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

第二节缺血性卒中护理常规 (3)

第三节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4)

第四节痴呆护理常规 (5)

第五节癫痫护理常规 (6)

第六节帕金森病护理常规 (7)

第七节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9)

第八节多发性硬性护理常规 (10)

第九节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10)

第十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常规 (11)

第一节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的神经网络。主要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智能障碍、晕厥及癫痫发作、遗忘综合征、脑疝等。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病情较重者应减少探视。

2、休息与卧位: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危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鼓励患者下床

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3、饮食及营养:给予营养丰富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利于大便通畅。轻度吞咽障碍

宜吃粘稠半流质,进食要慢,以免引起呛咳、窒息: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体位。

4、生活护理:对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颅内压升高、昏迷等危重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会阴及皮肤护理,协助翻身。

5、皮肤护理:意识障碍或长期卧床者视病情需要,定时协助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6、管道护理:留置管道者,注意观察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性状等,标识是否清晰。

7、排泄护理: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尿管,定期做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男性患者使用男性尿

道接引流袋、女性患者给予流质导尿管,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勤换尿垫和床单。

大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便秘者每三天通一次,保持大便通畅。8、药疗护理:掌握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观察药物

的疗效,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使用速度。

9、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

10、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密切观察伤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意识、瞳孔、心率、

血压变化。

11、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必要时行胸外按压术,人工呼吸等。

12、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运动,定期门诊复查等。

专科护理

1、体位护理:瘫痪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防止关节部位过伸及过展,尤其肩关节、髋

关节、踝关节的正确摆放,防止关节脱位及足下垂。

2、康复锻炼:发病24小时之后,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康复锻炼,昏迷患者给予被动

运动,清醒者指导参与被动及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挛缩、畸形。

3、用药护理:使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防止出血。使用扩

张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低血压等并发症。

4、吞咽障碍的护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指导给予合适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做好

口腔护理。

5、安全护理:有意识障碍、偏瘫、精神障碍、帕金森、癫痫发作的患者加床栏,根据病情

给予约束,防止坠床、跌倒、走失。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患者应做好“三防护理”,留专人陪护。

6、颅内压增高患者禁止灌肠和腰椎穿刺检查,避免诱发脑疝。

7、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尼膜通(注意避光)等,应严密观察血压,严格控制滴速,并做好记

录。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帮助分析

和消除疾病恢复的个人和家庭因素,鼓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2、避免诱因: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适当分散注意力;洗脸、刷牙动作轻柔,食物宜软,忌生硬、油炸食物。

3、运动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训练,以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肢

体被动和主动运动均应保持关节的最大活动度。

4、预防并发症:饮食宜清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定时翻身拍背,预

防压疮和肺部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道感染。

5、用药与就诊指导:讲解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第二节缺血性卒中护理常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疾病概述

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神经功能缺失、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依据神经功能缺失的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饮食:进食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给予营养丰富,富含新鲜蔬菜及水果的饮

食,保持大便通畅。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

3、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抬高床头30度,按病情需要予冰帽冰敷头部。

4、生活护理:协助急性期卧床的患者生活护理,加强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专科护理

1、体位与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应鼓励下床做轻微活动,意识障碍、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侧卧位或头高脚低,头偏向一侧;鼻饲患者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变化以及有无抽

搐等,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师,并做好记录。

3、用药护理: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把握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定期进行

神经功能评估,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同时还要观察有无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扩张血管药尤其是尼膜地平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应监测血压变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时,应观

察有无发热、寻麻疹等过敏反应。

4、体位护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体位,各个关节部位防止过伸及过展,尤其是肩关节、髋

关节、踝关节应保持良肢位,以减少脱位及足下垂。禁止拖拉患侧肢体。

5、语言训练:失语者要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

健康教育

1、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掌握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

患者树立信心,坚持锻炼。

2、合理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使能量的摄入达到平衡。

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4、告知患者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5、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坚持语言训练,避免劳累,生活要有规律。

6、预防复发: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定期门诊检查,动态了解血压、血

糖、血脂变化和心脏功能情况,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

第三节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概述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于血压高而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死亡率高,预后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休息与安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患者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取下活动义齿,及时清除口鼻腔分

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拖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

对意识不清及排痰困难的患者,应配合医生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4、避免颅内压增高:抬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脑部血液回流;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发病24---48h内变换体位应尽量减少头部摆动,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以防加重出血;限制液体入量,以防加重脑水肿;避免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意识状态的判断。5、饮食护理:发病24小时内暂禁食;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发病2-3天应予胃管鼻饲。食

物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和温度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每日口腔护理2-3次。当病情好转或意识恢复后,鼓励患者进食。

6、加强皮肤护理:对有意识障碍或严重偏瘫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压疮。偏瘫

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并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康复期后鼓励患者主动锻炼,以预防瘫痪肢体的孪缩和畸形、关节的强直、疼痛,并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7、排泄护理:有尿潴留者,留置尿管并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便秘者应定期给予通便药,

必要时低压灌肠,避免用力排便。

专科护理

1、一般护理: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详细记录。

2、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依据病情适时吸痰,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应先吸痰,后翻身,以免痰液堵塞气管引起肺不张,甚至呼吸骤停),如有舌根后坠,可置入鼻咽或口咽通气管,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如有呼吸衰竭迹象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脑疝的监测:应严密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4、用药观察: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应严密监测尿量与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出现低钾血症和肾功能损害。早期需进行高渗脱水治疗,通过观察颈动脉搏动的强弱、周围静脉的充盈度和末梢体温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脱水状态,并准确而及时的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监测:注意观察有无呃逆、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胃管鼻饲者注意回抽的胃液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观察有无黑便。如患者出现呕吐或从胃管抽出咖啡色液体,解泊油样大便,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尿少等,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要立即报告医生,予积极止血和抗休克处理。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症

状和就诊时机,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与自我护理,落实康复计划。

2、避免诱因:常见诱因因为高血压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瘤,而脑出血的发病多为

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所致。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忌烟酒。

3、控制高血压: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对血管的损害。

4、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第四节痴呆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痴呆是一种大脑高级精神机能减退的综合征,表现为认知功能、记忆能力、语言机能、视空间技能和情感或人格等心理活动障碍。主要包括两大类型: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2、专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迷路或走失。

3、饮食护理: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磷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

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防止窒息发生。

4、指导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生活

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心理护理:安排熟悉的责任护士和床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多交流沟通,掌握其思想

动态,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培养患者对其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

6、情感支持:不能厌弃和嘲笑患者,经常宣传老年痴呆知识让家属及周围得人认识到患者

的行为是由疾病所致。

专科护理

1、安全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加放床栏、防止坠床、跌倒,做好“三防护理”,对痴呆患者

潜在的健康状况要有所警觉,及时发现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异常,保证患者的安全。

2、日落综合征的护理:日常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患者兴奋,增加日光照射,减少午休

时间;晚间睡眠前用温水洗脚,保持环境安静,改善睡眠质量。

3、四处徘徊综合征的护理:避免独处,外出时一定要有人陪伴,外出时佩带写有姓名、地

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链,有助于走失时警方或他人送回。

4、能力训练:3R训练(往事记忆提取、记忆空间定位、记忆再激发)。

5、精神症状的护理:患者常伴有偷东西、集物、吃异食、随地大小便等症状,要耐心诱导,

不可粗暴对待。

6、预防并发症:做好大小便护理,勤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健康教育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功能有关知识,通过心理护理及社会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

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指导家属给予合理饮食。

3、落实对患者家属的技能宣教:预防并发症、功能训练、视听觉刺激、自我护理能力、交

流技巧、3R训练等。

4、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家居环境制定安全照顾措施。避免独处,外

出一定有人陪伴,外出时佩带写有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链,有助于警方或他人送回患者。

第五节癫痫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癫痫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痫发作和癫痫症。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注意发作过程有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

吸减慢或暂停、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观察发作的类型、持续时间与频率;观察发作后患者的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疲乏、头痛、行为异常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取头低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下颌稍向前;松开领带、衣扣和

裤带;取下活动义齿,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放置压舌板,必要时用舌钳将舌头

拉出,以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癫痫持续状态插管鼻饲者,防止误吸;必要时备好床旁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4、安全护理: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癫痫发作时发生损伤。

5、心理护理:癫痫的治愈需要坚持数年不间断的正确服药,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关

心、理解、尊重患者,鼓励其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指导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配合长期药物治疗。

6、用药护理:告诉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指导其掌握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鼓

励坚持长期正确服药。

7、饮食护理:宜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饥饿,忌烟酒、

咖啡。

8、活动与休息:发作时、发作后均应卧床休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

足睡眠。

专科护理

1、发作期安全护理:立即就地平卧,勿用力按压患者,以免发生骨折、脱臼;将压舌板或

筷子、纱布、手绢、小布卷等置于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口唇、面颊部咬伤。

癫痫持续状态、极度躁动或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过程中短暂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放置床档,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

2、发作间歇期安全护理:给患者创造安静、安全的环境,保持光线柔和、无刺激,安装有

床栏套的床栏;床旁桌勿摆放热水瓶、玻璃瓶等危险物品,对于有发作史的患者床头挂警示牌;频繁发作期,室外活动或外出就诊时最好佩戴安全帽和随身携带安全卡(注明患者年龄、姓名、诊断、病室等)。

3、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药物宜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定期做血药浓度、

血象和生化检查。

健康指导

1、加强心理护理,帮助克服自卑恐惧心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增强对疾病

治愈的信心,促使疾病恢复。

2、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正确服药,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能自行减药或突然停

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不能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及驾驶工作。外出时,随身携带写有姓名、诊断的卡片,以便

急救时参考。

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精神和感觉刺激,避免诱发因

素。

第六节帕金森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临床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加强营

养状况监测。

3、安全护理:对于上肢震颤未能控制、日常活动笨拙的患者,应谨防烫伤、烧伤,对有错

觉、幻觉、欣快、抑郁、精神错乱、意识模糊、智能障碍的患者应特别强调专人陪护。

护士应严格交接班制度,避免自伤、坠床、坠楼、走失、伤人等意外。

4、运动护理:与患者和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目的在于防止和延迟关节强直和肢

体挛缩。

5、生活护理:对于下肢运动不便、坐起困难的患者应配备高位坐厕、高脚椅、手杖、床铺

护栏、室内或走廊扶手等设施;保证床的高度适中;呼叫器置于患者床旁;生活用品固定放于伸手可及处。以方便患者取用。

6、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或按摩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

预防压疮。

7、排泄护理:对于顽固性便秘者,指导进食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

喝水,每天顺时针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排尿困难者应评估患者有无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指导患者全身放松、辅以腹部按摩、热敷以刺激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尿管。

专科护理

1、安全护理:专人陪护,依据病情加用床栏,防止坠床。由于患者行动不便,移开环境中

的障碍物,注意患者行走时的安全。有抑郁、幻觉时要注意做好“三防护理”。

2、用药护理:注意观察抗阻胺药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副作用。观察有无胃食管反流

症状,及时吸出口腔内的反流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服左旋多巴期间忌服维生素B6、利眠宁、利血平、氯丙嗪、奋乃静等药物。以免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饭后服药,防止胃肠道反应。密切观察消化道、心血管系统、精神症状、语言能力及运动障碍等药物副作用的表现。

3、并发症的护理:卧床患者应鼓励翻身,做主动、被动运动,防止发生关节僵硬、挛缩、

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

4、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言语不清、构音障碍的患者,应耐心倾听;指导患者使用手

势、纸笔、画板等沟通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过程中注意尊重患者,不可随意打断患者说话。

安全教育

1、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家居环境制定安全照顾措施,避免独处,外出时

一定要有人陪伴并佩带写有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或手腕带,以防走失。

2、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坚持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动。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进食洗漱穿脱衣服等应尽量自理。卧床患者协助其被动活动和按摩肢体,一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

3、用药护理:告知患者本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治疗,并了解常用药的种类、方法、剂量

和注意事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4、告诉患者本病病程长、进展缓慢、治疗周期长,而治疗的好坏常与精神情绪有关,鼓励

他们保持良好心态。

5、照顾者指导:关心患者,加强日常生活照顾,给予良好的家庭支持。

6、就诊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动态了解血压变化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如出现发热、

外伤、骨折或运动障碍、精神智能障碍加重等及时就诊。

第七节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的特点。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等诱发因素。病情进行性加重者

取半卧位,协助生活护理。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

予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4、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勤换内衣内裤,保持衣裤清洁。

5、鼓励患者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保

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用物及呼吸机。

2、用药护理: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

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

3、进食护理:进餐时尽量采取坐位,抬头并稍向前倾。卧床患者应将床头抬高进食。少食

多餐,用餐后保持坐位30-60分钟。

4、重症肌肉无力危象

①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②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形态,遵医嘱给予吸氧和使用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③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用药,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④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患者需要。

健康指导

1、出院后随身携带写有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的卡片及急救

盒,以便抢救时提供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

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脂酶药物。

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5、鼓励患者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第八节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自身免役病。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散在分布的多发病灶,病程中出现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一般护理

1、休息: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及睡眠。避免过劳。

2、饮食护理:均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

专科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知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加强与患者沟通,以取得信赖,树立其

战胜疾病的信心。

2、安全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加强看护,防止坠床和跌倒。对疾病导致的病理性情绪高涨

者,如兴奋、易怒、强哭、强笑、猜疑、迫害妄想等精神障碍,需做好“三防护理”。

3、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渣屑;尽量不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由于感觉障碍

引起皮肤受损。

4、排泄护理: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尿潴留患者,

保持会阴部清洁,必要时留置尿管。

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2、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药物宣教,向患者介绍作用及副作用。

4、指导患者尽可能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性,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

第九节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本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感染后脊髓炎、疫苗接种后的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脊髓炎等。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是否有呼吸道痰鸣音,鼓励并指导患者有效

咳痰,必要时予吸痰。舌后坠者,给予口咽通气管,出现呼吸困难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

备。

3、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刺激肠蠕动,

减轻便秘和肠胀气。

4、生活护理: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

5、心理护理:患者易出现自卑、孤独的异常心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专科护理

1、康复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加强肢体的康复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增进患者自

我照顾能力。

2、排泄护理:尿失禁患者,给予便器协助排便;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尿管,做好留置尿

管的护理。便秘者,给予高维生素饮食与增加水分的摄取,必要时给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皮肤护理:加强翻身,预防压疮,禁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感觉障碍引起的烫伤、冻伤。

4、用药护理:讲解用药疗程,告诉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等药物

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询问患者的不适感觉。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和照顾者膀胱充盈几尿路感染的表现、感觉,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

洁。

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工作。

3、注意安全,防止受凉、受伤、疲劳等诱因。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进行锻炼。

第十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指各种生物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阮蛋白等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等,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依据感染部位分为①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②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③脑膜脑炎

一般护理

1、按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护理。

2、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3、休息与饮食护理: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强光刺激,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

4、皮肤护理:加强翻身拍背,昏迷或有肢体瘫痪者,给予气垫床,防止压疮。协助肢体保

持功能位,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

5、心理护理:多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应,使之保

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症状,正

确判断因颅内压所致的嗜睡、昏睡、昏迷,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发热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并给予相应护理。按医嘱给予物理及药物降

温。

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向一方,及时清除鼻烟部分泌物及呕吐物,

以防窒息。口腔护理每日2-3次,预防感染。

4、腰椎穿刺术后护理: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以上。

5、用药护理:

①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及输液速度,防止脑水肿加重。

②观察药物不良反映并及时处理。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的观察与护理;遵医嘱使用脱水药。

③预防静脉炎:护士应对患者的血管情况作出评估,条件允许可尽早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④低血钾的观察与护理:使用甘露醇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常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钾的主要表现:乏力、腹胀等,应密切监测电解质及心电图,鼓励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遵医嘱补钾。

6、精神症状护理:主要表现为幻觉、错觉、烦躁、抑郁、木僵。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

生命体征,做好“三防护理”,以防发生意外。

7、癫痫护理:癫痫发作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同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8、交叉感染的预防

①(结核性脑膜炎)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如导尿管、吸氧管、吸痰管等均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定期更换,以免发生医源性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

②(神经梅毒)实施床边隔离,患者间不要交互使用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固定使用;病室地面、桌面使用0.1%有效氯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日。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以及厕所、便器使用后用0.2%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再处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使其学会处理传染物的方法,预防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2、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生活规律,注意体格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如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等不适,及时去正规

医院诊治。

4、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汇总培训资料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2.9 1.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脑梗死护理常规 4.脑出血护理常规 5.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6.癫痫护理常规 7.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8.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常规 9.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1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护理常规 1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12.脑炎护理常规 13.低钾性周围性瘫护理常规 1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5.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 16.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定期通风,湿式清扫地面,温湿度适宜。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给予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者,1次/日。评估大便,1次/日;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测量血压、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脑梗塞 一、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5、根据病人情况指导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置肢体偏瘫,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翻身、叩背、按摩皮肤,保持肢体功能位 1 /2小时 2、严格皮肤交接班 3、持续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等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意识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 3、使用日历、电视、钟表等帮助病人恢复定向力 4、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他熟悉的物品,帮助病人恢复记忆 4、疼痛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头痛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 2、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3、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的原因及副作用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脑血管病变致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排痰 2、根据病人情况多饮水 3、必要时用吸痰管吸出,如分泌物不能被排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5、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 6、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6、语言沟通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失语有关 护理措施:1、把信号灯放于病人手边 2、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提供病人字卡片、纸板、铅笔等 3、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时给予表扬 4、利用读唇语了解病人所需信息 5、鼓励家属探视,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 7、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鼻饲饮食有关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痰液粘稠时给予及时湿化及时吸出 2、留置胃管患者每日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 3、根据病人情况,避免经口进食饮水,以免呛咳 8、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有关 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9、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锁穿管有关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2.9 1.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脑梗死护理常规 4.脑出血护理常规 5.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6.癫痫护理常规 7.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8.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常规 9.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1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护理常规 1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12.脑炎护理常规 13.低钾性周围性瘫护理常规 1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5.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 16.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定期通风,湿式清扫地面,温湿度适宜。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给予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者,1次/日。评估大便,1次/日;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测量血压、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肾内科护理常规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一般<3g/d,对于特别严重病人应完全禁盐。每日进水量为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加上24h尿量,进水量的控制应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5、临床症状的护理: (1) 血尿的护理: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 (2)水肿的护理:观察水肿的部位和性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做好皮肤护理。 (3)高血压的护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应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监测电解质。 7、皮肤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对于水肿较严重的病人应避免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9、心理护理:耐心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教,多关心、巡视病人,使病人心理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1.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入院介绍及专科指导并建立病历。 2.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摄入,按需给予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3.基础护理 (1)病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 (2)皮肤护理:注意病人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定时为瘫痪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翻身,并轻拍背部,预防压疮。 (3)排便护理:保持排尿、排便通畅,3天未排便者应通知医生,给予轻泻剂或灌肠处理并及时记录。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管。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2)观察神志、瞳孔、头痛及呕吐情况,及时发现颅内高压征兆。 (3)严密观察有无肺部、泌尿系、压疮等并发症发生c 5.协助诊疗准确采集各种检验标本,及时协助做好影像学检查,保证各项诊疗计划落实。 6.药物应用严格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药,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7.健康指导 (1)知识宣教:讲解治病防病知识,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铍炼。 (2)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节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对谵妄、躁动病人加强安全防护。 3.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置头高脚低位或半卧位。 4.饮食护理 (1)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脑出血伴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头痛情况,如发生持续性头痛或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等再出血或脑疝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并配合抢救。 6.药物应用:遵医嘱用药,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2)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有昏迷,偏瘫,精神异常症状,癫痫发作者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4)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指导,轻度吞咽障碍者给予半流质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变化及有无抽搐等,备好急救物品,以利于及时抢救,并做好 记录。 (6)保持口腔清洁,昏迷,头部冰敷及鼻饲者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 (7)尿潴留者,行无菌气囊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导尿管,每日行膀胱冲洗两次,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8)昏迷,瘫痪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重度营养不良者加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发生。 (9)肢体瘫痪者保持肢体功能位,指导或协助其功能锻炼。(10)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给予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1)认真落实防压疮,防跌倒,防坠床及防管道滑脱等护理措

施。 脑出血: (1)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置冰帽,必要时使用冰毯机,防冻伤。吸氧,翻身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搬动,加 用床挡防坠床。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的变化,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抢 救。 (4)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无力者给予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口腔护理一天两次。 (5)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及降压药,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6)皮肤护理:使用气垫床,按时翻身,保持床铺干净平整,防止发生压疮。 (7)昏迷患者24~48小时内禁食,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8)大小便的护理: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者,应给与留置导尿,并按留置导尿常规护理,便秘时定期给与通便药物或使用粗纤 维的食物,嘱患者排便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 (9)健康指导: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功能位。恢复期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防止瘫痪肢体的挛 缩畸形和关节的强直疼痛,对失语的患者应鼓励进行语言方面 的锻炼。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头痛】 (一) 概述头痛(headache)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都可引起头痛。颅内的血管、神经与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均属头痛的敏感结构。这些敏感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血管的扩张与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可引起头痛。头痛的主要分类如下: 1.偏头痛偏头痛主要就是由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多为一侧颞部搏动性头痛,亦可为双侧头痛或由一侧头痛开始发展为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典型偏头痛在头痛发作前先有视觉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闪光、暗点,甚至有的病人可描述为眼前出现锯齿状视物缺损等视觉先兆,但多数偏头痛并无先兆。在安静休息、睡眠后或服用止痛药物后头痛可缓解,但常反复发作,病人多有偏头痛家族史。 2.高颅压性头痛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可使颅内压力增高,刺激、挤压颅内血管、神经及脑膜等疼痛敏感结构而出现头痛,头痛常为持续性的整个头部胀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喷射状呕吐及视力障碍。 3.颅外局部因素所致头痛此种头痛可以就是急性发作,也可为慢性持续性头痛。常见的局部因素有: (1) 眼源性头痛:由青光眼、虹膜炎、视神经炎、眶内肿瘤、屈光不正等眼部疾患引起头痛。常位于眼眶周围及前额,一旦眼部疾病治愈,头痛也将会得到缓解。 (2) 耳源性头痛: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的疖肿、乳突炎等耳源性疾病都会引起头痛。多表现为单侧颞部持续性或搏动性头痛,常伴有乳突的压痛。 (3 )鼻源性头痛:由鼻窦炎症引起前额头痛,多伴有发热、鼻腔脓性分泌物等。 4.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亦称神经性或精神性头痛,无固定部位,多表现为持续性闷痛、胀痛,常伴有心悸、失眠、多梦、多虑、紧张等症状。 (二) 护理 1.护理评估 (1) 病史 1) 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与程度:询问就是全头痛还就是局部头痛;就是搏动性头痛还就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紧箍痛;就是轻微痛、剧烈痛还就是无法忍受的疼痛。如偏头痛常描述为双侧颞部的搏动性疼痛,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疼痛,颅内占位病变表现为钝痛。 2) 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就是持续性还就是发作性,起始与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与季节、气候、体位、饮食、情绪、睡眠、疲劳以及与脑脊液压力暂时性升高(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的关系。新近发生的与以往不同的头痛很可能为严重疾病的信号,如突起的剧烈头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寸能为颅内占位性疾病所致的颅内高压症。低颅压性头痛常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如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3) 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潮红、视物不清、闪光、畏光、复视、耳鸣、失语、瘫痪、倦睡、发热、晕厥或昏迷等。典型偏头痛发作常有视觉先兆与伴有恶心、呕吐、畏光,颅内感染所致头痛常伴高热。、 4) 既往史与心理一社会状况:询问病人的情绪、睡眠、职业情况以及服药史、头部外伤史、中毒史与家族史,了解头痛对日常生活、工作与社交的影响,病人就是否因长期反复头痛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汇总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大全资料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一、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由于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二、临床特点 病人常出现昏迷、瘫痪、抽搐、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 三、医疗目标 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四、护理目标 (一)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二)能自我调整情绪。 (三)最大限度重返社会。 五、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活动障碍,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二)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有关。 (三)感知改变与感觉缺失有关。 (四)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五)吞咽障碍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六)呼吸型态改变与自主呼吸力弱、呼吸肌麻痹有关。 (七)语言沟通障碍与构语障碍,舌无力,讲话不清有关。 (八)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障碍,进食减少有关。(九)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废用综合征。

六、专科评估 (一)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 (二)瘫痪病人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好转。 (三)癫痫病人抽搐发作的时间缩短、次数减少,并注意抽搐部位。(四)消化道有无出血。 七、护理措施 (一)入院介绍 (二)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等级护理 (三)卧床休息,管擦生命体征变化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五)正确、及时用药 (六)指导功能锻炼 (七)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道感染等):翻身、拍背q2h,保持皮肤清洁,会阴冲洗,口腔护理。 (八)防坠床、防褥疮、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八、健康教育 (一)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二)饮食指导 1、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素饮食。 2、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可行鼻饲,临床多以混合奶为主,避免消化不 良、腹胀、腹泻。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和量,两次鼻饲饮食中间可喂 温水或果汁。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评估】 1.呼吸衰竭的程度、类型。 2.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尿量等。 3.心理状态。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及时给予合理的氧疗。 2.咳嗽、咳痰的护理 (1)危重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给予无力咳痰的病人吸痰。 (2)如建立人工气道要加强气道湿化,根据医嘱给予气道内滴药。滴药后及时吸痰。 3.睡眠障碍的护理:出现烦躁不安、睡眠昼夜颠倒者,应注警惕病人出现了呼吸衰竭早期症状的表现。 4.肺性脑病的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皮肤粘膜、球结膜、尿量的变化。 (2)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危重病人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 (4)病情危重者需建立人工气道。 【一般护理】 1.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2.急性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减轻病人焦虑。缓解期病人进行呼吸运动和适当身体活动。根据身体情况,让患者做到自我照顾和正常的社会活动。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4.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的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5.根据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6.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缩唇腹式呼吸,改善通气。 2.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着凉。 3.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4.饮食采取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5.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可采取人工被动免疫,来增强机体免疫力。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症状护理】 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神经内科护理查房记录

神经内科黄春燕 病史摘要 患者XXX,男,75岁,已婚,因“突发眩晕,恶心2+h"于2013年6月23日入住我院。 现病史 入院前2+h在睡眠过程中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无法站立及行走。未有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四肢活动及感觉未见异常,未有呼之不应及抽搐。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我科。 患者患病以来,精神睡眠较好,食欲较好,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其它传染病史,心脏病史,寄生虫病史,外伤史,输血史,药物或事物过敏史,否认预防接种史。各系统回顾无阳性变化。 个人史 长期居住出生地,否认到过疫区,否认疫源或放射源接触史,否认冶游史。受教育程度:中学。职业:农民。吸烟史:有,50年,20 ~40支/日。饮酒史:有,30年,200g/日。已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入院查体 ●℃,P62次/分,R17次/分,BP197/84mmHg ●意思清楚,对答切题,无失语,无构音障碍,能准确完成指令性动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未见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未见异常,共济运动正常,全身痛觉对称,双侧腱反射(++),对侧病理征(-),颈阻(-)。 治疗经过 ●6月23日,入院后给予告病重,监护吸氧,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改善脑循环代谢治疗,并抽血送检,血常规,生化,凝血的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处理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时,未有头晕症状,在起身时仍有头晕发作,血压160/109mmHg左右,继续现有治疗。 ●6月24日,继续目前治疗并停病重,停心电监护,吸氧,改为II级护理并观察。 入院诊断 1眩晕原因待查:小脑梗塞?后循环缺血?其他?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辅助检查 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双侧岛叶见点状稍低密度影,提示腔隙性脑梗塞。 检验检查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24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新入院病人由责任护士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以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3天;体温正常者改为每天1次;体温超过37.5℃的病人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持续观察72小时。 3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病人按需进食,危重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4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及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5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并送检。 6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便秘病人,遵医嘱绐予轻泻药或进行灌肠等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7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 8根据病人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危重病人做好重症护理,预防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安全防护。 1.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4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 6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剧烈胸痛、意识障碍咯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icu)

第一节神经内科危重症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重症脑出血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确认患者身份,询问评估患者起病情况、主要症状、既往史及发病时的伴随状况。 2.立即行心电监护、血压、指氧饱和度的监测,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监测随机指血糖和行血气分析。 3.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是否有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等。快速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四肢运动功能情况;了解脑出血定位诊断,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初步评估脑出血的量及性状。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脑疝的前驱征兆,观察是否伴有呕吐,并观察呕吐的量、颜色及性状。 5. 评估压疮的风险: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准确记录,做好与家属或工作人员就病人皮肤情况的交接记录并签字确认。 6.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必要时给予约束,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取得支持和配合,并签字。 (二)护理要点 1. 就地抢救为主,急性期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搬动,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头部15-30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速度、深度、节律。伴呕吐者行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酌情给予吸痰、口咽通气管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避免颅内高压,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正确使用脱水剂;避免用力咳嗽、解大便等动作;为患者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管不易过深,以免诱发剧烈咳嗽反射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 4. 遵医嘱急性期伴胃液隐血阳性者禁食24-48小时,早期安置胃管,行胃液性状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遵医嘱调整病人的进食量、性状及时间。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宜早给予鼻饲,鼻饲前先抽胃液,检查胃管是否早在胃内,观察是否有出血等,注意病人胃残留量等消化情况。 5.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急性期关注病人水、电解质、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阳性结果。

内科疾病病人护理常规试题

呼吸系统护理常规试卷 一、选择题(42)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给予下列哪种饮食:(B) A、低蛋白、低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 B、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 C、高蛋白、低热量、单一维生素易消化 D、高蛋白、低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 2.呼吸衰竭病人如出现兴奋、烦躁、谵妄时应禁用:(A) A、吗啡 B、氨溴索 C、肾上腺素 D、氢化可的松 3.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不过包括:(C) A、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 B、具有敏感度高、重复检测方便和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C、在检查过程中病人会感到不适 D、侧重于了解肺部的功能性变化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适用于:(D) A、顽固性咳嗽 B、不明原因的喘鸣 C、取异物 D、肺炎 5.气胸做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时穿刺点的位置为:(B) A、肩胛下角线7~9肋间 B、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C、腋后线7~8肋间 D、腋中线6~7肋间 6.胸腔穿刺的适应症为:(C) A、自发性气胸 B、大咯血 C、胸腔积液 D、肺气肿

7.支气管造影的注意事项不包括:(D) A、术前向患者详细说明造影的目的 B、造影前4h及造影后2h禁食 C、痰多时术前应做体位引流 D、造影剂的配制应越稀越好 8.肺炎患者观察的生命体征中不包括:(C) A、呼吸 B、血压 C、尿量 D、神志 9.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包括:(C) A、根据病情和医嘱,合理氧疗 B、按医嘱及时送痰培养、血培养 C、绝对卧床休息 D、给予高营养饮食,多喝水 10.肺炎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A) A、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B、增强机体抵抗力 C、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 D、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11.肺炎高热时应:(C) A、遵医嘱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一小时后复测 B、年老体弱者连续使用退热药防止高热 C、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 D、给予高热量、低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12.支气管扩张患者体位引流的时长为:(B) A、1~5分钟 B、5~10分钟 C、20~30分钟 D、30~60分钟 13.哮喘发作时禁用:(A) A、吗啡 B、氨溴索 C、沙丁胺醇 D、肾上腺素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内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室温 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前进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2)咯血病人的护理 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②饮食:大量咯血禁食。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食,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及饮料。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可服用润肠剂。 ④大咯血病人慎用镇咳剂,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⑤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并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⑥咯血病人常规备床旁吸引器,并放置静脉留置针,以维持一条静脉通道,供抢救时使用。 ⑦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与咳嗽无力患者出现大咯血时,易发生窒息,应加强巡视。 ⑧发生咯血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病人床旁,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⑨窒息的抢救:置病人头低脚高位,迅速将口、鼻腔内血凝块吸出,病人无自主呼吸时,给予人工呼吸,高流量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监测血气分析,严重者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①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轻呼吸困难。 ②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不必要的谈话。 ③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唇甲紫绀及神志的变化,了解缺氧的程度。 ④根据病人病情和血气结果,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Ⅰ型呼吸衰竭病人根据病情提供氧流量。 ⑤氧疗的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注意吸入氧气的温、湿度,吸氧装置的消毒按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⑥给病人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疾病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按医嘱进行等级护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 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3.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并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病室每日通风或 空气消毒二次,保证病员充分的睡眠与休息。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预防褥疮、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 5.做好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和各专科疾病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护 理。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体征及临床表现,定时测量体温、脉捕、呼吸、血压。 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7.按时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

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有可疑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护理。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 2.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如头痛,耳鸣,胀涕等。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 2.保证病人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3.多饮水,饮水量视病人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4.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片。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出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5.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6.按医嘱用药。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手册方案及考核试卷

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手册

目录 1.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培训方案 2.神经内科规培护士岗前培训安排表(1个月) 3.神经内科规培护士一年内培训计划表 4.护理查对制度 5.交接班制度 6.入院流程 7.出院流程 8.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9.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常规 11.重症肌无力急救流程 12.脑疝的急救流程 13.专科常用药物(脱水药、降压药、营养脑神经药、抗凝药、降脂药) 14.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专科管道护理常规 15.拔管的防范及意外拔出的应急流程 16.吞咽功能的评估 17.专科检查如腰穿、DSA、支架植入技术等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18.危重病人各种风险评估 19.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保养及故障的排除 20.格林巴利护理常规 21.脊髓炎护理常规 22.低钾护理常规 23.脑膜炎护理常规 24.帕金森护理常规 25.多发性硬化护理常规 26.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 27.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试题

神内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进入神内一新入职护士 二、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护士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临床查房、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教学方法。 四、培训时间 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1个月,专科培训12个月。具体培训时间分配见附件1。 五、培训内容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分级护理》、《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防护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风险(如压疮、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大全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由于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 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二、临床特点 病人常出现昏迷、瘫痪、抽搐、、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 三、医疗目标 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四、护理目标 (一 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 (二 能自我调整情绪。 ) (三 最大限度重返社会。 ) 五、护理问题 (一 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活动障碍,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 (二 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有关。 ) (三 感知改变与感觉缺失有关。 ) (四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 (五 吞咽障碍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 (六 呼吸型态改变与自主呼吸力弱、呼吸肌麻痹有关。 ) (七 语言沟通障碍与构语障碍,舌无力,讲话不清有关。 ) (八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障碍,进食减少有关。) (九 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废用综合征。 )

六、专科评估 (一)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 (二)瘫痪病人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好转。 (三)癫痫病人抽搐发作的时间缩短、次数减少,并注意抽搐部位。 (四)消化道有无出血。 七、护理措施 (一)入院介绍 (二)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等级护理 (三)卧床休息,管擦生命体征变化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五)正确、及时用药 (六)指导功能锻炼 (七)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道感染等):翻身、拍背q2h,保持皮肤清洁,会阴冲洗,口腔护理。 (八)防坠床、防褥疮、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八、健康教育 (一)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二)饮食指导 1、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素饮食。 2、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可行鼻饲,临床多以混合奶为主,避免消化不良、腹 胀、腹泻。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和量,两次鼻饲饮食中间可喂温水或果汁。(三)日常活动:卧床病人肢体保持功能位,可被动活动肢体,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