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曲线整正计算表(直股支距法)
- 格式:xls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11
TNTl z yP(yz)G (z y )F (缝中)曲外股工作边K 外xM O'WU V Q 直内股工作边线路中线88ααH z yR 外D 基准=5 000X zy X O单位:mm附带曲线的定位与整正■ 刘彪1 概述陇海线属于我国6大繁忙干线之一,有着车流密度大、年通过总质量大等特点。
列车通过站场侧线股道的频率高,对道岔和附带曲线的冲击大,近年来,伴随着陇海线天兰段设备全面的提升,当客车径路更换无缝线路后,附带曲线成为站场的薄弱地段。
如何整正既有线的岔后附带曲线,特别是在高铁站场中附带曲线的整正,成为工务技术人员研究的共同课题。
附带曲线又名岔后连接曲线[1],是由道岔侧向引出,连接道岔和股道且与道岔导曲线成反向的曲线,且附带曲线应满足以下规定[2-3]:(1)平行股道的线间距不大于5.2 m;(2)辙叉根端至附带曲线始点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7.5 m,特殊地段不短于6.0 m;(3)半径不得小于该组道岔的导曲线半径,但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4)设置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率不得大于2‰;(5)轨距加宽与一般曲线地段相同,按不大于2‰递减;(6)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其长度不得小于20 m。
2 利用双向定位法精确定位附带曲线2.1 几何框架及各关键控制点要利用双向定位法准确定位附带曲线,需要道岔的图摘 要:整正既有线的岔后附带曲线,特别是高铁站场中附带曲线的整正,成为工务技术人员的共同课题。
现有整治方法有绳正法、坐标法与直股支距法,其中直股支距法应用较为普遍,但经过多年实践,此计算方法误差较大,整正效果不理想。
在直股支距法基础上提出双向定位法,以附带曲线外股工作边为对象,详细计算附带曲线起点位置G、每个测点在岔后直内股钢轨上的支距H 和水平投影横距差△X ,从而准确定位附带曲线的每个测点位置,达到整正附带曲线的目的。
详细阐述双向定位法的具体推理及作业过程,同时介绍破桩法和整桩法2种不同附带曲线正矢点的布置方法。
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正一、前言(一)《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验收道岔时,同时检测两线间距小于5.2m 的附带曲线转向,用10m 弦量正矢,其连线正矢差:到发线不超过3mm ,其他站线不超过4mm ,附带曲线半径一般要求为50m 的整倍数,而曲线长往往不是5m 的整倍数。
目前附带曲线整正的方法有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一弦法(长弦法),主要采用直股支距法和1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二)本人在维修工队从事维修工作四年,其中维修道岔107组,后又调入新线工区(上联线茶亭工区)整治了5组新铺道岔。
在现场实际运用中采用了直股支距法和绳正法整正道岔附带曲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优良率达100%。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一)确定曲线三要素附带曲线的整正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首先在现场量得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或用步量法测定。
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用钢尺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取平均值。
3、曲线半径R :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量正矢三处,取平均数f 平,反求该曲线的半径:R=12500f 平。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1图中 N ――道岔号码 D ――线间距(m ) T ――附带曲线切线长 b ――道岔后长 a ――辙叉角R ――附带曲线半径S ――标准轨距(1.435m ) ZY ――曲线头 YZ ――曲线尾R 为外轨曲线半径 R 外=R +s2 =R+0.7175m1)曲线头和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a2X=T(1+cosa)2)直内股辙叉距轴线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Dtana+T-X-b=DN+T-X-b 〔根据曲线头、尾在直股上的投影点,用方尺或支距尺在所标记的投影点影出方向(注意垂直于直股),在直内股定出一条直线,方到附带曲线侧外股定出ZY 、XZ 点〕根据f 确定ZY 点 根据X 确定YZ 点2、附带曲线头尾在曲股上的位置1)侧外股辙叉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位置L 夹 L 夹=DSina-T-b 2)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K 上=Л180R 外a 。
2.7 曲线整正(拨量计算)获得现场正矢和有关限界、控制点、轨缝、路基宽度及线间距等调查资料后,即可进行曲线整正的内业计算。
现结合实例说明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设有一曲线,共23个测点,其现场正矢如下:(一)计算曲线中央点的位臵曲线中央点位臵为现场正矢倒累计的合计除以现场正矢合计。
()段92.11199223745ffx n11n1nQZ ===∑∑∑ 11.92表示曲线中央点位于第11测点再加9.2m 处。
(二)计算加设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长度经过对现场正矢的分析,可以初步估定圆曲线大致在第8测点至第16测点之间。
圆曲线平均正矢m m 12694151553817f 8231723y =-=--=∑∑加设缓和曲线前的圆曲线长度:()段81.151261992f fL yn1y ===∑ (三)确定缓和曲线长通过对现场正矢的分析,可估定缓和曲线为6段,即0l =6。
(四)计算曲线主要桩点位臵(五)确定各测点的计划正矢 1.圆曲线的计划正矢采用圆曲线的平均正矢mm 126f y = 2.缓和曲线的计划正矢曲线各主要桩点的位臵如图所示。
(1)求缓和曲线正矢递增率()mm 216126m f f y d ===()段825.1626281.1592.112l 2L x YH 0y QZ =-+=-+=()段015.726281.1592.112l 2L x HY 0y QZ =+-=+-=()段825.2226281.1592.112l 2L x HZ 0y QZ =++=++=()段015.126281.1592.112l 2L x ZH 0y QZ =--=--=2.7 曲线整正(拨量计算)(2)求第一缓和曲线上ZH 、HY 左右两相邻测点的正矢系数 因为,985.0,b 015.0a 11==所以159.06985.06b 331z ===α985.06015.0985.06a b 33111H =+=+=-α因为,015.0,b 985.0a 22==所以06015.06b 332y ===α174.06985.0015.06a b 33222H =+=+=-α(3)求第一缓和曲线上各测点的正矢3.321159.0f f d z 1=⨯==α 取为3 7.2021985.0f f d 1H 2=⨯==-α 取为21 ()7.4121015.13f 3=⨯-= 取为42 ()7.6221015.14f 4=⨯-= 取为63 ()7.8321015.15f 5=⨯-= 取为84 ()7.10421015.16f 6=⨯-= 取为1053.12221174.0126f f f d 2H y 7=⨯-=-=-α 取为122 1260126f f f d y y 8=-=-=α 取为126(4)求第二缓和曲线上YH 、HZ 左右两相邻测点的正矢系数 因为,825.0,b 175.0a 11==所以094.06825.06b 331z ===α826.06175.0825.06a b 33111H =+=+=-α因为,175.0,b 825.0a 22==所以001.06175.06b 332y ===α259.06825.0175.06a b 33222H =+=+=-α(5)求第二缓和曲线上各测点的正矢9.12521001.0126f f f d y y 16=⨯-=-=α 取为126 4.12021269.0126f f f d 2H y 17=⨯-=-=-α 取为120 ()3.1012118825.22f 18=⨯-= 取为101 ()3.802119825.22f 19=⨯-= 取为80 ()3.592120825.22f 20=⨯-= 取为59 ()3.382121825.22f 21=⨯-= 取为383.1721826.0f f d 1H 2=⨯==-α 取为17 9.121094.0f f d z 1=⨯==α 取为22.7 曲线整正(拨量计算){六}检查计划正矢是否满足曲线整正前后曲线两端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曲线整正前后,其两端直线方向不变的控制条件是∑=n00df ,亦即∑∑=-0ff ‘。
附带曲线整正作业程序一、 调查道岔号(N)、线间距(D)、附带曲线平均正矢(F 平): 1、确认现场标记是否正确并重新计算。
2、 确认道岔号(N)、转向角( α)、道岔后长(b)、曲线全长(L 曲)、半径(R)、正矢(f)、超高(h)、ZY 、QZ 、YZ 点。
3、线间距:量取线间距(最少3处)取平均值。
4、附带曲线平均正矢: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连续量取最少3处正矢,计算平均值。
二、计算:1、附带曲线半径、确定曲线始终点位置的有关数据:①、半径R =12500平均正矢②、切线长T =半径×(√道岔号2+1-道岔号) 或tan α2 ╳R③、斜边长L =线间距×√道岔号2+1 或Dsin α④、夹直线长L 夹=斜边长-道岔后长-切线长 或D/sin α-T(切线长)-b (道岔后长)⑤、曲线长L 曲=半径×道岔转向角(度)180× π 或Rαπ180三、确定ZY 、QZ 、YZ 点位置并按照支距拨正控制点的位置: 1、从岔后接头轨缝中心起,沿曲线上股量取夹直线长度④,即直圆点(ZY )位置,从直圆点量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曲线中央点(QZ )位置,在量曲线长的1/2定点,即圆直点(YZ )位置。
2、3个控制点的支距,①、始点支距=线间距-曲线长22×半径②、中央点支距=线间距-曲线长28×半径③、终点支距=线间距 四、 直股支距法:已知60kg/12#道岔,R=400、转向角=4°45′49〞道岔后长=21.208米。
1. 线间距=(3.476+3.480+3.465)/ 3=3.474m3.474+1435+(73*2)=5.055m2. 斜边长= D/sin α=5.055/sin 4°45′49〞=5.055/0.083=60.9m3. 切线长T=╳R=tan4°45′49〞2╳400 =16.6377m4. 夹直线长L= D/sin α−T −b =60.9-16.6377-21.208=23.0543m5. 曲线长=R πα/180=400╳π╳4°45′49180=33.256m6. Xc= cos α·T+T=cos4°45′49〞╳16.6377+16.6377=33.2179m7.Y C =D- Xc 22R =5.055-33.217922×400=3.676mx 1=5m x 2=10m x 3=15m x 4=20m x 5=25m x 6=30m 8. y 1=D-x 122R =5.055-522×450=5.024m y 2=D-x 222R =5.055-1022×400=4.93m y 3=D-x 322R =5.055-1522×400=4.774m y 4=D-x 422R =5.055-2022×400=4.556m y 5=D-x 522R =5.055-2522×400=4.4.274m y 6=D-x 622R =5.055-3022×400=3.93 m五、一绳法1 在ZY 和YZ 间拉弦,弦长近似于与曲线长相等。
管理学家2014.01339一、概述:由于呼和浩特铁路局乌海工务段乌海西线路车间铁路专用线较多,铺设时间较长,使得部分道岔岔后附带曲线没有曲线头尾及要素,计划正矢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直接将现场测量的正矢直接标注为计划正矢的现象,标记符号错误。
为了简易正确的定出正确的曲线头尾及合适的计划正矢,进行拨道,消除不正确的计划正矢曲线标记,确保机车车辆轮轨能够顺利地通过附带曲线,保证行车安全,我车间技术员根据现场调研,结合有关现场资料及书籍,编写了一套简明易懂、操作性较强的岔后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以供相关技术人员探讨。
二、确定附带曲线半径和始终点(一)附带曲线的定义: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于5.2米时(包括5.2m 在内),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简称道岔与股道的连接曲线。
(二)计算平均正矢:首先将岔后附带曲线两端用专用工具拨直,再将附带曲线目测拨顺,然后在附带曲线内用10m 弦绳量出不少于3个点的正矢值,为了精确期间,测量5个点的正矢值,计算出平均正矢f 均作为计算附带曲线半径。
公式如下:)54321f f f f f f ++++=(均(三)计算附带曲线半径:均f R /12500=(附带曲线通常是5m 测点间距,10m 弦线进行布点)(四)现场查找道岔号数与钢轨类型:1、现场道岔号数确定的方法。
在整体辙叉结构中,一般道岔号数不明显,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确定。
第一种方法,用脚测量法,从心轨顶面宽一脚处开始,一脚接一脚的测量到心轨尖端,有几脚道岔就是几号。
第二种方法。
用尺测量法:先在心轨顶面量出两个断面,一个断面宽100mm ,一个断面宽200mm ,两个断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有几个100mm ,道岔就是几号。
在浙江贝尔道岔结构中,道岔号数刻在实际尖端外侧的轨腰上,现场可以直接看出。
2、现场确定钢轨类型的方法。
可以根据轨头宽度进行确定,在现场用木折尺测量轨头宽度,具体数值参考表一:表一:钢轨类型与轨头宽度对应表.3。
铁路道岔附带曲线的整治摘要:铁路道岔附带曲线作为铁路线养护中的一个薄弱,道岔附带曲线常因各种原因偏离正确的位置,特别是小号木枕道岔,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它是道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所工作的地点道岔型号较多,设备基础薄弱,道岔附带曲线的病害比较突出,加强对附带曲线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是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附带曲线;技术要求;整正方法1 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由于附带曲线紧连接于道岔之后,其位置、长度等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方向圆顺与否将直接影响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的平稳与安全。
因此在维修作业中,应符合下列技术条件:1.1 半径附带曲线半径值应与其所连接的道岔号数相配合,即不可小于导曲线半径,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并取整为5的整倍数。
如果半径过大线间距将缩小或夹直线长度不足。
1.2 夹直线道岔终端至附带曲线起点之间的直线为夹直线。
一般情况下,这个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12m,在困难条件下,也不应小于6m。
这是为了有利于行车,不使机车固定轴距前后两轮对同时跨入两反向曲线。
1.3 轨距附带曲线轨距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轨距加宽标准进行加宽。
加宽递减,在正常情况下应按1‰递减,条件困难时,向道岔方向的递减率不得大于2‰。
1.4 水平附带曲线外股钢轨应设置适量超高,但最大不应超过15mm。
一般情况下,8号、9号道岔设置10mm,10—12号道岔设置15mm超高。
超高顺坡率不得大于2‰。
1.5 轨向附带曲线采用的是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
这是因为附带曲线较短设置缓和曲线后,满足不了中间圆曲线不得短于20m的要求,附带曲线方向应保持圆顺。
1.6 附带曲线切线长T及曲线长L1.7 正矢附带曲线多为圆曲线,可不设置设缓和曲线。
但其长度不得小于20m,附带曲线方向应保持圆顺,用10米弦测量正矢,其连续正矢差:正线、到发线不超过3mm,其他线不超过4mm,头尾不得有反弯(鹅头)。
2 现有附带曲线的情况我们车间主要管辖进出天津港的线路,50-9单开木枕道岔较多,特别是二、三、四区站的道岔,调车频繁,采用的都为单开道岔,铺设密集,有的岔尾直接连着岔尖。
浅析铁路附带曲线整治的方法摘要:目前铁路道岔附带曲线常用的整正方法主要有绳正法(正矢法)、坐标法、简易支距法。
结合现场的养护维修经验取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讨论,供铁路工务维修参考。
关键词:道岔,附带曲线,支距1引言铁路道岔附带曲线是由道岔侧股引出一与导曲线成反向曲线的曲线,它与道岔有着密切的联系。
附带曲线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与平稳,同时也是确保道岔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应与道岔一起进行保养1】。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两种拨道整正的方法,本文将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2附带曲线的概念及有关规定为了使机车车辆转换股道,在道岔侧股岔尾后设一连接曲线,这个曲线的方向与导曲线相反。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当岔后两股道平行,并且线间距不大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岔后附带曲线。
附带曲线应满足下列规定:⑴两平行股道的线间距不大于5.2米;⑵从辙叉跟端至附带曲线始点(ZY)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短于7.5米,特殊地段不短于6米;⑶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组道岔的导曲线半径,但也不宜大于导曲线半径的1.5倍,因为半径过大会导致直线段长度不足;⑷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2】,但超高不应大于15mm,顺坡率不得大于2;⑸轨距加宽与一般曲线地段相同,按不大于2递减;⑹若附带曲线为圆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其长度不得小于20米。
3原有附带曲线的情况由于中煤大屯公司徐沛铁路处建路时的特点,为追求施工进度和道岔铺设的便利,没有按照《技规》的相关规定设置过渡段和科学设置附带曲线。
特别是位于中心集配站的沛屯南北场,调车频繁,采用的都为单开道岔,铺设密集,有的岔尾直接连着岔尖。
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运量的加大,给道岔、附带曲线带来极大的冲击破坏,导致附带曲线长期以来一直不圆顺,钢轨磨耗快且磨耗不均匀,对行车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中心集配站受场地限制,对附带曲线无法按照标准值进行重新测设,道岔移位的工程量太大,运输部门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