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 (3)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 (3)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 (3)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 (3)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

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

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

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

……评估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

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铜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课题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课型:新授课 班别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思考2分钟) 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引出课题)【预习导学】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晶体和非晶体”回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4、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点,非晶体______ 熔点。(选填“有”或“没有”) 5、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点,非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 6、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思考】: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合作探究】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猜想和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8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线图像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2.晶体达到熔点时() A. 必须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B. 只要保持熔点不变,就会一直熔化 C. 继续吸热可以使温度升高,熔化加快 D. 不一定继续吸热也可有少量熔化 3.在冷却食物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这是因为() A. 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 B. 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 C. 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 D. 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4.下列现象中,由熔化形成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5.海波在其熔点48℃时,所处的状态是()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 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A. B. C. D. 7.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 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 4℃ B. 0℃ C. ?40℃ D. 略高于?40℃ 8.下面的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 蜡、沥青、铁 B. 食盐、玻璃、沥青 C. 海波、铝、冰 D. 松香、塑料、蜡 9.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 蜡玻璃沥青 B. 蜡铝玻璃 C. 冰铁铝 D. 冰铁沥青 10.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 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0℃ 12.小明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以下数据,从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 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时间/min01234567891011 温度/℃?4?3?2000012345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 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 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 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设问 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 三、新课导学: (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①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 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 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 的过程)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 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 048

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这是海波熔化过程) 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非晶体 (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二)聚焦目标二:熔点和凝固点 (1)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 ℃。 (2)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 的形状。 思考并回答: ①AB 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 温度______。 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CD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3)总结: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 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04861 35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B.降低 C.不变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1、下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2)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3)第4min时,该晶体处于态。 (4)第8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5)第10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答案:80,4,固、固液共存、液态 2、下表为小丽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4)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5)温度为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6)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7)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对它加热,这是通过改变其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8)5至8分钟,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选填“不变”或“增大”) (9)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从开始计时起,到第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答案:0,晶体,固、固液共存、液、不变、增大、热传递、 3、如图13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进行搅拌,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除图13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③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态。 答案:均匀、慢、秒表、固液共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 初二上)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明白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明白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讲明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刻〞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看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讲明 本节要紧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画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那个探究实验不管是装置、操作,依旧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截了当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画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纳卡通画的形式生动爽朗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判,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画出石蜡的〝温度—时刻〞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不,引出熔点和凝固点。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要紧环节,让学生经历差不多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这既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又是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的基础。

最新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基础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飘渺 C.秋天,漏水晶莹 D.冬天,霜打枝头 2.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3.用手指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等 B.感觉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D.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4.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5.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6.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固的是( ) A.露 B.雾 C.冰 D.霜 7.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6、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7、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 三、教学流程 ●自学反馈与评估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 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 4、固体分为和,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非晶体 熔化温度,像一样。常见的非晶体有。 5、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 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熔化过程中要,凝固过程中要。 ●引入 冰变成水,水结成冰。 由学生列举生活与上述相同的物态变化。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提出问题:冰和石蜡在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上升?不变? 2、观察实验:冰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

3、收集数据,作出温度变化图象。 4、结论: ①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②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与非晶体 1、固体的分类: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冰、食盐、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冰熔化吸热、水凝固放热的应用例子与练习。 四、小结 1、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 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如:冰、食盐、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 2、《创新》1—6题 3预习《4.4升华与凝华》 关键词:升华、凝华、吸热、放热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物理教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三、器材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 1.观察蜡烛的状态( ),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 ),流下来。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海波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 课本图那样用水给海波加热的方法叫“水浴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课本要求,将相关数据记在下 面的表格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分为AB、BC和 CD三段。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分析和论证: 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1)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三)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 1、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1.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3.该选哪一项? (1)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图4—10 4.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 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熔化和凝固(板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推进新课 一、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图4-3-1 一熔化和凝固 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海波晶粒、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 (1)按图4-3-2安装实验仪器。 图4-3-2 (2)把装有海波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 (4)从35 ℃开始,每隔1分钟读一次温度,直到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 min。 (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画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表格图像略)

(6)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为液体后,让它慢慢冷却,每隔1 min记下海波的温度。 实验结论: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____;海波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 评估交流:(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物质受热均匀,使其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温度值。(2)当晶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时,才可以用水浴法加热。(3)温度计的玻璃泡需浸没在海波晶粒的中。 2.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石蜡碎屑、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同图4-3-2)。 (2)把装有石蜡__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 (4)从40 ℃开始,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 (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并画出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6)把实验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仔细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石蜡会慢慢地从液态变成固态。 实验结论: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 三晶体和非晶体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doc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一份优秀的物理教案,往往能使学生更能有兴趣的听下去。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 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掌握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理由是什么?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熔化和凝固 [阅读课本]P95“物理学中……的特点” [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 [提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探究点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阅读课本]P96~98“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提出问题:海波在熔化时,需要什么温度条件? 2.实验目的:探究海波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设计实验:(1)怎么知道物质熔化了?(2)怎么知道温度变化了? [提示](1)什么时候出现液态就说明此时物质开始熔化了。 (2)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变化。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 (3)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 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 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

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

初中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