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理论”研究述要
- 格式:pdf
- 大小:177.95 KB
- 文档页数:2
刘完素“阳气怫郁”论治火热病浅探赵婷;包洁;范永升【摘要】[目的]探讨刘完素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方法.[方法]通过研读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论著,分析其对火热病证治规律的认识,着重阐述其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机理.[结果]刘完素医理精深,临证经验丰富,善于创新.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的启示下,对火热病证加以扩充,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学说.认为风、寒、湿、燥诸气太过,玄府闭塞,阳气怫郁,均会产生火热病.“阳气怫郁”是六气化火的一个关键环节,当以寒凉与宣散相合的治法,或辛凉解表,或清泄郁热,或表里双解,或燥湿解郁,或寒温并用,以宣发“阳气怫郁”诸证.[结论]刘完素从“阳气怫郁”论治火热病,为后世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今日临床仍有指导意义.%[Objective]To explore LIU Wansu's methods in treating fire and heat disease from "depression of yang qi".[Methods]To analyse LIU Wansu's understanding of fire and heat disease and highlight its treatment from "depression of yang qi" through reading his works like Exploration to Pathogenesis in Plain Questions,Yellow Emperor's Plain Questions on Xuanminglun Formulae and so on.[Results]LIU Wansu had profound medical knowledge,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initiative spirit.Under the guidance of nineteen items of pathogenesis from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he expanded fire and heat disease and put up "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can transfer to fire" theory.To be specific,excessive wind,cold,dampness and dryness would block Xuan Fu and depress yang qi,causing fire and heat disease.He regarded"depression of yang qi" as a key link in 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transferringto fire and put up cooling combined with ventilating method to dissipate depressed yang qi,including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with pungent-cool drugs,clearing depressed heat,relieving exterior and interior syndrome,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as well as combination of cold and warm drugs.[Conclusion]LIU Wansu treated fire and heat disease from "depression of yang qi",providing new methods in treating fire and heat disease for later generations as well 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current clinical work.【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07【总页数】4页(P553-555,561)【关键词】刘完素;火热病;阳气怫郁;病机;治法;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金元四大家【作者】赵婷;包洁;范永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火热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九条皆言火与热,包括瞀、瘛、禁、鼓栗、狂越等病证,突出了火热邪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姓名:袁亮学号:11111174 班级:11中医2班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论的探讨摘要:刘完素被尊为金元寒凉派代表,其持论多以寒凉之剂攻其有余皆能应手奏功。
素问玄机原病式为其学术思想首推之作,所论以《内经》为旨,借运气学说,将《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推演发挥,重点评述火热病证,。
试述如下。
火热属阳,《内经》有壮火、少火之名,后有君相、龙雷之火种种,总由生理、病理之别。
生理之火乃身之正气;病理之火有内外虚实之分。
刘完素火热论主要从外感、内伤的角度,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过极化火等阐述火热致病的广泛性,关键词: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论1 六气皆从火化1. 1 六气同化为病六气皆从火化论是后人在河间论风、寒、湿、燥四气病机变化与火热证转化关系基础上予以总结。
河间认为五行中木、土、金、水各一,唯火分君相二位;六气中热为君火之气、火为相火之气,故火热病邪本多于其他四气。
素问玄机原病式以五运、六气为纲,立六气为病,强调诸邪气与火热转化关系,成就以火热为中心基本观点五行中风属木,生火。
故火本不燔,遇风冽则焰;又/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
故风火同化相生。
湿为土气,火热生土湿,湿病本不自生,因阳热郁结,水液不能宣通停聚生湿;反之湿土属阴易遏阳气,水湿久壅阳气闭郁,化火生热,故湿热亦同化相兼。
河间认为燥本秋令之气常与风热同化,其增补病机十九条曰: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以燥乃风能胜湿,热能耗液之果。
举述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等因风热耗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通利而致。
寒热邪气虽对立制约,但亦可同化:寒凝气滞,阳气闭郁不得宣通,久而怫热内作,转为热证。
所谓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
1. 2 六气兼化为病兼化即同性之气相合为病,河间认为: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一有变乱,往往相兼同病。
(1)风火同病:风、火同属阳,两阳相合可同向转归。
如眩晕乃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吐酸为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
《素问玄机原病式》对燥类病机的完善和补充《素问玄机原病式》为金·刘完素所著,该书主要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进行了整理、分析、补充与归纳,从而将病机十九条归纳整理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等五运主病和风、寒、热、湿、燥、火等六气主病,并进一步对病机十九条原文进行逐条逐症阐发和讨论,从而提出相应治则治法。
但刘氏在对病机十九条进行整理和阐释时发现,六气主病中的风类、寒类、热类、湿类、燥类病机在病机十九条原文中均有述及,而原文中唯独缺少对燥类病机的记载和论述,认为六气独缺一气,与《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不符,恐并非前圣本意,或为历代传抄过程中所遗漏和缺失。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刘氏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理论观点,并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了论述和发挥,从而补充和完善了燥类病机,兹谨将刘氏对燥类病机的论述和认识归纳如下。
1、涩:干涩、滞涩之意。
刘氏认为凡物如果获得湿气则润泽光滑,相反,如果干燥了就会表现为干涩、治则的症状。
身体或里或外表现为滞涩不通的症状,这是由于受到了自然界中燥金之气的气化影响,脉象上也会表现为秋石之脉。
另外,燥邪还可以表现为身体麻木的症状。
这是由于人体津液亏虚衰少之时,气血运行壅滞,气机不能保持滑利润通的状态,气欲行而不得畅通,从而导致气血所行之处冲突强攻而表现为麻木症状,即“麻者,亦由涩也”。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麻木与气机壅滞相关,刘氏还进一步用“抑其手足”为例进行论证,当“抑其手足”之时,手足气血循环被阻断“而涩滞壅碍不得通利”,如同“鼓物之象”而是所抑之处压强增大,若此时高压壅滞状态为阴的话,那么一但解抑松弛后,高压气血便会猛烈攻冲而表现为阳动状态,即“其不欲动者,动则为阳”,此时气机运行会突然转甚,四面攻突,从而表现为麻的症状。
如果此种麻木之病用乌、附等行气活血之药进行治疗,麻木症状一般会先重后轻而转愈。
素问玄机原病式读后感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书里的东西看起来可真够深奥的。
越往后看越觉得有意思,就像在挖宝藏,每多读一点就多发现一点闪亮亮的“宝贝”。
刘完素这个作者可真是个厉害角色。
他对疾病的见解,那是相当独特。
书里说的那些病因病机,就像是给生病这件事画了一幅超级详细的地图。
以前我觉得生病就是身体哪里出毛病了,但是刘完素从五运六气这些角度一分析,感觉像是把疾病的来龙去脉都摆在了显微镜下。
比如说,他对于火热病的论述,那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就知道上火了会嗓子疼、长痘痘啥的,但是他从理论的高度把火热和各种病症联系起来,什么心烦意乱、发热出汗,甚至一些看似和火热不沾边的症状,在他的解释下都和火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好比是一个侦探,把那些看似零散的线索都串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
再说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吧。
它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对于理解中医的临床治病有很大的帮助。
你想啊,当医生知道了疾病的根源在哪,就像打仗的时候知道了敌人的老巢在哪里,治疗起来那不是更有方向了吗?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让我“头疼”的地方。
那些文言文的表述,有时候真的是像在猜谜语一样。
我得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进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翻译大赛”。
但是呢,当你好不容易弄明白一句话的意思后,那种成就感就像攻克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一样。
李斯炽教授《素问玄机原病式探讨》的学术特色陈 钢 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主题词 李斯炽 素问玄机原病式 学术思想 李斯炽先生(1892—1979年),名火英,原藉河南阌乡,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的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
1978年,先生被授予我国首批中医教授职衔。
先生,学验俱丰,对《内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均有精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素问玄机原病式〉探讨》(下简称《探讨》)一文,发表于1958年《成都中医学院学报》,系李斯炽先生承完素之学理,究《内经》之蕴奥,阐疾病发生之机理,演治病执简之模式的不朽著作。
笔者学习先生遗训,体会颇多,今择要概述于后,以敬谢先生。
1 精叙理 启疾病玄机先生指出:在临证中,“最主要则端在辨证明确,处治适宜,才能使方剂得到恰当地运用。
”而这又以对病机的精当分析为前提。
“若只重方剂,而不从理法中以求运用,自难免认证乖误,处治失当”。
因此,在《探讨》中,昭然映出先生追疾病之根源,阐理法之精要的学术思想。
如血之与汗,同源异名。
先生说:“汗虽出于血液,然必因于气乃能转化为汗”。
说明了血液转化为汗的条件。
“若火邪亢盛,不仅使水枯津涸,血流滞涩,亦且耗及元真之气,失却`清阳发腠理’的作用。
故由内热迫出充斥于皮毛之血,不能气化成液而为汗,乃致不能透出玄府,凝涩于皮肤之间而为污血的衄蔑,或有侵泄而出的血汗。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
今热甚而反瘀结,以火亢极而似水也”。
揭示了火热耗气伤津而为衄蔑、血汗的机理。
再如,认为霍乱是“感受暑邪,一经饮食导致,遂令清浊相干,乱于脾胃,而病作矣”,点出脾胃为本病关键。
然后又反证道:“倘若中土健旺,夏月伤暑亦事之常,何至骤然吐泻;纵使食饮不和,消化失灵,亦不致发为如此危急之霍乱”。
接着再度申明:“以水湿过甚,脾虚不能制水,肝木又乘其不足,以侮其所胜,致使湿土郁气,不得宣通,故一时出现土崩堤溃之状。
所以霍乱之甚者,不仅上吐下利,而多兼有拘急转筋之象。
眼科疾病中刘完素玄府学说的运用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眼科疾病中刘完素玄府学说的运用论文距今800 多年前,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完素医师曾经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微观概念:“玄府”理论,用以作为“火热论”的支撑依据之一。
他认为,玄府是人体无处不有的微观结构,是气之升降出入的道路之门户,可开可闭,但以通为用,贵开忌闭。
一、玄府学说的来由。
1.确定“玄府”的相关名称。
“玄府”之名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
《素问·水热穴论》:“肾汗出逢於风,内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肤,客於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2.刘完素提出“玄府”的概念。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概念---微观玄府理论。
“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这里,刘氏将“玄府”一词的含义拓展为无物不有的一种新结构名称,用以作为气液血脉、营卫精神升降出入的通道。
从此,“玄府”便有了广狭两层含义:狭义即《内经》所指汗孔,广义即为刘完素所指的“玄府微观结构”.3.现代医学对玄府的解释。
现代《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中写道:“玄府,又称元府,眼科玄府为精、气、血等升降出入之通路门户,若玄府郁滞,则目失滋养而减明,若玄府闭塞,目无滋养而三光绝。
”是近代对玄府最具权威的解释。
二、玄府壅塞则发为病。
玄府作为气液流通的基本道路,关键在于升降出入有序。
伴随着气机的运动、津液的流通和血气的渗灌,生命之神机也就活灵活现。
[1]玄府不通则为病,因此诸多眼病与其玄府郁闭有关。
玄府功能正常与否对神光能否发越和精气能否正常上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玄府闭塞是引起许多眼病的重要病理机制。
从病因的角度看,热气怫郁,气血郁滞,寒邪直中,精血亏竭,气血虚弱等原因均可使目中玄府闭塞而导致多种眼病的发生。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素问玄机原病式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
金刘完素(约1120-1200)撰。
医经类着作。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属河北)人。
人称刘河间。
金承安年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
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刘氏长期在民间行医,颇具盛名。
曾研究《内经·素问》十载之久,对运气学说颇有研究。
因其擅用寒凉药物,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
着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荟萃》等书。
此书约成于天德四年(1152)。
书中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详言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之理,把病症归纳整理为“五运本病”、“六气本病”十一条病机,于十九条中择一百七十六字,演为二百七十七字,以此为纲领,逐条逐症注释阐发,反复辩论,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共二万余言。
书中增列燥气一则,提出“六气所伤皆热”、“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认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将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的十七种病症扩大为五十余种,在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为温病学派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书为刘氏“火热论”的代表着作,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朱丹溪等人有较深影响,同时亦是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医疗方法及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文献。
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刘河间伤寒六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
刘完素的病机学说浅析刘完素的病机学说【摘要】急性热病发展到宋金元时代,由于刘完素的火热论的诞生,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在治疗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说,刘完素的“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是急性热病学进入了变革的时代。
【关键词】急性热病病机学说刘完素火热1.《素问》病机学说的意蕴《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病机十九条,所谓病机就是把病因学根据是做疾病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然后病因学根据为基点,研究致病因素在人体作用后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的病性、病位、临床症候、预后,为治疗做出原则性的指示。
因此病机学说最少要解决病因、病性、病位、症候四个方面的问题。
十九条病机就是谋求解决这个统一的问题。
因而,“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全在“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胜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
”对于这样一段话,王冰有一段很精辟的注释:“深乎圣人之言,理宜然也。
有无求之,虚实责之,言悉有也。
夫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时节而动,是无火也,当助其心。
又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悠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素问》的病机十九条,从病因学讲,实际是两类,一类是内因,即心、肝、脾、肥、肾五脏自身为病;一类是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袭人体为病。
虽然这十九条纲领性地提出了一些疾病的病机,使医者可以执简驭繁,有所是从,但是没有从“之化之变”的角度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机转作出明确的解释,且缺乏燥气致病的具体内容。
这就为刘完素研究病机学说留下了用武之地。
刘完素毕生致力于病机的研究,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除补充了一条“诸涩固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外,主要是对十九条的阐发,没有摆脱《素问》缺乏更高的概括性这一缺点。
直到写到《素问玄机原病式》从而把病机学说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他火热论的坚实的理论支柱。
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火热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1.火热为病之因刘完素认为,火热为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界火热之邪,或者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阳热过盛,进而产生一系列热性病变。
他认为,外界火热之邪是导致人体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高温、暴晒、熏烤等都可能引发火热为病。
同时,体内脏腑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阳热过盛,如饮食不节、情绪失调、疲劳过度等都可能引起体内火热之邪的生成。
2.火热病机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的关键是阳热过盛,扰乱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
他认为,火热之邪容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表,从而引发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症状。
同时,火热之邪也容易耗伤人体津液,使人口干渴、大便干燥等。
3.火热证治刘完素认为,治疗火热为病的关键在于清除体内阳热之邪,恢复阴阳平衡。
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疗火热为病的方法,如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疏风散热等。
同时,他还强调了调理脏腑功能的重要性,如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等。
4.火热病证分类刘完素根据火热病的特点和表现,将其分为外火和内火两大类。
外火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等;内火则包括虚火、实火、郁火等。
不同类型的火热病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5.火热病防治刘完素认为,预防和治疗火热为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和诱发火热之邪的因素,如高温天气、辛辣食物等。
同时,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饮食起居的规律性、适当锻炼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火热为病的发生。
总之,刘完素的火热论揭示了火热为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医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热论的主要内容
火热论的观点1、六气皆从火化2、五志过极皆为热甚3、六经传受皆为热症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症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丘老认为《血证论》详细论述各种失血之症的辨证论治,列证详多,血证理论丰富,论点鲜明而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以火热为导致多种病症的原因,是刘完素阐发病变机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刘完素在治疗脾胃病中体现了其温热燥湿为泻,寒凉润燥为补的原则,在脾胃热病的治疗中是以疾病的本质辨别用药,并不受寒凉清热思维的桎梏,体现了刘完素治脾胃病蹊径独辟之处。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之思索《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之思索【摘要】守真先生,为金元四大家之首,一生著述以《素问玄机原病式》最广为人知。
其文采五运六气为纲,内经原文以冠其首,诠释自意于后,其中热类论篇帙最长。
但因当时医家不解经旨,妄用燥热徒劫阴液,乃使肤浅之疾反成沉疴之患,完素因此抽丝剥茧,钩玄索隐,以申明宗旨。
然时事迁变,先贤破妄之言,却成后学滞壳迷封之依据。
吾因是太息,乃作斯文,为宣明玄旨扶正视听,若有谬讹必将就正于君子。
刘完素,字守真,又号通玄处士,为金时河间府人,时人尊称“河间先生”。
先生适逢乱世,见百姓流离失所,困顿劳乏,附加疫疬,缺医少药之余再蒙庸医误治,苦不堪言,故而心怀忧戚。
守真幼年即耽方术,素怀济世活人之志,目睹世医多赖祖名,不问医理,墨守成规,深自叹息。
是以勤研内经,手不释卷,三五年间,废寝忘食,后遇异人,享以美酒,心志洞开,若夫扁鹊,饮上池水,自此之后,医名大振,播于四方。
完素一生所学,宗袭岐黄,取法仲景,尤专精于五运六气,于亢害承制之理,别有悟入。
著作等身,其中《素问玄机原病式》最享大名。
文中详陈五运六气,而特重热类。
盖医道渊深,阴阳交变,神用非常,参学之人,窥一斑则易,明全体为难。
华夏医学创自岐黄,光显于仲景,从此而后,理法具备,体用齐彰,逮及于宋,局方一出,其政本欲便民,却将活法拘成死法,以至温燥流行,反失仲景之初衷。
疫疠猖行,径入阳明厥阴而化热,若不明其理,纯风燥开泄,而徒劫阴液,必至于煎绝。
完素深知其弊,皆在困于成法,非究病原,故而潜心典籍,探骊珠于灵素之渊,饮琼液于仙人之手,比物立象,包五运六气造化之理,垂光鉴类,尽三才四极穷通之变,计二万余言,名曰《素问玄机原病式》。
文中详陈五运六气,特重热类,所谓:“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血溢血泄,淋泌,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
(5)素问玄机原病式(摘要)五运主病诸风掉。
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
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
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如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为初之气,乃风木之位,故春分之后,风火相搏,则多起飘风,俗谓之旋风是也。
四时皆有之,由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
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眩运车,其动不正,而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
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
或痒痛如针轻刺者,犹飞迸火星灼之然也。
痒者,美疢(chèn)也(疢:热病,痰病)。
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鲜荣美也,灸之以火,渍之汤,而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
因而痒去者,热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故也。
或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也。
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令痒,甚则痒去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铧,辛能散,故金化见则火力分而解矣。
或云痛为实,痒为虚者,非谓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
或疑疮疡皆属火热,而反腐烂出脓水渚者,何也?犹谷肉果菜,至于热极,则腐烂而溃为污水也。
溃而腐烂者,水化化也。
所谓五行之理,过极则胜已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则反兼于水化。
又如盐能固物,令不腐烂者,咸寒水化,制其火热,使不过极,故得以固也。
万物皆然。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地之体也土,湿极盛则痞塞肿满。
物湿亦然,故长夏属土,则庶物隆盛也。
诸气膹(同愤)满也。
郁,谓奔迫也。
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
大抵肺主气,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升,故肺居上部,病则其气膹满奔迫,不能上升。
至于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故也。
(5)《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之热类喘,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
又,寒水为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解:这段话说出了喘在不同季节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内经》阳气与阴精的关系论述了这一段。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疟,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何意呢?说疾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喘在夏季发为热喘,在冬季发为寒喘,因冬天阴盛阳弱,寒气重,患者受天体之变化表现出气喘但气息衰微,在热天时,表现出气息短而粗之喘象。
又因为冬为太阳寒水,主迟缓藏,夏为少阴君火,少阳相火,热便气短且粗。
《丹溪心法》有一篇论喘病写得十分详细如下:喘病,气虚,阴虚,有痰。
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
气虚短气而喘,甚不可用苦寒之药,火气盛故也,宜导痰汤加千缗汤。
缗(mín形声字,本义指古代用来穿铜钱的绳子)有痰亦短气而喘。
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隆心火补阴。
月为炎者,宜降心火,清肺金。
有痰者,用降痰下气为主。
上气喘而躁者,为肺胀,欲作风水证,宜发汗则愈。
有喘急风痰上逆者,大全方千缗汤佳,或导痰汤加千缗汤。
有阴虚挟痰喘者,四物汤加枳壳、半夏,补阴降火。
诸喘不止者,用劫药一二服止。
劫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
劫药以椒目研细极细末一二钱,生姜汤调下止之,气虚不用。
又法萝卜子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为末,生姜汁炼蜜丸,如小豆子大,服五七十丸,噙化止之。
气虚者,用人参蜜灸,黄柏、麦门冬,地骨之类。
气实人,因服黄芪过多而喘者,用三拗汤以泻气。
若喘者须用阿胶,若久病气虚而发喘,宜阿胶、人参、五味子补子。
若新病气实而发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苈泻之。
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有胃气虚喘者,抬肩撷项,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医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
《素问玄机原病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素问玄机原病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及阐发刘氏火热论观点的医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读后感这本书里那些关于病因的论述特别有趣。
它不是简单地说“你生病了是因为着凉了或者吃坏东西了”这么直白。
而是深入到那些气啊、火啊之类的元素里去探讨。
我仿佛看到各种病邪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在人体里兴风作浪。
比如说“六气皆从火化”这个观点,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以前我觉得病就是病,哪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可刘完素这一解释,就好像病邪都有了它们的作案手法和动机。
就像火这个元素,有时候它不是单纯地在那燃烧,而是悄悄地引发各种身体的不适,就像一个隐藏在幕后的黑手。
在看关于病症的描述部分时,我又觉得像是在看一部特别详细的人体疾病百科全书。
从头疼脑热到各种复杂的身体机能失调,感觉每一种病症都像是一幅画,被刘完素用文字一点点勾勒出细节。
不过呢,有时候那些术语也会让我有点晕头转向,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都是古奥的中医词汇。
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像是一种独特的挑战,让我在迷宫里慢慢摸索,试图找到出口,也就是真正理解病症的本质。
再说说它对我思维的影响。
以前我看中医就是觉得吃点中药调理一下就好,但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人体内部的各种关系。
就像是身体是一个小宇宙,各个脏腑、经络、气血都是这个宇宙里的星星和星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牵制。
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在这个复杂的关系网里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这让我对待健康和疾病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和敬畏。
我还特别佩服刘完素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那个中医理论已经有了一定框架的时代,他还能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且这些见解还这么有深度。
这就好比在一群按照固定舞步跳舞的人里,他突然跳出了一段全新的、充满创意的舞蹈。
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不要总是人云亦云,要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答案。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消化的。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会走神,想着要是有个时光机,能让我穿越到刘完素的身边,让他亲自给我讲讲那些晦涩的地方就好了。
或者要是有个中医小助手,能随时给我解释那些难懂的术语就太棒了。
完善《素问》病机说恪守真经续新篇--《素问玄机原病式》
学习体会
《素问玄机原病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每一位医生必备的临床文献。
它提供了完善、系统、循序渐进的病机分析,其中包含了众多富有深意的学
术精髓和金句,显示出古典医书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能力,深受众多医书爱好
者喜爱。
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素”代表病机前提条件,以此为基础,配
合诊病要素,展开脉证辩析,步步为营,最终达到细致入微的病机分析;“问”代表诊断,明确性病机指示诊断范围,准确洞若观火,分辨清晰;“玄”代表病机深层含义原理,探讨病变源头,把握关键点,作出精准判断;“机”代表病机综合分析,从多方面综合考量,结合病毒诊断理论,运用模
式化把握病理机制,从而形成精准的治病方案。
《素问玄机原病式》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帮助医生从多角度,从
细节上去探究病机,更加全面地把握病机,从而形成更为准确的诊断和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实现良莠并检,得病者来防疾发挥出实际作用。
而借助《素
问玄机原病式》,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病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
提升临床实践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