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成本费用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61
1 课题:第十章 标准成本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具:计算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标准成本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理解并掌握成本差异及差异项目分析,熟悉成本差异账户并能进行务处理。 教学重点: 标准成本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成本差异及差异项目分析,成本差异账户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 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成本差异及差异项目分析,成本差异账户的账务处理。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的作用 标准成本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事实上,标准成本本身就是单位成本预算。例如,在编制直接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我们要确定每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耗费的工时数以及每小时的工资率,然后用它乘以预算的产品产量,就可以确定总人工成本预算数。 2、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在领料、用料、安排工时和人力时,均以标准成本作为事前和事中控制的依据。 3、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以标准成本为基础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产生的差异,是企业进行例外管理的必要信息。 4、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例如,在给新产品定价时,通常可以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润来确定其价格。 5、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标准成本下,原材 2
料、在产品、产成品均以标准成本计价,所产生的差异均可由发生期负担,这样一来,在成本计算方面可以大大臧少核算的工作量。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用科学方法制定的,它是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一〕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二)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三)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它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三、成本差异的种类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标准差异。成本差异按成本的构成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