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5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相持阶段的到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
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重点、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
“以战养战”的实质上是尽量使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经济体系的附庸。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3.了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的情况。
4.掌握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推行奴化教育的内容。
5.掌握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手段。
6.掌握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德育目标1.在认识和揭露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可耻行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暴、不受利诱,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
2.通过对沦陷区人民反抗日伪残暴统治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几方面表现,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
●教具准备1.小黑板(课前在上面画好《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一张空表)。
2.投影仪。
●教学方法1.讲述法:注意叙述的流畅、系统,概述语言要精确、合理。
2.谈话法:对于教材中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以问答形式进行。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上比较“散”,并且缺少用以连缀教学过程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讲述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可穿插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4.如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有关的影音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之一,导入语例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双方的抗战情况。
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但由于其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等原因,不断丧师失地,使大片国土沦陷,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主力转向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近卫三原则;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对论陷区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的过程及其卖国行径,使学生认识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汪伪集团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从而激发学生对卖国贼的仇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正义感。
(2)通过讲述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使学生体会到沦陷区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般的亡国奴生活,培养学生坚决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战争的情感。
(3)通过讲述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激发学生对抗日志士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生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有关的史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处理、运用史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表格归纳繁琐的历史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重点。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殖民统治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侵略者以“中国铁路炸弹事件”为借口,军事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该事件为日本延续殖民统治提供了契机。
日本在殖民统治期间,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首先,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残暴的政策和掠夺性的行为。
他们没收了大量的中国土地和资源,让中国人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生计来源。
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人民进行苦役劳动,剥削他们的劳动力,取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人民却承受着贫困和饥饿的痛苦。
在此期间,日军甚至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虐待行为,使无数生命流逝,留下深深的创伤。
其次,日本侵略者还极力破坏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他们禁止中国人民使用母语进行学习和交流,强行推广日本语言和文化。
对于中国的学校和大学,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以限制中国人民的知识和思想自由。
日本侵略者还烧毁了许多历史文物和古迹,摧毁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试图抹去中国人民的民族记忆。
此外,日本侵略者还激化了中国内部的矛盾,制造了种族和社会的隔离。
他们刻意散布种族仇恨和歧视,让中国人民内部互相猜忌和对立。
他们把中国人民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剥夺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使中国人民陷入了分裂和冲突的局面。
然而,尽管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殖民统治,而是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民族复兴的催化剂,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抵抗精神。
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奋起抵抗,最终赶走了侵略者,摆脱了卑屈的殖民地地位。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殖民统治留下了严重的历史创伤和教训。
我们要铭记历史,防止类似的侵略再次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傲立起来。
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智慧,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殖民统治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严重伤害和挑战。
然而,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功抵抗了侵略者,最终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