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题3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运用从猜测→验证→推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以我校的特色代表人物“宝宝”邀请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买水果招待客人为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又问:“要知道20个苹果有多重?还要知道什么信息?”引出轻重把握精准,即估计到位,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复习旧知,猜测验证。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回顾课前的调查活动:大约几个苹果重1千克,再让学生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1千克苹果的个数,再通过用秤称的方法让学生来验证猜测结果,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只研究了4个、5个苹果重1千克的情况,如特大苹果有可能3个重1千克,还有可能苹果大小各不相同等,课堂上就没有研究,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自己下去探索,因此在板书时,我也用了省略号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克和千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估算物品的大致质量,并选择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进行表达。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如天平等)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使用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准确估算物品的质量,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达。
•理解并解决一些涉及质量比较的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物品,询问学生它们的质量,引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如果你想买一些水果或零食,你会如何判断它们的质量是否合适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1.复习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关系,强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介绍如何使用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演示测量方法。
3.讲解如何根据物品的大小和重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进行表达。
三、探究学习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些物品(如水果、玩具等),使用天平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达,并估算其他物品的质量。
3.小组内分享测量方法和估算结果,相互交流经验,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1.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300克,一盒巧克力的质量是1千克,请问一盒巧克力里面有多少块巧克力?”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集中讲解共性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用克和千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三年级数学千克克应用题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她买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香蕉。
苹果每千克的价格是5元,香蕉每千克的价格是3元。
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苹果的总价。
3千克苹果的价格是3千克乘以每千克5元,即3 * 5 = 15元。
接着,我们计算香蕉的总价。
2千克香蕉的价格是2千克乘以每千克3元,即2 * 3 = 6元。
最后,我们将苹果和香蕉的总价相加,得到小明的妈妈一共花了15元 + 6元 = 21元。
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
他买了5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0.5元。
他还买了3个橡皮擦,每个橡皮擦的价格是0.3元。
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先计算铅笔的总价。
5支铅笔的价格是5支乘以每支0.5元,即5 * 0.5 = 2.5元。
然后,我们计算橡皮擦的总价。
3个橡皮擦的价格是3个乘以每个0.3元,即3 * 0.3 = 0.9元。
最后,我们将铅笔和橡皮擦的总价相加,得到小华一共花了2.5元 + 0.9元 = 3.4元。
小丽的妈妈买了一些鸡蛋,每盒鸡蛋的重量是500克。
她一共买了6盒鸡蛋。
请问这些鸡蛋一共重多少克?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只需要将每盒鸡蛋的重量乘以盒数。
500克乘以6盒,即500 * 6 = 3000克。
所以,这些鸡蛋一共重3000克。
小刚的班级要举行一个水果拼盘比赛,每个小组需要准备2千克的水果。
如果一个班级有4个小组,那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千克的水果?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每个小组需要的水果重量乘以小组的数量。
2千克乘以4个小组,即2 * 4 = 8千克。
所以,一共需要准备8千克的水果。
小芳的妈妈买了一些糖果,每袋糖果的重量是200克。
她一共买了10袋糖果。
请问这些糖果一共重多少克?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类似,我们只需要将每袋糖果的重量乘以袋数。
200克乘以10袋,即200 * 10 = 2000克。
所以,这些糖果一共重2000克。
通过这些应用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千克还是克,都是通过乘法来计算总重量或总价的。
克与千克-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 、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物品调查表、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课件播放:20 个苹果大约有多重?引起两位孩子的争论。
2. 提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思考与交流:认识1 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1)学生称出 1 个苹果的质量。
引导发现:苹果的大小不同,质量也就不一样(2)称出 1 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3)小结:稍大的苹果,4 个苹果约重1 千克,中等大的苹果,5 个苹果约重 1 千克。
2 、尝试与解决:20 个苹果大约有多重?(1)用1 千克苹果大约有4 个或5 个为标准,尝试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方法。
方法一:如果 5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 - 5=4 (千克)方法二:如果 4 个苹果重 1 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 - 4=5 (千克)(3)以1 千克苹果大约有4 个或5 个为标准,引导学生思考:20 个特大苹果或特小苹果大约有多重?3、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拓展1、基础练习根据调查单上的数据,完成教材第104 页的“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2、拓展练习以调查单上的内容为依据,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克与千克》应用题专项练习六、解决问题1、一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2、小华体重26千克,小芳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芳重多少千克?3、小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每个玩具重2千克,小芳体重是多少千克?4、食堂第一天运来60千克大米,第二天运来40千克大米,计划这些大米吃5天。
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5、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8千克,这台榨油机已经工作了7小时。
还要榨多少千克才能完成100千克的任务?6、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芳有4角钱的5分硬币,共重多少克?7、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8、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10、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11、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12、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1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14、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15、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16、葫芦西瓜南瓜2千克4千克6千克(1)南瓜比西瓜重多少千克?(2)一个西瓜的重量是一个葫芦的几倍?(3)葫芦、西瓜、南瓜一共重多少千克?17、一袋大米重30千克,每天吃5千克,这袋大米能吃几天?18、要买600克花生,怎么买便宜?需要多少元?答:买大袋和小袋便宜,需要元。
19、 1千克水果糖可装2袋,5千克水果糖可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20、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21、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22、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2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24、一筐梨重2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元,每人应付多少元?25、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26、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欧阳体重是多少?27、食堂每一天运来3200千克煤,第二天运来2400千克煤,计划这些煤烧7个月,平均每个月煤多少千克?28、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8千克,这台榨油机已经工作了7小时,还要榨多少千克才能完成100千克的榨油任务?29、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方有4角钱5分硬币,共重多少克?30、马小虎同学学习了“克和千克”后,写了一则日记:大家好!我叫马小虎,我今年8岁了,长得胖胖的,体重已经达到50克。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作业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克和千克的基础知识•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克和千克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克和千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克和千克的拓展知识01引言介绍PPT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简要说明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目的和背景介绍PPT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强调每个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和结构02克和千克的基础知识克(g)物体质量的国际单位,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
千克(kg)物体质量的常用单位,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定义和符号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单位换算关系在其他重量单位(如磅、盎司等)中同样适用。
单位换算常见物品的质量一本教科书的质量大约为1千克。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为60千克。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克。
03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购物中的重量标识23大多数超市和商店使用千克和克作为重量单位来标识商品。
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注食品的重量,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含量。
在购买散装食品时,使用电子秤可以准确地测量食品的重量。
03制作平衡玩具的过程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测量,以确保玩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制作平衡玩具01平衡玩具是一种需要精确测量重量的玩具,以确保其稳定性。
02在制作平衡玩具时,需要使用克和千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以确保整个玩具的平衡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来判断其重量是否适合自己使用。
对于一些大型物体,如家具和电器,我们通常会使用千克作为重量单位来衡量它们的质量。
对于一些小物体,如药品和食品,我们通常会使用克作为重量单位来衡量它们的质量。
测量物体的质量04克和千克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总结词在科学实验中,克和千克是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单位。
详细描述物体的密度通常用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分米来表示。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密度,进而判断该物体的性质和成分。
测量物体的密度总结词天平是用于称量化学药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