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特点

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特点

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特点
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特点

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特点

邹战强陈子平郭新波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

摘要:根据新广州水泥厂石灰石矿开采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编制了石灰石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了矿山开采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特点,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降到0.05万t/km2.a以下,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00%,工程弃渣拦渣率98%以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30%以上。

关键词:石灰石矿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特点

随着广东省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广东省建材工业“九五”规划和广州市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计划,规划建设新广州水泥厂。水泥厂石灰石矿开采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境内,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公布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水土保持法以及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一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目的是控制和避免因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是改善和美化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实事求是地界定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监督、验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一方面可以确保主体工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对下游地区河道、灌(排)水沟、鱼塘以及农田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避免潜在的水土流失发生。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新广州水泥厂厂址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马溪村,本项目建设一条6000t/d熟料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预计新广州水泥厂于2005年5月左右投产,年产水泥227.4万t,本项目投资总额为182195.71万元。其中石灰石矿开采区计划投产时间为2005年1月,年产石灰石276万t,年产硅质、硅铝质原料46万t,总投资为10562.9万元。石灰石矿开采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乌茶布石灰石矿区青龙岗矿段,距离厂址约9km,距离广州市区约33km。开采境界北起8勘探线,南至18勘探线,长2012m,宽288~682m,最低开采标高-135m。开采境界内共有矿量10935万吨/4065.07万m3(其中包括矿体夹层),可满足工厂生产需要。第四系覆盖层剥离量为2803.8万吨/1947.2万m3,该剥离物可作为硅铝质原料加以利用,可满足工厂生产需要。

1.2 矿山开采工程概况

矿山工程:包括北采矿场和南采矿场,北采矿场开采面积44.15hm2,南采矿场开采面积68.05hm2,北采矿场施工开采期为10年,南采矿场施工开采期为40年。

矿山工厂:布置在搬迁后的江下村原址上。矿山工厂内设有矿山综合办公室、矿山材料库、矿山机修、汽车库、汽车临时维修车间、桶装油库、汽车洗车台、加油站、爆破材料库等生产设施及生活配套的设施。

防洪堤:位于开采区边界周边,防洪堤采用粘土碾压,堤顶标高+4.5m,堤顶宽3m。堤体与外部水系相通的涵洞设置电动闸门。

堆料场:堆放粘土原料136.25万m3,本项目设置三个堆料场,堆料场的面积共21.10hm2,设置在南采矿场内。

运矿道路:按露天矿Ⅱ级运输道路标准考虑,双车道,本项目新建运矿道路3条,为进矿坑运矿石到破碎站道路和运粘土到堆料场道路,总长1.81km,路面宽度为17.5m,路基宽度为21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2 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2.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矿区地貌属低山丘陵,多为剥蚀残丘及洪冲积平地,由砂页岩赤红壤组成。区域植被长势良好,主要是人工种植植被及经济作物植被等,种类主要有荔枝、龙眼、柑、橙、木麻黄、小叶榕、马尾松、青皮竹、橄榄、香蕉、菠萝、水稻及蔬菜等。植被生长茂盛,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本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主要是平原区,部分微丘区。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主要由于农业耕作造成水土流失,处于允许侵蚀范围之内;微丘区由于当地政府对水保生态环境的重视,采取封禁等行政手段,以及大力种树植草绿化,植被茂盛,水土流失轻微。

2.2 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

(1)水土流失集中分布

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开采区内及附近。本项目建设区总面积为121.47hm2,由于矿石开采时间长,水土流失治理时间也长。

(2)工程开挖量大,施工开采期长,存在人为水土流失隐患

石灰石矿石每年开采276万吨,硅质、硅铝质原料每年开采46万吨,按50年开采期计算,本项目主体工程石灰石矿石开采13780万吨(5122.7万m3),硅质、硅铝质原料开采2295万吨(1593.8万m3)。防洪堤工程土石方填筑4.76万m3,程量大而且集中,同时由于部分硅质、硅铝质原料裸露堆放时间长,容易形成二次水土流失。在本区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暴雨径流冲刷,存在水土流失隐患。

(3)水土流失发生在施工建设期和开采期全过程

水土流失发生在施工和开采阶段全过程。

2.3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

水土流失预测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施工过程中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预测;(2)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3)工程施工过程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预测;(4)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总量预测;(5)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背景值,以类比预测法来确定预测值。

2.4 预测分区

预测分区主要分为:主体工程开采区、防洪堤、堆料场、矿山工厂、临建施工区等。

2.5 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通过矿山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设计要求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区地质、地形、地貌、植被、降雨等因子综合判定,确定项目施工建设各区的水土流失量,来估算新增水土流失总量。根据以上各水土流失区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本项目水土流失背景值为15876t,预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可达86349t。如表2-1。

3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1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方案编制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水土保持方针。本方案是新广州水泥厂石灰石矿开采工程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主体工程,是对主体工程的修正、补充与完善。方案的编制要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与主体工程及当地水保规划相协调,并且水土保持工程必须遵从“三同时”原则。

表2-1 预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统计表

水土流失量

备注序号项目水土流失面积(hm2)

t %

32.7

1 主体工程 112.20

32855

1.4

1408

2 防洪堤 5.19

65.3

65539

3 堆料场 21.10

0.4

371

4 矿山工厂 2.72

185

0.2

5 临建施工区 1.36

100358100

6 合计 121.47

7 预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84482 水土流失背景值为15876t

通过方案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1)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逐步达到无明显水土流失的要求,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以上。

(2)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后土壤侵蚀模数降到0.05万t/km2.a以下,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00%。

(3)工程弃渣拦渣率目标值为预测流失总量的98%以上。

(4)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

(5)植被灰复系数达到可绿化面积9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30%以上。

3.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划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项目建设区包括北采矿场、南采矿场、防洪堤、堆料场、矿山工厂、临建施工区等范围,总面积121.47hm2。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周围、防洪堤周围、堆料场周边、临建施工区周边及附属建筑物周边等区域,面积为3.93hm2。本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125.40hm2。

3.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来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区域,本项目水土保持划分以下区域:(1)主体工程防治区;(2)防洪堤防治区;(3)堆料场防治区;(4)矿山工厂防治区;(5)临建施工防治区。

3.4 水土保持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

工程措施包括土建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土建工程措施有临时工程措施和永久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挡土墙、护坡工程、截排水工程、土地整理、临时拦渣排水沙包工程、临时土工薄膜覆盖等;植物工程措施主要针对施工后期,包括对矿山工厂、堆料场、防洪堤边坡、开挖边坡、临建区的绿化及场地清理后的生态恢复工程。

水土保持的非工程措施主要通过科学的施工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先进的施工工艺,避免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土石方量以及人为的土石资源浪费,从而避免水土流失。

3.5 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排水沟土方开挖、沙包填筑、拆除、铺塑料薄膜、土地整治等,经过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如表3-1。

3.6 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表3-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统计表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实施原则是“保护水土 资源,美化环境”。在实施中采取乔灌草相结 合,选择采取本地乡土树种以及混交方式造 林。 石灰石矿开采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 量详见表3-2。 4 水土流失监测

4.1 监测项目、方法

表3-2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统计表

植物措施项目 单位

数量

规格(cm ×cm )

推荐苗木品种 种植方式 备注 优质草皮 hm 2 1.0 件装式30×30

结缕草、百慕达人工铺草皮

矿山工厂 普通植草 hm 2

32.37

(3237kg 草籽)

糖蜜草、地毯草、

狗牙根 人工撒播

采矿场、堆料

场、防洪堤、临建区

绿化树、 行道树 株 2921

地径×苗高 1×60 小叶榕、肯氏相思、尾叶桉 人工 挖坑种植 矿山工厂、道路

水土保持 防护林

株 789 地径×苗高 1×60 绢毛相思、大叶相思、尾叶桉

人工 挖坑种植

临建区

监测的项目主要是对防治责任区范围内的降雨量、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植被覆盖率、

水土保持措施与水土保持治理恢复、矿区排水水土流失量及危害等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定位监测及巡视法进行,以项目施工建设期监测为主。 4.2 监测点的布设

1#监测点:北采矿场;2#监测点:南采矿场;3#监测点:北采矿场北端防洪堤;4#

监测点:南

采矿场南端防洪堤(包括观察矿区排水情况);5#

监测点:堆料场。 4.3 监测实施

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要委托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单位及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资格的单位承担。

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主要依据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等,以及主体工程的人工及单价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水土保持工程估算总投资1593.24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投资部分为1500万元,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部分为93.24万元。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中:工程措施费28.71万元,植物措施费23.06万元,临时措施费12.1万元,独立费用23.36万元,基本预备费0.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5.31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3.96万元。 5.2 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以生态效益为主。 (1)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减少水土流失量达95%以上,可有效拦截8.03万t 泥沙,项目区内80%

项 目 单位 数 量 1 排水沟土方开挖m 3 22501 2 沙包填筑 m 3 589 3 沙包拆除 m 3 589

4 挖掘机挖土 m 3 19440

5 铺塑料薄膜 m 2 45873

6 土地整治 hm 2 1.36

以上的裸露地得到绿化和植被恢复,开采区内和周围得到绿化、美化,改善了开采区的环境景观。

(2)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工程弃渣得到全面治理,扰动的原地貌得以恢复,保水保土的功能有所提高。一方面,防止因水土流失危害下游水工厂、村庄、周围农田等;另一方面,可改善当地景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对采矿场开采的粘土等原材料提出了充分保护的要求,开采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弃石”等不能象其他工程那样作为弃渣、弃土处理,它们是水泥厂生产水泥所必需的原材料之一,变废为宝,做到一举两得,发挥水土保持综合利用功能,增加经济效益。营造优美的环境景观,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广州市的经济发展。

6 水土流失防治特点

(1)水土流失集中分布,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开采区内及附近,由于矿石开采时间长,水土流失治理时间也长。

(2)工程开挖量大,存在水土流失隐患,由于部分硅质、硅铝质原料裸露堆放时间长,容易形成二次水土流失,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3)水土流失发生在施工建设期和开采期全过程,治理也发生在施工建设期和开采期全过程。

(4)水土保持方案对采矿场开采的粘土等提出了充分保护的要求,开采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弃石”等不能象其他工程那样作为弃渣、弃土处理,它们是水泥厂生产水泥所必需的原材料之一。

水土保持的方案.docx

九绵高速公路LJ20合同段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九绵高速公路LJ2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法律法规 (1) 二、编制目的 (1) 三、项目及地区概况 (2) 1、项目概况 (2) 2、地区概况 (2) 四、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 (3) 1、管理体系 (3) 2、责任制度 (4) 五、水土流失预测 (8) 1、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8) 2、预测时段 (9) 六、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0) 1、水土流失防治原则与防治目标 (10) 2、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1) 3、隧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2) 4、区间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3) 5、临时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止措施 (13) 6、桥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4) 七、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4) 1、水土保持经常性监测 (14) 2、措施 (15) 3、奖惩 (16)

水土保持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编制目的 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我项目部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和监督实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需要挖填土石方,扰动地表,损坏植被的生产建设项目。 第三条(管理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方案效力)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和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得实施“三通一平”前期工程。 第五条(编制机构)水土保持方案由生产建设单位编制。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第六条(方案内容)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生产建设项目概况及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二)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与水土流失预测;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四)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局; (五)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七条(方案分类)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两类。 征占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征占地面积不足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万立方米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八条(方案深度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应当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深度,应当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和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内容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月日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水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质量部、机械物资部监督指导、各作业架子队实施,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完整的环境保护及节能保证体系,详见图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及节能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机构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领导小组,各作业架子队对应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节能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详见图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组织机构框

图。 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及节能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及节能工作负总责。 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节能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及节能事宜。 保持与业主、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及节能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及节能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及节能好的做法,并在本标段推广应用。 (2)组长职责 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工作负总责。 制定和签发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实施性计划。 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及节能措施有效运行。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节能目标并进行实施。

矿山开采沉陷学(知识点整理)

矿山开采沉陷学 第一章: 1:在地下开采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局部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导致周围岩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 2: 充分采动区COD位于采空区中部上方,其移动特征是:煤层顶板在上覆岩体重力作用下,先向采空区方向弯曲,然后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向下冒落而充填采空区。此后,岩层成层状向下弯曲,同时伴随有离层、裂隙、断裂等现象。成层状弯曲的岩层下沉,使冒落破碎的岩块逐渐被压实。移动结束后,此区下沉的岩层仍平行于它的原始层位,层各点的移动向量与煤层法线方向一致,在同一层的移动向量彼此相等。 3:岩层移动形式 (一)弯曲,这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当地下开采后,从直接顶板开始沿层面法线方向弯曲,直到地表。 (二)岩层的垮落(或称冒落)。当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附近上方岩层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岩层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岩层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冒落充填于采空区。此时,岩层不再保持其原有的层状结构。这是岩层移动过程中最剧烈的形式,通常只发生在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中。 (三)煤的挤出(又称片帮)。采空区边界煤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一部分被压碎挤向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片帮。由于增压区的存在,煤层顶底板岩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产生竖向压缩,从而使采空区边界以外的上覆岩岩层和地表产生移动。 (四)岩石沿层面的滑移。在开采倾斜煤层时,岩石在自重力的作用下,除产生沿层面法线方向的弯曲外,还会产生沿层面方向的移动。岩层倾角越大,岩层沿层面滑移越明显。沿层面滑移的结果,使采空区上山方向的部分岩层受拉伸,甚至剪断,而下山方向的部分岩层受压缩。 (五)垮落岩石的下滑(或滚动)。煤层采出后,采空区为冒落岩块所充填。当煤层倾角较大,而且开采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下山部分煤层继续开采而形成新的采空区时,采空区上部垮落的岩石可能下滑而充填新采空区,从而使采空区上部的空间增大,下部空间减小,使位于采空区上山部分的岩层移动加剧,而下山部分的岩层移动减弱。 (六)底板岩层的隆起。当底板岩层较软时,在煤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附件 水土保持方案示范文本 B.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及章节编排 1 综合说明 1.1项目简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型工程介绍到县级)、建设性质、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拆迁(移民)数量及安置方式、专项设施改(迁)建、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总投资与土建投资等,明确工程占地面积、土石方“挖、填、借、余(弃)”量、取土(石、砂)场和弃土(渣、灰、矸石、尾矿)场数量。矿山工程尚应明确地质储量、首采区位置、服务年限、生产期年排弃渣量等。 1.1.2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简述项目工程设计情况和方案编制过程。已开工项目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应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1.1.3自然简况 简述项目区地貌类型、气候类型与主要气象要素、土壤类型、林草植被类型与覆盖率、水土保持区及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情况。 1.2 编制依据 列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所依据的主要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资料。其他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在报告书相应位置说明。 1.3 设计水平年 根据本标准第4.1.3条的规定,确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 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按县级行政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对跨县级以上行政区的项目,报告书后应附防治责任范围表),并符合本标准第4.4.1条的规定。 1.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5.1 执行标准等级 确定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5.2 防治目标 根据本标准第3.1.3条的规定,明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线型工程有分段标准时应确定分段指标值和综合指标值(对涉及区域较大项目,报告书后应附防治标准指标计算表)。 1.6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结论 1.6.1 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 简述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选址(线)的评价结论。 1.6.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 简述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建设方案、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取土(石、砂)场设置、弃土(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结论。 1.7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简述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总量、新增土壤流失量、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水土流失主要危害。 1.8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 简述各防治区措施布设情况。工程措施应明确措施名称、结构形式、布设位置、实施时段,植物措施应明确植物类型、布设位置、实施时段,临时措施应明确措施名称、布设位置、实施时段。 明确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植物措施统计面积,工程措施统计拦挡措施的体积、排水措施长度、边坡防护面积、土地整治面积、表土剥离数量,临时措施统计临时拦挡、排水数量及苫盖面积等。 1.9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简述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时段、方法和点位布设情况。 1.10 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成果 简述水土保持总投资和工程措施投资、植物措施投资、临时措施投资、独立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项目概况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项目概况 1.1建设规模与组成 1.1.1地理位置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位于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距坪山乡直距约1.6公里,距离县城约25 km(直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石阡县坪山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108°13′26″~108°13′34″;北纬27°22′33″~27°22′37″。有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图3-1交通位置图

1.1.2建设规模 根据开发利用设计方案,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生产能力为6万m3/a,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3-1),其工程特性见表3-2。 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 工程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服务年限6.03a 工程等级:小型 工程性质:新建 总投资:250万元 土建投资:50万元 采矿方式:露天开采 表3-1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矿区拐点坐标

表3-2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表

1.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 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的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 项目建设区由工业场地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4部分组成。建设期间通过场内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建场外临时施工场地。 (1)工业场地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工业场地位于矿区南侧。包括办公生活楼、砂石料场地、修理间、配电房、石料加工场等。占地面积为0.27hm2。

水土保持恢复方案及措施

目录 项目简介 (2) 项目水文特征 (2) (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 (3) (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 (3) (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 (四)、水土保持措施 (4) (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 (5) 1、取、弃土场处理 (5) 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 (8) 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8) 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 (8)

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项目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中交一公局林米A段。 项目水文特征 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平均海拔达到4000~5500m,常年雪线在4800m上下。海拔5500m以上的山地往往发育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之一,峰、刃迹、古冰斗、冰斗湖、古冰川槽谷等各种冰川地貌极为发育。路线走廊带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路线主要位于河谷阶地及漫滩上,部分位于山坡坡脚与河谷阶地边缘。路线起点处最高,海拔2980m,路线止点位于林芝机场外侧,海拔2933m,最低点位于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2920m. 2、气候及水文: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受印度洋季风和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林芝地区平均气温7~16度,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域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本项目路线所经水系多为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两侧雪山融雪形成的山谷汇水,洪水主要由降水、融水形成,在7-8月份降水较大时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在6-7月气温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也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降水与气温同期时,流域将形成大洪水。 3、工程特点:

矿山开采沉陷学复习题

矿山开采沉陷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地表移动盆地内通过最大下沉点(或者说移动盆地的中心)所作的沿煤层走向的垂直断面。(P35) 2.临界开采面积:地表到充分采动时的采空区面积。 3.防砂安全煤岩柱:在松散弱含水层底界面至煤层开采上限之间为防止流砂溃入井下而保留的煤和岩层块段。(P321) 4.垮落带(冒落带):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岩层产生破坏的范围。(P26) 5.移动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三个临界变形值中最外边的一个临界变形值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P43) 6.地表移动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P85) 7.半无限开采:工作面煤壁一侧的煤层未被采动,而另一侧的煤层全部采空的开采情况。 8. 超前影响角:将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即下沉10mm)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续,此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P85)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开采沉陷预计,其目的是什么?(P116) (1)对一个计划进行的开采,在开采进行以前,根据其地质采矿条件和选用的预计函数、参数,预先计算出受此开采影响的岩层和(或)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工作,称为开采沉陷预计。(2)开采沉陷预计对开采沉陷理论的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①在理论研究生的作用在于,利用预计的结果可以定量地研究受开采影响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②对指导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的开采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2.岩层移动稳定后,覆岩采入影响分为哪几个带?各影响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25—P27)(1)冒落带:①随着煤层的开采,其直接顶板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法向弯曲,当岩层内部的拉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断裂、破碎成块而垮落,冒落岩块大小不一,无规则地堆积在采空区内;②冒落岩石具有一定的碎胀性,冒落岩块间空隙较大,连通性好,有利于水、砂、泥土通过。冒落岩石的体积大于冒落前的原岩体积;③冒落岩石具有可压缩性;④冒落带的高度主要取决于采出厚度和上覆岩石的碎胀系数,通常为采出厚度的3~5倍。实践中可用下式近似估算冒落带高度:h=m/[(k-1)cosα]。(2)裂隙(或称断裂)带:该带内岩层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及破坏,其破坏特征是,裂缝带内岩层不仅发生垂直于层理面的裂缝或断裂,而且产生顺层理面的离层裂缝。(3)弯曲(又称整体移动)带:①弯曲带内岩层在自重力的作用下产生层面法向弯曲,在水平方向处于双向受压缩状态,因而其压实程度较好,一般情况下具有隔水性,特别是当岩性较软时,隔水性能更好,成为水下开采时的良好保护层,当透水的松散层在弯曲带内就不能起到这种作用;②弯曲带内岩层的移动过程是连续而有规律的,并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缝。在竖直面内,各部分的移动值相差很小;③弯曲带内的高度主要受开采深度的影响。 3.影响地表移动盆地分布规律的地质采矿因素有哪些?(P95-P104) ①覆岩力学性质、岩层层位的影响;②松散层对地表移动特征的影响;③煤层倾角的影响; ④开采厚度与开采深度的影响;⑤采区尺寸大小的影响;⑥重复采动的影响;⑦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4.采矿引起开采空间周围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每种移动形式具备的条件是什么?(P23-P24) (1)弯曲:当地下煤层采出后,上覆岩层中的各个分层,从直接顶板开始沿层理面的法线

开采沉陷研究的意义

1绪论 1.1开采沉陷研究的意义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已探明总储最在9000×10。t以上,含煤面积达 55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50年煤炭 资源仍占我国能源需求的70%眦上…,因此对地下各种赋存条件煤炭资源的开采 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平原、丘陵、山区的地下 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一些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简称“三下”)也压着大 量的煤炭资源.据原煤炭部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仅统配煤矿的生产矿井“三 下”压煤就达137 9×10。t。我国煤炭的赋存条件也千差万别.其中急倾斜或大倾 角煤层的开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全国重点煤矿区有 20处100多个矿井是急倾斜(也称“大倾角”)煤层开采,急倾斜或大倾角煤炭储量 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5%~20%,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矿区50%阻上矿井开采的 是急倾斜煤层,如主要产煤省、市、自治区有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甘肃、宁 夏等的急倾斜(大倾角)煤层是许多矿区或矿井的主呆煤层。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实施,我国矿产资源开采重点西移,煤炭资源开采已成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强对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开采地表沉陷机理的研究是西部煤 炭开采的重大课题。二是东部矿区赋存条件较好的煤层越来越少.加上多年来高 强度的开采,浅部赋存条件较好煤层的开采也日益枯竭,从而使急倾斜(大倾角)煤 层问题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山东兖州矿区、河北邢 台和开滦矿区、安徽淮南与淮北矿区、江苏徐州矿区等的许多矿井不得不由条件相 对优越的煤层开采转向复杂的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开采。很显然.要保持矿区生 产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加强对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开采岩层移动与 地表沉陷问题的研究。三是对急颊斜(大倾角)煤层开采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黄梅县沿江一级路小池段通用函件发函单位:新七建设集团编号: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新七建设集团 黄梅县沿江一级路小池段吴楚大道项目部 2013年11月2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编制围 (2) 四、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2) 五、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3) 5.1、强化公路环保功能 (3) 5.2、切实落实环保措施 (4) 5.3、水土流失预治 (5)

一、吴楚大道工程概况 吴楚大道工程概况:项目起点位于黄梅与小池镇交界处,与S105 平交,沿跨江公路大桥布线,经万家津、在河桥与大道平交,再经黄家墩、戴营村,于小池镇与佐乡交界处进入本项目终点。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度:50米;车道数:主路双向六车道;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沿线建有中桥12座,大桥1座;涵洞17道;通道2道;全线设置:电力通讯管线、供电照明、交通安全及沿线设施、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 二、编制依据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自行组织的施工工地有关情况调查、现场调查资料; 公路设计、施工规、技术规及验收标准; 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施工经验; 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质量、验收标准及我公司有关质量、施工管理文件; 对现场的实地考察等。 三、编制围 小池滨江新区吴楚大道及园区路网工程第一标段路基土石方、桥梁

工程、涵洞通道工程、排水防护工程等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护措施。四、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平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公路环境保护就是要根据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将沿线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在水土保持方面,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分两部分: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裸露的坡面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中必须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以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而目前这方面问题较多,公路山体滑坡、路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我项目部将就此拿出专项资金,对本合同段沿线的水土环境进行严格防护。 五、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5.1 强化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 矿区地质灾害分析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矿山地质灾害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矿井突水、瓦斯爆炸、采空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对矿山地质灾害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是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对矿区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表现形式与防治等对简要分析。 关键字:地质灾害,原因,表现形式,防治 一、前言 能源、冶金、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但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引起开采沉陷,从而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必须采取措施对灾害进行防治。开采沉陷是指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等破坏现象[1]。 二、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 当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之后,起始于采场附近岩体的移动 和破坏将扩展到地表,引起地表变形,导致位于移动岩体内的井巷、峒室等以及位于开采影响范围内地表的房屋、建筑物、水体、铁路和管线等改变其原有状态,甚至破坏,称之为采动损害[2]。矿区开采沉陷引起的损害是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其实质是地下开采空间扩大而引起的岩体内应力变化且向其周围介质传播扩散的结果。岩体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介质,它不仅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岩层组成,而且还由于褶皱、断层等各种地质作用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连续面。在一定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体应力变化,并向采空区上方岩层至地表传播扩散,按形变程度不同,可分为冒落带、断裂带、离层带和弯曲带。这4种变形带的出现

矿山开采沉陷学答案整理 2

1.“三带”的定义? 答:冒落带是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岩层产生破坏的范围。 裂缝带:在采空区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离层及断裂,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弯曲带:又称整体移动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 2.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确定(此题答案不确定) 一、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划分 地表移动盆地划分成如下三个边界: (一)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 移动盆地最外边界是以地表移动和变形都为零的盆地边界点所固定的边界。这个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考虑到观测误差一般取下沉为10mm的点为边界点。所以,最外边界实际上是下沉为10mm的点圈定的边界。(图中ABCD) (二)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 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而划分的边界。(图中A’B’C’D’) 不同结构的建筑机能承受最大变形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应有对应的临界变形值。在确定移动盆地内危险移动边界时,用相应建筑物的临界变形值圈定,会更接近于实际。 (三)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 裂缝边界是根据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裂缝圈定的边界。 3.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内容有哪些? 答:观测站设计包括便携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两部分工作。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2)设站地区的地形、地物及地质采矿条件 3)观测站设计时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 4)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的确定,测点及控制点的数目、位置及其编号 5)工作测点和控制点的构造及其埋设方法 6)观测内容及所用仪器,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方法,精度要求,联测的起始数据,定期观 测时间、方法及精度要求,有关地表采动影响的测定,编录方法。 7)经费估算:包括观测站所需材料、购地、人工等费用的预算 8)观测成果的整理方法与分析步骤,所需获得的成果 4.水平煤层(或沿煤层定向主颁)非充分采动时主断面内下沉曲线特征? 答:判别:水平煤层开采时的采动程度可用走向充分采动角φ3来判别。当用φ3 角作的两直线交于岩层内部而未及地表时,此时地表为非充分采动。 (一)下沉曲线 下沉曲线表示地表移动盆地内下沉的分布规律。设沿主断面方向为x轴,下沉曲线为W(x)=F(x) 在讨论分布规律时,先要确定下沉曲线上的三个特征点: 1.最大下沉点o:下沉值最大。在水平煤层开采时,在采区中央正上方。 2.盆地边界点A、B:据走向边界角δ0作边界点A、B,此处下沉值为零。 3.拐点E:拐点是指下沉曲线凹凸的分界点。拐点从理论上讲应位于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但由于工作面边界附近的顶板并不切煤壁冒落或呈阶状弯曲,存在悬顶距,因此在四周没采情况下,拐点E不在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而是略偏向采空区一侧。在地表达充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为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控制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保证措施。 1、落实设计 《水保方案》批复后,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批。 2、明确施工责任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项目的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要求,并列入招标合同中,《水保方案》实施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承包商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对施工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负责临时防护及治理。 3、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根据水利部水保[2003]89号文件精神,本水土保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监理人员必须取得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监理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工程监理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水土保持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意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评估及验收的基础。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要定期将监理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 4、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监测机构完成。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应按本《水保方案》中关于水土流失监测的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对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作出评价。监测结果定期报送业主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时,监测单位应提供竣工验收监测专题报告。 5、监督管理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后,业主应主动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将批复后的水土保持方案送达建设项目所在的XX区水利局、XX市水利局。业主要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水保方案》的按期实施。并作好水土保持安全教育工作,动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6、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本《水保方案》作为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7、竣工验收 项目实施中业主应贯彻水保工程“三同时”制度,落实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培训专门的技术队伍,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行科学指导,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把关,使工程始终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之下,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达到设计标准。项目投产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竣工验收内容、程序执行《开发建设

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述

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使用的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影响函数法和理论模拟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开采沉陷预计的发展趋势,相信会对开采沉陷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率积分法;理论模拟法 1 引言 开采沉陷预计是矿山开采沉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开采沉陷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1]。由于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损坏地面建筑、公路、铁路等,不但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威胁,而且破坏环境。开采沉陷的预计,对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开采沉陷预计方法进行探讨,以指导矿山的开采。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很多,按建立预计方法的途径可分可分为三类: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影响函数法和理论模拟法[2-4]。 2 开采沉陷方法简介 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已知开采沉陷实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开采沉陷中各种移动变形值的函数形式和计算预计参数的经验公式。这种方法在预测时,首先根据开采的地质条件,确定经验公式中的预计参数,再代入公式确定预计函数进而求出移动和变形值。这种方法是当前最为可靠的一种预测方法,常见的经验方法有:典型曲线法和剖面函数法等。 理论模拟法把岩体抽象为某个数学的、力学或数学-力学的理论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计算受开采影响岩体产生的移动、变形和应力的分布情况。如认为岩层和地表是一种连续的介质,则此模型属于连续介质模型;否则,就属于非连续介质模型。此法所用的函数一般均由理论研究得出,所用的参数常用实验室试验或理论推导求得,一般与现场实测资料没有直接关系,常用的理论模型法主要有连续介质力学法等。 影响函数法是介于经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方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是根据理论研究或其他方法确定微小单元开采对岩层或地表的影响(以影响函数表示),把整个开采对岩层和地表的影响看作采区内所有微小单元开采影响的总和,并据此计算整个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目前此方法中所用的参数根据实测资料获得。常用的影响函数方法有概率积分法等[5]。 下面分别对各个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2.1 典型曲线法 典型曲线法是用无因次的典型曲线表示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曲线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矩形或者近似矩形的采区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典型曲线法由于其分布和参数均是直接基于实测资料,因此其预计误差较小。但是建立典型曲线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在实测数据不足的地区不能使用典型曲线法。;另外,此方法原则上只适用于矩形或近似矩形采区的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在形状不规则的工作面开采时预计误差较大,这些限制了典型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概况 ****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km,工程地理位臵详见附图一。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7hm2,计划共投资6148.64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8.166 km,右岸堤长8.166km,总堤长16.332km。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臵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48081.3m3,土方填筑638900.6m3,浆砌石17266.72m3,砼及预制块34174.49m3,钢筋20.36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2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迹。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沟蚀、崩岗等形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书

一、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括 陶乐位于平罗县黄河东岸的最北端的乡镇,由鄂尔多斯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构成。地势东西方向倾斜,相对高差60~80m,为缓坡阶地,其中大部分属台地平原过渡地带。受毛乌素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5%,重度沙化面积占沙化面积的47%。我们选择平罗县陶乐,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位于黄河东岸,从地貌类型划分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和鄂尔多斯台地两部分组成,土地沙化程度由西向东呈加重趋势,中、重度沙化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也是风力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针对当地水土流失的不同种类形式,通过调查,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2.项目区概括 平罗陶乐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60.0km2,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面积45.0%。 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项目区为半干旱荒漠区,对人和自然引起的扰动十分敏感。多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超载放牧,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以及不合理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退化严重,蓄水能力差,破坏了项目区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以悬浮、流动、跳跃、飘扬四种形式搬运堆积,形成沙垄、小沙丘,广泛分布在各种面上,使牧草繁衍能力减弱,品种单一,草质低劣,可利用率低,牧业生产发展呈下滑局面。由于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造成地域性小气候,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保护程度低,在风力的作用下,农田表层土壤细粒和营养物质被吹走,降低土壤肥力。同时沙化形成沙丘,压埋草场,农田沟渠路缩小了土地利用面积,直接影响着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方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但因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得不到根本有效改善。 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1.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定性目标:①、使项目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②、使项目建设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对其进行一同治理;③、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明显改善;④、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要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安全运行,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2)定量目标: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以及《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基准值作如下调整:项目区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为1993t/(km2.a),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指标值作适当的调整。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为1.0。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5mm,超过800m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绝对值增加2。调

整结果见表8-1。 防治目标为见下表8-1。 表8-1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注:“*”表示指示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项目到方案设计水平年时的目标值为试运行期目标值,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满足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要求。 1.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 针对项目工程特征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