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
- 格式:ppt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背后历史故事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卧薪尝胆?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与辅导。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勾践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XXX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课堂实录《卧薪尝胆》课堂实录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2、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3、师:“薪”指什么?“胆”指什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师:请同学们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或作标记与同学探讨。
读完想想故事的内容。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表示免除屈辱万般无奈建议谋臣后患耻辱转弱为强XXX勾贱奴仆灭掉师:生字你都会读了吗?谁想度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师:变红的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觉得那个字容易出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老师也觉得柴和XXX两个字容易出错,今天就跟随一帆老师的写字课件,看一下两个字的写法。
指导书写:柴、努()3、师: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深入文中,好好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感悟直奔重点,精读第4节1、师: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XXX)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6页,快速找一找。
2、师:不少小同伙曾经找到了,请你来说一说。
你们找到的跟他一样吗?看来是豪杰所见略同啊。
3、出示:白日,他亲身下田耕作;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房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师:好,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生:白日。
他……师:先停一停,就这叫——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尝胆。
师:目前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2)师:睡在柴草上舒服吗?苦胆的味道好吃吗?师: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XXX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适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他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他要报仇雪恨)三、激发探究,感悟第2节。
小学三年级卧薪尝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掌握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能够默写。
3.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道理,并能够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掌握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能够默写。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道理,并能够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
1.卧薪尝胆的故事图片或教材。
2.黑板、粉笔、教学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分析卧薪尝胆这个词汇的寓意,了解其来源。
2. 学习卧薪尝胆的故事
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体会其内涵、寓意。
3. 学习相关语言材料
教授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包括成语“卧薪尝胆”、古代散文等文献资料。
4.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讨卧薪尝胆的道理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5. 练习活动
让学生练习与卧薪尝胆相关的活动,如默写卧薪尝胆的相关语言材料,创作卧薪尝胆的图片或故事等。
六、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教学现场的观察以及学生的练习效果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与卧薪尝胆相关的成语或故事,以及与卧薪尝胆道理相似的故事获得更细致的理解。
九、教学总结
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课后反思《卧薪尝胆》课后反思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艺术。
虽然在课前已经反复地钻研教材,请教同事,几度修改教案,但上完课以后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细细回忆、体会,仍然觉得有些不塌实,于是急忙请听课老师指导,评价,经过教研组内老师的一番评议,加之自己的一番思考,我反思如下:《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的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在进行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将这节课定位在预习课文上。
因为,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好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课文,有的学生会去预习,但不得要领,往往只是草草地浏览一遍,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因而不能见效。
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
所以我们想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能力。
所以在这段时间,我们就利用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预习课文的训练。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
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以这课为例,我是这么做的:一、揭题质疑。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因为以前在学习这类以事命题的文章时,我有意地进行过这类练习,所以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问到:谁卧薪尝胆了?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他怎么卧薪尝胆的?最后怎么样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唤起学生对故事的阅读期待,进而直奔故事内容。
二、自读课文,自主预习。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
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
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我让他们放声朗读,要求他们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文中加拼音的词语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然后让他们再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本课2类字和课后词,并自主学习本课一类字。
在学习一类字时,让他们采用归类学习的方法。
第三次读课文时,我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2卧薪尝胆课本简析:《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原理的中国汗青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特殊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
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物质。
课文故事脉络明白,文字浅易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课文第一小节交代了故事产生的时间、所在、有关国度以及故事产生的背景。
“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度强盛起来。
”这句话交代了两国开战的原因,同时引出下文的会稽之战。
第二小节是故事的因由。
越国兵败,越王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灭国,二是求和投诚,去给吴王当奴仆。
“只好”一词说明越王宁可当奴仆,也不愿灭掉国度,为后来他重建越国报酬雪恨作了铺垫,可见越王当时的选择是何等的难过!越王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军事上有个术语叫“骄兵必败”,“特殊骄傲”很准确地表现出吴王打了胜仗后自满和轻敌的思想,他不把败将勾践放在眼里,也不听谋臣们的建议,为后来身死灭国埋下了祸根。
第三节从穿、住、做三方面描述了勾践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勾践匹俦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这句话写出了勾践在吴国的屈辱生活: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整整”、“才”反应出勾践匹俦饱受屈辱,备尝艰辛,历尽磨难,也有着他对国度无尽的思念。
“三年”,敷衍通常人来说,不应该算是很厂的时间,但敷衍一个在敌国干着粗活,受尽了屈辱,过活如年的国王来说,是何等难以忍受呀!第四节采取总——分的布局,先容了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他切身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示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两句话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是怎样激励自己不忘耻辱的,同时也说明了“卧薪尝胆”的意思,回应了标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卧薪尝胆》教案范文,! 要求:1、变序学文,指导朗读。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干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吴王一番。
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越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和两国都想征服对方的心愿。
3、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请把语文书翻开到135页。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1、过渡:(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定都道图上画的是——勾践。
他在干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3、出示:白昼,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身不忘兵败会稽的羞耻。
读读,想一想: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懂吗?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身呢?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板书:报仇雪恨)5、协助理解,指导朗读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
白昼,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身不忘兵败会稽的羞耻。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这样好吗?为什么?6、学生自由读,比拟,;教师点拨,归纳。
7、要求学生在自身的书上把这几个词圈出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
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三、导读第三自然段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