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申茂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姜华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0期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高中诗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二者最有利的结合方式,推进诗歌教学的进程,进而窥斑见豹,以催进高中语文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改革,探索出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诗歌教学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诗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体悟。
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素质教育在齐鲁大地上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素质教育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必将会引起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系列变革。
语文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效课堂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案为载体,贯彻落实“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学为主体,以学论教”,“精讲精练,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单位时间内,有效的完成教学的各个目标。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上实现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提升,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体制转变。
1 诗歌教学中使用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首先,挑战高中诗歌教学中学生被动,教师主动地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学案教学,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些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主导。
这是一种教育的回归。
其次,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跟学生一块体悟诗歌,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瑰丽的诗歌世界,成为诗歌的真正体悟者。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本解读之我谈
李玲芳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0()2
【摘要】两年"阳光师训"的直接参与,尤其是几节观摩课的准备与执行,让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文本与拓展有了新的看法: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观摩课;尊重学生;语文教学;拓展;多元化;教师;三维结构
【作者】李玲芳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田家炳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当文本解读超越文本--以《台阶》为例谈对文本解读的理 [J], 任淑玲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解读钱钟书的《窗》为例分析"文本解读"的思路 [J], 张凤丽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语文教师素养与教学文本解读 [J], 罗
燕
4.文本解读的“度”在哪里:徜徉文本之中,链接文本之外——文本解读广度谈[J], 林春曹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文本解读与拓展探究 [J], 赵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有源头活水来
钟农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 综述 rn一rn农历正月十五还没过完,云南省弥勒县弥阳镇章保村委会的农户就开始忙碌起来.2月底,他们完成了对灌溉沟渠的疏通和清理工作.惊蛰过后,这个村的用水户协会向水务部门提出用水申请.来自十七八公里外的跃进大沟水库的水流就汩汩而至,从4个放水口进渠入沟.农户们也不必争相守水、放水,只需按照用水户协会公布的计划依次灌溉就可以了.用水量通过分设在4个放水口的量水仪实时计量,汇总后均摊入亩.协会会长段成红说,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和运行,改善了沟渠管理,减少了水事纠纷,提高了灌溉效率.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钟农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书双绝冠天下【摘要】本文从引言开始,探讨了文书双绝冠天下的重要性以及有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如何实现有源头活水,以及文书双绝如何影响天下局势。
最后总结了文书双绝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书双绝对于保持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源头活水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
只有保持文书双绝,并确保有源头活水,才能影响天下局势,实现社会的长久繁荣。
结合实践意义,可以看出文书双绝不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
【关键词】。
1. 引言1.1 引言文书双绝冠天下,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意味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文书双绝,乃指文章行文优美,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源头活水,则是指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和动力。
文书双绝和有源头活水,分别代表着文学与生命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更是智慧和思想的传承者。
一篇优秀的文章,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引领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而有源头活水,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新,社会才能实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文书双绝冠天下,源头活水来,不仅是对文学和生命的肯定,更是对社会和时代的呼唤。
唯有不断追求优秀的写作和思考,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启示;唯有勇于创新和拓展,才能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文书双绝和有源头活水,正是我们在当下需要不断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有源头活水来,文书双绝冠天下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文书双绝冠天下的重要性文书双绝冠天下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文书和实践上都能够达到极高水平。
文书是记录和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而实践则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关键步骤。
只有文书和实践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文书双绝冠天下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知识传承和创新上。
优秀的文书可以记录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使这些宝贵的知识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宋初王禹偁所属的诗派是()A.“白体”诗派B.“昆体”诗派C.“晚唐体”诗派D.江西诗派答案:A2.杨万里诗歌创作中最为出色的诗体是()A.乐府B.古风C.律诗D.绝句答案:D3.姜夔词以表现文人士大夫意趣为主,他所创立的词派是()A.大晟词派B.豪放词派C.清雅词派D.婉约词派答案:C4.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是()A.“清空”、“骚雅”B.“如七宝楼台”C.自然飘逸D.清新明快答案:B5.宋代江湖派诗人的创作倾向是()A.崇尚昆体B.崇尚白体C.“资书以为诗”D.“捐书以为诗”答案:D6.严羽诗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A.“别是一家”说B.“文道一体”说C.“活法”说D.“兴趣”说答案:D7.现存辽诗中,寺公大师的作品《醉义歌》被耶律楚材称为()A.“长歌”B.“慢调”C.“精品”D.“绝唱”答案:D8.白朴的著名杂剧《梧桐雨》直接取材于()A.《长恨歌》B.《琵琶行》C.《莺莺传》D.《李娃传》答案:A9.元代作家尚仲贤的著名杂剧是()A.《赵氏孤儿》B.《柳毅传书》C.《李逵负荆》D.《秋胡戏妻》答案:B10.关汉卿《窦娥冤》的题材类型属于()A.历史剧B.爱情喜剧C.公案剧D.神仙道化剧答案:C11.元代诗人范梈写得较好的一些作品是()A.长篇歌行B.七言绝句C.七言律诗D.五言律诗答案:B12.高启诗歌兼师汉魏以来各家诗人之长,其诗风尤近于()A.陶渊明B.李白C.杜甫D.苏轼答案:B13.明代公安派文学主张的核心是()A.性灵说B.童心说C.情真说D.神韵说答案:A14.王磐的散曲《朝天子·\u21647X喇叭》讽刺的是()A.封建皇帝B.朝廷宦官C.地方官僚D.社会寄生分子答案:B15.鲁迅对《金瓶梅》的一句评语是()A.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B.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C.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D.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答案:D16.凌濛初的别号是()A.茂苑野史氏B.顾曲散人C.空观主人D.黑憨子答案:C17.下列剧目属于明中期传奇的是()A.《香囊记》B.《浣纱记》C.《义侠记》D.《中山狼》答案:B18.在清人宗法唐人的诗路中,开导先路的诗人是()A.钱谦益B.吴伟业C.吴嘉纪D.屈大均答案:B19.清代重振和延续晚明公安派思想的诗人是()A.沈德潜B.翁方纲C.袁枚D.厉鹗答案:C20.朱彝尊词的创作追求是()A.师法姜夔、张炎,醇雅清丽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C.师法柳永,以赋为词D.师法苏辛,豪放苍凉答案:A21.清初“学人之文”的基本创作倾向是()A.注重散文的艺术审美价值B.注重散文的思想与社会意义C.注重散文的章法和结构D.注重散文的节奏和色彩答案:B22.刘大櫆对方苞“义法”古文理论的主要发展是()A.全面发展,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的综合要求B.偏重“法”,探讨“神气”、“音节”、“字句”三者之间的关系C.偏重“义”,讨论散文如何贯穿程朱理学问题D.偏重风格,把文风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答案:B23.被歌德誉为“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于道德”的才子佳人小说是()A.《玉娇梨》B.《春柳莺》C.《雪月梅》D.《好逑传》答案:D24.在从《金瓶梅》至《红楼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先启后重要作用的作品是()A.《林兰香》B.《歧路灯》C.《醒世姻缘传》D.《杏花天》答案:A25.戏剧创作中能将诗歌意境运用于戏曲意境中的戏剧家是()A.李渔B.蒋士铨C.唐英D.杨潮观答案:B26.同光体诗人郑孝胥的诗风被陈衍评为()A.险奥僻涩B.聱牙钩棘C.清苍幽峭D.精工典丽答案:C27.在散文创作上,曾国藩提倡的是()A.经世文B.逻辑文C.魏晋文D.桐城文答案:D28.谭嗣同的著名文章《以太说》属于()A.翻译文字B.报章文体C.域外游记D.科幻小说答案:B29.近代散文作家严复的翻译名著是()A.《天演论》B.《警世钟》C.《原强》D.《扶桑游记》答案:A3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属于()A.公案小说B.历史小说C.谴责小说D.政治小说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廖丽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6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纵观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状况,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一让学生写作,仍是望题兴叹,难以下笔。
何也?肚里无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
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惟有广博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以读促写,才有精彩的写作。
因此,我尝试了“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实践。
一、用好教材(课内书籍),为写作打下基础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选入我们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积累的极好例子。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文教学时渗透作文指导,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因需而写,形式灵活,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仿写书中的典型处为了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让学生获得写作方法,我常常借助学生阅读课文的适当时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一发现典型处,就让学生随文仿写,文中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妙用修辞、神采飞扬的句子,典型的句式都可以仿写,仿写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记下来,并把这些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当然,这种仿写除了典型的词语、句式外,也可以是段式、篇章写法上,如我让学生模仿过典型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段式及篇章结构,典型的过渡段。
学了写人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通过典型事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学了写景的文章,我让学生模仿抓在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了写事的文章,我让学生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叙写事情的方法。
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几年来,对名曲《小河淌水》的源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诉诸法律。
艺术作品的学术分歧诉诸法律,往往是艺术家的一种无奈,抑或是悲哀。
法律也许能解决一些明显、简单的权属问题,但它恐怕很难真正揭示艺术上的传承因果,创作上的心理奥秘,也很难有利于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和谐共荣。
我们希望还是尽量在“百家争鸣”的平台上探讨。
目前,学界对《小河淌水》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它的乐曲原型,即1947年尹宜公整理、改编、填词的《小河淌水》是来源于弥渡民歌《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等,还是高梁的《大田栽秧》。
而遗憾的是即便在乐曲上的争论也只在音型、节奏、旋律、旋法等音乐型态上寻找渊源关系,甚至忽略了音乐的立意、情绪和创新变异,更是很少涉及歌词。
但是,一首名曲的产生,有的得益于词,有的得益于曲,或是二者最佳结合,《小河淌水》当属后者。
因此,我们探究它的源头,应该从二者入手。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言什么呢?当然是情感,“文学艺术永远是从情感再到情感”(托尔斯泰语),是艺术家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情感宣泄。
大多不是中小学生或行政长官命题作文的硕果。
正如钢琴大师保罗·巴杜拉所言:“音乐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囊括一切的人生体验。
”(《世界钢琴大师自述》)。
柯克在论及贝多芬产生《英雄交响乐》的动因时也认为是“某些情感的综合体一直在寻找发泄的途径,一种表现的手段。
”(柯克《音乐的语言》)。
贝多芬的“某些情感的综合体”是对拿破仑的崇拜,表现的手段是从四岁就开始的文化(音乐)积淀。
那么,《小河淌水》的情感综合体是什么?手段又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虽然我们素未与尹宜公先生谋面,也无法开启他1947年时的心灵密码,但我们也许可以从他在故乡和昆明的历史背景、婚姻、社会活动和生活学习的人生轨迹中探究他当时的情感世界,寻找一首名曲产生的真正契因。
尹宜公先生1924年生于弥渡密祉乡。
尽管他中小学读书随父多在县城和昆明,但青少年时期家乡的文化生活对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训练一) _2008.1一、单项选择题1.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 C)A.沉著痛快B .艰涩怪奇C.平易流畅D.气雄词峻2.陈师道诗被称为( A )A.后山体B .山谷体C.简斋体D .诚斋体3.北宋词人晏殊被称为( B)A.俚俗词人B.富贵词人C.豪放词人D .感伤词人4.下列词句出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是( C)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5.吕本中诗论主张的中心是( C)A.妙语说B .童心说C.活法说D .兴趣说6.苏轼词的基本特点是( A)A.以诗为词B.以文为词C.以赋为词D .以曲为词7.蒋捷词集名为( c)A.《梦窗词》B .《草窗词》C.《竹山词》D .《小山词》8.刘克庄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C)A.资书以为诗B捐书以为诗C.调和江西体和晚唐体 D .抛弃江西体和晚唐体9.文学史上所称的“吴蔡体”是指( B)A.诗B.词C.曲D .散文10.元杂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者是(A)A.白朴B .乔吉C.张可久D .贯云石11.关汉卿塑造的悲剧形象之一是( C)A.谢小娥B .孙雪娥C.窦娥D .姮娥12.张养浩著名散曲《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 A)A.兴,百姓苦;亡,百姓苦B. —半云遮,一半烟埋C.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D.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13.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是宋代的( A)A.《五代史平话》B .《三国志平话》C.《秦并六国平话》D .《前汉书平话续集》14.明代“后七子”谢榛的诗集是(d)A.《沧溟集》B .《大复集》C.《空同集》 D.《四溟集》15.明初诗坛,刘崧所代表的诗派是( a)A.江右诗派B .茶陵诗派C.闽诗派D .粤诗派16.《三国演义》采取的叙事方式是( c)A.全知全能B .限知限能C.由全知全能到限知限能 D .由限知限能到全知全能17.《水浒传》最早的版本是( A)A.—百回嘉靖刻本B .天都外臣序本C.容与堂刻本D .袁无涯刻本18.明末传奇流派之一的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D)A.徐渭B .李开先C.汤显祖D.沈璟19.《新刻绣像金瓶梅》本是( b)A.万历刻本B.崇祯刻本C.张竹坡评本D .词话本20.《三遂平妖传》开启了长篇神魔小说的先河,其作者是( A)A.罗贯中B .施耐庵C.冯梦龙D .吴承恩21.下列散曲作家中,被列为“北曲之冠”的是(c )A.陈铎B .冯惟敏C.王磐D .沈璟22.清初入仕诗人中,年辈稍晚的诗人是( b)A.钱谦益和吴伟业B.施闰章和宋琬C.钱谦益和施闰章D .吴伟业和宋琬23.袁枚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D)A.神韵说B .肌理说;C .格调说D.性灵说24.张惠言词论的基本主张是( A)A.强调寄托比兴B .提倡醇雅清空C.崇尚豪放苍凉D .追求轻弱哀婉25.清初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散文被称为( d)A.学人之文B .桐城派散文C.阳湖派散文D.文人之文26.《水浒》续书中,把小说主旨改定为“尊王灭寇”的是( c)A.《水浒后传》B .《后水浒传》C.《结水浒传》D .《续水浒传》27.清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是李渔的( C)A.《闲情偶寄》和《十二楼》 B .《笠翁十种曲》和《无声戏》C.《十二楼》和《无声戏》D.《合锦回文传》和《肉蒲团》28.在体式上开大型记事组诗先例的是( B)A.魏源《寰海》 B .贝青乔《咄咄吟》C.鲁一同《三公篇》D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29.下列关于《海国图志》一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A.以林则徐所纂辑的《四洲志》为基础B.编撰者是龚自珍C.是一部世界史地著作D.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成果30.清末民初的“小说界革命”中提倡最力的小说类型是( a)A.政治小说B .谴责小说C.科学小说D .历史小说二、多项选择题31.金代中期“国朝文派”的代表作家有( ace )A.蔡珪B .蔡松年C.党怀英D.赵秉文E.王庭筠 32.公安三袁的理论主张有( bde)A.文道合一,温柔敦厚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引古人精神,接后人心目D.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E.反抗理学束缚,表现自我精神33.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有( ACD)EA.情节连贯,故事完整B.矛盾复杂,结构交错C.形式上韵、散结合D.叙述时注意听、讲关系与讲说痕迹 E .叙述角度上常米用第三人称34.清代是各种讲唱文学形式的极盛时期,其中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的形式是( BCD)A.宝卷B.鼓词C.弹词D .子弟书E.道情35.清末民初的文学团体南社的主要创始人与领导核心是(BCE)A.秋瑾B.高旭C.陈去病D .吕碧城E.柳亚子(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训练一) _2008.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1.以杨亿等为代表的西昆体的艺术风格是( B )A.清新自然B. “华丽典雅”C.生新拗折 D .沉郁顿挫2.王安石散文的基本风格是( C )A.纡徐流畅 B .平易自然C.析理透辟 D .汪洋恣肆3.宋初,以歌咏西湖为主,诗歌像西湖一样澄淡秀逸之美的诗人是( B )A.杨亿B.林逋C.王禹偁D.梅尧臣4.熙宁年间,苏轼因讽刺新法遭致新党中的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 D )A.熙宁变法(王安石)B .元佑党争C.靖康之乱D.乌台诗案5.晏殊的词集名为( A )A.《珠玉词》 B .《草窗词》C.《竹山词》 D .《梦窗词》6.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 C )A.稼轩体B.易安体C.樵歌体D .元佑体(苏轼及其门下士黄庭坚和陈师道等人相互唱和,相互影响,形成所谓“元佑体” 的诗歌。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全诗朗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全诗朗读如下: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解释: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原文朱熹《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通:哪)译文及注释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2022伊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网络整理,题目顺序与原题可能不一致)一、单选题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_____。
A、把握事物的度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过”或“不及”表现的是事物的度。
故本题答案选A。
2.某工厂的仓库管理软件属于_____。
A、应用软件B、系统软件C、工作软件D、字处理软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解析】:应用软件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
应用软件包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个用户使用。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仓库管理软件即属于应用软件。
故本题答案选A。
3.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是_____。
A、标题B、正文C、主送单位D、成文时间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系统解析: 公告、通告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可不写主送机关。
故本题答案选C。
4.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够决定纸币的_____。
A、面值、发行量B、面值、购买力C、发行量、购买力D、需求量、购买力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
解析: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故本题答案选A。
5.在下列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_____。
A、水星B、地球C、火星D、土星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的行为,属于_____。
A、可撤销的合同B、无效合同C、附条件的合同D、效力待定的合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除了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外,还包括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习作插上翅膀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申茂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能力的培养,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往往做得比较扎实,而习作训练对于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常常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而学生仍是一脸茫然、无从下笔!自从我班开展课外阅读实验课题以来,这一问题居然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惊喜之余,我发现:是阅读,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的习作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
”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们积累词汇和提高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新课程非常重视孩子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在改编的教材内容编排上就有体现,如每单元练习第一题都是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学生平时积累的词语较少,无法准确地选择词语来表情达意,反映在作文中就是全篇很少用到词语或生造词语、乱用词语等,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给教师批阅作文带来了不少麻烦。
量的积累是为了质的突破。
大量的课外文章犹如一所所华丽的词语超市,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遇到好多词汇、积累好多词汇,而且还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感悟词语的含意,如:“市场上很热闹。
”“玫瑰花开得很热闹。
”两个“热闹”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就能感悟到他们的意思不同了。
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积累好多词汇,而且在作文时还能准确运用。
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过程。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本来不高,再加上受当
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反应在作文上,就会出现较多病语。
要么句子不完整,要么主谓宾倒置,要么语句平铺直叙,没有生机。
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由于学生语言贫乏,根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使优美的景色大打折扣。
学生有事不会叙,有感不会发,有情不会诉,也就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
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使用生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和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句式练习说话、造句外,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一篇篇课外文章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不但会教孩子们说话,还能使学生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另外,多读一些富有生活气息而又文笔优美的文章,选择其中优美的、意蕴深厚的、思想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记一记、仿一仿,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像春雨润物一样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实践还证明,学生的语言信息储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和写文章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运用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可培养孩子布局谋篇的能力。
只会堆砌词汇和仿写句子还不能成文章,就像建造房屋一样,只有砖、瓦、木、石还不能成其为房屋。
学生必须学会按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来组织材料,对文章的整个内容做通盘规划、具体布局。
要做到言之有序,层次分明,首尾贯通。
课堂上教师分析文章,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来表达主题思想的,就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不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只会机械模仿课文的组织结构,就会使作文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看了令人乏味。
一篇篇课外文章就是一篇篇生动的例子,多读,多想,多仿,学生就会掌握许多文章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在作文时就会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四、课外阅读还可以预防习作中出现错别字。
学生习作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是影响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上老师费劲教,课下学生费劲写,可学生作文中还是错别字很多,阅读课外文章会帮学生这个忙。
斯霞老师的“随文识字法”就认为“阅读就是随文识字的过程”。
大量的课外文章中,生字出现频率高,学生通过动手查字典、动嘴向他人请教等,不但可以自主识字,减轻教师“教”的负担,而且还扩大了识字量。
另外,这些生字会在其他文章中反复出现,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知觉,帮助学生加深记
忆,起到巩固生字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字、别字。
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多读课外文章、多识字。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为学之道在“后积而薄发。
”只有厚积才能有薄发。
没有广泛的阅读就谈不上积累,更谈不上薄发。
要积累就不能仅听一人说(老师说)、会读一本书(语文书),而要让学生在一人说,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达到郭沫若先生说的:“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钩任歙张。
”的写作境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吧!阅读会为孩子们的习作插上隐形的翅膀!
作者简介:申茂萍,女,42岁,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高级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23年,积累了较多学生习作教学经验,多次参加学校教研教改。
曾被评为涪陵区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