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修建钱塘江海塘方法揭秘
- 格式:doc
- 大小:1.77 KB
- 文档页数:2
钱塘江海塘钱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费用,已无可考。
唐及北宋时期修筑北岸海塘,据明代严宽在《海宁水利图志·序》载:“皆以数郡财力,始克有济。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阴县溃塘,是由朝廷调拨钱米。
后即购买没收的园、田设庄,按年收租息作为海塘的岁修经费。
临安府龙山一带海塘的岁修经费,是按户按年摊派石、草若干。
嘉熙年间(1237~1240),将临安府沿江淤复耕地的税额拨作修塘经费。
咸淳年间(1265~1274),修筑海盐海塘需费较多,除发县仓米粮外,并有知县、县民捐款。
元泰定年间(1324~1327),抢修北岸海塘盐官州一段,除征工外,还用钞79.4万余锭,粮4.63万余石,系奏报朝廷支拨。
南岸修筑百沥海塘,劝民捐输粮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盐、平湖一带兴办大工程,都动用苏、松等9府财力,及至成化年间(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有用杭州竹木税、各项罚款、赎罪款等。
以后专设海盐海塘岁修款,每年在嘉兴府属7县摊派银3500~7000两,当年如若支用有余,则结转至下一年。
万历年间(1573~1619),海宁、平湖亦按例分别筹集银300两与600两。
但万历三年风潮毁塘,历年积储不敷工用,于是将“藩司兵饷”、“驿传嬴金”及“他郡赎谷款”等拨充海塘工费。
明末由于财政支绌,北岸海塘的修筑,竟至预征钱、粮和依靠各级官吏的捐款。
南岸海塘的修筑工费,多向受益田亩派征,亦有府、县拨发仓粮。
萧绍海塘还有动用赎罪款、罚金和由知县、县民的捐款。
嘉靖十五年(1536),兴建三江闸时,萧山县曾帮工帮费,以后萧山辖境内西江、北海两塘的修筑,凡需费较多时,山阴、会稽两县均予协济,但承担份额,各时期不尽相同。
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袭不改。
清初,修筑北岸海塘,除“额编塘工银”外,还有官、绅捐款,按亩捐米,并将各项罚款、追缴虚报款等作为筑塘工费。
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银既废”,各府协济的规定亦复取消,经奏准凡士民愿意捐款作为海塘工程经费,则允许入国子监为监生,当时简称捐监。
作者: 刘幸;刘振伟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80-18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钱塘江;古海塘;保护
摘要:钱塘江海塘修建的历史悠久,与长城、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工程,它见证了古代沿海人民与江潮抗争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沿海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沿海地区古海塘破坏严重,保护海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海塘管理,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等措施可以解决目前海塘保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钱塘江海塘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
杨丽婷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6)2
【摘要】钱塘江海塘研究中,针对其工程技术的研究极为深入,但针对海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在海塘文化宣传方面,工作既不成规模,也不成体系,且由于缺少学术研究的支持,文化宣传也缺乏深度。
对比西湖等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案例,分析上述钱塘江海塘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文化宣传现状,认为进行海塘文化的遗产研究可以促进申遗,申遗又可以推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因此,建议加强对钱塘江海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并且将宣传工作进一步规模化、系统化、深刻化,通过增加“海塘文化”的宣传途径、建设钱塘江海塘文化长廊等举措保护、传承钱塘江海塘文化遗产。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杨丽婷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水文化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2
【相关文献】
1.嘉兴海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钱塘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及传承人保护研究——以武
鸣壮族师公舞传承为例4.生态文明视阈下钱塘江唐诗之路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5.钱塘江杭州段海塘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塘江河口治导线探索韩曾萃;潘存鸿【摘要】治导线的科学合理确定是河道治理成败的关键.简要论述了钱塘江强潮河口导治线应遵循缩窄固定江道、减少潮量的原则,采取适当措施,适度增加河道的弯曲程度,以达到不抬高上游洪水位、减少明清老海塘塘脚冲刷、保护涌潮景观和明清老海塘风貌、改善排涝和水资源利用条件,同时满足两岸已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生态环境和土地需求.经过60 a资料的不断积累,不同意见的探索磨合、逐步修改完善治导线,最终达到了以上目标.【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7(045)001【总页数】7页(P58-63,72)【关键词】治导线;缩窄江道;减少潮量;适度弯曲【作者】韩曾萃;潘存鸿【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钱塘江河口的天文大潮加上风暴潮高出两岸平原3 ~ 5 m,而两岸平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钱塘江河口潮差、流速之大为国内之首,涌潮的破坏力巨大惊人,加之河床宽浅、游荡性强,主流极不稳定,这些都造成该地区灾害频繁,成为历代当政者的心腹之患。
因此数百年来投入重金,修建了下有木桩上有条石的鱼鳞石塘数百公里。
但当时缺乏科学理论、水文数据和先进的筑堤技术,故仍常有损毁,一直处于被动抢险之中[1]。
20世纪30年代,一批国内、外专修水利工程人员开始认识到,缩窄过于宽浅、游荡的河道才是治本之策[2],但限于内战外患的政局,也无水文、地形观测资料,未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治导线。
新中国成立后,在立即修复破损海塘的同时,组织了专业水文、地形测绘队伍,成立了专业的河口研究机构,也请了国内顶级的专家,共同研究河口的河床演变规律[7]。
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研究河口水文水质特征(水位、流速、含沙量、涌潮、盐度、污染物浓度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3]。
从1946 — 2008年,钱塘江河口治导线规划历时60余年,编制了近10个规划,鉴于治导线涉及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加之人的认识局限性,资料的有限性和研究手段的单一性,规划过程必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钱塘江海塘史话作者:那颜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0年第06期2013年,杭州市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的工地上挖出了一段梯形古建筑,该古建筑由大条石横竖交错垒叠而成。
考古专家经过考察后,认定这是一段明清时期的古海塘。
那么,明清时期的古海塘为什么会深藏在闹市中呢?让我们回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年)。
这一年,秦国在杭州地域设置了钱唐县。
这也是杭州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时杭州市区和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吴山和宝石山位于海湾两边。
传说秦始皇南巡时曾途经钱唐,他乘坐的船就停泊在宝石山下。
時至今日,宝石山上还留有“秦始皇缆船石”。
东汉初年,一个叫华信的人来到了会稽郡做父母官。
当时的钱唐县就归会稽郡管辖。
钱塘江江口一带时常出现潮灾。
华信目睹了海潮淹没陆地的情景后,决定在钱唐县东面修筑一道海塘,以此阻挡潮水倒灌。
修筑海塘是大型工程,华信手中并没有足够的资金。
于是他派手下到处去宣扬,只要挑一石土到海边,就给一千钱。
一千钱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
起初,只有少数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土挑到了海边。
华信让他们把土倒在海边,然后当场给了每人一千钱。
一传十、十传百,挑土到海边的人越来越多,倒在海边的土也逐渐堆积起来。
又过了十来天,华信忽然表示不需要土了。
土又沉又不值钱,那些把土挑到海边的人,自然不会傻得把土再挑回去。
他们把土就地一倒,就空着担子回去了。
古代信息传播速度很慢,即使华信不再出钱收购土了,仍有大批人挑土前来,空担而返。
就这样,倒在海边的土越积越多,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堤坝。
这道用土堆筑起的防海大塘不仅阻挡了海潮倒灌,还让西湖成为与海隔绝的内湖。
华信筑塘的故事被南朝钱唐县令刘道真记录在《钱唐记》中。
该记录又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引用,写进《水经注》中。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有文字记载的海塘。
钱塘江入海口是一个狭长的“喇叭口”。
这种独特的地形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大诗人苏轼曾写诗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钱塘江北岸老海塘塘脚防冲工程技术
周素芳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年(卷),期】2004(024)003
【摘要】介绍钱塘江北岸明清老海塘概况和工程自然条件.提出运用板桩防冲墙技术解决塘脚防冲技术难题,并研制出可以遥控操作的多功能打桩机.该技术在海宁明清海塘塘脚防冲工程中应用9.9?km,节省投资5?200万元,并已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36-38,53)
【作者】周素芳
【作者单位】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6.3
【相关文献】
1.钱塘江海塘北岸海宁险段某标准塘施工期间塘面沉陷原因的分析 [J], 李健民
2.钱塘江北岸老海塘加固技术 [J], 黄黎明;吴玲洪;麻永明
3.钱塘江海塘防冲工程技术进展 [J], 蒋纬
4.论钱塘江某段海塘堤脚防冲结构方案比选 [J], 殷学成;胡勇峰;柴文琦
5.钱塘江北岸省管海塘标准塘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XPLORATION探索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许多埋于地下的海塘遗址被陆续挖掘出来,并得到有效保护,但局部未探明段仍存在受损风险。
大部分海塘遗址因江道变迁和治江围垦等原因,已不再发挥防洪御潮功能,只有南岸的西江塘还在延续一线防洪功能,目前可直接展示的古海塘段仅占总长度的15.38%。
面对不容乐观的遗址现存情况,杭州需要深入推进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利用。
杭州古海塘保护利用的难点和问题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十分重视古海塘保护。
2017年,南北岸古海塘均列入浙江省文保单位,同年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做好明清古海塘等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更好延续历史文脉;2019年,杭州市园文局完成古海塘保护利用规划编制;2020年,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开馆,有力地推动了古海塘科普宣传工作。
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强调,有序推进钱塘江古海塘等保护和申遗工作。
但相比西湖、运河、良渚等遗产,杭州对古海塘文化价值认识程度还不够,加上线性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古海塘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两难”“两不够”。
发掘难。
与同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相比,一方面,钱塘江古海塘具有时间空间跨度大、遗产构成复杂等特征,由于六成以上埋于地下不可见,考古发掘与探测工作难度大。
另一方面,鉴于古海塘线性遗产的多点分布特点,其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工程科技和历史文化等内涵提炼挖掘较为艰难。
保护难。
除了西江塘4.5公里,其余海塘均已“退居二线”,不再发挥防洪功能。
当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中遇到海塘遗址时,势必存在遗址保护与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如北干段和九堡段分别有500米、200米已被损毁。
系统性不够。
保护机制上,目前古海塘保护主要由属地负责,市级层面尚未形成统筹,而各地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不均衡,总体呈现“局部有保护、整体无保护”现象。
整体规划上,《杭州钱塘江海塘保护与利用规划》已完成编制,但尚未落地。
保障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上,浙江省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一线海塘的管理维护,但杭州市没有用于常态化保护和研究的专项资金。
钱塘江海宁临江古海塘堤前河床冲刷机理及冲刷高程研究王忠权;魏小旺;陈文江
【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卷),期】2022()6
【摘要】钱塘江海宁临江古海塘位于强涌潮河段,冲淤变化频繁,冲淤幅度大,随着治江围垦的发展,尤其是尖山围垦后,海宁段河势已发生明显变化,需分析新河势下堤前河床冲刷高程,为古海塘堤脚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分析上游富春江电站枢纽的下泄流量和对应时期的江道高程,可判断出海宁古海塘段近岸的造床流量,堤脚处最低冲刷高程发生在超过造床流量的大洪水冲刷之后紧接大潮冲刷形成。
冲刷高程分析采用基于实测数据的多项式拟合分析方法和P-Ⅲ型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钱塘江强涌潮河段堤脚冲刷研究较为有效的手段,分析成果可作为海塘堤脚防冲的设计冲刷高程。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王忠权;魏小旺;陈文江
【作者单位】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标准海塘前滩地最深冲刷高程分析研究
2.直立堤前的冲刷形态及冲刷机理
3.钱塘江河口近口段取水口附近河床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4.钱塘江河口古海塘塘前滩地冲刷研究
5.钱塘江河口古海塘塘前滩地冲刷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杭州江干区出土许多文物钱塘江古海塘要建博物
馆
导语:钱塘潮涌,蔚为壮观。
可是,历史上,它的破坏力也给两岸的老百姓带来了灾难。
为了和潮水抗衡,老底子的杭州人发明了一种“鱼鳞石塘”的筑塘
钱塘潮涌,蔚为壮观。
可是,历史上,它的破坏力也给两岸的老百姓带来了灾难。
为了和潮水抗衡,老底子的杭州人发明了一种“鱼鳞石塘”的筑塘技术,巨大的条石横竖隔层叠放,修建的挡潮堤坝抵御住了滚滚钱塘潮,在世界海塘建筑史上都被认为是一项杰出的创造。
现在,杭州江干区要在九堡筹建钱塘江海塘遗址博物馆,同时向社会常年公开征集和海塘相关的馆藏文物。
如果您有相关“藏宝”,赶紧来现一现吧。
在建博物馆的地下
就藏着古海塘遗迹
在九沙大道与九福路交界处,将要建造九堡文体中心,钱塘江海塘遗址博物馆就位于其中。
3年前,这里的地下就挖掘出土过一段古海塘遗迹,当时钱报记者也曾亲临现场报道。
当年的考古现场是一处深挖下去近4米左右的大土坑,土坑里是一个上窄下宽,呈梯形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物已露出土层,所能看见的部分共有10层,看起来就像一段阶梯,每一层都由几乎一样大小的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
从上往下,第一层石块是横向排列放置的,第二层则变成了竖向排列,第三层又成了横向排列。
当时参与考古勘察的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郎旭峰告诉记者,这段古海塘用上千斤的重条石像鱼鳞一样逐层上叠的筑塘技术,就是有
生活常识分享。
国家文物局关于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敕海观塘项目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3.08.21•【文号】文物保函〔2023〕921号•【施行日期】2023.08.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敕海观塘项目的批复文物保函〔2023〕921号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关于报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保护区划内敕海观塘(海塘文化展示)项目设计方案的请示》(浙文物〔2023〕120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敕海观塘建设项目。
一、对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调整优化设计方案。
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外拟建的曲线立交步道体量过大,形式夸张,对海塘的景观环境有负面影响。
建议充分研究敕海庙段海塘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特点,以海塘保护展示为重点,适当削减建筑体量、压减高度,调整建筑材质及色彩,避免喧宾夺主。
护栏、地面等应以简洁、谦逊为主,不应过度装饰、雕刻。
(二)进一步分析并核实施工、使用期间振动、沉降对海塘的影响,采取有效减缓措施,完善海塘监测、防护和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安全。
(三)完善海塘展示设施和相关展陈设计,深化价值阐释。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后实施。
三、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重要文物遗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研提保护措施。
四、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过窄,对其周边建设活动的管控效力不足,建议你局研究修订其文物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或组织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履行报批程序后公布实施。
南方经济的开展吴越修建钱塘江海塘五代十国时期,为了使杭州城和钱塘江边成千上万亩农田免遭海潮侵袭,吴越国王钱组织人力修筑了从六和塔到艮山门的钱塘江海塘。
远在吴越以前,人们即已开始修筑钱塘江海塘。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引?钱塘记?里的记载说:钱塘县今杭州东一里许有防海大塘,名叫钱塘。
这是历史上最早有关钱塘江海塘的记载。
后来,唐朝又在钱塘江南岸,修筑了从萧山到绍兴以东的海塘。
由于早期海塘是用夯土版筑的方法筑成的,因此经不起强大海潮的长期冲刷。
钱的时候,采用了新的筑塘法,即在水中树起木桩和铁柱,再将装满石块的竹笼投下,以截住岸边的泥沙。
这种“石囤〔dùn,用竹篾编成的器具〕木柜〞筑成的海塘,比夯土版筑的海塘要巩固得多,能经得住海潮较长时期的冲击。
南方经济的开展逐渐超过北方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
历史上,南方的经济开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不断的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
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最后得以完成。
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开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
直至三国时期,虽然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孙吴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而维持繁荣的局面,但曹魏地区经济的开展仍然超过了吴和蜀,这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根底。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开展从南北根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之区。
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很大开展,封建经济地盘至少扩大了一倍。
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说仍占一定优势。
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
朱轼与浙西海塘工程郑彩云【摘要】朱轼是对清代海塘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开创性人物.在浙江巡抚任上,他主持修筑的的海宁老盐仓鱼鳞大石塘,具有塘基更牢固、塘身结构严密、护塘工程完善、海塘管理到位等诸多优点,抗潮御灾功能更强,被公认为是海塘工程的样板,因此成为清政府不惜花费巨资而大力推广的筑塘范式.【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朱轼;海塘;鱼鳞大石塘【作者】郑彩云【作者单位】高安市博物馆,江西高安33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今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
朱轼一生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为乾隆帝师。
卒后,被御赐为“帝师元老”。
他居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政绩显著,深受后人敬仰。
尤其是在任浙江巡抚期间,他主持修建的浙西海塘工程,被作为永久性的标准塘工,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目前,学界对朱轼的关注日渐增多,主要是围绕其生平政绩、史学成就、学术著作等方面考察;而关于清代海塘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大多会提及朱轼筑塘一事,但尚未有专文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因此,本文拟以《海塘录》为基本史料,就朱轼修筑海塘的成就及影响作初步探讨。
海塘是为阻挡海潮侵袭而修筑的人工堤坝,它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公共工程,被誉为“海上长城”[1]。
海塘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各省。
《清史稿·河渠志》曰:“海塘惟江、浙有之。
于海滨卫以塘,所以捍御咸潮,奠民居而便耕稼也。
在江南者,自松江之金山至宝山,长三万六千四百余丈。
在浙江者,自仁和之乌龙庙至江南金山界,长三万七千二百余丈。
”[2]3815浙西海塘是指杭州至苏松海塘交接处平湖县一段,即以钱塘江口为界,其北岸为是[3]。
筑塘防海,历史悠久。
百年前修建钱塘江海塘方法揭秘
浙大历史系副主任徐立望说,李辅燿不仅在晚清长期担任浙江地方官员并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修建,更于1908年出任新组建的浙江海塘工程总局局长这一机构是现在钱塘江管理局的前身,因此李辅燿也被视为钱塘江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
本次影印出版的《李辅燿日记》共计10册,包括了62本李辅燿日记,生动反映了从1875年到1916年间,晚清和民国的政治环境、官员生活和社会风貌,尤其与浙江息息相关,是研究近代中国和浙江的珍贵史料。
明清以来,因为钱塘江海塘的稳固与否关系到江南富庶地区的安危,整修海塘一直是重要的全国性工程。
专家介绍,李辅燿1877年应浙江奏请、受朝廷委派,赴浙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
他迎难而上,亲力亲为,以专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整治海塘。
李辅燿吸取前人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石块上钻孔并灌入铁水,使石塘更加严密结实。
经过4年多的努力,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被时人称为圣朝第一大工程。
工程结束后,李辅燿用图解的方式编撰了《石塘图说》一书,对工程的全过程绘图解说,对清末钱塘江海塘工程做了全面总结。
1896年和1908年,李辅燿又两度接手钱塘江海塘整治工作。
李辅燿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整修海塘的经历。
徐立望说,在一本日记中夹附了汇总的工程款收支账单,款数极为详细。
日记中还抄录了他给朝廷御史写的长信,揭露了因为历年维护经费的递减,导致海塘呈现年久失修,不时有溃堤的险象发生,而民众对于负责工程的官员已极度失望,由此李辅燿提出官督绅办的治理思路。
历史学家正在进一步发掘整理这一史料蕴藏的丰富信息。
李辅燿工诗、书、画、印,与浙江文化人士交往深厚,是西泠印社的早期赞助社员。
影印本《李辅燿日记》同时具备了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套日记被李家后人珍藏,除散佚一本外,其余均得以保全。
李辅燿的孙子、76岁的李崧峻今天代表李家后人正式将日记及其他一些来往信稿、杂记、书札、诗词手迹等文物无偿捐献给浙大。
据介绍,文物将由浙江大学档案馆妥善保存,浙大相关学科正组织力量加
快对日记等文献的点校整理工作,后续成果将陆续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