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临床路径进展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803.00 KB
- 文档页数:14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临床路径管理逐渐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临床路径的引入可以规范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医患满意度。
本文将对某医院最近季度的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临床路径简介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疗管理工具,旨在指导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在特定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和操作。
临床路径将疾病的治疗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或节点,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评估指标和操作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统一管理,临床路径可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和提升病患体验的目的。
二、临床路径分析结果根据最近季度的数据统计和调研情况,我们对某医院的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下面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和分析:1. 临床路径制定与更新情况在本季度,某医院共制定和更新了10个临床路径,覆盖了常见的疾病类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中,医院特别强调了多学科的参与和专家意见的征集,以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医院还定期对已有的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和更新,使其始终符合最新的治疗指南和研究成果。
2. 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某医院在本季度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临床路径的引导,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应的医疗费用也得到了控制。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遵循了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减少了医疗误差和不必要的检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3. 临床路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我们对某医院的临床路径患者进行了随访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可度较高,认为临床路径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明显缩短了就诊时间。
同时,我们还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后的康复情况较好,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4. 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临床路径在某医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结果分析林丽【摘要】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pathway work,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on. Method From 2009 to 2010, we used the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as the single disease, compared the clinical pathway group,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control group of usual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improving efficiency, controlling medical costs, and regulating medical behavioral. Resul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decreased , hospital costs was under control with more standardized useof antibiotic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 can bring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the promo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needs support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other related policies.%目的总结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计划性剖宫产,将实施临床路径组作为观察组,与2009年、2010年未实施临床路径的对照组作比较,评价临床路径在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方面的作用.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下降,住院费用得到控制,抗生素使用更加规范.结论临床路径可带来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但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年(卷),期】2011(018)005【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作者】林丽【作者单位】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最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并把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提高作为监控手段,以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临床路径管理解读发布时间:2018-12-26 09:10 来源:五河县中医院浏览量:2367 【字体:大中小】打印王迪峰一、临床路径的概念1、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统一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2、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3、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4、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二、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目标1、规范诊疗行为2、寻找高质量、高效率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3、合理使用医疗成本,掌握医疗费用;4、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
三、开展临床路径的作用与意义1、是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规范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水平、获得最佳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达到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效率与效益;2、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促进合理用药、有效降低药占比和耗材占比、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3、是医保付费模式改革的基础。
四、临床路径执行的常见问题1、各临床医师对医疗行为的要求及临床习惯等无法统一;甚至干扰临床医生自主性和判断力,不利于新技术项目开展;2、临床、麻醉等对临床路径认知有差异,甚至存在抵触情绪;3、缺少监督或监督执行临床路径的人员缺少训练;4、临床路径表单不规范:举例检验项目、辅助用药等使用不合理;5、临床、医技、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够;6、数据记录及分析、反馈问题;7、为完成入径率、完成率,减少出径率。
五、解决办法1、建立临床路径运用和管理小组,负责临床路径表单审核及督查、学习指导等;2、临床路径优先和强制入径原则;3、规范诊疗,学习及参考相关文件及精神:如卫健委发布的1212个路径目录、安徽省171个路径目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4、成立督查小组,负责临床路径检查反馈工作;5、信息科沟通及配合临床路径相关数据提取、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小结:临床路径是医改的重要手段,已受到国家、省及市卫健委和医农保高度重视,且要求省所有二级医院于2020年底完成70%入径率;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60%,抗生素使用强度<40DDDS等指标均在临床路径中体现。
★教育科研大家谈之四十一:教育科研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为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提高教育研究质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发表改进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交流和分享教育研究经验。
本期刊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展画教授的学术报告《教育科研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供研究者参考。
科研实际上个性化的活动,没有统一的、程式化的规定。
这就象当年鲁迅写小说时说的:“写小说本无方。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教育科研,一是教育科研的价值观,二是教育科研的方法论。
一、教育科研的价值观可将其归纳为三句话:一是创新高于规范,二是理念重于行为,三是过程大于结果。
(一)创新高于规范从事教育科研,其实是对创新的诉求。
当社会进入工业化后,规范似乎成为至高无上的要求。
教育也如此。
17世纪夸美纽斯在他写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一整套思想,包括什么时候开始开学、什么时候上课、上课是否要集体上课等,都有规定。
但强调规范、强调程序,已经与现在的追求个性化的多元的后工业化社会相背离了。
现行的规范很多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应当进行改革。
比如高考制度,我们都知道现行的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大众仍然认为在现行情况下,高考是唯一公平的。
实际上这种公平也是有限的。
可能这个人数学非常冒尖,但是英语不行,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数学之梦。
对这个人来说可能就不公平。
我们要求所有科目的分数都要高,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公平的办法。
我写的一篇文章就讲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高考?另外,我们很多高校进行改革,允许学生选择专业。
哪些学生可以转专业?只允许考试成绩前几名的学生可以转学。
这个制度本身是荒谬的。
学得好的学生去学其他专业,学得很差的学生还要继续学。
现在教育有太多规范和标准,把教育过程变成自动化生产流程,教育的终端产品不是个性化的人,而是标准件。
我也发表过文章,反对现在“塑造”的概念。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医务工作
【发文字号】卫医秘[2011]50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11.08.19
【实施日期】2011.08.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医秘〔2011〕509号)
各市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
按照《2011年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2011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
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二)试点专业和病种
三级医院选取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其中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
入和骨关节植入治疗各1个病种;二级医院选取不少于5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其中至少包括骨关节植入治疗1个病种。
(三)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各试点医院要进一步加大临床路径管理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的目标。
02-潜山县医院××科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潜山县医院××科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学习《潜山县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临床路径工作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利用1年时间,在我科选择部分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在我院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具体如下:1、总结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路径模式,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差异,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2、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合并症、感染率、再入院率与死亡率;3、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4、促进医疗行政团队的合作,强调持续性医疗照护;5、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并减少医疗纠纷。
三、组织管理成立本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组长:成员:实施小组负责根据本科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潜度;2、检查临床路径表单内有关项目的执行情况,分析并处理变异;3、负责指导下级医生实施临床路径。
(三)住院医师职责1、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为其提供临床路径管理告知和指导,并详细进行解释和说明,使患者了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住院期间诊疗、护理计划,对在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变异及相应处理情况进行说明;2、每日查房时进行患者健康评估,判断是否符合临床路径预期进度,发现不符情况时,及时与主治医师商讨是否继续按临床路径计划实施治疗;3、发生与路径不符的变异情况时,应在下达医嘱后通知责任(值班)护士并说明原因,同时,及时向患者进行解释。
安徽省立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医疗机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暂行规定》(皖卫医[2001]51号)、《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的指导意见》(皖卫计 [2006]6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病人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单病种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1.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为了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进行,必须使所有参与人员在统一的领导下紧密协作。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以医务处、护理部、党委办公室、质控处、院办、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医务处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制定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制定护理路径,党办负责组织制定医患沟通路径。
质控处、医务处、护理部、党办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病案室和信息中心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经管科、审计科、出入院管理科负责合规收费的实时监控;办公室、宣传部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秘〔2011〕509号)各市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按照《2011年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2011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现提出以下要求: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范围(一)试点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二)试点专业和病种三级医院选取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其中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和骨关节植入治疗各1个病种;二级医院选取不少于5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其中至少包括骨关节植入治疗1个病种。
(三)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各试点医院要进一步加大临床路径管理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的目标。
二、细化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各试点医院要在卫生部印发的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基础上,依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处方集》等规范性文件,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细化各病种临床路径,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科学测算并严格控制单病种诊疗费用。
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原则上不得超过卫生部公布的单病种诊疗费用推荐标准。
三、着力落实试点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各有关医院要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卫办医政发〔2010〕56号),建立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医疗效率和费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医院和科室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引导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诊疗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院医疗质量分类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116号)和《安徽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皖卫医26号)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一)具体实施1、根据卫生部下方的单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结合我院实际、科学编制该病种实施性临床路径。
2、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让参与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任务、时间和目标要求。
3、各科室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表单进行标准化的医嘱,将该表单归入病历存档,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工作。
4、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检查工作。
5、各科室主任做好科室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实施、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指导、调整。
6、实施小组的个案管理员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情况。
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7、定期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8、结合我院2011年4月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除个别科室因为条件限制未开展外,各科室基本上已经全面开展。
妇产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6个专业为重点实施科室。
(二)评估分析1、各科室每季度向指导评价小组汇报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规划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https://)。
2、指导评价小组汇总全院实施情况,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并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汇报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