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本和费用
- 格式:pptx
- 大小:430.28 KB
- 文档页数:42
《会计基础》第十章知识点:收入、成本和费用第五节收入、成本和费用一、收入(一)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二)收入的核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
期间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与销售有关)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3)财务费用(与银行有关)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四、营业外收支(一)营业外收入1.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内容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现金)、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等。
第十章成本核算常识[ 知识目标 ]1.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2.着重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3.理解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技能目标 ]1.能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成本2.能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简要分析案例故事:某企业本月份发生如下费用:1. 为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共78 000 元;2. 支付本月份借款利息10 000 元;2.购买固定资产 50 000 元;3. 车间设备发生维修费 2 000 元;4. 预付下一季度的劳动保险费 20 000 元5. 支付税款的滞纳金 3 000 元。
请问: 1. 本月支付的上述费用,哪些应列入成本,哪些不应列入成本?2. 上述应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多少?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概括地说,就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包括生产费用的发生核算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核算两个方面。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职能和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基本要求:(一)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转移方法企业的财产物资是生产资料,其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随着消耗要转移到产品成本和费用中去。
所以,财产物质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将是影响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因素。
如:在材料核算中包括材料采购成本的确认、在实际成本计价时材料发出成本方法的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在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个别差异率、分类差异率、综合差异率)等。
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等。
此外还有涉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摊销期限长短等。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价格和价值转移,都应确定合理、简便、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已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