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村民伪造10万余枚一元硬币还没赚回成本就被批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三村民伪造10万余枚一元硬币,还没赚回成本就被批捕伪造的一元硬币在山东兰陵,有人竟然挖空心思,将制造假币当作致富捷径,甚至利用人们对一元硬币防范意识较弱的心理,用“游戏币”模具造出10万余枚1元假硬币进行出售。
没想到生产假币的成本就要18万余元,他们不仅没有赚钱,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
近日,山东省费县检察院以涉嫌伪造货币罪将钱伟、钱猛、许士斌3人依法批捕。
游戏币引发快速发财梦“在上海做水果生意时,经常会碰到1元的假硬币。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在意,很容易花出去。
”已近不惑之年的许士斌原本在上海做生意,因生意亏本,只得回到老家兰陵县谋生。
为了尽快挣钱,不甘心的许士斌动起了歪心思。
一次,他看到孩子在玩游戏币,一个快速发财的想法冒了出来。
“既然机器能造游戏币,就能造出1元硬币。
”当晚,他找到好友钱伟,两人一拍即合。
钱伟接着打电话找到了在上海搞水果贩运的堂弟钱猛。
钱猛听说一年能挣几百万,一下子动了心,一口就答应尽快赶回兰陵老家一起合伙做这笔生意。
他们还商议,共同出资购买设备、制造假币的模具、租赁生产场所、销售,赚钱后3人平分。
风风火火“创业路”生产1元假硬币,机器从哪里来?模具从哪里来?游戏币从哪里来?三人“各显神通”多方打听。
2013年8月,钱伟在网上搜索到郑州的一家液压机厂。
经过讨价还价,钱伟、钱猛交了4万元押金定购了一台自动液压机和制作一元硬币的模具。
两个星期后,在得知郑州的液压机厂不能生产制作一元硬币的模具后,不死心的钱伟很快又在网上搜索到一个相关帖子。
许士斌通过QQ联系上了江苏无锡市卖模具的李某。
钱伟等3人很快来到江苏无锡市找到李某。
模具一套8000元,由于怕买回去的模具与在郑州预订的液压机不配套,他们先花300元钱买了一套与生产一元硬币模具相同大小的游戏机币模具,通过快递将游戏机币模具邮寄到了郑州,让郑州的液压机厂根据这套模具的大小生产液压机。
“有一次,俺在兰陵县一个偏僻的村庄发现了一处废弃的养殖场,考虑到这个养殖场比较僻静,便把它租了下来,当做生产假币的厂房。
1.1亿巨款未经本人操作被转走?官方回应:报道严重失实!青岛农商行回应:个别媒体在多家平台刊发《农商行的惊天操作,企业U 盾被锁,账户内1.1亿元被分精光》一文,报道内容严重失实。
本刊记者 吴田田|文继年初被罚4000余万巨款后,这家农商行又陷入舆论风波。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青岛农商行”)即墨支行一客户手握公司银行账户的U 盾,自己没操作,账户里的钱却被转走了。
据悉,该客户称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单方面操作了其公司账户,将1.1亿元巨款私自划转到了至少9个收款方。
在他不断反映后,涉事银行负责人现已被调离,但转走的1.1亿元却已无法追回。
不久后,该行发布公告对此事件进行公开回应。
青岛农商行:报道内容严重失实针对“未经本人操作1.1亿元巨款被转走”事件,青岛农商行于4月28日发布公告对此事进行回应。
公告称:4月27日晚22:00左右,个别媒体在多家平台刊发《农商行的惊天操作,企业U 盾被锁,账户内1.1亿元被分精光》一文,报道内容严重失实,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经调查,报道中所称举报人名下公司青岛嘉莉宝家具有限公司在我行办理的付款业务,发生于2017年,均通过开具转账支票或填制电汇凭证并加盖预留印鉴,填写支付密码后由其单位人员到我行柜面办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向银行出具上述凭证代表企业的真实付款意愿。
我行柜面人员对其提供支付凭证的规范性及印章审核无误,由系统核验支付支票上填写的密码正确后进行付款操作,严格遵循人民银行相关规定。
报道中“手握公司银行账户U 盾,自己没操作,账户里的钱却被转走了”与业务事实不符。
青岛农商行还表示,对媒体不实报道,该行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68F INANCIAL CIRCLES /金融圈·银行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曾收4410万罚单,支行行长终身禁业,判刑十余年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青岛农商行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
对“存款100万变1元”事件中银行管理的再思考发布时间:2022-01-06T06:07:53.50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第24期作者:杨明珠[导读] 2021年7月,“山东枣庄农村商业银行的存100万变1元案件”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
作为案发银行,枣庄农村杨明珠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摘要:2021年7月,“山东枣庄农村商业银行的存100万变1元案件”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
作为案发银行,枣庄农村商业银行未能保证储蓄资金安全,被判决向客户支付存款及利息。
本文通过对事件的简要梳理,从银行管理视角,对枣庄农村商业银行在该事件处理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环境和形势变化,提出了银行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存款100万变1元”事件;银行管理;思考一、“存款100万变1元”事件回顾2009年,山东枣庄的孙女士将100万元分次存入当地的枣庄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枣庄农商银行)薛城支行。
2014年,孙女士拿着两张存折去银行,但银行系统的余额显示存折余额只有1元。
事情发生之后,枣庄农商银行与孙女士走上法庭,该行认为存折系孙女士伪造,并且认为无证据证实涉案100万元已经交付给枣庄农商银行,认为孙女士长达近6年时间对该资金不予管理,亦不符合常理。
经过公安机关调查,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孙女士伪造存折。
100万存款是被银行前员工田某分多次取走的。
根据判决书,田某通过掉包存折分多次取走了这100万,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冒领了多个储蓄账户的资金,涉案金额达600多万元,最终田某因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等被判刑。
法院审理认为,枣庄农商银行未尽到保证储户存款安全的义务,导致储户的存款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银行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孙女士支付100万元及相应的利息。
2021年7月,该行被法院强制执行[1]。
二、“存100万变1元”事件中银行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枣庄农商银行是市级农商银行,成立于2014年9月29日,是在原台儿庄农商行、恒泰农合行、市中区联社、峄城区联社、山亭区联社及省联社枣庄办事处的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5亿元,辖6家一级支行,1家营业部,营业网点95个。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10月,某市居民张某在一家超市购物时,因支付方式发生纠纷,导致其与超市工作人员李某发生争执。
争执的焦点是一元钱硬币的支付问题。
张某声称在结账时支付了一元硬币,但李某却坚称张某并未支付。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导致张某情绪激动,与李某发生肢体冲突。
事后,张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警方控制,而李某也因故意伤害他人被起诉。
二、案件经过1. 张某支付一元硬币的认定根据超市监控录像显示,张某在结账时确实支付了一元硬币。
但李某坚称张某并未支付,而是故意找茬。
李某表示,在结账过程中,张某并未将硬币投入收银机,而是将硬币放在收银台上。
李某认为这是张某故意为之,企图诬陷自己。
2. 双方争执升级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情绪激动,指责李某故意讹诈。
李某则反驳称自己并无过错,双方争执升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情绪失控,与李某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李某受伤。
3. 张某被警方控制事发后,张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警方控制。
警方对超市监控录像进行了调查,确认张某确实支付了一元硬币。
同时,警方也了解到李某在争执过程中存在过错,但未构成故意伤害。
4. 李某被起诉李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起诉。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李某辩称自己并未故意伤害张某,而是张某先动手打了自己。
但根据监控录像和证人证言,法院认定李某在争执过程中存在过错,构成故意伤害。
三、法律解析1. 一元硬币支付的认定在本案中,张某支付一元硬币的事实得到了超市监控录像的证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履行。
”在本案中,张某在结账时支付了一元硬币,已履行了支付义务,超市应当认可。
2. 故意伤害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李某在争执过程中存在过错,但未构成故意伤害。
因为李某的行为并未导致张某受到严重伤害,且李某在争执过程中也受到了伤害。
一元钱官司案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离奇的官司案例,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唏嘘不已。
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起关于一元钱的官司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的法院里。
原告小王和被告小李是一对邻居,他们之间因为一元钱发生了纠纷。
原来,小王在小李的店里买了一瓶饮料,付了一元钱,但是小王认为他给的是两元钱,而小李却坚持只收到了一元钱。
于是,小王将小李告上了法庭。
在庭审过程中,小王拿出了他的钱包,里面果然只有一元钱的零钱,但是他却坚称自己是给了两元钱。
而小李则拿出了他的收银记录,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小王购买饮料付了一元钱。
法官在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表示这个案子实在是太小了,不值得耗费法院的时间和精力。
但小王却坚持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认为这是一起明显的消费欺诈行为。
而小李则表示自己只是按照实际收到的钱数开具了收据,并没有任何欺诈行为。
最终,法官做出了判决,他认为小王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自己给了两元钱,因此无法成立欺诈的指控。
同时,法官也提醒小李在以后的经营中要注意细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案例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小矛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矛盾,但是在处理这些矛盾时,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走上法庭。
毕竟,法院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将宝贵的司法资源留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信誉和诚信,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应该遵守交易规则,避免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只有在大家都能够理性地处理问题,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因为一元钱而走上法庭,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4)菏牡刑初字第934号公诉机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窦存刚(乳名柱的),农民。
因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于2009年4月7日被山东省临邑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11年5月30日被假释释放。
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14年8月2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12日被逮捕。
现羁押于菏泽市看守所。
辩护人张怀思,山东君诚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张某某,又名猛猛,农民。
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14年8月2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12日被逮捕。
现羁押于菏泽市看守所。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以菏牡检公刑诉(2014)767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窦存刚、张某某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于2014年12月19日向本院提起公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刘敏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窦存刚及其辩护人张怀思、被告人张某某到庭参加诉讼。
现已审理终结。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窦存刚、张某某伙同宋元(另案处理)等人,经预谋后多次到菏泽市实地打探输油管道,并联系收购盗窃的原油的河北买家。
2014年7月21日21时58分,在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迎春社区梁庄西地日照到东明的输油管道上,打孔盗窃原油5.6吨,该原油当场被河北买家拉走。
经物价鉴定,该原油价值人民币31378元。
公诉机关针对指控的上述事实,提供了被告人窦存刚、张某某的供述与辩解,证人柳某、孙某等人的证言,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刑事科学技术现场勘验笔录,菏泽市牡丹区价格认证中心对涉案物品所作价格鉴定结论书及户籍证明、抓获经过、盗窃现场照片等证据。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窦存刚、张某某的行为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被告人窦存刚刑满释放未满五年,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之罪,系累犯,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张某,男,35岁,某市居民。
被告:李某,男,32岁,某市居民。
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系邻居,两家相邻而居。
2019年6月,张某在自家门口放置了一堆废纸箱,准备出售。
李某路过时,见状便表示要购买。
双方协商一致,以一元钱的价格成交。
然而,李某在支付一元钱后,并未将废纸箱带走。
张某多次催促,李某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张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支付一元钱并搬走废纸箱。
二、法院审理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一元钱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李某是否应当履行合同义务,支付一元钱并搬走废纸箱?2.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就废纸箱的买卖达成了一致意见,且双方均表示同意以一元钱的价格成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张某与李某的买卖行为符合合同的基本特征,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
关于李某是否应当履行合同义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李某在支付一元钱后,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
因此,李某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一元钱并搬走废纸箱。
三、案例分析1.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本案中,法院判决李某支付一元钱并搬走废纸箱,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即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
在合同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2. 法律的威慑力本案中,张某以一元钱为诉讼标的,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体现了法律的威慑力。
一元钱官司虽小,却警示了社会大众,任何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 诚信的维护本案中,李某在支付一元钱后,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违背了诚信原则。
法院判决李某支付一元钱并搬走废纸箱,不仅维护了张某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诚信的价值。
四、启示1. 合同意识的重要性本案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合同意识,自觉遵守合同法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河池宜州警方抓获一个制贩假币犯罪团伙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20年第01期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于2019年8月30日正式发行,一些不法分子却瞅准这个时机用假币鱼目混珠,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河池宜州警方就抓获了一个制贩假币的犯罪团伙。
2019年8月以来,在河池市宜州区相对集中地出现了第五套50元、20元面值的假人民币,有人持续以零散消费的方式使用这批假币,并有继续购买、转卖假币的行为。
一时间,有不少群众将假币拍摄视频发到抖音、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提醒大家注意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假币出现后,宜州警方高度重视,及时开展调查摸排工作。
警方初步排查发现,这些假币主要出现在乡下和城郊结合部。
通常是用于农贸市场以及一些代销点,一般是老人看管或者是小孩看店的情况,来使用小面额假币。
通过使用這些小面额的假币换取零钞的方式,把假币变现。
嫌疑人通过聊天软件和云南上线联系经过深入排查,一名有盗窃前科的宜州洛东籍男子罗某及其女友蒋某某浮出水面。
嫌疑人通常是通过QQ软件与出售假币的上家联系,然后上家通过快递的方式,把假币邮寄到这个嫌疑人手中。
然后购买假币的人员通过二次加工进行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侦查,一场在昆明、宜州两地同时收网的行动即将开始。
2019年9月8日中午,当罗某去快递公司取货时,被早已布控在那里的民警抓了个正着。
在其出租屋内,民警还抓获了其女友蒋某某,并搜出了大量还没有出手的假钞及一批作案工具。
在云南昆明,民警一举抓获了涉嫌伪造货币的上家余某某。
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经侦大队民警介绍:掌握这个上家是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小区。
然后在嫌疑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制造假币的这个窝点。
进去以后我们发现这个打印机仍旧在不停地打印这个假币,都是小面额的20元面额的假人民币。
据罗某交代,上家余某某,四川籍人,和他一样有盗窃前科。
前不久他们在网上认识,此时,刚刚起步制造第五套50元、20元小面值假币的余某某正急于谋求销路,竟然发布“出RMB”的广告,这则广告成功地吸引到了罗某。
法治在线·案件聚焦464.22亿元假币迷踪文/谷阳在公安部经侦局的直接组织指挥下,广东、黑龙江两地警方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和广东省汕尾、惠州市等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在牡丹江市捣毁1个大型印刷窝点和1个假币专用纸张储藏窝点,查封大型假币印刷机器2台、假币胶片1套24张和大批制假设备、原材料等。
抓住线索深挖在这场战斗中,广东、黑龙江两地警方的数百名侦查员,克服疫情期间全民封闭状态给侦查工作带来的诸多困难、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坚持隐蔽在疫情较重地区,仅三个月时间就成功捣毁了这个组织严密的地下工厂。
“一名出狱人员,成为这起重大案件侦破的导火索。
”广东警方透露。
2019年11月,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充分利用“智慧新经侦”建设成果,在侦查中陆续发现本地有涉及伪造货币的犯罪线索,经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嫌疑人郑某、刘某仔等有在黑龙江设点印制假币的重大嫌疑。
“窝点的主要出资人郑某曾在2004年参与一起伪造货币的犯罪活动,此人在2012年出狱后一直无正当职业,却有能力买房买车,生活过得很阔绰,与其经济收入极不相符。
”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侦查二处副处长刘劲涛介绍案情说:“技术员、犯罪嫌疑人刘某仔曾在印刷厂打工,有较高手艺,因企业不景气下岗后,近年来也无正当固定职业,但生活开销较大。
”巧合的是,这两个没有正当职业的人,联系却异常紧密。
根据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及片警报告,两人购置了一批印刷设备正偷偷发往黑龙江。
“我们结合多条线索深度分析研判后,认为刑满释放人员郑某有‘重起炉灶’的嫌疑。
”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假币犯罪侦查科民警陈智有如此感觉。
寻找隐蔽窝点2019年,广东籍犯罪嫌疑人蔡某供、范某洲、陈某秋与郑某等人认为眼下生意难做,赚钱困难,便开始动歪脑筋,谋划另寻出路。
“惯犯”郑某再次希望通过制造假币获得高额回报。
一天,这群人“聚”在小茶馆里一拍即合,就此约定了“赚钱”的分赃比例,并进一步谋划窝点选址、联系技工、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等分工事宜。
山东三村民伪造10万余枚一元硬币,还没赚回成本就被批捕
伪造地一元硬币在山东兰陵,有人竟然挖空心思,将制造假币当作致富捷径,甚至利用人们对一元硬币防范意识较弱地心理,用“游戏币”模具造出10万余枚1元假硬币进行出售.没想到生产假币地成本就要18万余元,他们不仅没有赚钱,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近日,山东省费县检察院以涉嫌伪造货币罪将钱伟、钱猛、许士斌3人依法批捕.
游戏币引发快速发财梦“在上海做水果生意时,经常会碰到1元地假硬币.不过,大部分人都不在意,很容易花出去.”已近不惑之年地许士斌原本在上海做生意,因生意亏本,只得回到老家兰陵县谋生.为了尽快挣钱,不甘心地许士斌动起了歪心思.
一次,他看到孩子在玩游戏币,一个快速发财地想法冒了出来.“既然机器能造游戏币,就能造出1元硬币.”当晚,他找到好友钱伟,两人一拍即合.钱伟接着打电话找到了在上海搞水果贩运地堂弟钱猛.钱猛听说一年能挣几百万,一下子动了心,一口就答应尽快赶回兰陵老家一起合伙做这笔生意.他们还商议,共同出资购买设备、制造假币地模具、租赁生产场所、销售,赚钱后3人平分. 风风火火“创业路”生产1元假硬币,机器从哪里来?模具从哪里来?游戏币从哪里来?三人“各显神通”多方打听.
2013年8月,钱伟在网上搜索到郑州地一家液压机厂.经过讨价还价,钱伟、钱猛交了4万元押金定购了一台自动液压机和制作一元硬币地模具.
两个星期后,在得知郑州地液压机厂不能生产制作一元硬币地模具后,不死心地钱伟很快又在网上搜索到一个相关帖子.许士斌通过QQ联系上了江苏无锡市卖模具地李某.钱伟等3人很快来到江苏无锡市找到李某.模具一套8000元,由于怕买回去地模具与在郑州预订地液压机不配套,他们先花300元钱买了一套与生产一元硬币模具相同大小地游戏机币模具,通过快递将游戏机币模具邮寄到了郑州,让郑州地液压机厂根据这套模具地大小生产液压机.
“有一次,俺在兰陵县一个偏僻地村庄发现了一处废弃地养殖场,考虑到这个养殖场比较僻静,便把它租了下来,当做生产假币地厂房.”许士斌陈述道.
但事情并不顺利,第一次购买地模具生产了几百枚假硬币后就坏掉了.他们又买了第二套模具,结果生产了两三千枚也坏掉了.于是,钱猛联系到广东一家卖模具材料地企业,将购买地五套模具材料邮寄给无锡市地李某,让他亲自刻图案,这样模具地质量就有了保障.“我们一共买了七套模具,光这一项就花了五六万元钱.”犯罪嫌疑人钱伟陈述.
网上公开卖假币“生产假币时,俺们3个人都在场,因为害怕有人偷拿生产出来地硬币.机器运转时,必须轮流看管,一旦模具之间没有硬币光板,模具很容易坏掉.”钱猛向检察官
交代.
就这样,他们一般多地时候一天可以生产3000枚假硬币,少地时候也能生产200枚左右.2014年1月至6月,3人共计制造了10万余枚一元假硬币.
看着生产出来地一箱箱一元硬币,3人非常兴奋,开始四处寻找销路.实际上,一开始并不好销售.李某得知后主动提出帮忙联系买家.原来,李某在网上有一个QQ群,他在QQ群里发布了“出售一元硬币,诚信为本,可当面交易,免费发样品”地信息.信息发布后,假币地销售渠道一下子就拓宽了,有要货地就直接和钱伟等人打电话联系.3人先邮寄10个左右地样品,对方认可后,商量交易地点,以每个0.4元地价格进行交易.艾某就是通过李某发布地信息联系到钱伟等3人,双方电话联系好见面地点,艾某以9000元地价格购买了2万枚一元假硬币.此后,3人又在临沂郯城、兰陵等地出售假硬币5万余枚.
“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出售制造地一元硬币,部分是在农村集市、农贸市场以对外兑换地方式零星出售.”犯罪嫌疑人许士斌交代说.
收硬币也得留点儿心 3人大肆在网络上叫卖假币,引起了公安机关地注意,经群众举报,今年2月23日,3人被全部抓获归案,查获液压机、打气泵等作案工具以及1元假硬币4850枚.
钱伟等人本想大赚一笔,没想到光机器、模具、光板等成本就要18万余元,每人投入6万余元,只造出10万余枚一元假硬币,每人分得1万多元.
办案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近年来,一些制造假币地犯罪分子越来越偏爱一元、五元、十元地小面额假币,他们利用了市民对小面额假币警惕性较低地心态.日常生活中,小商品市场、早市、农贸市场、出租车行业等多为“假钞高发地”.广大市民务必提高防范意识,对平时经手地大小钞票、硬币都要注意仔细检查一下,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误收误用假币,一经发现,千万不要继续使用,应及时上缴当地银行网点或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