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精选】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编冲刺组合练:组合练16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6含解析题型组合滚动练(十六)(分值:111分建议用时:100分钟)序号148910得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
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
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B.衣服破旧了,他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这值得我们反思。
D[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着重强调。
C项,表示特定称谓。
D项,表示引用,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的引号作用相同。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比喻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加以表述。
本题中,要着重梳理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古典诗文"和“一条长河”都有延续性,都有源头。
组合练18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文立意(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对精典的熟稔.(rěn)以及对时代敏锐而深刻的感知,使得传统呈现出历久弥.(mí)新的光亮,也使得时代的问题被照察。
B.其思想的深刻性与文字的消遣性浑.(hùn)然一体,让千百年来的阅读者和解释者或醍醐灌顶、茅塞.(sè)顿开,或疑窦丛生、困惑不已。
C.真正鞭辟.(pì)入里地理解庄子思想从来都是一个不容易成功的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厚今薄.(bó)古、妄自尊大的现代人来说。
D.“道可道,非常道”,道的真理超绝名相,不落言筌.(quán),当人们试图言说它的那一刹.(chà)那,已经偏离、遮敝、误解了它。
解析A项,“精典”应为“经典”;B项,“浑”应读hún;D项,“遮敝”应为“遮蔽”。
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屠呦呦、黄晓明这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物,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乙]一生努力与一场秀![丙]以身试药,历尽坎坷,默默无闻....,终获诺奖,一场婚礼,全国围观,全民羡慕,尊为楷模..。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却B.轩然大波C.默默无闻D.楷模解析A项,却,表转折关系,正确。
B项,轩然大波,很高的波浪,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正确。
C项,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正确。
D项,楷模,榜样、模范,是褒义词。
应改为“典范”,“典范”是中性词。
答案 D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解析丙句,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 C4.(2018·浙江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被东方佛教文化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机匠臧克家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
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
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
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
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
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
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
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
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
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
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
“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
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
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
【2019最新】精选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编冲刺组合练:组合练16含解析(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018·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她揭开锅盖,那些瓷白的团圆饽饽,豁然天开,探出了“脸儿”。
氤氲的热气像薄雾般四处散开,就连家中的掎角旮(gā)旯儿,也挤满了馥(fù)郁的面香味。
B.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hún)搭”的方式,贩(fàn)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文物常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无论是陶瓷、珐(fā)琅,还是雕塑、织绣,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镂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承载(zài)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D.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jì)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zhòng)肯和恰如其分。
解析A项,“掎角旮旯”应为“犄角旮旯”。
B项,“混”应读hùn。
C项,“珐”应读fà。
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
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
[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
[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第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基础组合练16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断句(用时:30分钟)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时代的熨斗尽管造型多样,用途迥异,但无一例外的黝.(yóu)黑、沉实,仿佛被它熨平的,不光是峨冠.(guān)博带,还有隐藏在时间缝隙里的各种褶皱。
B.《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改编自唐七同名小说的古装悬幻电视剧,在未播之前就深陷.(xiàn)抄袭争议的旋.(xuàn)涡,在微博和豆瓣.(bàn)网上遭遇了网友的大量抵制。
C.新发现的天一阁所藏抄本《琅.(láng)嬛文集》,收录了张岱佚.(yì)文二十余篇,即使相同篇目者也多有异文,可以订正今本的很多讹误。
D.街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戴着一顶皱.(zhòu)巴巴的帽子,帽沿耷.(dā)拉在前额上,眼袋松弛下垂,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似乎显得很“笨拙”。
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乙】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不容置喙....的民族精神。
【丙】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气势古拙而满目琳琅....的美。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而B.风味C.不容置喙D.满目琳琅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点燃蜡烛遥寄哀思,被评为引导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而几乎与其同时出现的“代人扫墓”业务则遭到痛批。
组合练6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分值:52分时间: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浙江十二校联盟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1.(2018·的一项是()(3分)A.红色通缉令,又被称为红色通报,是国际刑.(xíng)警组织发出的最高级别律令,对象是有关国家法律部门已发出逮.(dài)捕令、要求成员国引度的在逃犯。
B.他强调,各级应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制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zhā)实落实军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部队工作崭.(zhǎn)新局面。
静中走来,踏着馥郁芳香,用悠长的思绪,酿造醇美的酒香。
有一C.我于恬.(tiǎn)些心语还未述.(shù)说,就先醉了岁月风华。
ng)部发表分析报告称,国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国外影响”最大达D.韩国环境.(jì到86%,实际上将中国指为“罪魁.(kuí)祸首”。
但该报援引多领域专家的观点说韩政府不应一味责怪中国。
解析A项,“引度”应为“引渡”。
B项,“依法制军”应为“依法治军”。
C项,“恬”应读tián。
答案 D(2018·浙江温州乐清乐成寄宿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多。
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为主要食物。
[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
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组合练19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文立意(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tǎnɡ)一失足,将无所不致矣!”B.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他处.(chù)心积虑的谋划,会成为泡影。
C.西湖整治好了,可以听夕阳萧鼓,可以赏曲.(qū)院风荷,风景怡人,美不胜收。
D.春秋时期,齐、晋、楚三国长期征战不休,国家疲惫,君臣相斗,人心涣.(huàn )散,许多杰出人物纷纷出走,吴国坐收渔翁之利。
解析A项,“致”应为“至”。
B项,“处”应读“chǔ ”。
C项,“萧”应为“箫”。
答案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一个大文豪,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也会被渲染..会被忽视。
苏东坡在..成一种诗意的浪漫,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耿耿初衷反而杭州当太守是在北宋元祐年间。
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他处心积虑....所兴建的那些工程,恰巧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
[乙]城市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市民们既具有南方人热情的天性,又极富文化素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切都美不胜收....。
西湖整治好了,可以听夕阳箫鼓,也可以赏曲院风荷。
[丙]难怪宋孝宗赵昚坐在杭州的宫城里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尤其是他的那些奏议表状时,竟钦佩得掉下眼泪。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渲染B.反而C.处心积虑D.美不胜收解析A项,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
使用正确。
B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使用正确。
C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组合练16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文立意(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018·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揭开锅盖,那些瓷白的团圆饽饽,豁然天开,探出了“脸儿”。
氤氲的热气像薄雾般四处散开,就连家中的掎角旮.(gā)旯儿,也挤满了馥.(fù)郁的面香味。
B.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hún)搭”的方式,贩.(fàn)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文物常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无论是陶瓷、珐.(fā)琅,还是雕塑、织绣,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镂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承载.(zài)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D.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jì)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zhòng)肯和恰如其分。
解析A项,“掎角旮旯”应为“犄角旮旯”。
B项,“混”应读hùn。
C项,“珐”应读fà。
答案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
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
[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
[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第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组合练16 非连续性文本+语段综合+补写句子+古诗文默写(建议用时:30分钟)一、【百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
编纂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立法更加系统集成,促进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严密、更有效率活力。
(摘编自《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材料二记者2020年9月5日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悉,4日下午,“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第一讲成功举办,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邀请著名法学家,从中观制度和微观规则层面对民法典做出阐释,并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首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以“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与适用”为题进行讲授。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表示,本次系列讲座既响应“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的要求,也是在民法典颁布数月后进行的冷静思考;既是同学们在疫情之后迎来新学期的“入学教育”,更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提供的“开学第一课”。
(摘编自《清华大学法学院推出<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新华网北京频道”2020年9月5日)材料三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个“加强”,重点从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
组合练14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分值:52分时间: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018·浙江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岳勋最初无意再翻拍人文题材的作品,听说《深夜食堂》是一个讲述来来往往的食客的故事,更加兴趣寥.(liáo)寥,但拗不过朋友的坚持,他最终允诺先看下漫画再做决定。
B.Uber(优步)的发展展现出其所向披靡的画面,但快速扩张也导致监管问题接踵.(zhǒnɡ)而至,全世界的竞争对手都在虎视耽耽地盯着Uber。
这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公司正亟待改革以化解危机。
C.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毋.(wú)庸赘.(zuì)言,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巨大的诱惑性,另一方面是年龄条款限制、实名注册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形同虚设,这一切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D.许多人对泡菜不屑.(xuè)一顾,但眼下这种用发酵.(jiào)数月的大蒜制作而成的辣味腌菜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
某研究美食外交的教授说,千禧一代对尝试健康食品和精心烹饪美食尤其感兴趣。
解析B项,“耽耽”应为“眈眈”。
C项,“赘”应读zhuì。
D项,“屑”应读xiè。
答案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忽然分外....的地方。
[甲]梦里..思念故事里的长安,想去看看那个让我魂牵梦绕长安,若为女子,定是容色倾城,恰似牡丹,娇媚华贵;若为男儿,定是温文如...玉.,犹如翠竹,风流倜傥。
长安之于我,是一处江湖。
[乙]容许我打马走过十里长街,容许我煮茶一盏坐至天明,亦容许我枕半卷诗书但看江湖恩怨。
[丙]我时常幻想,千年后的长安街头,是否也会有一个失意之人?提一壶酒,满腹惆怅都寄予..其中,然后邀明月对饮,来一场不醉不归。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外B.魂牵梦绕C.温文如玉D.寄予解析D项,寄予:寄托着很大的希望。
组合练16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文立意(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018·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揭开锅盖,那些瓷白的团圆饽饽,豁然天开,探出了“脸儿”。
氤氲的热气像薄雾般四处散开,就连家中的掎角旮.(gā)旯儿,也挤满了馥.(fù)郁的面香味。
B.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悬浮于生活,用“混.(hún)搭”的方式,贩.(fàn)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
C.文物常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无论是陶瓷、珐.(fā)琅,还是雕塑、织绣,都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镂刻,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承载.(zài)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D.植物学家钟扬的一生,光风霁.(jì)月,树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打破专业壁垒,胸怀家国,浩然正气”,这个评价无疑最为中.(zhòng)肯和恰如其分。
解析A项,“掎角旮旯”应为“犄角旮旯”。
B项,“混”应读hùn。
C项,“珐”应读fà。
答案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
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
[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
[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第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积微成著B.琢磨C.况且D.姗姗而去解析A项,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
B项,琢磨,思索、考虑。
此处应用“捉摸”,表猜测、预料之意。
C项,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D项,姗姗而去,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答案 B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解析丙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C4.(2018·浙江临海白云高中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解析A项,句式杂糅,“主要是……所带来的”杂糅,删去“所带来的”。
C 项,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将“尽管”前移至“它的很多特征”前。
D项,不合逻辑,“手语”不是一个语种。
答案 B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__①__,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__②__,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平等。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所以,我说,__③__。
答:①②③解析第一空处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还”,以及关键词“更为丰富的世界”,推断第一空处应该是填写关键词“现实世界”,第二空把话题转向了“不阅读的人”,根据后文语境,可以推断“那些不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
最后得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结论。
答案①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②那些不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③读书人是幸福人6.王维《辛夷坞》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请以“芙蓉花”这一意象为中心,用整句和散句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诗中描写的风物。
要求符合诗歌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90个字。
(6分) 答:解析注意几个点要写到:木末,即树梢;发红萼,刚刚萌发红蕾;开且落;山中、涧户寂。
整句可用对偶、排比。
答案(示例)迎着和煦的风,芙蓉欣欣然在枝头擎起神秘的蓓蕾。
花开时节,朵朵芙蓉红艳、灿烂,好似云蒸霞蔚。
她们在枝条的末端静静绽放,点缀寂寞涧户;她们在短暂的花期自开自落,洒下片片落英。
她们恬静、落寞而又自得其乐,带给人无限遐思。
二、古诗文默写(6分)7.(2018·浙江嘉兴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鹧鸪天》)答案(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穷岛屿之萦回列冈峦之体势(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三、古代诗歌鉴赏(16分)(一)(2018·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胡歌[唐]岑参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
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
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蕃王宴饮纵乐的景象。
“貂鼠裘”突出衣着的名贵;将名贵的“葡萄宫锦”作为缠头赠送给舞女,突出其生活的奢侈;“醉”突出宴饮纵乐的无度。
9.赏析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4分)答:解析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
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形成鲜明对照。
“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
答案对比。
诗的后两句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比,突出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
(二)(2018·浙江十二校联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8分)高阳台·和周草窗王沂孙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
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
10.“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化用了隐居西湖的著名诗人林逋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该意象的特点。
(2分) 解析由“幽香”想到“暗香”,由“横斜”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
答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11.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结笔低回掩抑,荡气回肠”,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认真读注释以了解背景,把握情感。
题干中“结笔”点明赏析对象为“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低回掩抑,荡气回肠”是表达效果,需借助对写法的分析来理解。
看修辞手法,“几度”是反复,“东风”与“飞花”是春天美景,又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看结构技法,前后呼应,此处写春与上阕写春“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更消他”(难以消除离恨苦)又与下阕“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突出“离愁苦”;看表现手法,结句写景,是以景结情。
答案①反复,以乐景衬哀情,抒发春光无主、好景不长的感伤,年华已老、故国不见的忧思。
②与“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抒发家国破亡、怀乡念友之情怀。
③与“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暗寓国亡家破、无家可归的隐痛。
④以景结情,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2018·浙江绍兴区柯桥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3题。
(6分)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论语·卫灵公》)③阮公①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世说新语·任诞》)【注】①阮公,即阮籍,竹林七贤之一。
12.第一则材料中的“史”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不超过5个字)(2分)解析“文胜质则史”是指文采胜过质朴就只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实质的内容,铺陈辞藻就显得浮夸。
答案虚浮铺陈或浮夸虚伪等。
13.请比较材料②③中,儒家与阮籍在“理想人格”与“礼法观”方面的不同。
(4分)答:解析理想人格,儒家的是孔子说的“然后君子”“君子哉”;阮籍的,要结合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来回答。
礼法观,儒家的“文质彬彬”“义”“孙(逊)”“信”等;阮籍一则,抓住主要矛盾“眠其妇侧”,分析结果“无他意”,可见阮籍的礼法观是不拘于形式而注重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