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运白菜
- 格式:ppt
- 大小:1004.00 KB
- 文档页数:15
运白菜一教学内容北师大教学内容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二节《运白菜》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
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教材通过运白菜的问题情境提出连减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
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便于理解。
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并且有一定与连减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积累,认知范围相对广泛,有一定的迁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中探索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过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七教学具准备课件草稿纸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五一劳动节到了,淘气和笑笑也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帮忙收白菜。
(出示主题图)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我们从图中都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预设一:一共收了白菜850棵。
运白菜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乘船”一课,学过百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当时学生体验到从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减数所得的差与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减数之和所得的差是一致的。
可是当时还没学过小括号,所以还不能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从一个数减去两个数之和的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课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强、有自己的主见。
遇到问题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并喜欢与同学一起共同探讨。
民主意识很强,所以,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小组活动为主线进行。
教学目标:1.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探索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挥学生提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对面就是洪濑镇的东市场,农民伯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斤的蔬菜在这里交易,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帮农民伯伯运白菜(出示课题)。
运白菜中也藏着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班的同学对找数学问题最拿手了,现在我们一起帮助白菜娃娃找到数学问题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一找。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找数学问题:还剩多少棵?(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试一试。
(1)学生各显神通,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50-288-256 850-(288+256)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这两个算式有联系吗?有怎样的联系?(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算理:850-288是先算出原有850棵白菜运走了288后还剩多少棵;288+256是先算出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运白菜 2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算式。
3. 能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算式。
教学过程: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运白菜 3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3. 能够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1. 故事导入,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到农场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课件展示:菜场的美丽图片,最后场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们问农民伯伯:“伯伯,你们今天卖了多少白菜啊?”农民伯伯说:“我们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运走了两车,一车运了288棵,另一车运了256棵。
”师:二(1)班的同学被难住了,同学们想帮助他们吗?2. 板书:运白菜二、互动解疑1.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了刚才菜场的情况,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 结合刚才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一共运走了多少棵?”“运用了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3.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 板书算式。
(1)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2)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850-256-288 850-(256+288)=594-288 =850-544=306(棵) =306(棵)8 5 0 5 9 4 2 5 6 8 5 0- 2 5 6 - 2 8 8 + 2 8 8 - 5 4 45 9 4 3 06 5 4 4 3 0 6答:还剩306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白菜1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口算;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3.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进行较为准确的度量。
教学重点1.对加、减法进行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2.进行简单图形的度量。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你们小时候都喜欢吃什么蔬菜?白菜是不是很好吃?那么,老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要和大家分享:如果老师有 30 头大白菜,每头 4 元钱,那么总共要花多少钱?操作环节1.进行加法口算操作让学生们对这道题进行加法口算操作,得出答案为 120 元。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再思考交换加数后,答案是否改变。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们完成一道新的实际问题:一家饭馆里有 8 位厨师,今天有 4 位想请假,请问还剩下几位厨师在饭馆里工作?这个问题中需要进行减法运算,帮助学生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简单图形的度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度量,以此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图形的度量方法。
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直线、角度等开始学习,然后扩展到更加复杂的图形。
总结环节1.概括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提供必要的帮助;3.导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2.完成一些实际应用题。
比如:如果一个园子有三个门和两面篱笆,请问这个园子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教学反思此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简单图形的度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尽量让课程内容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北师大版:二年数下《运白菜》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数下《运白菜》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3. 能够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故事导入,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到农场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课件展示:菜场的美丽图片,最后场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们问农民伯伯:伯伯,你们今天卖了多少白菜啊?农民伯伯说:我们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运走了两车,一车运了288棵,另一车运了256棵。
师:二(1)班的同学被难住了,同学们想帮助他们吗?
2. 板书:运白菜
二、互动解疑
1.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了刚才菜场的情况,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712-284
(3)94+438
3.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
(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2410745745928(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五、总结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何收获?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运白菜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运算方法,能够完成数学运算题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竖式的能力,通过练习加强计算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运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教学内容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45 + 3 = ?”,鼓励学生个别思考,然后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进行答案的核对。
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学习。
3.1.2 数学知识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3.1.3 练习巩固将一些数学题目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
3.1.4 课堂巩固练习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出题的形式进行练习,例如:锻炼学生的速度的创可贴题,比如计算 23 + 3、56 + 2 等等。
每个小组可以发三张纸,每张纸上需要贴上 5 到 6个没有算完的运算题,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算完。
这种形式可以使得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增强思维,并且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3.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分发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
•在课堂中进行多次的巩固练习,增加学生的练习量。
•通过创意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进行学生的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运算方法。
•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是否准确。
•学生的速度和技巧是否逐渐提高。
5.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活动的观察和体验,总结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经验和策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决定练习的难度。
•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中,要让学生能够应用知识。
•在课堂中尝试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保持兴趣,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疲劳,增加教育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白菜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简算、估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一、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3条数学信息,自己读一读。
(1)白菜地共有白菜850棵。
(2)第一次运走245棵。
(3)第二次运走255棵。
生读。
师:根据这3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还剩多少棵白菜?师贴出问题。
师:你们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次吗?试试看。
生说。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师:要求还剩多少棵白菜,能一步解答吗?那怎么办呢?你能独立列式并解答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师生交流分析并板书(板书成两类):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1)850-245-255 (2)850-255-245 (5)850-(245+255)=605-255 =595-245 =850-500=350(棵)=350(棵)=350(棵)(3)850-245=605(棵)(4)850-255=595(棵)(6)245+255=500(棵)605-255=350(棵)595-245=350(棵)850-500=350(棵)师:其实这个分步的和综合的想法是一样的,我把分步的擦掉可以吗?师:我把这些方法板书成了两类,看一看,我为什么这么分?生:第一种方法:先求第一车运走后剩下多少棵,再求第二车运走后剩下多少棵?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求还剩多少棵?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运白菜的问题,学会了三位数的连减,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也想来凑凑热闹,带来了两道数学题,小朋友们你会做吗?小黑板出示试一试:1000-207-168 436-179-36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师:学会了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好不好?1. 456-278-132 930-(80+480)368-(168+127)1000-185-1452.衣服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1)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运白菜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侧重于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其中第五单元“加减法综合运用”涵盖了本教案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本教案主要针对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精细化训练和思维拓展。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注重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增加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2.理解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学习加减法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手算速度和准确度。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蓝色白板笔、彩色粉笔、白色粉笔各一支;2.教科书及相关教辅资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直观地演示手算加减法,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自己手算一遍,以检测其扎实的基本功。
步骤二:学习基础知识1.重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2.示范讲解一些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及注意点。
步骤三:实际问题练习1.练习简单的口算题目,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2.增加实际问题的学习,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的应用情景。
步骤四:小组竞赛1.随堂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2.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调整小组结构及竞赛方式。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收集反馈意见及建议;2.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学标准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掌握加减法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是否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是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1.学生表现评价表;2.组内互动评价表。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选择练习法;3.实际问题解决法;4.小组竞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