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67 MB
- 文档页数:100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颈椎病属于多发病,和人们的坐姿不良,低头玩手机、受凉、劳累过度等都有关系,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同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诊断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特点进行讲解,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
1.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种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颈椎及其关节、韧带、关节囊、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骨质增生、节囊肥厚、钙化等现象,对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等造成压迫而产生疼痛等症状。
2.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有哪些?临床医学结合颈椎病的病灶部位和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了六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
其中最常见的为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超过了70%。
颈型最容易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这会加速颈椎蜕变而加重病情。
而最严重的颈椎病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其致残率最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交感神经型麻烦且复杂,其症状多变,有较大的误诊率,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会突然出现,导致眼花,严重时会失明。
3.不同分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诊断3.1颈型颈椎病3.1.1临床表现型颈椎病和睡姿、坐姿不当,颈椎较长时间弯曲等有关,当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是就会引起疼痛。
其次,当颈部肌肉受寒、项背肌劳损时也会导致型颈椎病的出现。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肿胀和疼痛等不适感,一般出现在清晨醒后,病人的颈部活动会受限,个别病人的上肢会出现感觉异常,当活动时会加剧疼痛,而休息后可缓解。
颈型颈椎病的病程较长,持续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会反复发作。
发作时患者会将头部向患侧偏来缓解不适。
3.1.2影像诊断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有“双突”“双边”征象。
3.2脊髓型颈椎病3.2.1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有极高的致残率。
颈椎病诊断要点
一、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部症状及压痛点。
2.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4.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
5.除外颈椎以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
3.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2.旋颈征阳性。
3.X线片有颈椎退行性变的异常所见。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V-I、V-Ⅲ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7.确诊或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颈椎X线平片读片诊断口诀颈椎的剖解形态小巧玲珑,颈部又是头颅与躯干四肢之间的神经和血管的通道和桥梁,并且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治疗难度颇大.因为颈椎其剖解构造的庞杂性,在临床影像学诊断进程中也有显著与胸腰椎诊断的不合指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颈椎X线诊断基本小技能.颈椎的X线平片一般现象,可经由过程以下口诀周全不雅测:”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一骨:指的是椎体边沿的骨唇和骨赘增生.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又称骨赘或骨唇.好发部位:椎体两侧下缘>椎体后下缘及前下缘>后上缘二弓:指的是颈椎的心理曲折度,正常人的侧位片可见平均前凸的心理弧度.罕有颈椎心理曲折转变有:变直,反屈(现代白领体检表上常消失的字眼…囧),S型曲折或过度前屈.病变重要提醒: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心理弓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C5椎体后上缘偏上,或偏下均提醒颈椎某节段有病变消失的可能.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连续线,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小于7mm为心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心理弓过度前屈.三钩突: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的前下方.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示为关节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的重要邻接: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正常退变变窄四韧带钙化:重要从侧位片长进行不雅察.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多产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钙化.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颈段仅厚1.5mm.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醒响应节段的病变消失,并常在响应节段还会发明其他平常X线现象的消失.五间:指不雅察椎间隙变更.椎间隙变更也反应了椎间盘的变更.颈椎的退变最早产生在C 5/6椎间盘上,是以, C 5/6椎间隙也最早发明变窄的现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前高后低,是以,颈椎的心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的.在正常情形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六旋:指颈椎扭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间轴线的连线上,而倾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间点偏离各棘突中间连线≥3mm,暗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扭转.(2)椎体:后缘消失双边影.(3)关节突:消失双突的影像.以上3个影像出如今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解释这一二个节段消失了平常.七滑脱:在颈椎多产生在C3.4,在一般情形下,颈椎的滑脱多产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运动时才消失滑脱.是以,有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讨.八孔:指椎间孔.现实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重要从斜位片来不雅察椎间孔的影像变更.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卵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滑腻.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成果.如1a图示C4/5间隙狭小,椎体后缘增生后翘,1b图示C5/6,C6/7双侧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九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若产生病变,可见关节间隙隐约,关节面光滑.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小(2mm)和边沿骨刺.关节突关节半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十张口:指不雅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1)不雅察寰枢椎(2)看齿状突(3)不雅察寰椎椎弓(4)寰齿关节间隙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1 枢椎之齿突,2 寰枢之外侧块,3 寰枢关节,4 枢椎之椎体,5 第3颈椎起源:盘骨晓道。
颈椎的X线诊断体会1.1 钩突关节、颈椎体两侧缘偏后各有一个向上的唇样突起称钩突。
它与上个椎体下侧缘相接,称之为钩突关节(Luschka关节)也称钩椎关节。
1.2 椎间孔、在X线颈椎斜位片上可清晰地看到,呈卵圆形,纵径大于横径,孔宽等于孔长的2/3,孔长约为椎体长度的3/5。
1.3 韧带、维护椎体内外平衡的因素中韧带起重要的作用。
1.4 椎动脉、由左右锁骨下动脉各发出1支椎动脉,经过所所有椎体横突孔进入脑基底动脉,在颈椎病时椎动脉易遭受损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
1.5 发病机制、一般因为年龄与损伤为主要诱发因素,即积累性劳损引起颈椎退行变,颈椎间盘发生慢性萎缩而致椎间隙变窄,减弱椎体间的稳定性而产生代尝性生理弯曲改变,长久后骨质增长,颈椎机构位置变化就引起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颈椎病。
2 临床分型与分期可归纳下列6种类型。
2.1 颈型:表现为颈、肩、臂、手背、肩周围或胸前区疼痛麻木。
2.2 神经根型:2.3 脊髓可因椎管变窄刺激压迫引起血运障碍而出现脊髓症状。
2.4 混合型:即神经根型和脊髓型和脊髓型二者同时存在的类型。
2.5 椎动脉型:颈椎的骨赘可压迫或刺激动脉,引起脑底动脉循环不良。
2.6 其他类型:如食道梗阻型,交感型等。
3 X线检查3.1 常用X线拍片有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前屈与后伸位片,还有特殊拍片如体层、CT、碘油造影等。
3.1.1 正侧位片:必须保持自然姿势。
3.1.2 双斜位片:左右45°,或48°等。
3.1.3 前屈与后伸位片:此法较常用。
3.1.4 特殊拍片:进来多以CT代替。
3.1.5 碘油拍片:进来使用较少。
3.2 以往对颈椎病X线表现可归纳为8个方面。
3.2.1 好发部位:活动度大的下段颈椎C5-6受累为最多,C6-7及C4-5为次之。
3.2.2 颈椎弧度的改变:有变直,后突、反弯曲及过弯曲等。
3.2.3 颈椎不稳:多伴椎体小关节韧带松弛、椎间隙变窄及椎间盘变形所致。
颈椎病的X线诊断目的:探讨X线诊断颈椎病的价值。
方法:收集50例经临床及X线确诊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生理曲度改变共35例,占70%;钩椎关节改变共18例,占32%;颈椎椎间隙改变共1例,占38%;椎间孔变形共21例,占42%;韧带钙化或骨化共19例,占38%;颈椎移位共1例,占2%。
结论:X线诊断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颈椎病;X线;诊断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颈椎病出现低龄化趋势。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简称,指颈椎间盘、椎体及其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致使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常规的X线检查是一种实在、经济、方便、易行的手段,尤其在基层医院仍是首选。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来临床X线资料较完整的颈椎病患者50例,以进一步提高X线对颈椎病诊断的认识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颈椎病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40岁15 例,41~60岁28例,61~75岁7例。
大多数表现为颈部不适,伴放射性肩臂疼痛、手指麻木感,肌力下降,肢体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头昏、恶心、心慌、失眠、胸闷、气促等症状。
1.2 方法50例患者均常规摄有正、侧、斜位片,部分患者加摄有颈椎过伸过曲位。
正位片主要观察钩锥关节、椎间隙改变,是否有颈肋等先天变异;侧位片主要观察生理曲度,有无椎间隙狭窄、骨赘及韧带钙化;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形态,钩锥关节有无增生;过伸过曲位片主要观察各椎体间有无成角及向前、向后的滑脱移位。
2 结果2.1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为前凸,变直、后凸或反弓(“S”形或反“S”形)均为异常。
生理曲度改变原因是颈部附近肌肉因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痉挛的结果,好发于C5~6、C6~7及C4~5者次之,这与下段椎体活动度大,易受磨损有关。
颈椎的X线诊断体会颈椎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负责支撑和保护人体的脑部,同时还要承担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因此颈椎问题的疾病也是非常常见的。
在接受颈椎诊断的过程中,X线检查无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介绍我在颈椎X线检查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X线检查的原理X线检查是通过使用X射线管向身体部位发射X射线,然后通过检测X射线产生的影像图像的方式来得到某一部位的影像结果。
该影像通常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的骨骼、内脏和肿块等,因此在颈椎诊断中,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了解颈椎的结构、发现颈椎的病变情况。
X线检查对颈椎的诊断意义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颈椎的骨骼构造,识别各个颈椎的位置和形态。
通过X线影像,医生可以判断颈椎是否椎间盘突出,并确认颈椎是否存在骨质增生,骨折或者其他异常。
最常见的颈椎问题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和退行性颈椎病等,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颈椎X线检查的具体过程颈椎X线检查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前往医院或诊所预约X线检查。
在预约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和症状,以便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第二步:到医院或诊所进行检查。
在检查前,需要脱掉所有可能阻止X射线穿过的衣物和配饰,如项链、手表、胸罩等,并根据医生的指示做好颈部的伸展、屈曲等动作。
在检查中,需要先站立或坐着,然后医生会让你把颈部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进行X射线的照射。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几次,以确保医生获取到足够的影像。
第三步:等待影像结果。
通常来说,在颈椎X线检查之后,医生会对影像结果进行解读,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等待的过程中,病人可以自己注意自己的颈椎的状态,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伸展动作以改善颈椎的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在进行颈椎X线检查之前,病人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最好先告诉医生。
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X射线的结果。
•如果对X射线敏感,或者怀孕(尤其是初期),最好向医生咨询是否能够进行X线检查。
颈椎张口位x线报告书写
颈椎张口位X线报告。
临床诊断,颈椎病变。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方法,颈椎张口位X线片。
检查结果:
1.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C6/7椎间隙变窄,椎间盘高度减低,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2. C4椎体前缘局部骨质增生。
3. C5椎体前缘局部骨质增生,椎间盘高度减低,椎间隙变窄。
4. C6椎体前缘局部骨质增生,椎间盘高度减低,椎间隙变窄。
5. C7椎体前缘局部骨质增生,椎间盘高度减低,椎间隙变窄。
6. 双侧椎间孔对称,未见明显异常。
7. 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C6/7椎间隙变窄,椎间盘高度减低,椎体边缘骨赘形成,C4、C5、C6、C7椎体前缘局部骨质增生,提示颈椎退行性变。
建议结合临床,进一步详细检查。
附,颈椎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
以上就是颈椎张口位X线报告的内容,希望对您的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请及时咨询医生,谢谢。
颈椎的X线诊断体会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经过人体组织后的吸收与阻尼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像,从而反映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颈椎疾病的诊断中,X线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便宜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本文将通过个人的实践经验,探讨颈椎的X线诊断体会,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检查方法颈椎X线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正侧位、斜位、屈曲位和伸展位等。
其中正侧位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直观显示颈椎的形态和骨质结构情况。
斜位则是用于检查椎间隙的缩小或扩大,以及椎间盘的突出或膨隆等情况。
屈曲位和伸展位用于检查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化和椎间盘的突出程度等。
在选择检查方法时,应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
检查结果颈椎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主要包括颈椎的形态、骨质结构、椎间隙大小和椎间盘的情况等。
其中,颈椎的形态和骨质结构是判断是否有骨折、畸形、骨质增生等病变的关键,椎间隙的大小和位置则反映出颈椎的稳定性和相邻椎骨之间的关系,椎间盘的情况则可显示出是否有突出、膨隆、退化等情况。
针对不同的颈椎疾病,可以通过X线检查得出相应的诊断结论。
诊断体会1.注意影像质量影像质量是颈椎X线检查的基础,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因此,在检查前需要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参数,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也应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让患者保持舒适和放松的状态,以提高检查的效果。
2.结合临床表现颈椎疾病的诊断并不仅仅依靠X线检查结果,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和影像学表现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进行X线诊断时,需要将影像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结合,确立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在做好诊断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操作,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
3.持续学习和更新技能颈椎疾病的诊疗需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医学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颈椎病分型x线诊断标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颈椎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根据病变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颈椎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颈椎病的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椎病分型x线诊断标准。
一、颈椎病的分型1、颈椎生理曲度减少型:主要是由于颈椎在非正常的负重状态下,颈椎前凸度逐渐消失,出现颈椎反曲等症状。
2、椎间盘突出型:发生在颈椎椎间盘周围的膨出或突出,引起颈椎间隙变窄,压迫神经根、脊髓等。
3、椎管狭窄型:颈椎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损伤,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4、骨质增生型: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椎退行性病变症状。
5、滑脱型:高位颈椎的前移或下位颈椎的后移导致颈椎滑脱,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或脊髓受压等症状。
6、颈椎关节半脱位型:关节面之间不良自相骨性限制,出现关节间隙增宽,颈椎移位等症状。
二、颈椎病分型x线诊断标准1、颈椎生理曲度减少型:颈椎平直或出现不规则曲度,C2-4前缘翘起,可见颈椎骨质硬化,椎间隙正常或关闭,椎体高度无变化。
颈椎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角度小于20度。
2、椎间盘突出型:椎间盘弧形轮廓飘逸或平坦,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见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
椎间隙变窄、椎间隙的轮廓不清楚、椎间盘形态的改变以及颈椎弓的缩小,均是颈椎椎间盘突出的标志。
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确定突出的程度和部位。
3、椎管狭窄型:颈椎椎管狭窄或闭合,可见颈椎横突增生,椎管狭窄,受压的神经根周围有早期的神经髓纤维损害症状,如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
CT或MRI检查有助于确定患病程度。
4、骨质增生型:椎体缩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内不规则突起、钩突、棘突等,椎间盘突出很少或不存在,其影响颈椎的功能主要是因骨质增生加重导致颈椎间隙的变窄所致。
5、滑脱型:颈椎前移或后移,超过3-4mm或相邻两椎体间距的25%以上,突然消失的未成熟的关节面,9度以上的角度变化。
有关“颈椎骨质增生”的X线标准
有关“颈椎骨质增生”的X线标准如下:
1.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正常的颈椎表现为轻度前凸。
然而,如果患者有颈椎骨质增生,颈
椎的曲度会变直,甚至可能会出现反弓现象。
在X光片上,可以看到颈椎的生理前凸消失,代之以直线或者向后凸出的弧线。
2.椎间隙变窄: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和骨质增生,椎间隙在X光片上会显示变窄。
这可能
是由于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以及纤维环破裂等原因造成的。
3.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孔是神经根从椎管内穿出的通道。
当骨质增生发生在椎体后缘或
者小关节突时,可能会挤压椎间孔,使其在X光片上显示变形或变窄。
这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
4.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在X光片上,可以看到椎体边缘出现骨赘或者骨刺。
这些增生的骨
质可能会向水平方向生长,甚至可能形成骨桥连接相邻的椎体。
增生的骨质在X光片上呈现为高密度的影像。
5.韧带钙化:项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等颈椎周围的韧带在X光片上可能显示为钙
化。
这表现为韧带区域出现高密度影像,形状可能因钙化的程度和位置而异。
韧带钙化是颈椎骨质增生的间接征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