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0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一门涉及食品安全、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学科。
作为一门本科专业,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了解食品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相关技能。
本文将介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1.食品与卫生学原理2.食品微生物学3.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4.食品卫生与安全法规5.营养学原理6.人体生物学7.统计学8.化学基础这些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学生将学习食品的组成与结构、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营养学原理和人体生物学课程将使学生了解人体的营养需求、消化吸收过程以及与食品健康相关的知识。
此外,统计学和化学基础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1.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2.食品生物技术3.食品毒理学4.营养与健康5.食品营养评价与监测6.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7.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8.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管理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重要领域。
学生将学习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的理论和实践,了解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食品毒理学课程将使学生熟悉食品毒素的种类和毒性,以及食品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营养与健康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来维持健康生活。
食品营养评价与监测课程将教授学生食品的营养分析和评价方法。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将使学生了解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课程将介绍食品加工与保鲜的原理和技术。
最后,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管理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以下选修课程: 1.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 2. 食品营养与免疫 3. 食品安全评估与监控 4. 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检测方法 5. 饮食与慢性病 6.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这些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加专业和深入的领域的知识学习。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专业成为一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专家的职业生涯规划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专业培养的是从事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营养与健康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专业也逐渐成为学生热门选择的专业之一。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探讨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出色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专家。
1.理清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一门专业,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了解基本的营养学原理、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学会运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疾病预防控制。
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职业生涯中必备的技能。
2.积累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打下扎实基础的第一步,但真正能够成为一名专家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参与实际案例的调查研究、实验室实践和实习等方式,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主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论坛和培训班,与业界专家互动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3.不断学习与研究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要成为一名专家需要持续学习与研究。
关注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
同时,可以选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领域做出贡献。
4.建立专业人际关系网职业成长不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人际关系网,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参加学术组织、加入专业协会、与导师和同行保持联系,都是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方式。
5.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个人素质的提升也是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和创新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名解食品: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的成品或原料,以及传统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不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营养:人体摄取食物,消化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总过程营养素: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有养成分和有益物质限制氨基酸:食物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缺乏或不足,使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从而降低食物整体的营养价值,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按不同比例混合,使他们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节约蛋白质作用(蛋白质的保护作用):食物中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则可免于蛋白质作为机体的能源物质被消耗,从而使蛋白质用于最适宜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的地方抗生酮作用:当草酰乙酸不足,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从而产生酮体,此时碳水化合物可以起到防止酮体过量积累而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的抗生酮作用营养价值:某种原料中所含的热能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构成比例食物热效应:由于进食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膳食结构: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膳食指南: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用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生物价:反应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后在机体当中可储留并加以利用的程度基础代谢: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各器官进行最基本生理机能的最低能量需要乳糖不耐症当人食用乳及乳制品时,由于体内乳糖酶的含量和活性过低,使乳中的乳糖不能为人体吸收,转化为乳酸,并伴有胀气腹泻等症状营养素需要量:机体为了维持“适宜的营养状况”,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天必须“获得的”该营养素的最低量填空人体消化系统:消化腺、消化道成人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按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分: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蛋白质按人类食物来源分:动物性食物蛋白、植物性食物蛋白根据氨基酸的必需性分为:必需氨基酸(9)、非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是婴儿必需氨基酸我们用氨基酸模式来反映食物蛋白质以及人体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将色氨酸的含量定为1)谷类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大豆花生牛乳肉类蛋白质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玉米的第二限制氨基酸色氨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都是从“量”(蛋白质的含量)和“质”(必需氨基酸模式)两个方面综合评价的消化率分为:表观消化率、真实消化率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要比真实消化率低蛋白质含量=N含量*6.25蛋白质的生物价:N储留量/N吸收量生物价越高,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蛋白质净利用率:N储留/N摄入=蛋白质的生物价*蛋白质消化率1Kcal=4.418kJ蛋白质供能11-14%(16.7kJ,4Kcal)脂肪20-30%(37.6kJ,9Kcal)碳水化合物60-7-%(16.7kJ,4Kcal)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磷脂固醇类物质人体组织合成胆固醇的主要部位是肝脏(中心)和小肠根据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糖低聚糖多糖果糖的代谢可不受胰岛素制约,是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糖类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气体代谢法、双标记水法、心率监测法、活动时间记录法、要因计算法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0.01)、微量元素(<0.01)必需微量元素14种钙缺乏:儿童时期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乳制品是最理想的钙来源生物体内各种形式的铁都与蛋白质结合,没有游离的铁离子食物中的铁: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儿童长期缺锌侏儒症孕妇缺锌导致胎儿畸形硒缺乏克山病缺碘甲状腺肿大儿童呆小症维生素的缺乏按原因:原发性维生素缺乏、继发性维生素缺乏按程度:临床维生素缺乏、亚临床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储存在肝脏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干眼维生素A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维生素D代谢在肝脏维生素D缺乏:婴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软化维生素B1:脚气病烟酸(尼克酸):癞皮病——色氨酸变为烟酸维生素C:坏血病——人体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维生素C过量:尿路结石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孕妇早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1ug视黄醇=6ugb-胡萝卜素=12ug其他类胡萝卜素1,25-(OH)2-D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容易在机体脂肪中储存,排出缓慢,过量可导致中毒的维生素是D机体排水的四条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肾脏机体中肝糖原丰富,则对某些物质如酒精、四氯化碳有解毒作用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营养质量指数(INQ)INQ=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INQ>1说明食物中该营养素的供给量大于热能的供给量蛋中所含的铁非血红素铁的形式酸乳可以防止乳糖不耐症的发生孕早期每天增加5g 孕中期每天增加15g 孕后期每天增加20g 保证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体内胆固醇直接来源于膳食约30%-40%,其余主要在肝脏内合成膳食调查:称重法、记账法、询问法、膳食营养评价体格检查:体重;身高、胸围、体格营养指数;皮脂厚度体重指数(BMI)=m/n^2(kg/m^2)理想体重=身高-105正常范围18.5-22.9 肥胖>25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大于28定为肥胖症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肥胖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饮食习惯热能的主要来源:粮谷类营养监测:长期营养监测、计划效果评价性监测、及时报警和干预系统监测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婴幼儿辅食添加4-6个月;母乳喂养4-6个月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消瘦型(平衡但供给量不足)和恶性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 中等程度营养不良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尤其是果胶维生素C可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损伤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相似的物质,营养学上特别重要的类脂是磷脂和胆固醇维生素按照溶解性质的不同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 D、 E 、K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是大豆蛋白质必需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高淀粉摄入人群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较高膳食纤维在防癌方面有很重要作用人体所需饿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时,生长缓慢,并可能出现皮肤症状,如皮肤湿疹或干燥脱骨妊娠期40周简答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3)供给能量4)其他作用:活性蛋白质、活性肽的作用脂肪的生理功能1)供给和储存能量2)构成人体组织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4)给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5)促进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和利用6)增加饱腹感,促进食欲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提供和贮存能量2)构成机体组织和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及解毒作用4)抗生酮作用5)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哪些方面1)用于维持基础代谢2)用于体力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要消耗一部分能量4)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刚病愈的机体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消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1)抗氧化2)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防止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促进类固醇的代谢5)清除自由基;发挥抗衰老6)参与合成神经递质7)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抵抗力,缓解进入人体毒物质的毒性维生素A(视黄醇)的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2)调节细胞生长分化3)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合成有关4)提高机体免疫功能5)抗氧化作用预防佝偻病:1)缺钙会导致佝偻病,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2)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补充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3)充足的蛋白质促进钙的吸收,补充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肉4)补充含乳糖、蔗糖、果糖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5)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的溶解吸收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促进:1)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2)充足的蛋白质3)乳糖4)酸性环境促进钙的溶解吸收抑制1)蔬菜粮食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植酸、草酸、磷酸,与钙结合会产生不容物质影响钙的吸收2)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时,没有消化吸收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难容物质,影响钙的吸收3)过多的膳食纤维影响钙的吸收影响铁吸收的因素促进:1)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2)肉禽鱼中含40%的血红素铁,铁的吸收率高3)食物中有些成分能与铁螯合成小分子可溶性单体,阻止铁的沉淀,促进铁的吸收4)食物中适量的钙有利于铁的吸收抑制:1)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与铁结合产生难溶性物质抑制铁的吸收(尽量破坏)2)过量的钙抑制3)蛋黄中含有卵黄高磷蛋白,干扰铁4)茶叶中所含的鞣酸在肠道内可与铁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阻止铁的吸收——(用铁锅烹饪菜肴)、已经出现缺铁性贫血者,应给予铁剂治疗癌症的饮食预防:1)食物要多样2)减少脂肪的摄入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量4)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5)增加锌、硒等矿物质和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量6)限制饮酒7)提高饮食卫生质量,减少食品中致癌物质的摄入冠心病的饮食预防:1)控制热能2)控制脂肪及胆固醇3)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4)保证膳食纤维素供给,减少精制糖摄入5)调整膳食中蛋白质构成高血压的饮食预防:1)控制热能2)控制脂肪及胆固醇3)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4)保证膳食纤维素供给,减少精制糖摄入5)限钠补钾(水果)6)限制刺激性食物,提倡戒烟戒酒,适量饮茶脱脂乳粉与全脂乳粉的区别脱脂乳粉是将鲜乳中的脂肪经离心脱去而成的产品,因而脱脂乳粉中脂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大,但适于供腹泻婴儿及需要少油膳食的患者食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及薯类3)每天吃乳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合理搭配,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谷物类250-400g 水1200ml第二层蔬菜300-500g 水果类200-400g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200g 第四层乳类300g 豆类及豆制品30-50g第五层油25-30g 盐6g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应当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13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工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食品科技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方面的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论述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人体健康及食品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以加工良质食品及食用安全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并掌握食品加工厂的卫生要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及世界人口营养水平,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有关名词解释;2 .识记和理解各营养素的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食品加工对各营养素的影响。
3 .掌握人体能量的需要、供给及食物来源。
4 .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熟悉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5 .掌握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卫生学有关名词解释。
6 .了解食品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分类,熟悉食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并能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二)技能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掌握各类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熟悉食物发生时的处理及对策。
2.1. 悉食品工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食品厂的卫生情况。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功用,掌握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熟悉其卫生安全评价程序。
(三)素质目标1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3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4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5 .具有创业和就业能力;6 .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脂类1、脂类的生理功能:(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保护和固定脏器维持体温正常。
(6)节约蛋白2、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关于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预防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涵盖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3. 熟悉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 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5. 培养学生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营养学: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以及食品营养的摄入与分配;2. 食品卫生学:探讨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措施;3. 食品安全监管: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熟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4. 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1. 掌握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营养和卫生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3. 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4.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食品营养调查、食品安全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就业方向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了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
选择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就业方向:
1. 营养师/膳食指导师
在医院、学校、企业以及健身俱乐部等单位担任营养师或膳食指导师,根据人体营养需要制定合理膳食方案,指导人们健康膳食。
2. 食品检验检疫
在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检疫部门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也可以在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
3. 食品研发
在各类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新食品研发、食品加工和食品生产工作。
研发新型营养和保健食品。
4. 食品营销
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市场营销、推广和管理工作。
可以在食品企业担任品牌经理、市场经理等职位。
5. 食品监管
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维护食品安全。
也可以在餐饮企业做食品
质量管理工作。
6. 食品相关的科研工作
在大学及科研院所从事与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科研工作。
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就业面广,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