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原卷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7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常见表达技巧二、考点突破(一)设问方式梳理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技巧(是什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找依据(怎么用):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析效果(怎么样):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解题提示审清题意,根据指向和要求作答。
1.审题型明考题: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
暗考题: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指鉴赏范围,局部还是全诗。
3.审角度一种是宽角度,即题干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
宽角度该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一角度。
窄角度,角度明确,不能乱答:如问修辞,就不能答表现手法。
4.审数量分清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哪些与哪种的区别。
哪种必定只有一种。
备战2016高考二轮讲练测☆复习目标1.了解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考向详析☆考向一:修辞手法【考纲要求】能够准确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命题规律】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2015年高考天津卷和上海卷涉及到了对修辞手法的考查,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2016年高考仍会沿袭2015年高考命题特点。
【高考典例】1.(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确绘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
题干中要求的是“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四、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渐散紫烟”、第四句中“回晴日丽”、第五句中“花飞”“衣袖”“湿”、第六句中“柳”“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实力。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解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解析)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练高考1.〔近•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隐蔽,考生需紧紧抓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手法考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近•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3.〔近•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4.〔近•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2.步骤第一步:审题。
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
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
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①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测)(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1.(15届黑龙江大庆实验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⑴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4分)⑵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
(4分)2.(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8分)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⑴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⑵“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4分)3.(15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8分)青玉案·送山谷弟贬宜州黄大临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⑴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
(4分)⑵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4.(15届湖北武汉39中8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南堂苏轼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学案15: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使用。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阅读下面的诗句,判断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未展芭蕉》)答:答案比喻、拟人。
以“绿蜡干”“芳心犹卷”“一缄书札”喻“未展芭蕉”。
拟人,“怯”,娇怯含羞;“暗拆看”,暗暗拆开查看。
比喻、拟人的运用使“未展芭蕉”的形象生动可感。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答:答案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春风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送别时的怅然、感伤之情。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在同辈中排行第十二,故称李十二白)答:答案夸张、对偶。
高度赞扬了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读来朗朗上口。
(4)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答:答案顶真。
“音尘绝”使上下词句紧密衔接,气势通畅,富有节奏感。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答:答案通感。
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巧妙渲染了离愁。
(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答:答案拟人、借代。
“花不语”将花拟人化,突出少女与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以花的色彩“红”代替花,显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更突出了“花”的特征。
专题15 诗歌鉴赏—情感与炼字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选材特点】 (2)【命题趋势】 (2) (2)考点一诗歌鉴赏内容与情感 (3) (4)考法一诗歌内容理解 (4)考法二诗歌的情感理解 (5) (6)知识点一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6)知识点二诗歌鉴赏情感探究 (8)常考的八类古诗词情感鉴赏 (8) (11)考点二诗歌的炼字 (16) (16)考法一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16)考法二体会加点字的妙处 (17) (19)知识点诗歌鉴赏的炼字技巧 (19) (20)【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选材特点】1. 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
2. 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3. 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
近三年的试卷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欧阳修、王勃、陆游、辛弃疾、王安石、杜甫等。
4. 从选题来看:课内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名篇,课外诗歌鉴赏主要选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选陌生作者的代表作,以保持试题的陌生度。
5. 从内容来看: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
【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2015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一、练高考1.(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2.(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3.(201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4.(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5.(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二、练模拟1.(15届广东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广大附中期中)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共7分)塞下曲(唐)常建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明)苏佑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
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
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⑴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⑵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3分)2.(15届黑龙江绥化三校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本词为欧公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
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⑴本词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起笔的新颖之处是什么?司空图《酒泉子》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本词添一“共”字,试分析“共从容”的妙处。
(5分)⑵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
(6分)3.(15届湖南衡阳高三11月五校联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8分)听赵秀才弹琴唐·韦庄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⑴“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
(2分)⑵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4.(14届广东汕头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5.(14届吉林吉林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⑴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⑵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
(6分)三、练原创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建封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紞:击鼓声。
③梦云:夜梦神女朝云。
云,喻盼盼。
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去,暮为行雨”。
④心眼:心愿。
⑤“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⑴词的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加以赏析。
(5分)⑵这首词融情、景、理融为一体,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①除夜:除夕。
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
③尊俎:砧板。
④玉纤:如玉般的纤手。
擘:剖开。
⑤幽素:幽情素心。
⑴从情景的关系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5分)⑵“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三句写了什么场景?有何作用?(6分)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2)有人说“天晴共上望乡楼”一句耐人寻味。
你赞同吗?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宋•周紫芝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⑴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⑵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7分)题红叶宣宗宫人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