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52
王檀教授运用清宣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总结摘要:慢性咳嗽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酗酒及嗜肥甘厚味者渐多,久则伤及脾胃,脾经伏火证随之增多,本文总结王檀教授应用清宣止咳方治疗脾经伏火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咳嗽;王檀;治疗经验;脾经伏火证吾师王檀教授,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现任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对于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咳嗽,肺癌等病的治疗效果好,患者口碑佳,本文就王檀教授应用清宣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证经验进行阐述。
1.历史沿革中医古代文献中对于嗽的论述甚多,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久咳”病名,《素问.咳论》不但提出了“久咳”的病名,而且将咳嗽按脏腑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咳以及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咳。
《素问.咳论》还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强调了咳嗽与肺、胃关系密切;本篇同时提出了咳嗽的针刺治疗原则,咳嗽病在脏针刺俞穴,咳嗽病在腑针刺合穴,咳嗽兼见浮肿从针刺各经腧穴。
《内经》详细论述了咳嗽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针刺原则,为后世诊治咳嗽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十咳”,包括风咳、支咳、寒咳、胆咳、厥阴咳及五脏咳。
并对不同类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表现做了详细的论述,巢氏认为“肺感于寒,微者即成咳嗽”,即咳嗽最初病因是外感寒邪,这与内经论述相同,而久咳是其中“连滞岁月,经久不瘥”的一种,其原因多为肺气亏虚,邪气上乘。
若咳嗽太甚,伤及经络,致血液蕴结产生脓血,伤及气血,也可导致咳嗽日久,并导致久咳嗽脓血候的出现。
总体来说,《诸病源候论》对久咳的认识是外感经久不愈加之脏腑内伤所致。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病名方面除《内经》的“五脏六腑咳”以及《诸病源候论》的“十咳”以外,还提到了“积年咳嗽”、“二十年久嗽”、“三十年久嗽”。
在病因病机方面,该书继承了《内经》以及《诸病源候论》对咳嗽的认识,记载了“五脏六腑咳”以及“十咳”理论。
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病因诊断是慢性咳嗽诊治成功的基础,但病因诊断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对基层医院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难于实施。
因此,当客观条件有限时,经验性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措施。
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是指病因诊断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病情和可能的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反应来确立或排除诊断。
经验性治疗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推荐首先针对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进行治疗,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CVA、UACS/PNDS、EB、AC 和GERC。
对于无明显临床特征提示潜在病因者,建议采用以常见病因为导向的阶梯性、序贯性治疗策略(2C)。
2. 根据病史推测可能的慢性咳嗽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了解患者的咳嗽时相及伴随症状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B)。
如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夜间或凌晨刺激性咳嗽,则可先按CVA 进行治疗;咳嗽伴有明显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者则考虑GERC 的治疗;如感冒后继发咳嗽迁延不愈,则可按PIC进行处理。
咳嗽伴流涕、鼻塞、鼻痒、频繁清喉及鼻后滴流感者,先按UACS/PNDS进行治疗。
3. 建议根据临床特征将慢性咳嗽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包括CVA、EB 及AC)、UACS 和GERC 进行经验性治疗(2C),有利于减少经验治疗的盲目性,提高经验治疗的成功率。
建议将美敏伪麻溶液、复方甲氧那明用于UACS/PNDS、AC和PIC等经验治疗(2C)。
怀疑激素敏感性咳嗽者,建议口服小剂量激素治疗5~7 d 或吸入ICS 治疗4 周,症状缓解后采用吸入ICS 维持治疗8 周以上(2C)。
4. 咳嗽伴咳脓痰或流脓鼻涕慢性咳嗽患者,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D)。
多数慢性咳嗽病因与感染无关,经验治疗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指持续时间在8周以上的咳嗽,是门诊和急诊的常见就诊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慢性咳嗽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很多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目前,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一种诊断支气管高反应性的常见方法,其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刺激气道黏膜,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进而观察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方法。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评估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痉挛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了解患者气道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性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一些慢性咳嗽患者除了咳嗽外,无其他不适症状;还有一些患者伴有气促、咳痰、胸痛等不同表现。
慢性咳嗽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气道感染、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
由于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诊断难度大,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及时发现慢性咳嗽患者中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减少不必要的耗时和费用。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对于解决慢性咳嗽病因不明确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要点(全文)咳嗽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1]。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明确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
很多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2, 3, 4]。
2018年,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组织制定了《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并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5, 6],是国内第一部由全科医学专家参与制定的面向基层的咳嗽诊治指南,获得了广大基层及全科医生的关注,为基层咳嗽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6年来,关于咳嗽诊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已进行更新与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基层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反馈相关研究进展,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组织领导下,来自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的专家开展了指南的修订工作,形成《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本次修订基本保持原有的架构,同时充分结合基层诊疗的实际环境、条件及基层诊疗的关注点,强化咳嗽的经验性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关注诊治误区,是一部更贴近基层诊疗需求的实用性指南。
本指南目标人群为成人咳嗽患者。
使用者为基层全科、内科、中医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指南制订工作组由呼吸病学、全科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和医学编辑组成。
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贴合基层诊疗实际、基层临床适用性强为目标,对部分主要的诊疗意见进行了推荐,推荐意见的证据主要基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同时新增了部分新近发表的高质量文献证据。
本指南主要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分级标准同《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采用的是结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2014年“咳嗽诊断和管理循证实践指南”所采用的分级标准[8, 9]和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10],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分别用A、B、C和D表示;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2个级别。
2016.11论著·论述47●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支持项目。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总结樊 敏1 宋华平1 童亚芳1 蒋文生21甘肃医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2平凉市人民医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摘 要】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表现,治疗时不能单纯地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等方面总结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中医;慢性咳嗽;经验总结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一类咳嗽[1]。
临床治疗中存在滥用中枢性镇咳药、抗生素、激素及停药后咳嗽易复发的情况。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有幸师从蒋文生主任医师,收获颇多。
现将蒋老师以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多发于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客于肺而致咳嗽。
常由风寒、风热、风燥引发[2]。
1.1 风寒袭肺证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临床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法。
方以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5g ,甘草6g ,杏仁5g ,前胡10g ,白前8g ,百部10g ,紫苑8g ,橘红5g ,款冬花12g ,生姜3片,紫苏10g 。
1.2 风热犯肺证证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临床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法。
方以桑菊饮加减。
杏仁10g ,连翘15g ,薄荷6g ,桑叶10g ,菊花10g ,苦梗10g ,甘草3g ,苇根30g 。
1.3 风燥伤肺证证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摘要】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意义。
通过介绍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的优势和临床研究结果。
文章对于该治疗方法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支气管激发试验、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临床意义、应用前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原理、方法、优势、临床研究结果、探讨、结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多种疾病。
虽然慢性咳嗽通常被认为是特定疾病的症状,但有些患者在排除了常见的致咳因素后仍然持续咳嗽,这种情况被称为难治性咳嗽。
慢性难治性咳嗽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一种新的诊断工具,通过刺激呼吸道黏膜来诱发咳嗽反应,从而帮助医生进一步诊断患者的咳嗽原因。
经验性治疗是指根据医生的经验和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而非根据特定疾病的诊断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原理和方法、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的优势以及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2. 探讨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3. 比较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优劣,寻找可能的优势;4. 分析临床研究结果,从统计学角度评价治疗效果;5.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何明教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经验郝素英【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968-969,970)【关键词】咳嗽;慢性病;名医经验;何明【作者】郝素英【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部疾病表现的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惟一的就诊症状。
本病病因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均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1],临床多采用抗组胺、激素、平喘等对症治疗。
何明,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呼吸病专家,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呼吸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
何教授认为,在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中应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可以从整体把握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辨证则是中医学的精髓和根本,所以在掌握慢性咳嗽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经临床观察疗效明显。
现将何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详述如下。
咳嗽通常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2类,外感咳嗽为外感六淫、疫疠时邪及环境因素所致,内伤咳嗽为饮食、情志、脏器疾患等内生病邪引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迁延不愈,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病势缠绵。
慢性咳嗽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外感、内伤症状均不明显,每遇冷空气、异味刺激及情志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难以按外感、内伤论治,故常一并论之[2],然何教授多有自己独到见解。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因禀赋特异,气虚,肺卫不固,外感风邪,不得外达,气机升降失调,风邪内伏,气道挛急所致,辨证当属风邪伏肺[3]。
风邪伏肺证是何明教授对慢性咳嗽中不同于风寒、风热或风燥,但具有风证表现证候特征的一类咳嗽的概括,咳嗽多无痰或少痰,突然发作,出现阵咳、顿咳,甚至呛咳等。
《医学入门》咳嗽总论中“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所言,咳嗽一病,病初常常“风邪犯肺”,病久至慢性咳嗽阶段,常常有“风邪伏肺,肺气上逆”的基本病机。
慢性咳嗽的规范化诊疗(省Ⅰ)一、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1.病因导向策略应考虑(),以确定经验性病因治疗的先后顺序D 以上都是2.CVA的典型临床表现为B 干咳为主,运动时或夜间咳嗽明显,不伴喘息或呼吸困难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一般主张C 先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待咳嗽减轻后再改为吸入4.经验性治疗的优点为D以上都是5.病因导向治疗的局限性为D以上都是二、慢性咳嗽少见病因1.中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A 咳嗽变异性哮喘2.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慢性咳嗽少见病因中比较重要的,确定支气管内膜结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是C 支气管镜+活检病理3.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C 房早4.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咳嗽的肺外疾病C 甲状腺功能减退5.下列哪项检查或治疗可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B CPAP治疗后咳嗽减轻或者消失三、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1.除时间超过8周外,慢性咳嗽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C 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中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其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是D 肺功能3.GERDQ评分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无创检查方法,它最主要用于诊断A 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中国诊断EB的嗜酸细胞标准是C 2.5%5.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是A UACS乳腺疾病人现代微创与功能诊治技术(省Ⅱ)一、C C C B D二、D D C D D三、B D D D D肝移植肾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省Ⅰ)一、B C B A A C二、A E D B C D三、C B A A C B帕金斯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省Ⅱ)一、D E E D E二、D E E D E三、A C D C B。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慢性咳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医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就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检测方法,通过刺激支气管黏膜,观察患者的支气管反应情况,从而判断支气管的敏感性和通透性。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支气管激发试验也可以作为慢性咳嗽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而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经验性治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由于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经验性治疗是指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不是完全按照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经验性治疗可以更好地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患者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有时候会出现不依从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情况不够了解,对于治疗的效果不够满意。
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而经验性治疗则可以更好地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对患者更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样一来,患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治疗的依从性会更高。
彭慕斌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摘要】【关键词】彭慕斌(1962年-),男,60岁。
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孝感市首届知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出身于三代中医世家,从医43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经验丰富,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见解。
现将彭老师对慢性咳嗽的认识和治法介绍于下。
1 遵从经典名言业师认为《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乃经典名言,给我们指明了咳嗽的论治方略。
人体各脏腑之间是一个充满着生克制化的有机体,咳嗽虽然是肺脏疾病的反映,但因肺“朝百脉”、“主气”、“主治节”、“主行水”、“外合皮毛”等等[1],而各脏腑之气皆通于肺,各脏腑之津液输布均与肺相关。
任何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均可致咳嗽发生。
临床上对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一定要审证求因,不仅要着眼于肺脏,同时也不能忽视它脏所致的咳嗽。
只有对咳嗽一症作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才能有利于明确咳嗽的病因、病情,从而做到治疗用药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2 重视问诊《难经·六十一难》:“问而知之谓之工”,这个“工”字指功夫、技巧、细致,问诊在咳嗽的诊断上十分重要。
首先,询问病史可以缩小诊断范围,有些病史直接提示相应病因,如吸烟、环境刺激、服用ACEI、基础疾病等病史。
不仅要详细了解咳嗽性质、节律、时间、季节,以及诱发因素,还应仔细了解呼吸系统和肺外伴随症状。
临证时还要问清病势缓急、病程长短、咳声强弱,以及痰的色、质、量、味等,以便谴方用药,切忌“相对期须,并处汤药”。
3 辨证与辨病结合业师主张慢性咳嗽的诊疗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咳嗽一定要辨证施治,不要指望一法一方,包治百病。
教科书上将咳嗽分为急性和慢性共7型,虽略显复杂,但临证处方有章可循。
从现代医学来看,除考虑呼吸系统疾患外,还应考虑心血管、消化、耳鼻喉、心理等问题,借助肺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过敏源、胸部X线、CT、纤维支气管镜等现代检查方法,可进一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2005年制定了中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6]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7]。
我国咳嗽指南的制定主要根据国内咳嗽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同时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欧洲呼吸协会(ERS)、日本、澳大利亚等发布的咳嗽指南[8-11],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指南制定以来,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显著提高了国内的咳嗽诊治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对咳嗽发病机制、病因分布、诊断与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14年启动了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修订工作。
为适应指南发展的要求,本次指南修订首次采用了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了大量文献,形成了众多的推荐意见。
新版指南主要增加和修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指南制定方法和循证方法的介绍。
(2)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更新和扩展。
(3)增加了咳嗽的评估。
(4)增加了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
(5)增加了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与治疗原则。
(6)增加了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
(7)介绍了不明原因咳嗽(难治性咳嗽,咳嗽高敏综合征)等相关问题。
一、方法学介绍1. “指南”目标人群:咳嗽患者。
2. “指南”目标用户:任何等级医院的呼吸专科医生、内科医生、中医科医生、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发布2019-05-13 来源:医脉通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评论(0人参与)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二、病因学分析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
三、诊断方法与原则(一)病史询问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量、颜色及性状等和有无吸烟史、职业或环境刺激暴露史、服用ACEI类药物或其他药物史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有特殊职业接触史应注意职业性咳嗽的可能。
病史询问可大致明确咳嗽的分类和性质,便于病因探查。
结合咳嗽特点和伴随症状等可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二)查体包括体型、鼻、咽、喉、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湿啰音和爆裂音等。
高红勤运用四草一叶汤治疗慢性咳嗽经验发布时间:2022-11-20T09:11:25.8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8月8期作者:姜小平1 高红勤2 [导读]高红勤运用四草一叶汤治疗慢性咳嗽经验姜小平1高红勤2(1太仓市科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摘要]:慢性咳嗽广泛存在于中西医门诊中。
患者常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甚至长期使用抗菌、镇咳等药物,但其效果却不甚理想。
而中医药在减轻咳嗽,缩短病程,减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四草一叶汤是由鹿衔草、鱼腥草、夏枯草、仙鹤草、功劳叶组成,具有清肺解毒,化痰散结,补虚止咳之功效。
高红勤运用四草一叶汤结合慢性咳嗽病因、病机及疾病特点,辨证施治,多获良效。
关键词:慢性咳嗽;四草一叶汤;高红勤;名医经验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红勤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133号)慢性咳嗽是社区中医门诊常见的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对于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长期饱受咳嗽困苦。
高红勤主任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四草一叶汤辨证诊疗慢性咳嗽功效显著。
高红勤主任中医师是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年,对于慢性咳嗽诊疗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颇受教益,现将高红勤运用四草一叶汤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中西医对于慢性咳嗽的认识慢性咳嗽指病程大于8周,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仅有或主要症状,现今国际上亦将胸部影像学有异常的相关疾病(如间质性肺炎、典型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所致的咳嗽纳入此研究范畴。
慢性咳嗽的发生与空气污染、季节、饮食、职业、变应原、高龄、女性、肥胖、吸烟、合并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胃食管反流病等密切相关[1]。
慢性咳嗽常反复发作,可引起失眠、心悸等多种不适,干扰了病家正常生活,更降低了病家生活质量,而反复的检查治疗也使得患者的经济常常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