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册《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60 KB
- 文档页数:3
第0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了解林海音及《城南旧事》;识记“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
圃”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词义。
二、学习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标题的双关意
义。
三、学习难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
四、预学模块【自主学习】
1、背景解读:
林海音曾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动,之后被日本人逮捕,被毒死在狱中。
林海音的父亲前往大连收尸,回京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
《爸爸的花儿落了》就由这场病痛写起。
2、文学常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地区)作家。
3、给加点字注音: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
栅.栏()骊.歌()叮嘱.()花圃.()玉簪.花()
4、解释下列词语:
(1)叮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骊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何区别。
爸爸的花儿落了、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的。
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点拨释疑3、从全文看,爸爸爱小英子吗?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对小英子的爱?(重点抓住爸爸的三句话,总结出父爱的成分。
)达标测疑拓展提升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
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训练测疑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3、学习学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4、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字词梳理: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肿zhàng___廊yán___ lǎn___惰 zhà___栏玉zān 花
衣襟.___叮嘱.___骊.___歌鸡毛掸.___子气咻咻
..
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小说《城南旧事》。
3、本文是什么问文体?
二、课内导学:
(一)整体感知: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3、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眼前:衣襟上的
夹竹桃
回忆:医院探病
探病时的话
六年前赖床受罚
4、本文有两条线,你能找出来吗?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哪几段是写眼前?哪几段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往事部分属于哪一种顺序?
2、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想想暗示的是什么?
3、爸爸有一句话也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以看作是爸爸的“遗嘱”,是哪句?。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学生分析]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
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
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记叙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
[教法建议]80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
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
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
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的: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2、品味语言,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3、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得与失一、展示预习成果1、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 懒duò( ) dǎn( )子lí( )歌叮zhǔ( ) 徘huái( )zhà( )栏恐jù( ) 花pǔ( )玉zān( )花 pú( )公英2、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3、重点词语解释。
谢词:叮嘱:徘徊:骊歌:知交:闯练:二、明确目标三、学习探究:7、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
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细品赏识】▲细读课文“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部分,思考问题:8、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9、第30段赖床被打后的事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细读课文“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到文章最后,回答下列问题。
10、“进了家门,静悄悄的……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此处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11、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2、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3、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我们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是一份严格的要求,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14、成长中的你,在文中的爸爸或小英子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四、达标检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3.从父亲爱花、养花中渗透环保意识。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教学重点1.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2.爸爸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
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
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三、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七年级】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第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的内容。
2、理清的思路,研读,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心重点:感情地朗读,感知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的内容。
学心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二、预习检查1、注音衣襟( ) 掸子( ) 徘徊( ) 肿胀( ) 栅栏( ) 骊歌( )叮嘱( ) 恐惧( ) 花圃( ) 玉簪花( ) 蒲公英( )2、解词谢词:。
徘徊:。
骊歌:叮嘱:知交:闯练:3、学常识填空本体裁是,作者(1918――2001),原名,小名英子,原籍,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
处女作散小说合集《》、短篇小说集《》、《》、《》。
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推《》。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是《》的最后一,原名为《》,是作者对童年的一段亲切回忆。
三、自主学习学习快速浏览,并完成以下问题。
1、的题目有何含义?2、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写了哪些生活片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请理清脉络。
四、合作探究学生速读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1、“花”在全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有两条线索,请指出。
一条是:;另一条是:2、从全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堂检测1、在书写有误的汉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1)静默藤条雨蓬遮盖 ( )(2)寄款辨论抽搭茉莉 ( )(3)肿胀白暑灌水蹲下 ( )(4)赖惰踢拖包袱石榴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这段话中的词语。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骊歌:徘徊:知交:零落:第二时爸爸的花儿落了(二)主备人:何庭云学习内容理解人物;品味情感。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学情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 叮嘱(zhu) 骊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
三、正课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教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
3、体会学习插叙和伏笔的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性学习。
2、比较阅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文章深沉的父爱,体味父爱之伟大。
2、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二、教与学重点:1、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
2、体会学习插叙和伏笔的写作手法。
三、教与学难点: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
四、教与学方法:探究式为主,配以启发感悟辅助教学五、教学练评活动和程序导入讲课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请阅读课文。
(一)诊断性评价(1)注音:衣襟(jīn) 掸子(dǎn) 徘徊(huái) 肿胀(zhàng) 栅栏(zhà)骊歌(lí) 叮嘱(zhǔ) 恐惧(jù) 花圃(pǔ)玉簪花(zān) 蒲公英(pú)(2)解词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也作谢辞。
叮嘱:再三嘱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骊歌:告别的歌。
知交:知己的朋友。
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3)作家作品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
(二)阅读教学过程1、“花”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自由阅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2课,本单元目标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中招考点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是某某中考的必考内容综合某某中招试题来看
必考考点:概括文章内容、赏析词句
高频考点:语段作用、分析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林海音知之甚少,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他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加强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的训练,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能说出标题的含义。
2、通过品析语言,能说出爸爸对我的影响及其性格特点。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学生查读课文,抓关键词,能说出标题的含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析语言,能说出爸爸对我的影响及其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
当堂检测:
1、请你仿照下面句子,用比喻的方式写两句你对父爱的感觉。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床的经历,你的父亲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新人
教版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学号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鸡毛掸子()肿胀()咻咻()叮嘱()
玉簪花()骊歌()花圃()挪窝儿()耻笑()二批注阅读;
1 批注标题:.文章标题的标题有几层含义?
2批注文章内容;
(1)、文中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回忆过去的事,使文章波澜起伏。
哪些段落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段落是回忆过去的事,请划分出来。
(2)详细批注第13段------30段至少5处人物描写,揣摩爸爸的情感和态度以及这件事对我的成长的影响
爸爸对我的情感和态度: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三小结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对父爱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1 《能力训练册》
2 批注阅读《《爸爸的鸽子》
爸爸的鸽子
林清玄
我在老家的起居室,找到一个被尘封的箱子,里面有许多爸爸晚年领过的奖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赛鸽的锦旗、奖杯和奖牌。
看着这些奖牌,使我想到从前和爸爸一起放鸽子的时光。
爸爸中年以后迷上赛鸽,与一大群朋友组成“鸽友会”,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举行鸽子的飞行比赛。
这种赛鸽在台湾乡间曾经风靡过一阵子,鸽友们每次赛鸽,交少许的钱给鸽会,并且把鸽子套上脚环,也交给鸽会,由鸽诲统一载到远地施放,依照飞回来的名次发给奖金和奖牌,奖金非常的高,有时一只得到冠军的鸽子,一次的奖金超过主人全年的耕田所得。
由于交的钱少,奖金却很高,再加上乡间缺乏娱乐,使赛鸽成为乡下最刺激的事。
每次赛鸽的日子,我们就会全家总动员,如临大敌。
年纪小的孩子站成一排,趴在顶楼的围墙上,把视线凝聚在远方的天空。
爸爸看见我们的样子,都会大笑:“憨囡仔,这次听说载到野柳去放,至少也要两小时以后才会到呀!”
我们才不管爸爸怎么说咧,万一有一只神鸽,飞得比飞机还快,飞回来了我们都不知道,不是要损失一笔很大的奖金吗?
我们一动也不动的看着远方的天空,天空开阔而广大,群山一层一层好像没有尽头,白云一团团浮在山头上。
然后我会失神的想:鸽子是有什么超能力呢?它可以不食不饮,飞过
高山和田地,准确的回家,是什么带领着它呢?是风?是云?还是太阳呢?有许多小鸽子从未出过远门,怎么可以第一次就认路回家呢?鸽子那么小的头到底装了什么,怎么会如此有智慧呢?
每次我的心神游到天空的时候,突然会看见远方浮起小小的黑点,我们就会大叫:“爸,粉鸟回来了!”
爸爸抬头一看,说:“这一次,可能是喔!”然后开始给我们分派任务,叫哥哥穿好鞋子在门口等着,叫我抓了鸽子从楼上冲下去交给哥哥。
鸽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的往眼前移动,一眨眼,就飞到我们头顶,眼尖的弟弟大叫:“那只是阿里,那只是阿国仔!”
果然是脖子滚了黑毛的阿里,还有叫声最响的阿国仔!
阿里和阿国毫不迟疑的,以一种优美无比的姿势凌空而降,落在平时降落的木板平台,一窜,就进了鸽舍。
爸爸迅即将它们装进小笼子,拍我的头说:“紧!”
我提着鸽笼,吸一口气,一气狂奔到楼下交给哥哥,哥哥就像百公尺接力的姿势,箭一样的往鸽会射去!我也不放心的跟在后面跑,一边叫着:“哥!加油!紧啦!紧啦!”
从小就很会赛跑的哥哥,果然是最先到达的,鸽会的阿伯把阿里和阿国的脚环拿下,打进鸽钟,钟上显示出飞回来的名次和时间,阿伯笑着对哥哥说:“阿河!你爸爸这次赚到了,可能有八千元的奖金。
”
我和哥哥双手高举,在鸽会前又叫又跳的,提着阿里阿国回家,跑的速度与去鸽会一样快,把得奖的消息告诉爸爸,爸爸很高兴的摸我们的头,然后充满感情的看着他的鸽子,他看鸽子的眼光那种欣赏和慈爱,有时比看我们还温柔。
在厨房里忙的妈妈探出头来:“粉鸟赚八千元,是有影无?”
爸爸说:“真的啦!你免煮了,晚上来一江山庆祝!”
妈妈虽然笑得很开心,嘴里还是忍不住叨念:“钱都还没领到,就要去大吃,八千元?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江山饭店是我们小镇里最好的饭店,爸爸每次赢了赛鸽,就会带我们去大吃一顿,平时反对赛鸽的妈妈,也会热烈的和我们讨论鸽子的事,那么温馨热烈的气氛就好像是过年一样。
爸爸过世以后,妈妈决定把鸽子放生,可是不管怎么放,它们总是飞回来,最后只好把鸽舍拆了,但是那些爸爸从小养大的鸽子,还不时的飞回来,经过好几年,楼顶的平台上,还常有鸽子回来。
像鸽子这么聪明的众生,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到它们的主人,魂魄已经飞越了天空?
在天际线之间,是不是找得到回家的路?
如今,鸽子飞远了,爸爸也不在了,只留下这些奖牌记忆了一些欢乐的时光。
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趴在围墙上想着:是什么带领鸽于回家呢?是风?是云?还是太阳呢……
内容概括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