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1840柴油降凝剂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7.74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摘要】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是一种在炼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加氢处理可以降低柴油的凝固点,提高其流动性和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的原理,包括加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
然后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炼油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接着分析了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的优势,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等,同时也指出了所面临的挑战,如高成本、技术难度等问题。
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等。
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还对环保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炼油工业、优势、挑战、发展方向、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环保作用1. 引言1.1 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介绍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是一种通过加氢反应对柴油进行改质和降温的技术。
在炼油工业中,柴油的凝点通常较高,这会导致在低温环境下出现结晶和凝固现象,影响燃料流动性和燃烧效率。
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柴油与氢气反应,去除其中的硫、氮和氧等杂质,并裂解重分子链,使柴油的凝点降低,提高其流动性和稳定性。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催化剂促进柴油中的重分子链裂解和硫、氮的去除,同时进行氢气的加氢反应,使得柴油的分子结构得到改善,凝点降低。
随着石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在炼油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改进,从最初简单的加氢裂解到现在的高效降凝技术,实现了柴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显著提升。
在未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柴油加氢改质降凝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炼油工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的原理柴油加氢改质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氢作用将柴油中的不饱和链烃和芳香烃转化为饱和链烃,同时还可以去除硫、氮、氧等杂质,提高柴油的蜡的熔点,从而提高柴油的凝点。
新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胡震
【期刊名称】《石化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07(025)004
【摘要】介绍了三元共聚物(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和乙酸乙烯酯)醇解型柴油降凝剂的制备和表征.合成过程分为3步:首先在n(十六醇)/n(丙烯酸)为1.0∶1.6,对苯二酚为0.6%(质量分数,下同),对甲苯磺酸为1.5%的条件下,合成丙烯酸十六醇酯;然后以甲苯为溶剂,n(马来酸酐)/n(乙酸乙烯酯)/n(丙烯酸十六醇酯)为1∶4∶4,过氧化苯甲酰为1.2%,恒温85 ℃,聚合7 h,得三元共聚物;最后以对甲苯磺酸为1.5%,用十六醇醇解三元共聚物,得醇解三元共聚物型柴油降凝剂.应用结果表明,当该新型柴油降凝剂的添加量为0.5%时,可使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14~16 ℃,6~9℃,可使-1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19~21 ℃,11 ℃.其降凝助滤效果优于T-1804降凝剂的.
【总页数】4页(P290-293)
【作者】胡震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8+1
【相关文献】
1.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效果评价 [J], 赵晓非;毕立娜;王素福
2.EVAS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降凝作用 [J], 丁庆伟;陈高华;张钒
3.一种新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降滤作用 [J], 安秀林;刘树峰;李庆忠
4.柴油降凝剂PSM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的研究 [J], 廖克俭;张金辉;闰峰;魏义
5.GYM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J], 廖克俭;闫光绪;张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添加柴油降凝剂是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
通过添加降凝剂形成低凝柴油,可以增加原油中柴油馏分产量,节约原油能源,有很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因而,人们不断研究,尝试合成更为有效的降凝剂,并摘要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添加柴油降凝剂是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
通过添加降凝剂形成低凝柴油,可以增加原油中柴油馏分产量,节约原油能源,有很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因而,人们不断研究,尝试合成更为有效的降凝剂,并且通过复配、降凝剂改性等手段,获得更为高效的降凝剂。
关键词柴油降凝剂;降凝机理;降凝剂复配前言:作为一种工业用节能燃料,柴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然而,柴油低温流动性差,使其在低温下的使用受限。
能否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是增产柴油的关键之一。
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有三种,建立脱蜡装置、加二次加工柴油调合、加入低温流动改进剂。
第三种方法,由于加入量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已经成为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首选方法。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柴油组分来源、提高炼厂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柴油降凝剂是柴油低温改进剂的一种,它可以改变柴油中的蜡结晶的过程,分散蜡晶,降低其凝固点,改善柴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
国外对柴油降凝剂的研究比国内早,研究成果也远超国内,但是,国外的降凝剂对于国内各厂生产的油品并不一定能起到良好的降凝作用。
因而,研究合成、利用合理的复合配方,研制出适用于国内大多油品的降凝剂,是现今柴油降凝剂研究的重点方向。
1.柴油降凝剂的定义及降凝机理1.1柴油降凝剂的定义柴油降凝剂PPD(Pour point depressant)又称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是一类能改变柴油中蜡结晶过程并分散蜡晶、改善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的物质。
在柴油中加入少量的PPD 便能有效地降低柴油的冷滤点CFPP(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可以提高柴油的牌号、增加柴油的切收率,提高生产灵活性和经济效益[1]。
柴油降凝剂的发展与应用柴油降凝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当时,柴油的凝固问题对军事和航空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降低柴油凝固温度的添加剂。
最初使用的降凝剂主要是有机溶剂,如酮类和醚类化合物,这些剂可以降低柴油的结晶点,从而改善其低温流动性。
但是,这些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稳定性和添加剂降解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开发出了更高效和环保的柴油降凝剂。
现在主要使用的柴油降凝剂包括腊烃和添加剂。
腊烃是通过加工和提纯石蜡得到的,它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和降凝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柴油的凝固温度。
同时,使用腊烃作为柴油降凝剂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添加剂降解的问题。
在应用方面,柴油降凝剂广泛用于低温地区的柴油供应和车辆运行。
在低温地区,柴油的凝固温度较低,容易发生凝固问题。
使用降凝剂可以预防柴油的凝固,保证燃料的正常供应和车辆的正常运行。
同时,柴油降凝剂也被应用于航空燃料领域,确保飞机在极寒环境下的起飞和着陆安全。
另外,柴油降凝剂还可以在柴油发动机零部件的润滑上发挥作用。
柴油降凝剂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可以减少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磨损和摩擦。
这对于增加发动机的寿命和提高燃油利用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柴油降凝剂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解决柴油在低温环境下的凝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降凝剂来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并改善燃油的质量和车辆的性能。
未来,柴油降凝剂的研究和应用还有许多改进空间,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柴油降凝剂对柴油感受性的影响分析闫小燕【摘要】在柴油中加入降凝剂是一项提高轻油收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成熟技术.该技术在国内多家炼油企业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对拓宽馏程、提高柴油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效果显著.文中对降凝剂的加入量、储存安定性等影响因素做了研究分析.【期刊名称】《炼油与化工》【年(卷),期】2011(022)006【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柴油;降凝剂;冷滤点;分析【作者】闫小燕【作者单位】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辽宁辽阳11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24随着季节的变化,市场对柴油牌号的需求也发生相应变化。
由原来以0#柴油为主,变为以0#、-10#等多牌号柴油为主。
为了满足市场对柴油的需求,达到增产柴油的目的,炼油厂大面积的使用柴油降凝剂[1]。
由于不同的降凝剂对柴油的感受性有较大差异,所以炼油厂在降凝剂的筛选和加剂量方面需进行研究,才能成功的筛选出合适的降凝剂以及确定出最合适的加剂量,将0#柴油升级为-10#柴油,以实现柴油质量升级。
既可以改善产品质量,还能够增加柴油的产量。
1.1 实验设备实验所用设备为冷滤点测定仪(大连远东仪表厂)、电子天平(梅特勒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通过柴油冷滤点可以正确判断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因此主要采用柴油冷滤点来表征其降凝效果,柴油冷滤点的测定参照SH/T0248测定柴油的冷滤点,以加降凝剂柴油的冷滤点与空白柴油的冷滤点之差为主要考察指标。
由于部分柴油降凝剂粘度较大,采取加入有机溶剂的方法,减少柴油降凝剂的粘度。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将降凝剂稀释到一定的比例后,按照设计好的添加量进行添加。
通过测定不同降凝剂以及不同添加量柴油加剂前后的冷滤点的变化情况,确定出最适宜的降凝剂及其添加量。
1.3 实验样品优选国内降凝剂A、B、C、D和国外降凝剂E以及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0#成品柴油。
1.4 结果与讨论1.4.1 降凝剂加入量对柴油感受性的影响以0#成品油为基础油,考察降凝剂不同添加量时的冷滤点降结果,以确定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见图1。
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李凯;张娟;谢一民;李晓静;贾昕;杨青平;杨惠琳【摘要】综述了柴油降凝剂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并分别列举了二元、三元、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及生物柴油降凝剂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了对目前国内降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降凝剂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柴油降凝剂;流动性;共聚物;机理【作者】李凯;张娟;谢一民;李晓静;贾昕;杨青平;杨惠琳【作者单位】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2;宝塔科技实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81柴油机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交通方面使用都十分普遍[1]。
在冬季或严寒地区,随着温度降低,柴油中大分子物质将以石蜡晶体的形式凝固,柴油的流动性能会变差,这不仅阻碍运输和贮存,更会使柴油机无法得到高效甚至基本的工作[2]。
若在柴油中添加适量柴油降凝剂后,凝点(SP)与冷滤点(CFPP)都会相应的降低,流动性将得到相应改善[3,4]。
1 发展历程柴油降凝剂(PPD)是一种常用的柴油添加剂,又可称其为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CFI)[5]。
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王男男;刘美;赵德智;王德慧【摘要】介绍了柴油降凝剂的种类,并通过仪器分析及分子模拟技术等手段探讨降凝机理,并对影响降凝过程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降凝剂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为日后柴油降凝剂的优选和配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推动柴油降凝剂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5(044)012【总页数】6页(P2321-2326)【关键词】柴油降凝剂;作用机理;前景【作者】王男男;刘美;赵德智;王德慧【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TE624.81在冬季或其它严寒地区,柴油的使用受到限制,对低凝点的柴油需求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低温下柴油凝固,影响柴油管道输送以及柴油机的正常工作[1-2]。
伴随着温度的降低,柴油中正构烷烃以蜡晶形式不断析出,相互粘结成三维网状结构,最终使柴油失去流动性能[3]。
目前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高效方法是添加降凝剂(PPD)[4],少量PPD 就能改善蜡的结晶过程,抑制蜡晶的生长,使蜡晶形成小颗粒而很难聚集,进而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该方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因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5]。
笔者主要介绍PPD 的种类,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解释降凝机理,并对PPD 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1 PPD 的种类PPD 的种类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表面活性剂型、梳状聚合物型、烯-不饱和酯类、含氮类、烷基芳香类、复配类PPD。
1.1 表面活性剂型PPD这类PPD 主要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使PPD 在柴油中更好的分散与溶解[6]。
另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起到蜡分散的作用,减小蜡晶的尺寸,促使蜡晶很难聚集粘连,从而达到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目的。
目录第一章绪论............................................................................................................................1.1柴油降凝剂的定义..........................................................................................................1.2柴油降凝剂的经济意义..................................................................................................1.3柴油的低温性能指标及主要牌号..................................................................................1.3.1 柴油的浊点...............................................................................................................1.3.2 柴油的凝点...............................................................................................................1.3.3 柴油的冷滤点...........................................................................................................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2.1柴油降凝剂的发展历史..................................................................................................2.1.1 柴油降凝剂的发现及研发.......................................................................................2.1.2 柴油降凝剂在国内外工业应用发展历程...............................................................2.2柴油降凝剂的降凝机理..................................................................................................2.2.1 共晶机理...................................................................................................................2.2.2 成核理论...................................................................................................................2.2.3 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2.2.4 吸附理论...................................................................................................................2.3降凝机理对低温流动改进剂分子结构的要求..............................................................2.3.1 碳链匹配原则...........................................................................................................2.3.2 结晶温度匹配原则...................................................................................................2.3.3 极性适应原则........................................................................................................... 第三章柴油降凝剂的分类、合成及应用............................................................................3.1柴油降凝剂的分类方法..................................................................................................3.1.1 按照单体的不同进行分类.......................................................................................3.1.2 按研究方向进行分类...............................................................................................3.2柴油降凝剂的合成方法..................................................................................................3.2.1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2.2 烯基丁二酰胺酸.......................................................................................................3.2.3 醋酸乙烯酯-富马酸酯共聚物..................................................................................3.2.4 马来酸酐类共聚物...................................................................................................3.2.5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3.2.6 烷基芳烃...................................................................................................................3.2.7 极性含氮化合物.......................................................................................................3.3几种重要柴油降凝剂的实验合成及降凝效果...........................................................................................................................................................................................................3.3.2 马来酸酐类共聚物的实验合成与降凝效果...........................................................3.4柴油降凝剂的应用..........................................................................................................3.4.1 柴油降凝剂的应用背景........................................................................................................................................................................................................................................ 第四章柴油降凝剂的未来前景..............................................................................................4.1分子设计的方向原则......................................................................................................4.2选择单体的依据..............................................................................................................4.3降凝剂选择合成的依据.................................................................................................. 第五章总结 ............................................................................................................................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 附录B ........................................................................................................................................摘要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是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