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案教案名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2.了解和认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3.培养学生珍爱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3.珍爱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统一大业的宣传视频或者相关的音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包括:中华民族是一个始终追求独立、自由、统一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把祖国的统一视为神圣的事业,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国统一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包括: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统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等。
3.讨论(30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1.你对中国统一大业有什么了解?2.你认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作为中华儿女,你有什么责任和使命来珍爱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梳理和总结。
4.小结(10分钟)教师对刚才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要珍爱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和使命。
5.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研究和展示,选题可以包括: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推进祖国统一的措施和方法,个人如何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等。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和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再次强调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教学资源:1.统一大业的宣传视频或音频。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预习前认真阅读如下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措施一、激趣导入二、知识储备(利用网络查找下列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1、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谈谈你的理解2、港澳回归的视频材料3、汪辜会谈资料4、香港回归后的有关资料三、自主探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后独立思考作答,也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答案要点工整记录下来)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谁?有何重要意义?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2、中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3、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建议和主张的讲话的内容4、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四、轻松阅读台湾的历史大事记1、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2、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3、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4、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6、1885年10月,慈禧太后下懿旨,诏准左宗棠提出的台湾建省方案。
7、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9、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10、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著名作词家郑国江作词、罗大佑填词、关正杰等明星联合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
“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香港、澳门的回归使我们举国欢庆、国人振奋,更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同走进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吧。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五分钟后)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一课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很多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课。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展现香港、澳门的图片,利用图片引出昔日港澳被占领的问题,利用英国占领香港示意图,葡萄牙占领澳门示意图和学生一同回顾香港、澳门被占领的过程。
)美丽的香港、澳门、台湾过去却被列强强行占为殖民地,让我们重温那让人难忘的历史,(多媒体展示)就这样我们的祖国被外国入侵者占领了。
(播放《七子之歌•香港》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回归成了祖国统一大业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老师给出两种解决方案,让学生选择)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那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结果?1、武力解决。
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和平解决。
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结合教材,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措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谁提出来的呢?(邓小平)【小组讨论1】(同桌为一组)结合教材,小组进行讨论,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影响是什么?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解释“一国”和“两制”意义:1、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2、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的振兴,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过渡)“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可行的解决国家统一的理论,那么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能不能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呢?让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标题的学习,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材和教法分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八年级历史岳麓版第四单元第16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后。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仅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也在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
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陈旧模式。
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组内讨论交流,再分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肯定、补充和点评。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铺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驶主权及港澳回归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①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②②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想象抓本质的能力过程方法:①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俄基本方针,加深对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②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目标:①“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②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学习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学习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教学方式讨论法、学生自讲法课型新课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播发的歌曲《七子之歌》齐唱,之后问同学们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创作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创作的,诗人以比拟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感受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指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其核心是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分析: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持续稳定发展的史实,领略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加深对党的热爱。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和作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学生对目前的认知和分析能力阶段很容易将其误解,不能从根本上去认识到其真正含义。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生了解“一
国两制”提出的原因,其中关键是掌握其真正含义,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祖国的统一大业教案教案标题:祖国的统一大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3. 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2. 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3. 祖国统一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历史变迁,激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包括战争、谈判、和平统一等方面的内容。
3. 分享祖国统一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让学生了解当前统一进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步骤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激发他们对祖国统一的热爱和责任感。
步骤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和现状。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鼓励学生自主拓展知识,加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多媒体设备;2. 相关视频素材;3. 相关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标解读】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解决。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最大的历史意义。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学科联系】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文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
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知识与能力】展现资料回顾所学知识,温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收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阐释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涵义,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拓展相关学科及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文学及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港、澳、台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日益强盛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香港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思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教材通过“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成功实践(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子目,说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本人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尝试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整体设计思路如下:以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先后进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子目的学习,从中启迪学生发现隐含其中的学习线索,即“—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实践和前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对本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
慨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习内容: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构想的提出、构想的内容、意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及历史意义。
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纲领及决心。
教师教学时可先出示本课内容表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结构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新课导入] 那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香港、澳门的回归。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主题: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2. 认识到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祖国统一的意义;2. 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3. 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祖国统一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祖国统一的了解和意义。
2. 祖国统一的意义(15分钟)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祖国统一的意义,包括:-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统一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统一能促进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繁荣发展。
3. 个人的祖国统一责任(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个人应负的祖国统一责任,包括:- 学习好知识,成为有用的人才;- 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和统一进程。
展示和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和分享讨论结果,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
4. 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20分钟)通过讲故事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英雄事迹和爱国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热爱之情。
讨论和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如何培养热爱祖国统一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和宣传。
5. 给予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的感悟和情感表达的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真实情感和观点。
6. 课堂总结和展望(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展望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教学方法:1. PPT讲解;2. 小组讨论;3. 故事讲述或视频播放;4. 学生作文。
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文的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祖国统一重要性的理解和个人责任的认识。
在课堂上通过故事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热爱之情。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历史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
(2)回忆香港、澳门被占领的历史。
(3)学唱《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澳门》(4)收集伟人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本课使学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及其内涵,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同时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通过“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发展的史实,加深学生对党的热爱,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本课向我们介绍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海峡两岸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共同努力,交往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课使学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及其内涵,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回顾港澳问题的由来和过程,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能力;通过了解港澳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知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通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密切交往,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港澳回归前的背景和回归时及回归后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中英、中葡交接香港、澳门政权仪式的资料片,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