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技术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0.07 KB
- 文档页数:2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定位摆位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发表时间:2013-09-25T11:01:08.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刘燕[导读] 现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行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病人30例来讨论在其定位摆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刘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 210011)【摘要】目的:研究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定位、摆位过程中重要环节。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0例,热塑成型头颈肩面罩固定,进行定位、摆位和照射。
结果: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采用精确的定位和摆位是保证调强治疗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摆位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80-02 Discussion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positio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everal set-up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positioning, important link setup proces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30 cases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hermoplastic forming of neck shoulder the mask is fixed,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and irradiation. Results: all the 3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use of precise positioning and positioning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RT treatment success.【Key words】treatment immobilization, put a note IMR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其鼻咽腔狭窄,周围有许多诸如脑干、脊髓、眼球等重要器官,手术切除困难。
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体会作者:潘洛李晓慧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靶区的确定、治疗计划验证效果、局部控制率。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IMRT),将予鼻咽靶区,鼻咽大体肿瘤靶区(GTVnd)颈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x)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进行全调强放射治疗。
每一个治疗计划都进行验证验证率100%,除一例计划只有88%,后经重新计划优化达98%;其他均在96%-100%间。
放疗结束时行XVI及纤维鼻咽镜检查,有两例提示局部残留。
观察患者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及3个月随访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后急性反应包括皮肤反应、粘膜反应和骨髓抑制;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仅1例出现影像学残留,其余患者均CR(98.33%);患者均未出现5级急性涎腺坏死。
结论:采取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可获得理想剂量分布,能够提高局部区域控制力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鼻咽癌;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验证;疗效0 引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为病变靶区在三维方向提供适形高剂量分布,有效降低靶区体积外的剂量,从而提高放射治疗效果,降低对正常细胞的破坏[1]。
我院通过采取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7例(76.67%),女性患者5例(23.33%),患者平均年龄为(48.66±5.13)岁。
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分化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19例,角化鳞状细胞癌分化型2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1例;Ⅱ期1例,Ⅲ期12例,Ⅳ期9例。
1.2 方法本组22例鼻咽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IMRT),将予鼻咽靶区,鼻咽大体肿瘤靶区(GTVnd)颈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x)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进行全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心得
赵建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8(027)009
【摘要】鼻咽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鼻咽癌是放射治疗
效果较好的一种肿瘤。
如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和精细的摆位照射技术.50%以
上可获得五年生存率.现我院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f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其优点是可以改变靶区内剂量场的强度分布,实现照射野的形状和靶区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赵建
【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护理
2.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探讨
3.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颞叶勾画方式的推荐
4.适形调强放
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5.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对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颅神经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定位和摆位的体会摘要】放射治疗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体位固定和摆位是放射治疗的关键环节,只有对患者合适的体位固定,精确定位和精确摆位,才能保证放射治疗的疗效。
笔者在放射治疗方面有着7年多临床实践的经验,本文就提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和摆位精度等方面给予相关介绍。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定位【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75-02放射治疗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重要的三大手段之一。
我院自2009年9月引进医科达Precise1606直线加速器开展放射治疗以来,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
为了提高3DCRT和IMRT的定位和摆位精度,经过7年多临床实践,笔者积累了以下注意事项及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体位固定我院有小头架高分子热塑网膜、头颈肩高分子热塑网膜、负压真空垫、腹板、乳腺托架等固定方式,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部位和体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笔者选择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固定方式与大家交流。
(1)头颈肩高分子热塑网膜:根据体型选择不同型号面罩,在75℃左右的热水中(恒温水箱)浸泡3~5min,待其变透明时取出。
甩尽热水放置患者头颈部时,同时按压网罩面,使头面颈适形,冷却后即定型。
(2)负压真空垫:将真空垫内粒子均匀平铺,让患者取下头上、身上的饰物和金属物件,平躺真空垫上,两手交叉上举置前额,抽真空使其与体型一致塑型即制成体膜。
1.2 CT引导下定位CT模拟定位前,需置换平板碳纤维扫描床并用水平尺校准,患者平卧于CT扫描床上并经体膜固定后,根据病变部位选择需定位的位置,利用三维激光灯建立坐标,在体膜和患者体表上的投影点用记号笔标记并校准。
根据靶区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决定是否增强扫描,扫描的层厚和范围要根据具体患者治疗的要求来选定。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关键词】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热点0引言近年来,适形调强放疗(IRT)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的目的是将它应用于鼻咽癌治疗时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1鼻咽癌IRT靶区的勾画适形调强放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只有被照射对象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被精确确定之后,适形照射才有意义。
在美国第43届肿瘤和放射治疗年会上,研究头颈部肿瘤的IRT小组对鼻咽癌靶区的选择与勾画已经达成一致[1]。
在新的参考标准出台前,该意见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现叙述如下:1.1肿瘤靶体积的勾画肿瘤靶体积(GTV)包括鼻咽部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
原发肿瘤的GTV依靠临床和放射学的评价来确定。
淋巴结GTV的诊断标准为:直径1(如果是二腹肌淋巴结,直径1.2~1.5)的淋巴结;球形而不是椭圆形的小淋巴结;内部呈不均质性,提示中心有坏死的淋巴结;三个以上成簇的临界淋巴结[2]。
1.2临床靶体积的勾画临床靶体积(TV)包括可能存在镜下或亚临床侵犯的周围组织。
确定鼻咽癌TV的范围时应考虑肿瘤的部位、大孝分期、分化程度以及形态学类型等因素。
鼻咽癌TV常规应包括颅底、翼板、鼻咽前间隙(内侧为咽,外侧为翼状肌和腮腺深叶),较早的肿瘤也要包括翼状迹颅底的蝶窦和海绵窦应包括在TV内。
TV 宽度至少为7~8,以包括卵圆孔、颈动脉孔、棘孔,因为这些部位都是肿瘤向海绵窦扩散的主要途径。
TV还要包括咽旁间隙、咽后间隙、斜坡、上颌窦的后1/3、后组筛窦和鼻腔的后1/3。
下界应达到扁桃体中部水平。
颅底受侵的病例,还要包括垂体、视神经和视交叉,并将上述结构的剂量限制在45~55Gy(每天分割剂量≤2Gy)。
1.3淋巴引流区TV的选择与勾画鼻咽癌的颈部淋巴引流区的TV应包括双侧2~5级淋巴结,双侧2级淋巴结均应从颅底开始勾画。
2级淋巴结如有转移,同侧1B级淋巴结也要包括在内。
关于颈部淋巴引流区划分的详尽的T图谱可在下面两个网站找到[3]:grups.ert.be/radi/EDUATIN.ht;.rtg.rg/hnatlas/ain.htl。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适形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
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60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
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
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
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
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
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结果 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
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
结论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放射技术、放射物理、医学影像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全新照射技术,采用该照射技术,可安全地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IMRT的出现和发展,使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得到巨大的进步。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技术体会目的:探讨鼻咽癌强调放疗[1]的摆位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3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摆位,充分考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因素,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摆位并行放疗。
结果:精确的摆位保证了放疗顺利完成,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结论:精确摆位对提高病人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摆位技术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放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由于鼻咽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即常伴有邻近组织的浸润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并且鼻咽腔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周围有很多危及器官,如脑干、脊髓、颞叶、腮腺、晶体、视交叉需要保护,因此其放疗的靶区体积大而不规则[2]。
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可对鼻咽癌病灶形成更加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高剂量区集中在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少受或免受照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患者进行精确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摆位技术,降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给对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实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为低分化鳞癌,男21例,女15例.年龄22岁~68岁。
1.2 方法1.2.1 准备放疗前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即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误差,确保直线加速器和计算机操作系统正常,机架角度、机头角度、床转角度处于0位,定位激光灯、治疗床和机架旋转正常,床旁无障碍物;确保输出剂量、等中心深度剂量比等机械特性、检测剂量参数在规定范围的±2%以内。
1.2.2 治疗摆位摆位方法①摆位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仔细阅读计划单,如有需要使用口含器的病人,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口含器。
首次治疗摆位应与病人的主管医师及物理师共同进行。
②体位与固定:患者仰卧位,采用碳纤维头颈肩T 型底座和头颈肩热塑料面网固定,应与初次固定及CT扫描时体位保持一致,注意热塑膜与病人头颈肩各处轮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