食或垃圾食品。
这些食物不仅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弄脏教室或影响其他同学。
小学生课堂常规及行为规范
目标
本文档旨在教导小学生课堂中的常规和行为规范,以提高他们的纪律意识和研究效果。
晨间常规
在课堂开始前,学生应该遵守以下晨间常规:
- 及时到达教室,准备好所需的研究材料;
- 保持课桌整洁,并将书包等个人物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上课行为规范
学生在上课期间应该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 站立起立,向老师问好;
- 应听从老师指挥,不在课堂上与同学交谈;
- 专心听讲,不做与研究无关的事情;
- 文明用语,不出现不文明的言行;
- 认真完成课堂作业。
课间休息
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应该遵守以下规范:
- 保持课堂和操场的整洁;
- 安静有序排队,不跑乱;
- 不玩具具有危险性的游戏;
- 有序分发和收集课桌椅。
下课行为规范
下课时,学生应该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 保持课堂的整洁,归位椅子和桌子;
- 教室门窗关闭,灯关好,保证安全;
- 离开教室时要安静,不发出嘈杂声音;
- 丢垃圾到垃圾桶内,保持环境卫生。
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学生遵守课堂规范,我们将实施以下奖惩制度:
- 凡是遵守课堂规范的学生,将受到表扬和奖励;
- 对于不遵守规范的学生,将受到警告和相应的惩罚。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规范和行为规范,提供一个积极、有序和高效的研究环境,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课间活动规章制度有哪些一、课间活动时间1. 上午课间活动时间为上午9:40至上午10:00,下午课间活动时间为下午3:10至下午3:30。
2. 学生应准时到达课间活动场所,不得提前离开。
二、课间活动场所1. 学生应在指定的课间活动场所活动,不得私自更换活动地点。
2. 学生应自觉遵守操场、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得发生打闹、抢占场地等不文明行为。
三、课间活动内容1. 学生可选择自由活动、聊天、休息等方式度过课间时间。
2. 孚海细、踢球、跳绳等活动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3. 禁止在课间活动中进行赌博、暴力游戏、斗殴等不良行为。
四、课间活动安全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要注意安全,不得在操场、走廊等场所奔跑、打闹。
2. 学生不得攀爬栅栏、进行高空跳跃等危险行为。
3. 学生在运动时应注意不要与其他同学发生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五、课间活动管理1. 班主任负责课间活动的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2. 学校设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监督学生课间活动,维护秩序。
3. 学生有任何问题应立即向监督人员或班主任反映,不得私自解决。
六、课间活动纪律1. 学生应自觉维护课间活动秩序,不得违背规定。
2. 学生不得在课间活动中故意损坏公共设施、操场、走廊等场地。
3. 学生不得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进行非法买卖、传销等活动。
七、课间活动后勤1. 学生在课间活动结束时应立即返回教室,不得迟到。
2. 学生应保持教室、走廊等环境整洁,不得乱扔垃圾、涂鸦等行为。
3. 学生应准时返回教室,听第二节课。
八、课间活动考核1. 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应积极参与,遵守规定,维护秩序。
2. 学校将对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表现。
3. 学生如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课间活动补充1. 学校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间活动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与补充。
2. 学生应密切关注学校对课间活动规章制度的变化,做好准备。
3. 孙记住课间活动的宗旨是让学生放松身心、增加活动量,享受课间时光。
课间行为规范原则
背景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秩序的课堂环境,规范学生在课间的行为举止,制定以下课间行为规范原则。
原则一:尊重他人
- 学生应尊重他人的言论和观点,不得恶意批评或辱骂他人。
- 学生应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 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决定。
原则二:遵守规定
- 学生应遵守学校和教师制定的课间行为规定。
- 学生应遵守纪律,不得打闹、打架或参与任何违规行为。
原则三:保持安静
- 学生应在课间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或制造噪音。
- 学生应尽量保持课室的整洁和安静,不得乱扔垃圾或损坏公共设施。
原则四:积极参与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如阅读、交流等。
- 学生应尊重研究和教师安排的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或偷懒。
原则五:友善相处
- 学生应友善相处,不得欺负或伤害他人。
- 学生应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课间行为规范原则,请学生们自觉遵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校园环境。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
在实施之前,请适当修改和适应你的具体情况。
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模版一、一般规定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课间活动安全规范要求,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学生必须听从班级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挥,积极配合安全工作。
3. 学生不能在课间活动期间离开学校的指定区域,必须待在学校指定的安全区域内活动。
4.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得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游戏和活动,如攀爬高墙、扔石头等。
二、人身安全规范要求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必须保持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2. 学生应当文明有序的行走,不得奔跑、闲逛或者打闹。
3. 学生不得在楼梯、走廊等通道上堆积物品,以确保通道畅通。
4. 学生在排队、上下楼梯时应当保持秩序,不得推搡、抢行。
5. 学生离开教室时,必须关好窗户,关闭水龙头,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三、食品安全规范要求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食用食品时必须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毒和摄入过量糖分。
2. 学生不得在教室、图书馆等非指定区域食用食品,应当前往食堂或者指定的休息区食用。
3. 学生不得随意购买和食用未经学校认可的食品,应当选择学校食堂提供的安全食品。
4. 学生应当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长时间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品,以保持健康。
四、课间活动设施使用规范要求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可以使用学校提供的设施和器材,但必须按照使用规范要求正确使用。
2. 学生使用设施和器材时必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学生在使用操场、运动场等大型器材时,必须遵守使用规则,不得进行危险行为。
4. 学生在使用操场、运动场等大型器材时,必须按照老师或者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活动,不得擅自乱行。
五、课间活动行为规范要求1.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必须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不得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行为。
2. 学生不得进行打架、斗殴、辱骂等暴力行为,必须保持和谐友好的交往方式。
3. 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不得传播谣言、造谣捏造事实,不得从事不正当的交际活动。
4. 学生不得擅自离开课堂,必须在教师指示下有序地离开教室。
课间活动守秩序引言在学校,课间活动是学生们休息放松的时间,也是与同学们进行社交互动的机会。
然而,如果课间活动中没有秩序和规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容易引发纠纷和意外事故。
因此,我们有必要强调课间活动守秩序的重要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方法和建议。
建立课间活动规范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规范和准则,让学生遵守。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规范内容:1.遵守队列: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必须排队,不得插队或推搡其他同学。
队列的进出应该有规划,避免拥堵和混乱。
2.保持安静:课间活动区域应该保持相对安静,以免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禁止大声喧哗或播放音乐等影响他人的行为。
3.禁止奔跑: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得奔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跑动时容易引发碰撞或摔倒,造成伤害。
4.文明用餐: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应保持文明礼貌,不吃零食或快餐类食品。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餐具使用,保持环境整洁。
5.禁止玩具: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得携带玩具或游戏设备,以免分散注意力或引起纷争。
教师和监督员的角色教师和监督员在课间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积极地监督和引导学生,确保他们遵守课间活动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角色职责:1.监督课间活动区域:教师和监督员应该定期巡视课间活动区域,确保学生在此区域内。
同时,要及时制止和处理任何违规行为或纠纷。
2.示范行为规范:教师和监督员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范例。
他们需要遵守规范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践行规范。
3.开展宣传活动:教师和监督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向学生们普及课间活动规范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讲座、游戏或小组讨论等形式。
4.建立奖惩制度:教师和监督员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来表彰遵守规范的学生,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课间秩序。
同时,对于违规者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警示他人。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家长在培养孩子遵守课间活动规范方面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家长参与方式:1.知情并配合学校规定:家长要了解学校对课间活动的规范要求,并在家中强调和教育孩子要遵守这些规定。
小学大课间管理制度一、前言大课间是学生在上课之间休息的时间,是学生放松身心、散步、运动的重要机会。
良好的大课间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小学大课间管理制度。
二、大课间规则1. 课间行为规范(1)学生在大课间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排队离开教室,不得拥挤推搡。
(2)学生在教室外活动时,不得大声喧哗、乱跑、打闹,尊重老师和同学。
(3)学生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如遇到矛盾应该友好解决,不得动手打架。
2. 安全注意事项(1)学生在大课间不得攀爬树木、爬楼梯、跳台阶等危险行为。
(2)学生在校园内不得乱扔废弃物,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3)学生在大课间不得私自离校,校外事故责任自负。
3. 进餐规定(1)学生进餐时,请自觉排队,不得挤占他人位置。
(2)学生应该文明用餐,不得乱扔食物、餐具。
4. 遵守老师指令在大课间,学生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不得擅自出去玩耍或离开指定活动范围。
5. 提倡文明礼仪(1)学生在大课间应该尊敬老师,互相尊重,不得出现不文明行为。
(2)学生应该保护学校的设施,维护校园环境,不得乱涂乱画。
三、大课间活动1. 体育运动大课间是学生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跑步等。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互相帮助。
2. 休息放松学生在大课间也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休息,或者站在教室门口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3. 交流互动大课间是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好机会,学生可以和同学们聊天、玩耍,增进友谊,拉近彼此的关系。
四、大课间管理措施1. 学校领导和老师加强管理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认真贯彻大课间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
2. 学生自律学生要自觉遵守大课间管理规定,注意安全,文明用餐,互相尊重,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3. 家长监督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大课间管理工作,督促孩子遵守规定,关注孩子在大课间的行为表现,及时与学校沟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课间活动行为规范
1.下课后要依次走出教室、走下楼梯,不奔跑、不蹦跳、不拥挤、不争抢、不推搡、不喊叫,一律靠右慢行;
2.不登高,不攀爬门窗、栏杆、篮球架、铁门等设施,不攀援围墙花坛、树木和体育器械,不跳桌凳及校园各处台阶;
3.按规定有序上下楼,不得在楼梯上逗留、玩耍,不滑楼梯栏杆;
4.上下楼人群集中时,下楼学生主动避让上楼学生;
5.不得在教学楼、教室内大声喧哗,课间不得在教学楼、教室内做游戏和运动,不得在教学楼、教室内追逐打闹,以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6.课间不要将身体探出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危险;
7.课间休息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班主任老师同意和签字,家长来接方可出校。
8.课间入厕不慌张、不拥挤,防止地滑摔伤和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9.教室桌椅要摆放整齐,不得拿清洁用具、教具追打玩等。
10.同学之间要相互礼让,见到老师要问候,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纠纷,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