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维生素答案

第六章 维生素答案

第六章 维生素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填空题

1、微量辅酶

2、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3、11-顺视黄醛视紫红质暗

4、1,25-二羟胆钙化醇肝脏肾脏羟化

5、钙磷骨骼

6、羧化酶羧化γ-羧基谷氨酸Ca2+

7、嘧啶噻唑亚甲基TPP 脱羧酶转酮酶

8、二甲基异咯嗪基核糖醇基1,10位氮

9、丁酸衍生物β-丙氨酸酰胺键巯基乙胺焦磷酸3’-AMP CoA 酰化酰基

10、吡啶烟酸烟酰胺NAD+ NADP+ 脱氢氢

11、吡啶吡哆醇吡哆醛PLP PMP 脱羧酶转氨酶消旋酶

12、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化酶CO2

13、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四氢叶酸一碳单位

14、金属元素咕啉环核苷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

15、羟化酶解毒

二、是非题

1、错。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2、错。B族维生素中维生素B3不含环装结构,其余都是杂环化合物。

3、对。

4、错。维生素K可以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

5、对。

6、对。

7、错。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

8、错。B族维生素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的总称。

9、对。

10、错。氧化型核黄素溶液有黄绿色荧光,还原后即消失。

11、错。多数维生素B12缺失症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称为内在因子的糖蛋白造成的,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在因子结合才能被小肠吸收,因此这种维生素B12缺失症不能通过口服维生素B12加以治疗,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维生素B12。

12、对。13、对。

三、单选题

1、B;

2、E;

3、C;

4、C;

5、D;

6、A;

7、D;

8、C;

9、E;10、D;11、B;12、B;13、E;14、D

四、问答题

1、答案:(1)维生素D (2)维生素K (3)维生素A (4)维生素E

2、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C (3)维生素D (4)维生素A (5)维生素B5

(6)维生素D (7)维生素K (8)维生素B11

3、答案:(1)维生素A (2)维生素D3 (3)维生素D3 (4)维生素B5

4、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B6 (3)维生素B5 (4)维生素K,B7,B11,B12

(5)维生素B5,B6 (6)维生素B7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习题

第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一、单项选择题 4 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酶辅基的组成成分? A.NAD+ B.NADP+ C.吡哆醛 D.TPP E.FAD 5 维生素PP是下列哪种酶辅酶的组成成分? A.乙酰辅酶A B.FMN C.NAD+ D.TPP E.吡哆醛 10 人类缺乏维生素C时可引起: A.坏血病 B.佝偻病 C.脚气病 D.癞皮病 E.贫血症 19 转氨酶的作用活性同时需下列哪种维生素? A.烟酸 B.泛酸 C.硫胺素 D.磷酸吡哆醛 E.核黄素 24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下列哪一种物质所致? A.胆碱 B.乙醇胺 C.硫胺素 D.丝氨酸 E.丙酮 39 下列哪一个维生素的作用能被氨喋呤及氨甲蝶呤所拮抗? A.维生素B6 B.核黄素 C.维生素B1 D.叶酸 E.遍多酸 63.人体肠道细菌能合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K B.泛酸 C.生物素 D.叶酸 E.以上都是 71.维生素B12缺乏引起 A.唇裂 B.脚气病 C.恶性贫血 D.坏血病 E.佝偻病 73. 长期过量摄入哪一种维生素可以引起蓄积性中毒 A.维生素B1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A E.维生素B6 74.缺乏维生素B1可能引起下列哪一种症状? A.对称性皮炎 B.不育 C.坏血病 D.恶性贫血 E.脚气病 75.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导致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维生素C E.叶酸 77.下列哪种辅酶分子中不含核苷酸成分? A.NAD+ B.NADP C.FAD D.Tpp E.CoA—SH 82.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泛酸 D.生物素 E.维生素B12 83.应给夜盲症者服用下列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97. 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所有的辅酶都是维生素 B.所有的水溶性维生素都可作为辅酶或辅酶的前体 C.所有的辅酶都含有维生素 D.前列腺素是由脂溶性维生素衍生而来 四、是非判断题 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 2.维生素是各种生物需求量很少,机体又不能合成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缺乏病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能导致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8.泛酸是脂溶性维生素,食物中含量丰富,不医缺乏。 10.维生素C是抗坏血酸,其本身就是辅酶。 12.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体内不会缺乏维生素A。 20.所有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基的前体。 27.摄入量的不足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的唯一原因。 59.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所以摄入的越多越好。 60.摄入的维生素C越多,在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就越多。

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判断 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 三、选择题: 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四、简答题 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 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 五、综合题 1.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六秒钟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第六章 维生素.

第六章维生素 6.1概述 定义:活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但需要量极少 的天然有机物质的总称 分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 维生素K(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 有机溶剂,在体内蓄积,容易引起 中毒,稳定性较高)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 溶于水,不易在体内蓄积,很难引起 中毒,稳定性较差) ?功能:辅酶或辅酶前体:如烟酸,叶酸等 ?抗氧化剂: VE, VC ?遗传调节因子: V A, VD ?某些特殊功能: V A-视觉功能 VC-血管弹性 6.2脂溶性维生素 6.2.1维生素A 一、概念:又称视黄醇,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有维生素A1(视黄醇,全反式结构,其生物效价最高)和维生素A2(脱氢视黄醇,其生物效价为维生素A1的40%)。 二、稳定性:1、无O2,120℃,保持12h仍很稳定

2、有O2时,加热4h即失活 3、紫外线,金属离子,O2均会加速其氧化 4、氧化酶可导致分解 5、一般的加热、碱性条件和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 但在无机强酸中极不稳定 三、功能:维生素A一般是由天然物中分离而得。维生素A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与繁殖,延长寿命,维持人的视力正常,维护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等生理功能。 四、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表皮细胞角化、失明等症状。 五、食物来源:动物:鱼肝油、鱼肉、牛肉、蛋黄、牛乳及乳制品 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 6.2.2维生素D 一、概念:一些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的统称,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两者结构类似,相差仅-CH3和一个双键。 二、稳定性:1、对热,碱较稳定 2、光照、氧气和酸存在下会迅速破坏。 3、油脂氧化酸败时也会引起VD破坏—由于油脂中的 VD形成异物。 4、结晶的维生素D对热稳定。 三、功能:1、维持血液中钙水平的恒定 2、骨的生长和重建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3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的钠盐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当其被还原时就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当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点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二、试剂和器材 偏磷酸醋酸溶液:取15g(用时研细)溶于40mL醋酸及20mL水的混合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储入试剂瓶中。 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取0.25g2,6-二氯酚靛酚溶于700mL蒸馏水中(用力 搅动),加入300mL磷酸缓冲液(预先配制9.078g/L KH 2PO 4 -11.867g/L Na 2HPO 4 ·2H 2 O水溶液,用时以KH 2 PO 4 :Na 2 HPO 4 ·2H 2 O=4:6的比率将其混合,pH 值为6.9-7.0),翌日过滤,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临用时,以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维生素C溶液:以少量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0.1g维生素C于100mL容量瓶中,再以该液稀释至刻度。 2,6-二氯酚靛酚液的标定:在3个100mL锥形瓶中,各置5mL偏磷酸醋酸液,再各加2mL标准维生素C溶液,摇匀。用上面所制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液滴定,呈玫瑰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平均值,再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实验,取7mL偏磷酸醋酸液加水若干毫升(相当于以上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低定量),仍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将第一次滴定的量减去空白实验的量,即为标准维生素的反应量,求出1mL 2,6-二氯酚靛酚对应于维生素C的质量(mg)。 研钵、容量瓶、剪刀、锥形瓶、微量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 1、用自来水冲洗果蔬样品,再以蒸馏水清洗,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

第六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六章药物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重量差异检查 2. 崩解时限 3. 含量均匀度 4. 溶出度 5. 标示量 6.取阿司匹林约0.2克,精密称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B 凡规定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C 凡规定检查重量差异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D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2、药物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为( ) A 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标示量百分率) B 百万分之几 C 主成分的百分含量 D 标示量 3、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出度检查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 B 溶出度检查法分为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 C 溶出度检查法规定的温度为37℃

D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有许多,下列答案不属于抗氧剂的为() A 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 硫代硫酸钠 D 连四硫酸钠 5、糖类赋形剂对下列哪种定量方法产生干扰() A 酸碱滴定法 B 非水碱量法 C 氧化还原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6、需作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药品有( ) A 主药含量10-20mg,但分散性不好,难于混合均匀的药品 B 主药含量在15mg以下,而辅料较多的药品 C 溶解性能差,或体内吸收不良的口服固体制剂 D 贵重药品 7、注射剂分析时排除溶剂油干扰的方法有( ) A 加入掩蔽剂 B 加热分解法 C 萃取法 D 滤过法 8、溶出度测定的结果判断: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Q”值应为标示量的 A 60% B 70% C 80% D 90% 9、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是()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 10、对于平均片重在0.30g以下和片剂,我国《药典》规定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A ±3% B ±5% C ±7.5% D ±10% 1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法中应取药片多少片() A 6片 B 10片 C 15片 D 20片 三、配伍选择题 [8-12] A 亚硫酸氢钠 B 氯化钠 C 硬脂酸镁 D 溶剂水 E 滑石粉 8、加干燥的草酸排除()干扰 9、加甲醛排除()干扰 10、加盐酸排除()干扰 11、加热蒸发排除()干扰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2. 叶酸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TPP B. FH2 C. FH4 D. FAD E. NAD+ 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Vit D3 B. 25-OH-Vit D3 C. 1,25-(OH) 2- Vit D3 D. 24,25-(OH) 2- Vit D3 E. 25,26-(OH)2- Vit D3 4.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A. TPP B. FAD C. FH4 D. HSCoA E. 磷酸吡哆醛 5.下列哪种物质可参与构成视紫红质 A. 核黄素 B. 11-顺视黄醛 C. 生育酚 D. Vit K E. 硫辛酸 6.下列有关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 B. 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 C.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D. 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 E. 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 7.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含B族维生素的是 A. NAD+ B. FMN C. HSCoA D. CoQ E. FAD 8.参与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合成的是 A. Vit K B. Vit D C. Vit C D. Vit E E. Vit A 9.NAD+在酶促反应中参与转移 A. 氨基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羧基 E. 酰基 10.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维生素都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B. 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 C. 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 D. 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 E.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构成辅酶或辅基 11.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 B. 生成胆固醇 A.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3 C.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D. 生成视黄醇 2 E. 维生素E活化 12.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可造成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 叶酸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1 D. 生物素 E. 维生素C 13.有些人长期不吃猪肝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 D. -胡萝卜素 E. 叶酸 14.维生素B12又叫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生物素 D. 钴胺素 E. 叶酸 15.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16.下列情况中,除哪个外均可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症。 A. 新生儿 B. 长期服用抗菌素 C. 饮食中缺少绿色蔬菜 D. 素食者 E.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 17.临床上用来治疗先兆流产并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是 Vit B12 B. Vit E C. Vit A Vit D E. Vit B1 18. 长期服用抗菌素易引起下列维生素的缺乏,例外的是 A. 维生素B2 B. 维生素B6 C. 泛酸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201717

附件5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BJS 201717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混合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甲醇:质谱级。 3.1.2乙腈:质谱级。 3.1.3异丙醇:色谱纯。 3.1.4丙酮。 3.1.5二氯甲烷。 3.1.6提取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取异丙醇50mL、二氯甲烷50mL,用甲醇稀释至500 mL,混匀。 3.1.7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8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 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100μg/mL) —41 —

第六章维生素

第六章维生素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第一节概论 ?一、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二、维生素的发现 ?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来源于医学和科学实践。 ?1、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动物肝治夜盲症,谷皮汤治脚气病。 ?2、1886,荷兰医生,艾克曼,米壳,保护因素——神经类。 ?研究亚洲流行脚气病,企图找到引起该病细菌,未成功。 ?1890,他实验鸡群中爆发了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与脚气病相似。 ?1897,他证明该病是由于白米喂养而引起的,将丢弃的米糠放回饲料可治愈。 ?3、英国霍普金斯,正常膳食除蛋白,脂类,糖类,还有必须的食物辅助因素。 ?4、英国化学家门德尔和奥斯本发现,脂溶性维生素A,水溶性维生素B。 三、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无共同性。

有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杂环和甾类化合物等。 ?通常根据溶解度,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前者溶于脂肪,有A、D、E、K。后者有B、C两小类。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族:包括A1和A2两种。 (一)来源:动物性食物中,鱼肝油中含量最多。 维生素A1:存在于咸水鱼的肝脏; 奶类、蛋类和肉类亦含有维生素A1。 维生素A2 :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 ?动物性食物还含有维生素A原,即β-胡萝卜素。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仅含β-胡萝卜素。一切有色蔬菜都含有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在动物肠粘膜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二)、结构: ?维生素A1和A2皆为含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白芷酮环和一个C18不饱和链。 ?1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体经一种氧化酶和脱氢酶的相继作用可变成2分子维生素A。 (三)功能: ?1、维生素A与上皮组织结构的关系: ?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有加速伤口愈合和促进骨骼和牙釉形成的作用。

第六章 维生素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填空题 1、微量辅酶 2、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3、11-顺视黄醛视紫红质暗 4、1,25-二羟胆钙化醇肝脏肾脏羟化 5、钙磷骨骼 6、羧化酶羧化γ-羧基谷氨酸Ca2+ 7、嘧啶噻唑亚甲基TPP 脱羧酶转酮酶 8、二甲基异咯嗪基核糖醇基1,10位氮 9、丁酸衍生物β-丙氨酸酰胺键巯基乙胺焦磷酸3’-AMP CoA 酰化酰基 10、吡啶烟酸烟酰胺NAD+ NADP+ 脱氢氢 11、吡啶吡哆醇吡哆醛PLP PMP 脱羧酶转氨酶消旋酶 12、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化酶CO2 13、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四氢叶酸一碳单位 14、金属元素咕啉环核苷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 15、羟化酶解毒 二、是非题 1、错。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2、错。B族维生素中维生素B3不含环装结构,其余都是杂环化合物。 3、对。 4、错。维生素K可以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 5、对。 6、对。 7、错。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 8、错。B族维生素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的总称。 9、对。 10、错。氧化型核黄素溶液有黄绿色荧光,还原后即消失。 11、错。多数维生素B12缺失症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称为内在因子的糖蛋白造成的,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在因子结合才能被小肠吸收,因此这种维生素B12缺失症不能通过口服维生素B12加以治疗,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维生素B12。 12、对。13、对。 三、单选题 1、B; 2、E; 3、C; 4、C; 5、D; 6、A; 7、D; 8、C; 9、E;10、D;11、B;12、B;13、E;14、D 四、问答题 1、答案:(1)维生素D (2)维生素K (3)维生素A (4)维生素E 2、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C (3)维生素D (4)维生素A (5)维生素B5 (6)维生素D (7)维生素K (8)维生素B11 3、答案:(1)维生素A (2)维生素D3 (3)维生素D3 (4)维生素B5 4、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B6 (3)维生素B5 (4)维生素K,B7,B11,B12 (5)维生素B5,B6 (6)维生素B7

第六章维生素.

第六章维生素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第一节概论 一、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需 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二、维生素的发现 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来源于医学和科学实践。 1、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动物肝治夜盲症,谷皮汤治脚气病。 2、1886,荷兰医生,艾克曼,米壳,保护因素——神经类。 研究亚洲流行脚气病,企图找到引起该病细菌,未成功。 1890,他实验鸡群中爆发了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与脚气病相 似。 1897,他证明该病是由于白米喂养而引起的,将丢弃的米糠 放回饲料可治愈。 3、英国霍普金斯,正常膳食除蛋白,脂类,糖类,还有必须的食物辅助因素。 4、英国化学家门德尔和奥斯本发现,脂溶性维生素A,水溶性维生素B。 三、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无共同性。有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杂环和甾类化合物等。

通常根据溶解度,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 类。 前者溶于脂肪,有A、D、E、K。后者有B、C两小类。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族:包括A1和A2两种。 (一)来源:动物性食物中,鱼肝油中含量最多。 维生素A1:存在于咸水鱼的肝脏; 奶类、蛋类和肉类亦含有维生素A1。 维生素A2 :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 动物性食物还含有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仅含-胡萝卜素。一切有色蔬菜都含有-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在动物肠粘膜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二)、结构: 维生素A1和A2皆为含—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白芷酮环 和一个C18不饱和链。 1分子-胡萝卜素在人体经一种氧化酶和脱氢酶的相继作用 可变成2分子维生素A。 (三)功能: 1、维生素A与上皮组织结构的关系: 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有加速伤口愈合和促进骨骼和牙釉 形成的作用。

各论 第六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自测题.

各论第六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自测题 一、最佳选择题 1.使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滴定 液(0.1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 A17.61mg B8.806mg C176.1mg D88.06mg 2.能发生硫色素特征反应的药物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E烟酸 3.维生素A含量用生物效价表示,其效价单位是() A IU B g C ml D IU/g E IU/ml 4.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 A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使反应完全 D加快反应速度 E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二、配伍选择题 下列药物鉴别方法: A.硫色素反应 B.三氯化锑反应 C.与醋酐-浓硫酸反应 D.银镜反应 1.V A 2.V C 3.V B1 4.V D 三、多选题 1.维生素C与分析方法的关系有() A二烯醇结构具有还原性,可用碘量法定量测定B与糖结构类似,有糖的某些性质

C无紫外吸收D有紫外吸收E二烯醇结构有弱酸性 2.对维生素E鉴别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生成α-生育酚显橙红色 B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后,又被氧化为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C维生素E0.01%无水乙醇溶液无紫外吸收 -联吡啶反应中,Fe3+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D FeCl 3 -联吡啶反应中,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E FeCl 3 四、简答题 1.维生素A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2.试述用硫色素反应鉴别维生素B1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反应现象? 3.维生素D三种含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4.简述维生素E的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5.简述铈量法测定维生素E的原理?应采用何种滴定介质?为什么? 四、计算题 1.称维生素E片10片,总重为1.4906g,研细,称取0.2980g,用1.0mg/ml的内标溶液10ml溶解,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已知进样量为3 l,校正因子为1.96,供试品的峰面积为159616,内标物的峰面积为167840,标示量为10mg/片,求供试品占标示量的百分含量?2.称取标示量为1g含维生素A100万单位的供试品0.1750g,用环己烷配成100ml溶液,精密量取此溶液1ml,用环己烷稀释至200ml。按药典规定测定300、316、328、340和36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并计算与328nm处吸光度的比值,发现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有些波长吸光度比值超过药典规定的±0.02,在波长316,328和340nm处的吸光度分别为0.4396,0.4737和0.3795,求该供试品含占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3.称取维生素A供试品(标示量为100万单位/g)0.1128g,用环己烷配成100ml溶液,精密量取此溶液1ml,用环己烷稀释至100ml,在波长300,316,328,340和36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分别为0.3320,0.5330,0.5870,0.4768和0.1760。计算维生素A的含量?4.取规格为2ml:100mg的维生素B1注射液1ml,按药典规定配成100ml溶液,再取此溶液1ml稀释至50ml。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17。按C12H17ClN4OS·HCl 的吸收系数(E%11cm)为425计算,求该注射液按标示量表示的百分含量?

食物中维生素B6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维生素B6的测定方法 微生物法 1.原理 维生素B6在酸性介质中对热比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对热不稳定。测量维生素B6比较经典的方法是"微生物法"它的优点是:1.特异性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推广,样品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提纯步骤)、准确度高。它的缺点是:耗时长、必须经常保存菌种、试剂较贵。 2.适用范围 GB/T 17407-1998,适用于药物、食物及饲料的检测 3.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 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液体快速混合器 离心机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 硬质玻璃试管 4.试剂 (1) 0.22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12.32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 (2) 0.5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28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3) 10mol/L氢氧化钠:溶200g NaOH于水中,稀释至500ml。 (4) 0.1mol/L氢氧化钠:取10ml 10mol/L NaOH,用水稀释至1000ml。 (5)溴甲酚绿:0.04%溶液,称取0.1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1.4ml 0.1mol/L NaOH研磨,加少许水继续研磨,直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到250ml。 (6)培养基:称取吡哆醇Y培养基5.3g,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7) 100ug/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称取122mg盐酸吡哆醇标准溶于1L25%乙醇中,保存于4℃冰箱中,稳定1个月。 (8) 1ug/ml吡哆醇标准中间液:,取1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稀释至100ml。 (9)琼脂培养基:吡哆醇Y培养基5.3g,琼脂1.2g,稀释至100ml。 (10) 1.5MOL/l生理盐水:取9gNaCl溶于1000ml水中。 5.菌种的制备与保存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答案--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B 6.B 7.D 8.C 9.B 10.E 11.A 12.D 13.D 14.D 15.E 16.D 17.B 18. D 二、填空题 1. 吡啶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磷酸吡哆醛(胺) 2. 一碳单位转移酶N5N10 3. HSCoA ACP 作为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4. 胶原蛋白坏血病 5. 变位酶甲基转移酶 6.吡啶烟酸烟酰胺 7. 1,25-(OH)2- Vit D3 肝肾羟化反应 8.γ-谷氨酸羧化酶羧化 9. 11-顺视黄醛视紫红质暗 10. 脚气病佝偻病(或骨软化症) 11. 生物膜结构与功能衰老 12. 叶酸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贫血 13. 儿童免疫力 14.水溶性脂溶性 15.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胆汁酸储存中毒 16.易溶于水、容易随尿排出不易 17. 摄取不足吸收障碍机体需要量增加未注意补充服用某些药物 18. 食物肠道细菌自身合成 三、名词解释 1. 是维持正常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 根据溶解特性,将易溶于水的维生素称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3.根据溶解特性,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的维生素称为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

四、问答题 1. B族维生素辅酶或辅基形式 维生素B1(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TPP) 维生素B2(核黄素) FMN、FAD 维生素PP(烟酰胺、烟酸) NAD+、NADP+ 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泛酸辅酶A(CoA) 生物素生物素 叶酸四氢叶酸(FH4) 维生素B12(钴胺素) 甲基B12, ACP 硫辛酸硫辛酸 2 主要可以有下列原因: (1).摄取不足:膳食调配不合理或有偏食习惯、长期食欲不良等都会造成摄取不足;另外食物的贮存及烹饪方法不科学可造成维生素的大量破坏或丢失。 (2).吸收障碍:即使食入足量的维生素,如果吸收障碍,也可引起维生素的缺乏。(3).机体需要量增加未注意补充: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必须额外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否则易导致维生素缺乏。 (4).服用某些药物:肠道细菌是人体某些维生素来源之一,长期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会使肠道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引起这些维生素的缺乏。有些药物是维生素的拮抗剂,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与烟酰胺拮抗,长期使用会引起烟酰胺的不足。 (5).其他:某些特异性缺陷也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病,如缺乏内因子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慢性肝、肾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不足等。 3 简述如下:(1) 脚气病可以由VitB1 缺乏引起;(2)坏血病可以由VitC缺乏引起;(3) )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可以由VitD缺乏引起;(4)干眼病可以由VitA缺乏引起;(5)赖皮病可以由VitPP缺乏引起;(6)新生儿出血可以由VitK缺乏引起;(8)巨幼红细胞贫血可以由Vit B12和叶酸缺乏引起。 4.(1)构成视紫红质;(2)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性;(3)促进生长发育;(4)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5.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必须在肝和肾组织内羟化为1,25-(OH)2-VitD形式, 才具有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高申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 摘要:本文在其它各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单、可靠且低成本的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维生素C 含量;测定;HPLC 法;反相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O 65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67(2002)04-0039-02 收稿日期:2002-04-01 维生素C 对于代谢过程或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维生素C 允许在水果罐头、果泥、饮料、硬糖、婴幼儿食品中适量添加。各种强化和天然食品中的维生素C 含量是食品检测中的常规项目。 常用的维生素C 含量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由于前两种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背景干扰大,因此在使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已逐渐被HPLC 法所取代。本文中方法较现有各种HPLC 法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靠等特点。利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最低检出浓度可达1μm Πml 。该方法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C 含量,使用C -18柱(4.0×250mm ,10μm );试剂为水(含1ml 1-辛酸)∶乙腈∶磷酸=850∶150∶1;流速1ml Πmin ;UV =254nm ;前处理采用水∶甲 醇∶磷酸=800∶200∶1作提取液超声提取。回收率范围在95%~108%之间。 1 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在UV254nm 有特异性吸收峰,用离子对实际通过色谱柱可彻底分离样品中的维生素C ,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 实验条件 2.1 仪器和试剂 日本岛津LC -4A 液相色谱仪、AS -5150超声振荡器。 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1-辛酸、磷酸 (分析纯)、提取液(水∶甲醇∶磷酸=800∶200∶1)。2.2 色谱条件 C -18柱(4.0×250mm ,10μm );流动相:水 (每850mL 中含1ml 1-辛酸)∶乙腈∶磷酸=850∶150∶1;流速:1ml Πmin ;每次进样:10μl ;UV =254nm ;柱温:30℃;灵敏度:0.01AU FS 。 3 实验步骤 3.1 配制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1000g 维生素C 标准品,置于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提取液至刻度,此溶液每ml 相当于1mg 维生素C 。吸取适量维生素C 标准溶液,用提取液稀释至每ml 相当于10μg 、50μg 、100μg 、150μg 、200μg 、250μg 的维生素C ,用浓度对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3.2 样品前处理 称取适量样品(如强化奶粉1~2g 、固体饮料0.1~0.2g )在混悬器上混匀2min ,然后再超声提取3min ,经0.45μm 滤膜过滤后,每次进样10μl 。 4 实验结果 4.1 绘制标准曲线(表1) 表1 1 23456浓度(μg Πml )1050100150200250峰面积×10 3 19.6 98 190 299 384 489 线性回归方程:y =1.961x 0.840,相关系数r =0.9996。4.2 样品维生素C 含量 强化奶粉:41.5mg Π100g ;固体速溶饮品: 9 32002年第4期 天 津 化 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本标准是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委托整合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ZHENGHE-2014-395。该标准从2014年7月开始制订,2014年12月完成编制和实验室内验证工作,2015年3月完成实验室间验证工作。 接到标准整合任务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的具体工作要求组织了标准起草小组,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研究工作组,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现行食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方法,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为基础,根据原有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开展研究的技术路线。拟定了标准初稿和编制说明框架,并于2014年7月在杭州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向相关行业、单位征求修订意见,根据收集的修订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工作组根据相关方面意见和实验室内验证结果,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本标准是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以《食品理化检验方法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T 5009.158—2003)为基础,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 5413.10-2010)、《食品理化检验方法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T 5009.158—2003)等2项标准统一整合并修订为新的标准。 主要起草单位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起草人为黄百芬、王竹、郑熠斌、张京顺、蔡增轩、谭莹、张燕、任一平等。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了维生素K1作为营养强化剂在儿童和孕产妇用调制乳粉中的允许使用量,其中儿童用乳粉的使用量为420 μg/kg ~ 750 μg/kg;孕产妇用乳粉的使用量为340μg/kg ~680μg/kg。《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的人群对维生素K1的摄入量也提出了合理化的推荐建议。GB/T 5009.158-2003只适用于蔬菜及其干制品中的维生素K1的测定,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在方法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油脂、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样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为了扩大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需要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GB 5413.10-2010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还原-荧光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其前处理方法只针对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上述2个标准方法,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但又不能完全覆盖另一个标准。 为使国家标准的使用和执行形成一个统一的评判尺度,提高国家标准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根据专家建议和要求,将上述2项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整合,修订为新的国家标准 GB 5009.XXX-2015,自新修订方法标准公布实施之日起,上述原有方法将给予废止。考虑新食品安全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在整合原有方法标准的基础上,增

食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维生素C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被添加于各种保健食品及饮料中,因此对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也较多。目前常规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碘量法等,但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不稳定,遇热迅速分解,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复杂,具有试剂和试样溶液不稳定、灵敏度低、费时等缺点,尤其是有颜色的试样,其溶液颜色背景干扰大,对最终数据有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操作规程; 3、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C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以维生素C标准品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维生素C含量。 X=(A2×C)/A1 (X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单位为ug/mL,单位;A1为标样维生素C的峰面积;A2为样品中维生素C峰面积;C为维生素C标准液质量浓度。) 三、仪器、试剂 1、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千分之一天平、离心机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醋酸、超纯水、橙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液的制备: 维生素C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1219g维生素C,用0.1%醋酸溶液溶解,超声波振荡5min,再用0.1%醋酸定容至50mL,为标准溶液。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05,0.10,0.50,1.00,2.00,3.0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0.1%醋酸溶液定容,进样测定。 2、样品的前处理:

试样处理试样为液体时,吸取适量体积试样原液用20mL0.5%醋酸溶液作为稀释液,再用水定容至100mL;试样为固体时,称取试样1g用0.1%醋酸溶液溶解(按照试样液中维生素C含量0.5~700mg/L换算),超声波振荡5min,再用0.1%醋酸定容至100mL,过滤,用0.45m滤膜过滤,进样。 3、实验条件的选择 (1)色谱柱C18(250mm*4.6mm) (2)流动相含甲醇:含0.1%醋酸的水(10:90),流量1mL·min-1 (3)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62nm (4)进样量20μL 4、测定 (1)将配制好的流动相甲醇、0.1%醋酸的水置于超声波发生器上脱气20min。 (2)根据实验条件,将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操作步骤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液路和电路系统达到平衡时即可进样。 (3)依次分别吸取20μL的标准混合使用液和未知试液进样,记录各色谱图。五.数据处理及分析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及计算回收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