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共识解读-儿童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2018-(1)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0
钟礼立教授带您读共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最新《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出来了,看钟礼立教授精彩解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指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是许多肺损伤的最终过程。
表现为反复持续咳嗽、气促、喘息、呼吸困难及活动不耐受。
BO导致患儿活动受限,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但迄今为止尚缺乏公认的BO治疗准则。
那么,BO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BO有哪些临床表现?BO如何诊治?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钟礼立教授将结合2018年2月最新发表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下文简称“共识”)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视频),并分享精彩观点,赶紧一睹为快吧!一什么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细支气管炎性损伤所致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
BO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由于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细支气管上皮以及上皮下组织,机体异常的上皮再生和组织修复导致病变发生,病程持续6周以上。
图一:左图为:正常细支气管;右图为BO患者的细支气管:支气管壁由炎症引起纤维化增厚,导致气道管腔狭窄。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情况并不是十分清楚,仅有一些小样本的病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可以发现小气道细微变化的高分辨CT 的发展及新的病原学报道,及人们对BO的认识的的深入,关于BO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加。
我国各地多家医院报告儿童BO病例,包括北京、广州、重庆、山东、吉林和山西等报道近200个病例,但仍缺乏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二哪些原因可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钟教授归纳说,“BO是许多原因导致肺损伤的最终过程”。
事实上,BO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染、结缔组织病、吸入有毒物质、骨髓及心肺等器官移植等。
其中,感染是引起儿童BO最常见的原因,最常见的病原是腺病毒。
有研究报道,47.5%因腺病毒肺炎住院的儿童在5年随访中发展为BO。
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SJS),是儿童BO的常见原因之一。
202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针对临床雾化治疗中的常见困惑,邀请了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疗法过程中的20个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雾化吸入疗法因其具有主动持续释雾、可多药合用和使用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低等特点,更适用于儿童。
雾化吸入疗法已成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临床医师对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特邀请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吸入疗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吸入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一、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雾化吸入疗法是指用专门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吸气时气溶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的给药方法,它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
气溶胶的大小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来衡量,通常为0.01~10.00 μm,是决定雾化治疗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布朗运动。
惯性碰撞主要发生在大气道,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末梢气道,部分在肺泡沉积,大部分会随呼出气流排出。
雾化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其有效雾粒直径和单位时间的释雾量也不同。
二、呼吸系统适合雾化给药的特点有哪些?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
肺脏表面积巨大且气血屏障菲薄,婴儿的肺泡表面积为3~4 m2,是体表面积的20多倍。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慢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
根据咳嗽性质可分为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干性咳嗽即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湿性咳嗽即咳痰量多者的咳嗽[1],但年幼儿童湿性咳嗽常无法咯痰,而仅表现为喉间痰鸣。
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而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分类判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
近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2009—2010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2]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3],对我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做了初步的研究[4],结果显示:前四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哮喘合并UACS、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persistent bacterial bronchitis,PBB)。
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我们深知,对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研究还处起步阶段,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 慢性湿性咳嗽的定义持续咳嗽,并伴有咳痰或明显痰鸣音,病程>4周。
2 发病机制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所致[5]。
2.1 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湿性咳嗽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及释放,均可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黏液滞留出现湿性咳嗽[6]。
黏蛋白(MUC)家族中MUC5AC 和MUC5B是气道痰液中的主要MUC成分。
当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刺激(如感染、哮喘等疾病)导致多种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增加,促使MUC5AC表达增高及MUC5AC/MUC5B比例失调,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5]。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洪建国导读:慢性咳嗽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由于儿童主诉咳嗽症状的频度和严重度可信度较低,往往给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带来困难。
你在诊断和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吗?请看本文给你的建议吧。
咳嗽很常见,特别是在儿童这个特殊的人群中,咳嗽的有关概念,和现在儿童慢性咳嗽发病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一、咳嗽的有关概念和儿童慢性咳嗽发病现状根据咳嗽的病因分类:可分为(1)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根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伴有咳痰、喘息、喘鸣、生长迟缓、胸廓异常、喂养/吞咽困难、心脏异常等。
(2)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 cough):又称“狭义的慢性咳嗽”。
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的慢性咳嗽。
具有年龄特征,需要进行详尽病史和体检X线胸片检查,年龄适宜者应作肺通气功能检查。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在咳嗽反射的生理成熟过程,呼吸道免疫功能,疾病种类,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儿童是异于成人,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应有别于成人。
我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主要依据咳嗽的时限而定义:咳嗽症状持续>4周称为慢性咳嗽。
国内外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各不相同,主要是因为:a.诊断标准与入选范围不同。
b.地区差异,尤其是生活习惯、抗生素应用习惯的差异等研究对象不同。
c.主要是年龄结构的不同。
d.病人来源的不同。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年龄病因婴儿期(<1周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气管、肺发育异常,胃食管反流,肺结核,其他先天性心胸异常等幼儿期(1~周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异物,胃食管反流,肺结核等学龄前期(3~周岁)同幼儿期病因,此外尚有支气管扩张等学龄期(6周岁至青春期前)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肺结核,心因性咳嗽,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等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感染,哮喘,上气道综合症UACS,胃-食管反流与儿童咳嗽,心因性,儿童抽动症(TIC),异物吸入和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条件,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旨在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规范、科学地诊治儿童咳嗽,同步提升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
二、术语解释1. 咳嗽病程: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2. 咳嗽性质分类:根据无痰或有痰,将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3. 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可归因于潜在疾病(通常是肺部来源)的慢性咳嗽。
通过检查与评估,大部分慢性咳嗽可以识别出潜在病因。
4. 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经适当检查与评估后,仍然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
三、指南重要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临床问题1:咳嗽患儿如何合理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推荐意见1:不推荐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1A)。
推荐意见2:建议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咳痰费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时,可在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后酌情选择适宜的祛痰药;对剧烈或频繁的干性咳嗽、影响生活和学习时,首要是明确病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短期使用镇咳药缓解症状(GPS)。
祛痰药和镇咳药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使用普遍,基层临床实践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广泛使用乃出自患儿家长的担忧以及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咳嗽治疗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有效性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祛痰药可分为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促进剂、黏液调节剂、痰液清除剂,其机制包括降低黏液黏度、改善黏液清除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产生、增加黏液量使痰液易于咳出。
儿童慢性咳嗽诊治进展发表时间:2018-07-30T13:28:21.9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何建彪[导读] 本文主要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诊断和治展开分析,分析儿童慢性咳嗽诊治在临床中的新进展。
(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中心卫生院 545616)摘要:儿童慢性咳嗽在临床之中是常见的疾病,咳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患儿病程超过四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但是患儿久治不愈,对患儿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以我国《中华儿科杂志》对于儿童慢性咳嗽随着儿童慢性咳嗽诊治的相关规定,有效的提升了临床工作则对于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鉴别水平,因此用药也越加的趋于规范化和合理化。
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更加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的治疗干预。
本文主要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诊断和治展开分析,分析儿童慢性咳嗽诊治在临床中的新进展。
关键词:儿童;慢性咳嗽;进展;诊治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正常防御机制,适度咳嗽有助于将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有害因子进行清除,但是频繁的咳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学习[1]。
因咳嗽的病因十分复杂且多样,会因为单个病因而导致,也会因为多个病因而导致。
慢性咳嗽在儿科门诊之中约占百分之五十,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现代因为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现将对儿童慢性咳嗽展开详细论述,从诊断治疗的角度进行探究,主要如下:1.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慢性咳嗽病因以《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为依据,进而按照诊断提供流程图进行分析,强调由简单至复杂,从常见到少见的原则,对儿童慢性咳嗽时限进行确定,即为四周。
因为儿童的咳嗽病因和成人之间有差别,儿童一致处在动态生长发育之中,造成慢性咳嗽的病因会因为年龄不同而出现变化。
每个的胸科医师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基本一致。
美国医师认为0-4岁的儿童急性咳嗽自然病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儿童会在1-3周之内出现好转。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l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
近30年来,随着lCS在儿科酌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 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m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型的lCS。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l11,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
1956年pMDI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人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p:受体激动剂(3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吸人糖皮质激素防治哮喘复发。
随着临床反复试用,发现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嗣后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2.3]、《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4-5]。
在国外,有关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锨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激素的应用,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很多医院门诊建立了专门的雾化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手段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