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教研活动记录(3篇)
- 格式:docx
- 大小:40.13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
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
二、活动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
三、活动主题: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方法
四、参与人员:全体心理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
五、活动内容:
1.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决定开展本次心理学科教研活动。
2. 活动流程
(1)主题讲座
首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李老师做了题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方法”的讲座。李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2)分组讨论
接着,全体参与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
小组一: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
小组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小组三:交流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
(3)成果展示与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
(4)总结与反思
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要求。
3. 活动成果 (1)课程设置与实施
通过讨论,全体教师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讨论中,教师们分析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压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干预措施:
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 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危机。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
教师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 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开展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心理讲座等;
3.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 活动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3.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六、活动总结 本次心理学科教研活动,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2篇
一、活动时间
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下午2:00-5:00
二、活动地点
学校多功能厅
三、活动主题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四、参与人员
1. 校长:李明
2. 心理教师:张晓红、王丽丽、刘涛
3. 教务主任:赵敏
4. 年级组长:李华
5. 其他教师:10名
五、活动流程
1. 开场致辞(校长李明)
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张晓红老师)
3. 分组讨论
4. 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发言(校长李明)
六、活动内容
1. 开场致辞 校长李明首先对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们表示欢迎,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张晓红老师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即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接着,她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包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2)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张老师分析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张老师提出了以下实施策略:
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
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④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 分组讨论
在张老师讲座结束后,参会教师分成五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如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5)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4. 分享讨论成果
各小组在讨论结束后,分别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以下是部分小组的分享内容:
(1)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5. 总结发言
校长李明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他要求各年级组、各学科组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七、活动总结
本次心理学科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深入讨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第3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学科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心理学科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区心理教研员莅临指导,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21年10月20日
三、活动地点
我校会议室
四、活动主题
1. 心理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
2. 心理学科教学案例分享
3. 心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五、活动流程
1. 开场致辞
活动开始,由我校心理学科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对区心理教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心理学科的教学问题。
2. 心理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
(1)区心理教研员讲座
区心理教研员针对心理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强调,心理学科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互动交流
在教研员讲座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心理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
3. 心理学科教学案例分享
(1)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三位心理学科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的优秀教学案例。他们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测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与讨论
在优秀教学案例展示后,教师们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优秀教学案例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心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1)课程资源介绍
区心理教研员介绍了当前心理学科课程资源的现状,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她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资源应用探讨
教师们针对课程资源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认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5. 总结与反思
活动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教师们在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她希望教师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六、活动成果
1. 教师们对心理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教师们分享了优秀教学案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们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七、活动不足与改进措施
1. 活动时间较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