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任务之议论文写作导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读写任务议论文写作导练(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No one can believe that the over 6,300-kilometer Great Wall might disappear some day. Believe it or not, the Great Wall is being destroyed by people.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the Great Wall built in the Ming Dyna sty is still perfect, but about 80 percent is in danger. The Great Wall can be called ―great‖ mostly because of its amazing length. But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length was made up of one brick at a time. If we do nothing to save the Great Wall, it will become a series of separate wasteland rather than a historic site.The Great Wall is actually a series of walls built and rebuilt by different dynasties over the past 2,000 years. It began in the rule of China’s first emperor, Qin Shihuang of the Qin Dynast y (221 BC—206 BC), and lasted into the Ming Dynasty. The parts built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have nearly disappeared. The bricks on the Great Wall are carried off by countryside people to build their houses, sheep corrals and pigsties. Some were taken away to build roads. Bricks carved with people’s names are put away as remembrances. Rubbish is spread over the battlements. The bricks can be sold for 15 yuan per tractor load. Those who destroyed and are destroying the Wall know its name, but are not clear about its cultural meaning. 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let them know this. The local farmers not only carried off the body of the Wall but also dug out the entire base.[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然后以约120个词就“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现象的?b)保护文化遗产有何意义;c)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的建议。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
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篇1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
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
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
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
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
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
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
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
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
“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
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
高考书面表达新题型训练(整合)解读:《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型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往年的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进而对比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试卷难易比例以及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时间分布等方面没有变化。
建议考生好好研究考试说明和往年真题,细细品味。
)【复习建议】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找出高考英语中常考的词,比较异同,创设情境等,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训练词汇的使用。
以阅读为中心,不仅要好好阅读课文教材,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同时训练对阅读文章的概括及缩写。
注意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提到的例题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读写任务型的作文,更应该引起重视。
“读写任务”议论文写作导练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Scientists find that hard-working people live longer than average men and women. Career women are healthier than housewives.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jobless are in poorer health than the job-holders. A study shows that whenever the employment rate increases by 1%, the death rate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相应地) by 2%. All this comes down to one point: work is helpful to health.Why is work good for health? It is because work keeps people busy, away from loneliness. Researches show that people feel unhappy, worried and lonely when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Instead, the happiest are those who are busy. Work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man and reality. By work, peopl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By collective activities, they find friendship and warmth. This is helpful to health. The loss of work means the loss of everything. It affects man spiritually and makes him likely to disease.Besides, work gives one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Work makes one feel his value and status in society. When a writer finishes his writing or teacher sees his students grow, they are happy beyond words.[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然后以约120个词就“努力学习,快乐生活”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赞同“努力学习也可以快乐生活”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b)举例说明你的同学是如何努力学习并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的?c)简述如何才能做到努力学习并快乐生活?[写作指导](1)拟定标题:根据议论的主题及写作内容确定标题:Study hard and enjoy yourselves。
作文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与训练大全附赠-古诗词鉴赏难点详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训练目标]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
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因果、条件(假设)、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从段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段内逻辑层次安排的方法(1)单则材料段内逻辑层次的安排:述观点+单则材料+议论分析(述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直是腊梅挺立寒风的傲岸,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定。
(单则材料)台州硬汉子方孝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忠心辅佐惠王;但燕王朱棣兴兵夺取政权,欲法周公而令其起草诏书。
孝儒悲恸之声彻殿壁,宁死不屈甘作鬼,愤然提笔一直书,“燕贼篡位”我何留。
(议论分析)哎,冰样的坚贞纯洁,火样的激情四溢,几百年前谱写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烈焰正气歌,至今还在历史的书页里闪耀回响!(2)多则材料段内逻辑层次的安排:述观点+多则材料+议论分析(述观点)重山重水芳草绿,烈风急雨坠叶香。
当宏大的理想为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坦然面对现实,重新确立一个切合生活实际的新目标,是成功者最明智的选择。
(多则材料)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柳宗元被贬呐喊“苛政猛于虎”,刘禹锡被贬和唱山歌“竹枝词”,白居易被贬愤吟“浔阳江头”,苏轼被贬高唱“大江东去”。
贬官生活宣告了远大理想的破灭,更宣告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议论分析)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抛弃昔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抛弃昔日的远大理想,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定位,在豁达坦然中,走进新的生活,踏踏实实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成功的光环却成了他们最真切的挚友。
几种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方法一:因果分析法含义:“事出有因”。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
读写任务议论文写作导练(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You must have heard stress contributes to 80% of major illnes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75% to 90% of doctor’s visits. But that’s not stress; it’s distress. “Stress is the only anti-aging agent we know of –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we think,” says psychologist James E. Loehr.What really brings happiness is meeting obstacles and overcoming them. The damage occurs when stress levels never go down. A recent study showed it took nine days longer for the constantly stressed family caregivers of chronically(慢性地) ill patients to heal from wounds than it took other people the same age. Stress is essential. Life without it would be like having a brand-new cherry-red Porsche and driving it only in the driveway.[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 然后以约120个词就“你如何看待压力”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是如何看待压力的?b)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压力是否大?如何正视压力?[写作指导]论点→stress is not an obstacle but a power in our life, it is good for us to stay young.论据和结论→According to the study, we know that stress is necessary in our life, which can motivate us to go ahead.(2)构思经历:作者认为压力是抗衰老的有效药剂,生活的真正快乐来源于压力给予我们的不断的动力。
高中议论文万能写作模板指导写作模板1、题目的写法。
题目一定要反映出*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
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写作模板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
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
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
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写作模板3、第二段为论点段。
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
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
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
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写作模板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
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分论点可以是: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
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
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
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
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分析事例论据一、思考:这是两篇作文的主体段,都用的苏轼的事例,同学们比较两段的写法,说说文段二比文段一好在哪里?请具体分点指出。
文段一: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道:“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
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认识,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
于是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羞愧地向老者道歉。
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教导年轻的苏东坡。
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颗星。
文段二: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非常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最后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
这句话给了苏轼很大的启示,使他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谦虚谨慎的道理。
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谨慎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二、典例导练典例一: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论点)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
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语文论文之实施“四环节”,导练略读课杨占先,男,汉族,中国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人。
1957年11月出生,1971年7月初中毕业,1974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担任民办教师,1984年中师函授毕业,1985年7月转正,1978年9月起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科的教学工作,兼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1987年至1994年被选拔为镇语文中心组成员,1994年至1998年担任镇语文中心教研组长,带头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承担“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模式”专题科研的实验任务,取得较明显的成绩,1996年担任所城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1998年起担任所城镇中心小学校长职务。
1990年以来,本人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分别获得县一、二、三等奖,市二等奖,1992年获得县“三个一”一等奖,1993年获得市优秀教师称号、县“两个文明”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获县奖教奖学基金会“个人奖”,1996年被评为县优秀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县先进校长、省优秀科研管理者、镇优秀共产党员、“两个文明”先进个人。
本人事迹发表于2000年潮州日报社主编的《校长的风采》中。
[论文] 略读课文是单元的学步篇,目的在于让学生尝试运用读写方法,提高读写能力;而“自学交流——细读解疑——方法运用——品评提高”这“四环节的导练基本模式,则是体现略读课文编写宗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一、自学交流略读课文是作为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运用的过渡。
导练时,教师应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细读课文,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基于这一点,在导练略读课之始,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再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自学、交流,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指导细读、运用方法打下基础。
例如,在导练丁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课《全神贯注》时,我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文中的生字词,练习感情朗读,并且围绕“课堂练习”题进行细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答复文后的问题(一)说"疑"①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创造.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创造,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③"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④对前人留下的""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查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实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开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翻开真理的大门.不疑心"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疑心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行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疑心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1本文的中央论点是:( )A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创造.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D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2按议论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把文章分成三个局部:第一局部:_______自然段. 第二局部:__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局部:_______自然段.3第二局部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________.第二层: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等事例论证了__________.4第②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D比照论证5文章第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一样,都是"疑心"的意思.B一样,都是"疑问"的意思.C不一样,前者是"疑心"的意思,作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D不一样,前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后者是"疑心"的意思,作动词.6和下面例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对前人留下的""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A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B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D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7用最后一段中加"·"的词语造一个句子.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开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dì)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奉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集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海集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芒",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虽复杂,也简单的道理.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署、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奉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奉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到达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奉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集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yǎn)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迸发出更加(xuàn)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ài)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阕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8根据汉语拼音,依次写出应填入文中方框内的字.dì______ yǎn______ xuàn______ ài______9哪一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 )A虽然但是既然就B尽管然而如果就C如果那么如果就D由于所以如果就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A一件小小的事情B发现其卵子C"鳗鲡"之谜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12下面四句,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央论点:( )A世界文明的开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13下边两句话:从论证的角度看,各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集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集合而成大海.(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答:(1)_________ (2)_______14下边哪一个题目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B世界文明赞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芒D世界文明(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开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那么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实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水平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突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刚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5本文的论点是:(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B要发现真理,说难出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16按议论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把文章分成三个局部,并概括第二局部的段意.第一局部:________自然段.第二局部:________自然段.第三局部:________自然段.第二局部的段意:_________17下面是对文章第③至第⑦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③|④⑤⑥|⑦(并列结构)B③→④⑤⑥→⑦(层进结构)C③④‖⑤⑥|⑦(分一总结构)D③|④‖⑤‖⑥|⑦(总-分-总结构)18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比照论证;D比喻论证.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19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答复以下问题.(1)文中加的"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的语句在含义上与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的一个词相照应,这个词是:____ .(3)文中加“[]〞的词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掌握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过"就是"过好"、"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环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马列主义者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21这段文字的中央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本文对"过""是不好的"分析比拟详细.文中有一个句子能说明作者详写的理由,它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实做事情"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失败是个未知数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测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甲),不可防止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一条是(乙),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丙),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鼓励,后来(丁),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26为以下字注音.栽:汲:丧:怯:27为文中甲、乙、丙、丁处分别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甲:( )A一帆风顺B万事如意C飞黄腾达D春风得意乙:( )A心烦意乱B心惊肉跳C心灰意冷D心猿意马丙:( )A东窜西逃B落荒而逃C抱头鼠窜D心胆俱裂丁:( )A弃旧图新B招兵买马C卷土重来D重振旗鼓28把第一句"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改为"你一定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文章的第③、④自然段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用______ 来比喻人生受挫折,论证的道理是_____.作者还用"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比喻______ .说明的道理是_____ .30文章讲述了威灵顿将军的故事,是采用了______ 的论证方法,证实的道理是______ . 31"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这段描写中采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 ( )A比喻B拟人C借代D夸张32对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有以下四种分析,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总结上文,揭示题旨B巧于过渡,揭示题旨C总结上文,巧于过渡D称赞威灵顿,承上启下33"失败是个未知数"中的"未知数"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A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预想不到的问题.B不知道还会不会栽更多更大的跟头C通向成功之路总是要靠自己选择的.D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34文章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达作用是:( )A照应开头,促人思索B照应开头揭示题旨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35本文的中央论点是哪一项:( )A失败是个未知数.B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C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D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写作36有报载:①一位外国教育家有北京街头目睹中国小孩子的衣着远远厚于爷爷、奶奶;②日本著名的阳光幼儿园要求孩子们,即使是寒冬腊月也要穿一条短裤在园中跑步.根据上述两个事例,写一段250字左右有鲜明观点的议论性文字.37语文活动是语文学习的组成局部,为运用知识、掌握学法、培养水平、陶冶情*,提升素质提供了条件.为此,曙光中学规定,从新学期开始,每星期二、四下午第三节课为语文活动时间,并强调不准占用这个时间讲课、补课或做其它事情.针对上面这件事,讲一点自己的看法,写一段一般不超过200字的议论片断,题目自拟.38学生在校学习十分紧张,回到家中应不应该做点家务?对此问题存在两种不同观点,请用对话形式写出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要求:①对话双方不但要观点鲜明,而且语气要能说明人物身份.②字数在250字以上;不要透露校名及人名,否那么扣分.39从下面材料中选取3项(保存材料序号)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说明一个道理.(字数150字左右)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③建设社会主义,各科知识都有用,都需要,一样也不能偏废④有志者事竟成⑤业精于勤,荒于嬉⑥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创造了蓄电池⑦司马迁撰写?史记?,是在遭受了腐刑以后⑧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老实的,有理性的人⑨志比精金,心如坚石⑩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11李时珍在几年内,读了医学书八百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12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0根据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议论文.材料①学生食堂:饭后,剩饭剩菜满桌,大块馒头丢在地上,老师傅不禁摇头不止.②教室一角:午饭后,撮子里倒满了饺子、炒鸡蛋、刀鱼……③家庭饭桌:妈妈:"你吃包子怎么光吃馅不吃皮,这不是浪费吗?"女儿:"怕浪费你吃呗!"41根据下面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人民日报?1993年4月6日载:4月3日下午吉林大学礼堂座无虚席.在热烈的掌声和敬佩的目光中,张海迪来到了主席台,接受了吉林大学颁发的哲学硕士学位证书.她冲动地说:"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由于我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获得硕士学位的女人,这是我用整个生命换来的.感谢我的导师孟宪忠,感谢我的母校吉林大学……"张海迪是去年9月正式向吉林大学申请硕士学位的.吉林大学接受了她的申请,向她提出了6门需要完成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海迪最终通过了所有必修课的测试,并在4月2日,出色地通过了题为?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的硕士论文辩论……42根据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700字的读后感.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研究歌德巴赫猜测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1月,陈景润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短期的研究工作,这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高级科研场所,爱因斯坦曾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几年,因此有人劝陈景润留在美国.他答复说:"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花好几万元培养了我,我来,对得起人民吗? "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陈景润学习的文章,他知道后说"不要向我学习,要向雷锋学习",他抽屈里放着好几张催领汇款的通知单,他不去取,却说:"我不要稿费,我不去领,让给国家好了,"国家科委给他一所住宅,他连说:"我不要,我就住那六平方米的房子好了;要住,等全国人民都住上好房子,我再搬."4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以?起点之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某中学运动会上,初三年级400米接力赛将要开始,运发动们精神抖擞地站在起跑线上,在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一"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全身心的注意力准备拼搏.他们的刘老师对周围的同学说:"你们看,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发动,简直是一幅力与美的活雕像,其实起点之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愿你们从中得到启示,以站在起点的姿态面对生活,走向人生."44题目: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要求:①论点要明确.②具备一个论据(包括适当议论)即可.③500-600字45题目:理想是前进的动力要求:①论点要明确.②具备二个论据(包括议论).③500-600字参考答案(一)1D 2①;②③④;⑤3第一层:②③;正、反;要善于"疑".第二层:④;伽俐略;要敢于"疑".4A、B 5D 6D 7略(二)8缔衍绚隘9 B 10今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居民,处处都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11 C 12D 13(1)比喻论证(2)举例论证14 A(三)15 C 1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用道理和事实,论证文章论点17D 18AB 19(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20(1)不能互换.由于"发现者"只能与"定理、定律"搭配,"创立者"只能与"学说"搭配(2)见微知著(3)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四)21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22厨师烧菜要讲究火侯,生病服药要掌握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2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4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25人是需要营养的,但营养过多,会引起肥胖,对健康不利(举例恰当,有证实过程即可)(五)26zǎijīsàngpiè27A C B D 28不好.因原句较委婉,而改后的语意过于绝对29栽跟头人生是不断失败,又不断奋起的漫长过程失败后的两种情况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30举例论证失败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31B 32C 33D 34A 35D写作36--45题答案从略。
读写任务之议论文写作导练(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No one can believe that the over 6,300-kilometer Great Wall might disappear some day. Believe it or not, the Great Wall is being destroyed by people.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the Great Wall built in the Ming Dyn asty is still perfect, but about 80 percent is in danger. The Great Wall can be called “great” mostly because of its amazing length. But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length was made up of one brick at a time. If we do nothing to save the Great Wall, it will become a series of separate wasteland rather than a historic site.The Great Wall is actually a series of walls built and rebuilt by different dynasties over the past 2,000 years. It began in the rule of China’s first emperor, Qin Shihuang of the Qin Dynas ty (221 BC—206 BC), and lasted into the Ming Dynasty. The parts built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have nearly disappeared. The bricks on the Great Wall are carried off by countryside people to build their houses, sheep corrals and pigsties. Some were taken awa y to build roads. Bricks carved with people’s names are put away as remembrances. Rubbish is spread over the battlements. The bricks can be sold for 15 yuan per tractor load. Those who destroyed and are destroying the Wall know its name, but are not clear about its cultural meaning. It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let them know this. The local farmers not only carried off the body of the Wall but also dug out the entire base.[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然后以约120个词就“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现象的?b)保护文化遗产有何意义;c)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的建议。
(注:因[写作要求][评分标准]与第一篇相同而省略,以下同)[写作指导](1)确定体裁:阅读材料,可以了解到万里长城目前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了破坏,并以小见大,引发对我国其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拟定标题:How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s in our country?(3)如何概括:①找出论点(Great Wall might disappear some day)和论据(the Great Wall is being destroyed by people: to build their houses, sheep corrals and pigsties; to build roads; sold for 15 yuan per tractor load);②用自己的话将上述论点和论据表达出来。
(4)发表看法:①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如何看待我国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②问题的支持:写保护文化遗产有何意义;③问题的解决:提出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佛山胡邦仁)(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You must have heard stress contributes to 80% of major illnes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75% to 90% of doctor’s visits. But that’s not stress; it’s distress. “Stress is the only anti-aging agent we know of –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we think,” says psychologist James E. Loehr.What really brings happiness is meeting obstacles and overcoming them. The damage occurs when stress levels never go down. A recent study showed it took nine days longer for the constantly stressed family caregivers of chronically(慢性地) ill patients to heal from wounds than it took other people the same age. Stress is essential. Life without it would be like having a brand-new cherry-red Porsche anddriving it only in the driveway.[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 然后以约120个词就“你如何看待压力”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是如何看待压力的?b)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压力是否大?如何正视压力?[写作指导]论点→stress is not an obstacle but a power in our life, it is good for us to stay young.论据和结论→According to the study, we know that stress is necessary in our life, which can motivate us to go ahead.(2)构思经历:作者认为压力是抗衰老的有效药剂,生活的真正快乐来源于压力给予我们的不断的动力。
因此,可以介绍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是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及如何正视压力。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Scientists find that hard-working people live longer than average men and women. Career women are healthier than housewives.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jobless are in poorer health than the job-holders. A study shows that whenever the employment rate increases by 1%, the death rate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相应地) by 2%. All this comes down to one point: work is helpful to health.Why is work good for health? It is because work keeps people busy, away from loneliness. Researches show that people feel unhappy, worried and lonely when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Instead, the happiest are those who are busy. Work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man and reality. By work, peopl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By collective activities, they find friendship and warmth. This is helpful to health. The loss of work means the loss of everything. It affects man spiritually and makes him likely to disease.Besides, work gives one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Work makes one feel his value and status in society. When a writer finishes his writing or teacher sees his students grow, they are happy beyond words.[写作内容]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2)然后以约120个词就“努力学习,快乐生活”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a)你赞同“努力学习也可以快乐生活”这一观点吗?为什么?b)举例说明你的同学是如何努力学习并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的?c)简述如何才能做到努力学习并快乐生活?[写作要求](1)可以使用实例或其它论述方法支持你的论点,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2)标题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