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资料

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资料

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资料
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资料

中国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研究

摘要

随着应计制会计在市场中的践行和实施,配比性原则成为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并受到了市场和企业的重视,它关系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运营发展情况。同时,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损益信息的基础。所谓的配比性原则即是指上市公司需要在一个周期内确认实际获取的收入,必须确认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与费用支出情况。配比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衡量一段时期内上市公司实际收入与成本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上市公司在某个具体阶段的经营业绩好坏可以直接从配比程度上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盈余状况将关系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与业绩的判断和评估,它能够更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来给投资者作为参考依据。目前,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盈余计量与确认等相关问题。各领域的研究学者不仅注重对盈余数量大小的分析,还将盈余质量作为研究重点进行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分析盈余问题时,就必须考量到上市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它不仅会对公司盈余数额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盈余质量。及其合理的把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原则也成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或公司在具体时期内的收入与成本费用情况进行确认、整合,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内部动态发展情况,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调整,以此来帮助改善运营情况。

关键词

配比性原则配比程度和表现收入与成本费用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come and cost ratio of sex

research

Abstract

With accrual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market, matching principle t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them, and by the market and the importance in enterprises, it is related to a listed company's operation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basis of profit and lo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o-called principle which means the ratio of listed companies need to make sure the actual income obtained in one cycle, must be confirm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sts and expenses situation. Matching principle is fundamentally a period of time is a measure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listed company's actual revenue and cost expenses.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can be reflected in a specific phase of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directly from the ratio of degree.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surplus situation will be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to judge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the more it can reflect the actual operating statu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give investors as a reference. Currently, practitioners and theorist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surplus and other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 related issues. Researchers in various fields not only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ze of the surplus quantity, earnings quality will be the focus of research as a series of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nalyzing the surplus problem, we must consider the extent of the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revenue and costs, which would not only affect the amount of earnings, but also affect the earnings quality to some extent. Its 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the revenue and cost control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it can effectively be business or company within a specific period of revenue and cost situation for confirmation, integration, not only to help companies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 enterprises make practical decisions and adjustments in order to help improve operations.

Keywords

The matching principle The matching degree and performance The income and cost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选题的背景 (1)

2、选题的意义 (1)

(二)研究现状综述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或内研究现状 (2)

二、选题理论分析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主体 (3)

三、研究设计 (4)

(一)样本选取 (4)

(二)变量定义 (5)

四、实证结果 (5)

(一)实证结果分析 (5)

1、配比程度的变化趋势 (5)

2、影响配比程度的因素 (7)

(二)建议与对策 (7)

(1)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 (8)

(2)企业加强对成本的评估和控制能力 (8)

(3)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成本审计 (8)

(4)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9)

五、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随着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财务报表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信息中介机构,还是相关评估部门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将财物报表的信息披露作为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财物报表信息中的成本信息相当重要,如何正确的核算利润收益情况,取决于成本核算的精确度,而成本配比又直接影响到核算水平。在以往的财务计量体系中讲求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其中就包含配比原则,这一原则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判断明确企业的发展运营综合情况来执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不失偏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里就首先提出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该原则中明确了遵循配比原则的重要性。从实质上来说,该原则的提出也反映出了在实际的财务审计过程中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重要联系。因此,不难看出,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必须将各项经济事项进行配比,然后再根据其活动时间进行配比,使其各项内容能够有效的对应起来。而在2006年该准则又被进一步完善,一般原则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新时期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这项准则中并没有将配比原则作为重点内容。然而,就新时期的社会市场发展而言,配比原则是否行之有效,抑或是不再需要原先的配比原则,还是说审计分析师不再依赖于配比原则来解决收入成本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2、选题的意义

所谓的配比性原则即是指上市公司需要在一个周期内确认实际获取的收入,必须确认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与费用支出情况。配比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衡量一段时期内上市公司实际收入与成本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上市公司在某个具体阶段的经营业绩好坏可以直接从配比程度上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盈余状况将关系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与业绩的判断和评估,它能够更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来给投资者作为参考依据。现阶段的体系中,配比原则只运用于部分利润内容,所以为了不混淆概念,没有将其纳入到新的准则之中,但却实

际存在于计量过程里。合理的把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原则仍旧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地将企业或公司在具体时期内的收入与成本费用情况匹配,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内部动态发展情况,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调整,以此来帮助改善运营情况。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收入与成本支出情况的匹配程度。本文将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适当的行业样本对其收入-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根据样本研究过程中配比程度的变化趋势来进一步探究影响配比效果的相关因素。无论是收入和生产成本配比程度还是收入和营业成本配比程度表现情况各异。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自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存在关于收入成本配比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时间发展较早,有着比较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Paton作为研究代表的相关学者就在研究会计本质问题中提出了收入成本配比这一内容。但在这一时期里,针对收入成本配比的实证探究活动还比较少。在二十一世纪初期,Dichev则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由于人们在早期阶段受到主流思想影响,将市场视为有效性环境,由此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会计政策已经企业利润中所潜在的信息内容,或者是因为资产负债表中心论慢慢取替了利润表中心论,与收入成本配比没有直接关联。后来,又有部分学者对企业利润与收入成本配比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配比程度平滑利润的假设来进行相关探究活动。除此之外,部分学者还探究了成本操纵利润在盈余管理中的影响来探析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

2、国内研究现状

企业运营管理需要能够科学地进行核算财务信息,加强盈余管理,这就需要通过成本配比来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国内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盈余管理与成本计量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张俊瑞为代表的几位学者就针对实际企业活动中的盈余管理作出了系列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将实际企业运营管理方式归纳成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生产操控、销售操控、费用操控、证券投资和出售固定资产、股票回购。在这之中的生产操控与费用操控是通过成本计量或成本配比来实施的操控方式。根据研究的结果表明,非微盈企业的异常可操控费用明显高出微盈企业。

而后来的学者逐渐意识到控制成本费用存在较大的弹性和空间,针对支出资本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成本费用化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

根据国内外关于配比原则的研究理论,可以明确配比性原则实质就是需要做到某一个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或是某一段会计时段内的收入与该时段内的耗费相匹配,或是某产品的收入必须同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这一原则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会计实践过程之中,但与配比原则相关的理论国内外研究都比较少,大部分理论普遍论述了配比程度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对来说关于该原则的实证研究比较贫乏。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企业规模发展迅速,企业自身内部结构等各项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配比性原则的主要特征,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原则来辩证地看待盈余质量,不单单只注重到对盈余数量的分析,还要考量到公司实际的配比情况,明确其中的影响因素,从整体上提高盈余质量。

二、选题理论分析

(一)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在一段周期内的发展情况可以从盈余状况上直观看出,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盈余情况来分析和判断企业的发展走势。所以,确认和计量盈余及其后果总是和基本理论构建边界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者不仅要注意公允价值问题,还需要更加重视视盈余质量。从21世纪末大量学者在盈余质量问题上作出了针对性研究,不仅有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还包含了各项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开支情况和盈余水平。并且会对企业的当前盈余数额产生较大影响,以及对成本收益和盈余质量的影响。成本收入比是指会计师或会计期间所取得的对象应该是得到税收成本发生的匹配。为了准确计算的会计期间,获得的会计实体的盈利或亏损,净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匹配,权责发生制和协同工作,以确定实际盈亏。只有当收入和支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报告,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损失,所以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并提供有关信息和可靠的连接的用户。因此,所有的原则意义重大,世界各国的会计实践中起重要作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在企业中。然而,研究人员配比原则研究规模很小,而且大多数现有的文献对理论上比较的原则,实证研

究更是稀少。学者收入和配套费用原则的实证研究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环境,由于市场转型,中国企业的升级发展,再加上上市公司的创新和研发更加迅速,促使了高科技的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的业务的不断壮大,快速增长,其内部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与此同时也在改变着公司的内部结构,这将直接关系到收入成本的配比程度。

(二)研究主体

针对上市公司的配比程度展开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一方面来说,匹配的收入的质量方针影响是比较大的,会计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确保审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是信任程度高的基本原则。在本文中,以配比性实证研究的特点为原则,以更好地理解配比原则,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所以,本研究对财务信息的用户,能够全面透彻地认知企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财务信息,人们的分析不仅需要关注信息本身,而且还必须注重成本收益报告,并以这种方式减少顺差只重视盈余数量,而完全对盈利质量产生误解。最后,本文的分析研究内容对会计政策设计制定者的调查结果也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在该研究过程中,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基本内容分析,生产企业实际的的收入变化和成本报表的水平以及配比程度变化进行全方位调查了解。同时,本文还从影响收入和成本率水平因素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本文中,通过对生产企业的实证研究分析其成本收入成本配比程度的变化趋势。从成本结构的方面来探究影响配比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2006~2012年的生产制造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其配比程度在几年间发展的变化趋势。根据实证显示,在这一阶段中配比程度初期呈现出下降趋势,转而开始逐步上升。针对不同时期的企业运营发展分析,可以明确生产制造类上市公司的配比程度主要受到成本费用结构影响而发生改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在我国证券市场刚刚形成的初期阶段,因为没有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标准而致

使各种虚假披露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干扰了市场有效秩序。于是,我国相继出台了各项会计审计条例。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与之相完善的38项细则和条例,以此来规范市场行为。从新旧准则的变化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新准则也将资产负债观作为了基本的理念基础来在市场中践行,而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情况。除此之外,我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初现端倪,该时期内的数据口径不对应,再加上生产制造类企业占据整个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选取本文将2006~2012年的生产制造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内容,综合考量到相关回归涉及的先后数据和变量定义。

在样本的选取上主要考量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2006年我国形成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而在新体系的背后实际上也存在着会计理念的改变,资产负债观成为会计基础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配比性原则。二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初始发展阶段信息披露标准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标准,因此早期的数据不具备参考意义。三是,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研究内容将实际取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对该样本进行适当处理,首先将缺乏指标性数据如运营业务收入、成本支出等样本舍弃,将剩下的7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CSMAR 财务报告数据库。除此之外,本文将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及数据表格处理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二)变量定义

本研究针对样本进行调研的研究模型主要是依赖于Dichev的计量方法,其基本的回归模型参见以下内容:

OTR表示的是在t年的发展过程中前后总资产平均值的标准化结果,其中,

t

TC表示的是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总即在t年中该企业的运营阶段总收入情况。

t

PC是在该阶段内成本,可以用总收入减去总利润再来除以总资产平均值得到。

t

的总生产成本,可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值与营业成本之和来除以总资产平均值得到。

来衡量。而收在上述式子(1)中,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通过系数

2

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与该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系数取值越大,说明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

四、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

1、配比程度的变化趋势

通过上述式子(1)可以将统计到的数据借助SPSS软件进行回归性分析,由此得到了具体的系数表,如表1所示。

表1 回归分析系数

图1 回归分析系数曲线图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走势情况,为了进一步看清走势列出了回归分析系

数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在研究过程中,第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结果显示,该模型的W D -值平均每年都约为2,也就是意味着式子(1)并没有自相关关系。当Sig 值低于0. 001时,F 值一般大约为5000,也就是表明存在的线性关系十分明显。根据上述的图表能够直观的发现在这几年的发展里,所研究的上市公司配比程度整体上呈现出初始阶段下降后来逐步上升的趋势。自2005年开始下降,直到2007年开始有所缓解而呈现出上升趋势,直到 2011 年又开始降低。从整体上来看,该变化趋势前后处于持平状态,几年间有上下波动。但就该研究对象而言,由于选取的对象是生产制造类上市公司,其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较高。这也是受到企业的本身运营性质影响。现阶段,这类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之间的较量比拼与与日俱增,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类上市公司只有从根本上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够真正在同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必须着重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水平,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企业创新,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收入与成本的配比程度。

2、影响配比程度的原因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是什么因素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程度发生变化,需要结合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究。为明确了解影响配比程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针对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将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细化包括营业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其中期间费用与生产成本是营业成本的两个基本组成。以此来构建出以下模型:

1t 4t 3t 2t 10t -++++=TC OTC OPC TC OTR ααααα (2)

15432t 10t -+++++=t t t t TC OTC SMAC PC TC OTR αααααα (3)

基于上述两个模型可以将统计到的数据借助SPSS 软件进行回归性分析,并通过数据整理用折线图呈现出营业成本系数的变化过程(参见图2)。同时,也通过数据分析作出了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系数的变化曲线图(参见图3)。

图2营业成本系数折线图

图3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系数折线图

根据绘制的折线图可以发现,将成本费用进行细化后,各种类别的成本支出在这几年间都呈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相对来说生产成本的变化比较小,而期间费用和营业成本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这也反映出营业成本与收入配比性之所以呈现出下降后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期间费用与收入的配比程度发生变化,两者存在较大的关联。一方面,配比程度变化趋势的拐点处,也就是2007年,可以反映出那一时期出台的新的会计准则对收入成本配比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是在不断摸索和适应,学习更好地控制成本来增加收益。正是这一改变也使得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不断调整和改进。所以,本研究深入探究这两个方面对配比程度的实际影响。

从第一个方面来考量分析,由于我国在06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列出了多项新的管理制度条例,而使得这一时期后的会计审计理念有所升华,而不仍旧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之上固步自封。新时期的资产负债观也被视为了关键的理念基础,尤其是针对所得税制定的相关条例更加切实可行。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取得负债和资产,应按照使用平衡债务法对所得税的规定,使主的好值转移到损益表平衡,未来的债务和实际资产资产可收回更真实的反映。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测量模型,添加了一些新的会计准则,并作为财产的价值的衡量存在局限性的公允价值,改变测量收入的做法的方式。第三是衡量盈利和亏损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利润直接归属利润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以及损失金额,在概念引进损益和变化量的测量模型,在这些新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测量产生变化,这种效应是通过收入的测量方法成本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成本比例的收入。所以,在会计准则出现整改后,也直接影响到了收入成本配比性。科学严谨的准则体系也促使配比程度有所提高。由于新会计准则计量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科学,这也增加学位的比例。而自2007年以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成本比收入水平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从另一方面来说,成本费用结构的发展调整也关系到配比程度的变化。营业成本和其他支出等费用都会导致配比程度发生变化。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配比程度产生影响。

五、建议与对策

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来说,上市公司如何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跟上提高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发展项目必须要参考和借鉴社会平均价格来寻求扎实稳健的发展道路。企业项目发展需要循序一定的价值规律,充分提高和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洪流中跻身前列。否则,只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亏损,而致使企业走向绝境。所以,上市公司必须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加强管理控制手段,提升成本控制意识,从各个方面着手力求以正当手段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费用,将盈利空间扩大。上市公司需要在自身管理上进行创新,减小内部发展负担,在发展项目和业务上加强控制手段,以减小不必要的支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收益才能够为企业未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不足之处还有待指点和完善。

(1)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上市公司的需要对各个项目合同实行详细有效的会计准则,合作双方按照规范签订项目合同,确保后续项目开展依照合同办事,降低合同的风险,并且遵循正当交易的市场经济秩序,能够保证合作双方都得到应有的最大效益。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项目合作的监督管理。另外,如果收到不可控因素或项目调整影响而发生成本变化,需要第一时间将调整内容和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并经由财务部门签认后实施,以此来真实准确的反映项目开展过程的经营业绩。

(2)企业加强对成本的评估和控制能力。企业应该把握好项目发展阶段,能够将合同与成本评估与控制进行有效的衔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确保在各个阶段能够控制成本费用。上市公司需要将目标成本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进行落实,与此同时还需要兼有成本属性和目标属性。而在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块需要综合会计部门、行政部门、采购部门等各个相关部门,结合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内在结构、环境和项目工程发展的全面分析来达到一致方向。企业正确的制定目标成本能够更好地践行新会计原则,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准确核算各项费用支出,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作为对各部门工作开展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所以说,目标成本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而言也相当关键。

(3)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成本审计。第一步,需要建立各种相关财产物资的清查、报废、转移、收发、领退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和涉及到成本和项目工程的原始数据,开发或材料审查的项目,提高了基础工作的成本审计工作,增强成本管理的可靠性。然后,还需要动态地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预算、最终核算,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已经尚未投入而需要的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核算,划分各种类别成本费用支出,将成本审计工作细化。

(4)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上市公司的项目内容繁杂,涉及到各方各面,毒刺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挖掘和吸纳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来加强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的管理水平。无庸质疑,新时代企业的未来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素质人才。所以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内部员工的专业水准。成本核算与控制并不是空洞的号召,而是需要依赖于高专业水准的员工响应号召,为企业做出看得见的努力和贡献,为企业创造有效价值。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提高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

力,多多鼓励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职称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配比性特征进行了合理的实证分析,为应计制会计在市场中的践行提供了有效依据。合理的把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原则仍旧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地将企业或公司在具体时期内的收入与成本费用情况匹配,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内部动态发展情况,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作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调整,以此来帮助改善运营情况。上市公司需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能够对外正确披露财务数据信息,并时刻动态掌控企业内部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程度。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核算会计损益需要借助配比原则,如果配比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损益信息更加趋近于真实。而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有所差异,所以企业的营业成本率各不一致,在探究配比程度时需要忽略这一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政策,能够加强市场信息披露的稳定秩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审计质量,遵循市场信息披露原则,增加独立审计等工作。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更加迅速,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上市公司需要严格把控收入成本的配比程度,才能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俞立濛. 配比程度、审计质量与分析师预测[D].南京大学,2013.

[2]杨成文.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

[3]燕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薛杨. 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5]王新虎.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收益计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6]任世驰. 公允价值计量与动态反映会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7]李富君. 综合收益观下利润表要素的确认与列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8]梁晶晶. 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9]夏梅. 计量基础、配比原则与经济后果[D].河北大学,2013.

[10]樊丽莉. 会计收益质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11]郑晓鸥. 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12]李会山. 基于综合收益理论的利润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13]牟韶红,李启航,陈汉文. 内部控制能够抑制成本费用粘性吗——基于信息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15,02:118-129.

[14]胡秋昱.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研究:理论与实证[D].宁波大学,2012.

[15]邹理. 递延所得税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6]曹歌. 管理者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7]龚成. 收入与成本在施工企业中配比的应用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45-146.

[18]李莉.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9]李永珍.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20]杨晶. 现行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1]Yu-Hsuan Lee,Tsai-Hsing Wu,Chao-Chyun Chen. The successively temporal error concealment algorithm using error-adaptive block matching princip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4,1019:.

[22]Kezhen Qi,Qing Qin,Xiaochuan Duan,Guichang Wang,Liyan Wu,Wenjun Zheng. Geometric Matching Principle for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Ionic Liquids: A Simple Method into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Shape‐Controlled Chemistry[J]. Chem. Eur. J.,2014,202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迄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上市公司进行外源股权融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场所。 在成熟市场上,企业融资存在“啄食次序”(pecking-order),即相对于外源融资,企业更偏向于内源融资,相对于股票的权益融资,企业会更偏向于债权融资。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1]。对照西方融资顺序理论,内外源融资偏好是一致的,在股权和债权的融资顺序上并不适用。针对我国融资市场出现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对融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试图说明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状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是建立在股票公开发行和交易基础上的。从广义上来讲,它包括股票融资和直接接受投资的融资;从狭义而言,就是股票融资。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概念,即指上市公司为融通资金而进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行为,具体包括初始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和后续股权融资(配股和增发)。 中国企业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

“配股热”或“增发热”;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保持很低的资产负债率,而另一方面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这是与国外成熟融资市场的“啄食次序”所不同的,我国企业在外源融资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欲望和行动。自1990年股市成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0家,到2004年已达1377家;1991年,我国股票筹资额只有5亿元,2004年达到1510.94亿元,企业对公开发行股票的愿望仍然十分强烈,对上市资格和上市后股权融资资格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过。从1991年-2004年我国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额(见表1)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股权融资的金额远远高于债资。 表1 1996—2004年我国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额的比较(亿元)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债权融资268.92 255.23 147.89 158.2 83 147 325 358 327 股权融资425.08 1293.82 447.04 556.26 1389.09 604.50 698.95 988.16 1510.9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5年》整理计算 二.股权融资成本构成 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两大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在融资初期确定或预计要支付以货币度量的费用;隐性成本是指非货币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本文主要从广义上讲。 围绕资本结构理论,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研究,最早的有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以及介于两者之中的传统折衷理论。在1958年,美国两位学者Miller 和Modigliani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以及啄食顺序理论。 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钢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据了解,钢铁行业可分为三类:普钢类、金属制品类以及特钢类,本文发现普通类钢铁企业的业绩较好,这与该类企业的市场、规模、产量等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事实上普通钢类企业在钢铁行业中一直占主导位置。而金属制品企业一般以产品深加工为主,虽然产品附加值较高,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和数量较小,处于产业链下游,所以不具有代表性。而特钢类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处于行业下游。所以本文中选取了普钢类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作进一步研究。 下表分别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以及武钢股份等八家上市公司的百分数资产结构简表:分别反映了这八家企业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

这八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而且都经历了漫长的股权改革,在钢铁行业具有代表性。在这八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中,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占到的比例最大,而长期负债占的比例最小。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重远远大于长期负债,这种情况在我国钢铁行业十分普遍,这说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和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短期借款偏高,此外这些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在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后,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资本结构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了解,意识到了科学的资本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在现金流充分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调整负债期限结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这对于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二)我国钢铁行业资本结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偏大 股权结构是指企业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安排,我国的股权结构最早是按照所有制性质设计的,主要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等四类股权。通过统计我们发现目前30多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多为国有股股东,其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提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简要分析了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优序融资;融资结构;绩效;制造业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一)内部融资。1990~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比例。(图1) 从平均水平看,内部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部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部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部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三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国、法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部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 我国企业融资行为发生在资本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虽然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无法确知企业的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确切比例,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倚重银行贷款提供大量运营资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则偏低,有研究表明,内部融资比例不到2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融资所占的比例。而且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例高于债券融资。 (二)外部融资。我国企业2000~2007年外部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表1)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银行信贷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占比平均高达85%以上。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负担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应由财政承担的职能,造成国有企业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局面。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且很不发达,所以其他所有制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从而也形成了高负债的局面。随着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逐步淡出政策性业务,国有企业的外部信贷约束逐步增强。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开始对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进行信贷限制,因此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几年逐步下降。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浅析 目录 一、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 (一)企业融资结构的涵义 (1) (二)公司治理结构涵义 (1) (三)新的融资结构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2)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现状及其分析 (2)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分析 (2)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分析 (3)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4) 三、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完善治理结构的对策 (4) (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 (二)优化债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 (三)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 谢辞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磨砺,我国资本主义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作为历史尚短的新兴市场,在不断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残缺导致的智力效率低下就是一个突破问题。融资结构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问题,对于提升一国的经济水平乃至市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公司治理结构”为逻辑,采用规范分析与比较分析想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具体而言,本文先以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和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模式两个方面,论述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分别从股权治理、债权治理、融资结构综合治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较全面的透过融资结构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目的是提出一些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相关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 ○吕长江韩慧博 摘要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还是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都缺乏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的整体认识,从而把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特点,因此,本文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而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得出企业的获利能力、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率负相关;公司规模、公司的成长性与负债率正相关的结论,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布规律 *本文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9EJY007,00BJY055)的资助。 一、 研究背景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从而影响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控制的程度。因此,关于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财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1958年Modiglian和Miller提出MM定理开始,资本结构的研究以至整个财务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化的轨道。MM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完善的资本市场等假设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MM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思路和方法的开拓性,MM把现实中的复杂因素通过假设的形式抽象掉,将资本结构问题归结到企业价值与企业行为、投资者行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把财务问题的研究纳入到市场化的轨道。 后来,针对MM定理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前提假设,研究人员进一步扩展了MM定理,使其更加接近现实,如引进了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从而使资本结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在国外的研究资料中,实证研究方法对评价、验证各种理论观 点以及启发新的思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也相对较为滞后,尤其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证研究资料较少。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学者所重视,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陈晓、单鑫(1999)对上市公司负债率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长期财务杠杆与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短期财务杠杆对资本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增加长期负债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在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陆正飞、辛宇(1998)通过对1996年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企业的实证分析,认为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甚显著。李善民、苏(1999)对1993、1995、1997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政府干预较少或公司规模、经营状况剧烈变动时期,有关融资理论可以对公司的负债情况进行较好的解释,在相对稳定时期则反之,这一结论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的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还是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都缺乏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的整体认识,进而把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特点,因此,本文拟通过对1998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金融类企业资本结构特殊,故未列入)的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主要特点,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1998年的数据资料,对工业类企业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得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于《深沪市上市公司1998年度及中期报告汇编》光盘(证券时报社等编)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目录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绪论 (1) 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2) 1.1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2) 1.2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4) 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 (7) 2.1从融资态势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7) 2.2从资本结构特点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7)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9) 3.1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9)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1) 4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14) 4.1国外企业融资结构的启示 (14) 4.2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16)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近年来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围绕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纵观各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公司治理以及最近两年以来最热的股权分置改革上面,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这些上市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业已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的上市动机还不是理性的,他们仅仅是为了能更多的在证券市场上“圈钱”,这个上市公司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是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而这种不理性的上市动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本文将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为主线,来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们应该重点改进的地方作详细介绍,最后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得出了作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是为上市公司今后的融资结构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建议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与经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特点,提出了代理成本资本结构解决方案:扩大债务融资比重,控制配股融资比重,建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情况也可以在股东与企业经理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关系框架之内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性,以及企业借贷市场特点,使得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以及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 1.股东与经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肩负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国企解困,同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国有性质而出现了大量国有股份和法人股份,并且从长期绝对控股愿望出发对这两部分股份都作不流通处理。这样形成了我国特殊意义证券市场。据资料,截至1999年10 月2日,我国已有1003 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数为2816 亿股,其有股约1902亿股,比例为67 ? 56%并且在总股本超过4亿元112家公司中,国有股比例超过70%占了半数以上。? 可以看出,深沪两市中有近三分之一(32 ? 43%上市公司国家股所占比重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在目前这样一种股权流通机制下,相对集中大股东与相对分散小股东之间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知道,股票投资收益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红利收益;另一部分为资本利得,即买卖股票所获得价格差。国家大股东股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正常上市流通,因此,他不可能通过正常交易获得资本利得收入,这样他收入来源就只有红利收入这一项了。而资本利得和红利支出二者之间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苏泊尔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非常迅速。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力度大大增强。融资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而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重偏低,这一现象有悖于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主要对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等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和说明。以及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 自从20世纪50年代MM定理诞生以来,资本结构问题便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本结构决策是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只有深入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才能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全局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至今为止对于资本结构的解释有多种理论,譬如平衡理论和优序理论。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地作出解释。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为其生产经营融资而发行的各种证券的组合。一般地人们将其特指为企业资产中股权与债务之间的相对比例。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它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决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成为影响公司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如下:通过比较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权益类科目差异相当大。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与西方国家差不多,大都在35%~43%之间,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重高,超过50%,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40% 以下,相应地,我国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相当低。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资金,最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然而,在筹集资金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视权益融资为首要途径,对于负债则过于谨慎,表现为上市后极力扩大股票发行额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为主,很少支付现金股利。 中外众多学者先后进行过大量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研究。由于处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1991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总体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普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水平相对偏高、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些特点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尤其股权融资偏好更是有悖于“优序融资理论”。但是,2002年沪、深两市100家样本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从融资行为动机角度证实了在目前中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架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是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这种融资方式普遍低效的事实。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 ( 一)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1.融资顺序逆转, 严重依赖外源融资。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 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 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与之几乎相反。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内源融资在上市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分析 內容摘要:資本結構理論是基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研究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本文闡述了現代西方資本結構理論中的MM理論,權衡模型,激勵理論,非對稱資訊理論和操纵理論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的現象,並對影響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缘故及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進行了剖析。 關鍵字:資本結構理論債務融資股權融資 一、企業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指企業各種長期資金來源的構成和比例關係,即企業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係。通常用負債比爲:負債比 = 負債資本總額 / 資本總額。 資本結構理論是西方財務理論的重要內容,並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它基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著重研究企業資本結構中長期債務資本

和權益資本構成比例關係的變動對企業總價值的影響。其內容包括美國學者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MM理論,和在MM理論中引入權衡模型,激勵理論、非對稱資訊理論和操纵理論等。 1. MM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於1958年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治理》一書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論,這時的MM理論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得出的結論爲企業的總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此後,又對該理論做出了修正,加入了所得稅的因素,由此而得出的結論爲: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總價值,負債經營將爲公司帶來稅收節約效應。該理論爲研究資本結構問題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起點和分析框架。 2. 權衡模型 MM理論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只考慮了負債帶來的稅收節約價值,卻忽略了負債帶來的風險和額外費用。現實中,隨著負債的增加,財務風險和費用都不可幸免的,其中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确实是兩種典型的風險費用要素,引入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的MM模型确实是通常所說的權衡模型。權衡模型得出的結論爲: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限制了負債的使用,超過某一臨界點,這些成本會抵消負債的利益。 3. 激勵理論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代理成本影响文献综述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代理成本影响文献综述 ◆吕 锐 西南财经大学时光金融学院 【摘 要】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完的热点,企业代理成本一直是公司治理内部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和管理控制的重要课题之一,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之间相互影响,代理成本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本文在学者现有研完的基础上,一文献综述的形式展示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角度出发分析代理成本的成因和影响机制,力争得出积极研究成果。 【关键词】代理成本 股权集中度 管理层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代理成本是委托人为监督和约束代理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加上执行契约时成本超过收益所造成的剩余损失。代理成本的存在直接导致公司价值的减少,如何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保证公司高效运营并向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努力,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这是自代理问题被提出以来一致备受关注的课题。由于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繁多,本文将影响代理成本的公司治理因素进行文献总结。 公司治理水平与代理成本息息相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制度背景存在差异以及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一、股权集中度 Pound(1993)认为,当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时,由于监督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每个股东都想搭便车,这样就没有一个股东愿意监督管理者;反之,如果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几个大股东,则监督的外部性较小,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行为的经济激励及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的行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Peiderer 和Zechner(1996)认为,所有权的集中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因为大股东比分散的小股东更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而且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减少管理者与众多股东谈判和签约的交易成本。 曾颖和叶康涛(2005)通过构建一个两时点大股东掠夺模型,考察了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逐步上升,大股东掠夺效应先是要超过其监督效应,表现出代理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但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则此时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大股东掠夺程度的进一步上升,但却会使大股东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趋于一致,代理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负相关的关系,即代理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倒U形关系。范勇福(2006)认为理论上有理由断定,股权适度集中和经营者相对独立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和价值最大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基础,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 二、股权制衡度 股权制衡度是指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约程度。关于股权制衡度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已有研究有不同的结论。国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多股同大”能够提高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减轻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高雷、宋顺林(2007)的研究却发现“一股独大”和集中的股权结构能显著减少代理成本,而“多股同大”增加了代理成本,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在我国尚不普遍;宋力、韩亮亮(2005)对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国内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股权制衡度越高而代理成本越大。 三、管理层持股比例 自利的管理者持有的公司股份越少,就越容易与外部股东存在分歧,约束和监督成本也就越高,代理成本也就越高。随着管理者所持有的股份增多,管理者自己所承担的成本亦上升,因为管理者将更多地承担其行为导致的成本。Jensen(1986)认为管理者持股可以减少其与股东的利益冲突。但是,Morcketal(1988)、Mconnell和Servaes(1990)、Kole (1995)发现内部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蔡吉甫、谢盛纹(2007)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管理层持股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 由于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利益出现冲突,代理问题由此产生。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将管理者的行为目标诱致到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方向,便成了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需解决的核心问题。Jensen和Meckling在其经典论文《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中认为,管理层持股能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所以能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按照其理论模型,管理层持股与代理成本的关系是线性的,因而,当管理层持有公司全部股份时,公司价值达到最优。然而,现有研究证实,管理层持股与代理成本是非线性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此时管理层持股可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利益趋同效应);而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某一水平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显显示出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反而会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掘壕自守效应)。管理层持股对代理成本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利益趋同效应和掘壕自守效应间的权衡。 四、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规模 我国自2001年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至今已有8年,但该制度并未取得良好效应,独立董事常被冠以“稻草人”、“花瓶董事”等称号。2004年5月27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的一份“中国独立董事生存现状抽样调查”,反映出我国的独立董事正面临边缘化的命运:33.3%的独立董事表示,董事会表决时从未投过弃权票和反对票;35%的独立董事表示,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这说明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在我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蔡吉甫、谢盛纹(2007)通过对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回归分析,得出独立董事并未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的结论。 在现代公司中,董事和董事会通常是作为股东的代表实施公司治理的。由于董事会把提供资本的股东和使用这些资本创造价值的管理者联系了起来,因而被一些公司治理文献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董事会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其有效性取决于董事会的规模及其构成。董事会规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目前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一些学者认为,规模小的董事会比规模大的董事会具有更强的控制功能。也有学者认为较大规模的董事会因能满足管理幅度的需要而更有利于公司治理。在董事会规模给定的前提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影响董事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的构成上。董事会的构成包括两方而:一是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二是董事长和总经理(CE O)两职的分离情况。其中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是关系到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认为,具有较高比例独立董事的董事会可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的随意决策权。 作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还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应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力,韩亮亮.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1):30-40. 2.蔡吉甫,谢盛纹.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4. 3.吕长江,张艳秋,代理成本的计量及其与现金股利的关系[J],理财者2002. 4. 4.范勇福.股权结构、大股东行为与代理成本.财税金融,2006;10. 5.高雷,宋顺林.管理者报酬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金融研究, 2007;3. 6.龚晶,刘鸿雁.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财经论坛, 2004;5. 72 学术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小商品城)资本结构分析 股票代码:600415 所属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会计全冬媚 学号:20110800260

小商品城资本结构分析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新增门类,是我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大范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提出的一个行业名称。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行业分类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属于第L门类,其中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和日用品出租两个种类,共包括7个小类;商务服务业包括了9个种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其他商务服务,共包括20个具体小类。 二、小商品城概况 (一)公司简介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12月,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2002年5月9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00415。公司现有总股本6.804亿股,拥有15家分公司、9家参控股企业,5000余名员工。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利润8.35亿元,资产总额达120.96亿元。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全球竞争力组织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100强”第二名。 公司以独家经营开发、管理、服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主业。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抓住各个时期我国商品市场发展的机遇,特别是2001年以来,以“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品牌化”为导向,大力开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市场功能,先后投入80多亿元,建成国际商贸城一、二、三、四区市场。公司目前又在着手建设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篁园市场、国际博览中心等重大项目,努力将中国小商品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的小商品贸易平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以四川长虹为例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0-2011-2 学期 资本运作课期末学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以四川长虹为例学生姓名:李若润子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 2012年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会计 作者学号: 2012 年7 月____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持续向上发展,融资成为涉及企业存亡的关键一道口,而融资结构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融资结构既关心到企业发展的微观问题,有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通过资本市场不仅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已日益成为越来越重的融资渠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他们的融资行为也逐步市场化。在进入股权分配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在选择如何确定融资结构的问题上还面临着许多未知。这迫切需要我们做出符合实际背景、可操作性的研究。 期间我们做了许多不同融资方式不同独有特点的研究,发现很多上市公司都很偏好股权融资,期间存在着众多不负面问题,影响企业健康、积极向上的经济、规模发展。如何合理的确立融资结构,这将是我们即将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融资结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理论背景 (3) 第2章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4) 2.1 (一)内部融资 (4) 2.2 (二)债权融资 (4) 2.3 (三)股权融资 (4) 第3章三、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几个因素 (5) 3.1 (一)宏观经济环境 (5) 3.2 (二)行业的竞争情况 (5) 3.3 (三)企业的总体规模 (6) 3.4 (四)资产的结构 (6) 3.5 (五)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6) 第4章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征 (7) 第5章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9) 5.1 (一)上市公司对外部融资依赖过度 (9) 5.2 (二)上市公司都多喜欢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9) 5.3 (三)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较低 (10) 第6章六、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解决对策 (12) 6.1 (一)改正上市公司他们主要使用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手段 (12) 6.2 (二)开拓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渠道 (13) 6.2.1 推进银行系统进行深入的改革 (13) 6.2.2 大力发展企业的债券市场 (13) 6.2.3 完善上市公司管理结构和体系 (14) 6.2.4 充分的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高资本市场繁冗效率 (14) 6.3 (三)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论代理成本的控制——兼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论代理成本的控制——兼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做出了经济学的分析,奠定了“代理人说”的理论基础。代理人的决策不仅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强烈的影响,而且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命运。这些决策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经理人员的能力,而且还取决于经理人员为增加股东财富制订决策的动机。股东通过董事会聘用经理人员对公司的具体业务进行管理。然而,经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却不完全一致。亚当。斯密就曾在《国富论》中指出,受雇管理企业的经理在工作时不会象业主那样尽心尽力。经理人员可能在工作中付出较少的努力,进行更多的在职消费,或选择适合他们风险与时间偏好而不是股东所希望的投资、营运与财务政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重视。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代理问题的种类、用于削减代理成本的若干控制机制进行论述并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一、代理问题的类型 现代公司的经济重要性在于它将许多分散的资本加以集中,并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来运作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制相对于合伙或独资企业而言,集聚了更充裕的资本,所以公司制企业在寻求项目投资和生产营运时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在实现上述利益的同时,公司所有者也将资产的营运权赋予了职业经理人。当股东将经营权赋予经理人员时,经济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便出现了。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负责制订决策以增加股东的财富。股东将公司视为一种投资工具,他们期望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经理们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他们将公司视为获取报酬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源泉,他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有时会以牺牲股东财富为代价制订决策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对股东来讲,防止经理人员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决策的唯一办法是设计有效的雇佣合约,指明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应该采取的特定行为。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股东能合理地设计上述合约,但是现实世界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东并不完全了解企业的管理活动与投资机会,作为代理人的经理阶层比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更了解企业生产、收益和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理阶层就可能采取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股东也就必须承受由经理人员最大化自身利益行为所引致的代理成本,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投资、营运与财务政策,代理行为的“弱无效”有可能导致股东价值的显著减损。我们将代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四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而言,不同种类的代理问题对其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 1.努力程度问题。劳动经济学家指出工人通常会偏好闲暇所带来的利益,直至闲暇所带来的边际利益等于丧失收入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止。对于经理人员而言,上述理论同样适用,因为他们也是受薪雇员,也同样会产生以努力程度为基础的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 (1976)的研究证明,经理人员拥有的公司股份越少,他们在工作中偷懒的动机就越大。对于给定水平的偷懒程度而言,经理人员自身遭受的成本会随持股权份额的增大而增加。所以,持有更少的股权可能使经理人员偷懒的动机更强,这可能会使股东价值遭受更大的潜在损失。偷懒程度是不能直接加以量化的,因此该领域中的实证研究集中于观察经理人员的可见行为并以此作为偷懒问题发生的证据。研究者们检验了经理人员的外部行为是出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考虑,还是因为经理人员对收入、特权或个人名誉的追求。Rosenstein和Wyatt(1994)发现,当一个公司的经理人员被聘为另一个公司董事的消息发布时,公司的股价趋于下降。上述证据与“经理人员有时会为个人利益而制订决策,此类行为会使他们所管理公司的价值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与经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特点,提出了代理成本资本结构解决方案:扩大债务融资比重,控制配股融资比重,建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情况也可以在股东与企业经理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关系框架之内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性,以及企业借贷市场特点,使得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以及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 1.股东与经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肩负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国企解困,同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国有性质而出现了大量国有股份和法人股份,并且从长期绝对控股愿望出发对这两部分股份都作不流通处理。这样形成了我国特殊意义证券市场。据资料,截至1999年10月2日,我国已有1003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数为2816亿股,其有股约1902亿股,比例为67·56%。并且在总股本超过4亿元112家公司中,国有股比例超过70%占了半数以上。? 可以看出,深沪两市中有近三分之一(32·43%)上市公司国家股所占比重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在目前这样一种股权流通机制下,相对集中大股东与相对分散小股东之间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知道,股票投资收益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红利收益;另一部分为资本利得,即买卖股

票所获得价格差。国家大股东股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正常上市流通,因此,他不可能通过正常交易获得资本利得收入,这样他收入来源就只有红利收入这一项了。而资本利得和红利支出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程度替换关系,即红利支出会降低股票价格,减少资本利得;而不支付红利或少支付红利,这时由于股票“含金量”提高,在二级市场上价格也会提高,从而使其投资者获得资本利得好处。按照这一原理,作为具有决策权国家股股东可以通过红利分配政策来实现其合理收入,我们所观察到情况应该是上市公司红利分配中大比例现金红利发放。但是,现实中情况却并非如此。?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分配形式区分为“现金红利”、“送股”(含转增)、“包含配股”(包括单纯配股、配股+送股、配股+送股+红利)、“送股+红利”(指既分配现金红利,同时又送股)及“不分配”等五种不同情形,并且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全部公司为对象,研究其在1993-1999年期间各年上市公司采用以上各种不同分配方案整体分布状况。? 结果如表1资料所示:? 表1?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历年采用不同分配方案公司数量分布? 1999105334719253? 资料来源:1·据1993一1998“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2·1辨年资料据汇智科贸有限公司出版“1997-1999年报大全”计算而得? 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历年来采用“不分配”方案公司所占比重都较大,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苏泊尔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非常迅速。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力度大大增强。融资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而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重偏低,这一现象有悖于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主要对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等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和说明。以及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 自从20世纪50年代MM定理诞生以来,资本结构问题便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本结构决策是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只有深入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才能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全局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至今为止对于资本结构的解释有多种理论,譬如平衡理论和优序理论。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地作出解释。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为其生产经营融资而发行的各种证券的组合。一般地人们将其特指为企业资产中股权与债务之间的相对比例。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它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决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成为影响公司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如下: 通过比较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权益类科目差异相当大。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与西方国家差不多,大都在35%~43%之间,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重高,超过50%,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40%以下,相应地,我国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相当低。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资金,最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然而,在筹集资金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视权益融资为首要途径,对于负债则过于谨慎,表现为上市后极力扩大股票发行额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为主,很少支付现金股利。 中外众多学者先后进行过大量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研究。由于处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1991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总体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普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水平相对偏高、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些特点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尤其股权融资偏好更是有悖于“优序融资理论”。但是,2002年沪、深两市100家样本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从融资行为动机角度证实了在目前中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架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是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这种融资方式普遍低效的事实。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1.融资顺序逆转,严重依赖外源融资。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 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