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扩张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7.42 KB
- 文档页数:4
了解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胆道梗阻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通过超声诊断的方式能够对胆道梗阻的位置进行定位和定性,而且操作方式简单、便捷,准确率高,对胆道梗阻疾病以及手术的判断都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胆道梗阻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将具体进行分析。
1.胆道梗阻的检查方法当前大部分医院在胆道梗阻检查中都采用ALoka630以及Toshiba7000型超声仪,选择的探头频率一般为3MHz到4.2MHz,而且在做超声前必须要空腹,空腹时间需要达到8个小时以上。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采取平卧位、半坐位或者左侧卧位的方式,将检查的位置充分暴露出来,然后进行扫查。
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对病变的位置以及周边组织进行分析,并拍摄图像,同时选择比较满意的图像进行拍片、冻结,最后做出诊断。
1.胆道梗阻的超声检查内容1.胆总管结石的检查当前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高,胆总管结石的图形表现为,胆总管结石比较大的情况下胆管的扩张情况也会比较大,反之如果胆总管结石比较小的情况下,胆总管的扩张也会相对减小。
但是大部分胆总管结石都不会导致太严重的胆管扩张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一般胆总管中上段的结石比较容易观察,中下段以及比较小的结石显示难度则会比较大,可以引导患者通过改变体位的方式对胆管位置进行追查,胆总管远端结石的回声强度一般都会减弱,而且后方往往会存在比较暗的声影。
但是软结石的后方则不存在声影,在超声检测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如果结石在胆总管的下段,需要沿着胆总管探头以45度角的方式进行加压,如果结石排到肠道中,病人的腹部会出现剧痛的情况,在超声波的检测中会发现结石消失,同时胆道也会立即恢复常规粗度。
1.壶腹部肿瘤以及胰头癌壶腹部肿瘤和胰头癌检测中超声检测也是重要的检测方式,同时在检测中具有共同的特点,肝内外胆道会出现明显的扩张情况,特别是肝内的胆道会出现明显的树杈状改变。
胰管也会出现显著扩张,扩张范围超过3毫米。
胆囊明显肿大,而且存在胆汁淤积的情况。
病例分析--胆囊结石(1)病史摘要:徐XX,女,66岁,发现胆囊结石3年,右上腹隐痛10天,无黄疸,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腹泻,无肝炎病史。
主诉:发现胆囊结石3年,右上腹隐痛10天。
(2)体格检查:T36.8℃,P72次/分,R16次/分,Bp126/70mmHg。
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右上腹压痛,肝脾脏未触及,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7×109/L,N 77.4%,RBC 3.7×109/L,Hb 118g/L,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大小约6.7cm×4.8cm,壁厚约0.2cm,囊内见直径1.8cm强回声团,声影(+),移动(+)。
CT检查:胆囊大小正常,壁不厚,囊内见高密度结石影,直径约1.8cm。
问(1)分析本例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2)简述本例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
(3)简述本例病人的治疗原则。
答:1.病史分析:该病例病史比较典型,病人有胆囊结石病史,表现为右上腹隐痛10天,无黄疸及发热,无明显消化道症状。
进一步检查主要是针对胆囊及胆管疾病,要考虑到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
右上腹隐痛需考虑胆囊、胆道或胃十二指肠疾病等。
病例特点为:℃右上腹隐痛;℃胆囊结石病史;体格检查分析:体格检查方面此病例无过多的阳性体征,仅发现右上腹压痛,提示胆囊疾病可能大;辅助检查分析:本例病人实验室检查正常,特别是肝功能中转氨酶及胆红素指标无异常,可以初步除外合并胆总管结石。
通过B超、CT等检查,进一步证实为胆囊结石。
2.诊断:胆囊结石。
诊断依据:℃右上腹隐痛。
℃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腹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多普勒超声:胆囊结石,胆总管无扩张。
℃CT:胆囊结石;鉴别诊断:℃右肾结石:腰痛,血尿等。
胆总管结石一.概念: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为胆色素混合结石。
少数病人的结石是由胆囊排出坠入胆总管,其结石与胆囊结石相同,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然而,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同。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
1.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
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3.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三.诊断根据①典型病史②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典型临床表现③体检:皮肤及巩膜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深压痛、感染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肝区叩击痛、如胆总管下端梗阻可触及肿大的胆囊④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碱性磷酸酶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或消失。
血白细胞可升高⑤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像。
诊断多无困难。
如诊断困难还可选用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检查。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四、鉴别诊断:壶腹癌: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病人多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必要时可行ERCP检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且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同时作胆胰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4-0363-04[引文格式]沈泓源,吴娱,管程齐,等.纵轴超声内镜在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作用[J ].交通医学,2023,37(4):363-366.随着超声、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agnet i c r es -onance chol angi opanceat ogr aphy ,M R CP )、纵轴超声内镜(l ongi t udi nal axi s endos copi c ul t r as onogr aphy ,LA EU S )在胆胰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发现胆总管扩张的病例增多。
M R CP 是评估胆道疾病的首选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其局限性在于需要使用造影剂和无法获得病理诊断[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 -s copi c r et r ogr ade chol angi opancr eat ogr aphy ,ER CP )是诊断胆胰疾病的“金标准”[2],但可能引起胆道穿孔、术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常作为治疗手段。
LA EU S 因创伤小和高精确度已成为评估胆胰疾病的重要工具[4],当CT 、M R CP 这些传统影像学技术不能明确胆总管扩张病因时,LA EU S 可用来评估病情,帮助诊断。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9例胆总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LA EU S 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胆总管扩张患者109例,男性54例(49.54%),女性55例(50.46%);年龄23~89岁,平均64.0±14.0岁;胆总管直径平均13.2±4.0m m ,血清谷丙转氨酶124.6±140.7U /L ,谷草转氨酶108.7±121.6U /L ,碱性磷酸酶244.9±214.5U /L ,总胆红素56.8±60.4μm ol /L 。
【星恒教育】临床医师:消化系统疾病一、星恒医学教育网实践技能考试之消化系统疾病真题解读真题解读——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真题解读——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真题解读——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天来感上腹部胀。
浅表淋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总分 22 分4 分2 分2 分4 分6.胃癌诊断公式老年人+呕血黑便+消瘦+胃镜(1)临床表现:上腹疼痛+体重减轻+呕血黑便是最常见表现 (2)X 线钡餐:胃粘膜皱襞紊乱,龛影,周围皱襞中断,胃壁僵硬 (3)胃镜检查:为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
(4)早期诊断:钡餐造影+胃镜+胃液细胞学检查(5)治疗原则:胃癌根治 or 扩大根治 or 姑息手术 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药治疗等。
7.肝硬化诊断公式 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征=脾大脾亢+腹水+侧枝循环建立 肝功能障碍=蜘蛛痣、肝掌、凝血功能障碍 实验检查=白蛋白减少、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超声=肝脏缩小、表面锯齿状、周围液性暗区肝硬化主要并发症: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黑便) 肝性脑病=早期性格改变+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
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腹膜刺激征 酸碱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8.肝癌 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进行性肝肿大+AFP↑ 主要检查:(1)AFP 检查:首选,如 AFP 大于 400ug/L 持续 1 个月, 或 AFP 大于 200ug/L 持续 8 周。
(2)B 超:是影像学首选检查(低回声区)。
(3)CT 检查:低密度影,可检出微小癌灶。
星恒教育顶呱呱,考试必过不用怕。
真题解读——肝癌 试题编号:17(1)急性胆囊炎=油腻食物+阵发性右上腹疼痛+莫非征阳性(2)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B 超强回声光团、声影(3)急性胆管炎=夏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夏柯三联征+休克和意识障碍(五联征)真题解读——胆石症与胆道感染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胆总管结石扩张鉴别诊断导语:相信大家都听说够胆结总管结石扩张,这种疾病好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好多人选择忽视病情,从而使得病情更加恶化。
健康的身体会让大家更好地生相信大家都听说够胆结总管结石扩张,这种疾病好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好多人选择忽视病情,从而使得病情更加恶化。
健康的身体会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竞争。
病情如果不能够得到更好的了解与诊断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胆总管结石扩张鉴别诊断。
1.传染性肝炎患者有传染的接触史。
在出现腹痛和黄疸以前常有明显的先驱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其腹痛为肝区的钝痛,多不放散。
黄疸出现迅速而消退比较缓慢,程度深浅不定,范登白试验呈双相反应。
本症患者起病初期即有体温升高,但白细胞之增减不定,而淋巴细胞常有增加。
肝功能试验在病变初期即有明显减退,颇为突出。
2.胆道蛔虫病患者年龄一般较轻。
多在30岁以下。
发病突然,绞痛剧烈,有阵发性加剧且有特殊钻顶感。
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常可吐出蛔虫。
黄疸一般多不明显,除非至病程之晚期,通常亦无寒战发热。
腹肌强直和腹壁压痛也多不显著。
3.胰头癌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多在50岁以上。
发病隐晦,往往先出现黄疸而后方伴有腹痛(以往无相似的腹痛黄疸史)。
黄疸属进行性,可发展至甚深程度而无波动表现。
其粪便因缺乏胆汁呈灰白色后,将始终为陶土状;尿中尿胆素原也常为阴性,因阻塞往往是完全性。
腹痛不常有,有腹痛者多为上腹部的持续性隐痛,往往向后背牵涉。
即使病程已久,通常也多无感染的症状,体温和白细胞将始终正常;但其病变为进行性,至病程晚期常有消瘦和恶病质表现。
范登白试验为直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胆管结石百科名片胆管结石胆管结石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等为特点,国内外均没有特效疗法,从而使众多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而引起胆汁淤积、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录[隐藏]疾病描述病理病因症状体征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检查诊断预防保健并发症疾病描述病理病因症状体征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检查诊断预防保健并发症饮食注意[编辑本段]疾病描述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
胆管结石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淤滞,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胆管炎发生。
胆管反复炎症可造成局部管壁增厚或疤痕性狭窄,而胆管炎症和狭窄又可以促进结石形成。
胆管狭窄近端被动扩张,内压增高。
临床上病人常出现右上腹绞痛,发冷发热,黄疸夏科氏(c harcot)三联征。
感染严重可出现休克和精神异常(Reynokds五联征),症状反复久之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继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系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者,主要为胆固醇结石。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肝内胆管,或局限于某叶胆管,其中以左外叶和右后叶多见。
[编辑本段]病理病因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国外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低,一组2,700例胆系手术中仅占1.3%且大多数为继发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经上行移居在肝仙胆管而形成。
但在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我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
胆管结石剧烈的绞痛发作及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常与饮食无规律有关。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主要有:①胆管梗阻:一般为不完全梗阻,近侧有不同程度扩结石长和管壁增厚,常伴有胆汁於滞,易致继发感染。
②继发感染发生后,胆长期这组织充血,水肿可加重胆管梗阻程度,使不完全梗阻,可形成梗阻性或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内压力进一步提高,脓性胆汁(包括细菌和莓素),可经毛细胆管逆流入血,而发生脓毒症,亦可致胆管壁糜烂溃破,甚致形成胆管肝动脉和门脉痿缩导致胆道大出血。
临床胆管扩张症病理、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临床分型、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概述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原发性胆管病变,由胆管壁先天性发育不良及胆管末端狭窄或闭锁,导致局部或全部胆管呈不同形态的扩张状态[1]。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胆管结石、狭窄或肿瘤导致胆道梗阻形成的继发性胆管扩张,不属于BD的范畴。
胆管扩张症最早由Vater于1723年提出,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日本,发病率高达1:1000,相比之下,欧洲人群的发病率仅为1:50000~1:150000。
其中,女性患者更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
临床表现BD的患者可能多年无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常见症状类似于胆管结石。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部包块、腹痛、呕吐、发热和黄疸[4]。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合并出现。
婴幼儿和儿童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三联征”:腹部包块、腹痛和黄疸,而成年患者则以腹痛为主。
此外,BD还可能并发胆道结石、胰腺炎和胆道癌变等。
病理表现BD的病理特点包括胆管壁的局部或弥漫性扩张,胆管壁的炎症和纤维化,以及伴发胆管结石形成。
但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流观点认为是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液反流,引起胆管内膜受损、发生纤维化,最终胆管扩张。
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宫内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在。
临床分型按部位分为:肝内型、肝外型和混合型。
按扩张胆管数目分为:单发型和多发型或局限型和弥漫型。
按年龄分为:婴幼儿型和成人型。
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BD的首选筛查方法,其主要超声表现为: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的局限性或节段性扩张,通常呈椭圆形或梭形。
边界清,其上、下端与肝管或胆总管相通;病变胆管近端胆管通常无扩张,胆囊可能受压或推移。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胆管内的血流情况,有助于评估胆管壁的血管化程度。
超声分型BD的超声分型主要依据Todani分型,包括:Ⅰ型:胆总管扩张。
最常见,占BD70%~9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黄龙申,女,60岁。
主述:头昏、呕吐、上腹痛三天。
现病史摘要:患者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上腹部疼痛不适,呈阵发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非喷射状,未89见咖啡样物,无畏寒、发热及腹泻,期间未作特殊治疗,今来我院求治,门诊以“1.胆囊结石;2.胆管扩张”收住院。
既往史:胆囊炎病史五年。
体检的阳性和阴性体征:T38℃,R20bpm,P76bpm,BP11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颈软,双肺(-), HR76bpm,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右肩部放射痛。
腹平软,上腹部按压痛阳性,胆囊区叩击痛阳性,墨菲征阳性,右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15.06.14我院门诊腹部彩超结果示:1.胆囊结石、胆汁淤积;2.胆囊壁增厚;3.胆总管上段扩张。
2015.06.14我院脑地形图结果示:基底动脉痉挛。
心电图结果示:1.窦性心律;2.心肌复极异常。
诊断:1.胆囊结石;2.胆管扩张。
诊断依据:1.头昏、呕吐、上腹痛三天。
2.入院查体:T38℃,右肩部放射痛。
腹平软,上腹部按压痛阳性,胆囊区叩击痛阳性,墨菲征阳性,右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2015.06.14我院门诊腹部彩超结果示:1.胆囊结石、胆汁淤积;2.胆囊壁增厚;3.胆总管上段扩张。
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右侧肾结石病人出现肾绞痛时,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70%~80%的病人,在发病开始时感觉上腹疼痛,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
上腹部疼痛一般认为是内脏神经反射引起,而右下腹痛则为炎症刺激右下腹所致。
2.急性胰腺炎。
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有时放射到腰部;血、尿淀粉酶升高;重者可呈休克表现;B超可辅助鉴别。
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2、抗感染、补液治疗。
3、依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医师签名:许彪/贺立亮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记录时间:2015年06月15日08时00分上级医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及查房记录:许彪内科主治医师查房记录内容:一: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1.胆囊结石;2.胆管扩张。
胆总管囊样扩张超声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探究胆总管囊样扩张超声诊断标准引言胆总管囊样扩张是一种胆道疾病,其超声诊断标准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胆结石的鉴别诊断胆结石(cholelithiasis)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石头,通常由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物质组成。
胆结石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可出现胃脘部不适、腹痛、黄疸等症状。
在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胆结石的病因胆结石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汁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其中某些物质过多沉淀而形成结石。
常见的病因包括胆固醇过多、胆盐代谢异常、胆囊功能障碍等。
其他因素如肥胖、高脂饮食、胆囊炎症等也可能诱发胆结石的形成。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胆结石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胃脘部不适•右上腹疼痛,可向肩胛区放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莫名黄疸•腹胀,排气困难等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主诉、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对胆结石进行准确诊断。
胆结石的鉴别诊断1. 体格检查体检包括触诊、叩诊等,患者右上腹疼痛是胆结石最常见的体征。
特别是Murphy’s征阳性时,高度怀疑胆囊炎或胆结石。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其中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清楚显示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大小等特征。
CT和MRI检查也能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胆固醇、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胆结石的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胆结石的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1.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适用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严重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明显和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胆道镜手术等。
在治疗过程中,准确诊断和鉴别胆结石是关键,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胆结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第三章病例分析——胆石病、胆道感染字体:大中小呀打印:省纸版>> 洁晰版>> 自定义>>胆石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由胆道系统结石引起的疾病称胆石病。
胆道感染与胆石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又是胆仃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一、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胆晏结石胆異炎急性结仃性胆妻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为:①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
②致病菌入侵。
oddi 氏括约肌十二指屬乳临床表现1.常在进脂肪餐后或夜间发作典型的首发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部的剧烈绞痛或胀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合并感染化脓时伴高热,体温可达40C。
很少出现黄疸。
2.体征早期可有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病情进展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压痛明显,出现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1.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2.B超:首选诊断方法,可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并可探及胆囊内结石影像。
3.CT4.胆道核素扫描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数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疼痛初起部位多位于上腹部,迅速波及全腹:查体可发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可阳性。
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胰腺炎:多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出现急性上腹痛,上腹正中或偏左多见,坐位前倾可略缓解。
查体Murphy征阴性。
血淀粉酶明显升高,CT检査可明确。
3.胆总管结石:有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的表现,结合B超一般可明确,诊断困难者可结合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4.其他:尚需与其他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及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
进一步检査1.1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
2.B超检查。
3.X线平片4.血、尿淀粉酶测定5.CT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解痉、输液、抗生素等方法。
胆总管结石疾病胆总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
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积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
胆总管结石的含义实际上应包括肝总管在内的整个肝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
病因胆总管结石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1.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外形、大小、性状基本上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同或相像。
数量多少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若胆囊内多发结石的直径较小、并有胆囊管明显扩张者,结石可以大量进入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
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发生在胆总管的原发性胆管结石,病因和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白。
目前讨论结果认为这种结石的生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病有亲密关系。
结石外观多呈棕黑色、质软、易碎、外形各异、大小及数目不一。
有的状如细沙或不成形的泥样,故有“泥沙样结石”之称。
这种结石的组成是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色素性结石。
经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绿素和少量胆固醇以及钙、钠、钾、磷、镁等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在矿物质中以钙离子的含量最高并易与胆红素结合成胆红素钙。
此外尚有多种蛋白质及黏蛋白构成网状支架。
有的在显微镜下可见寄生虫的壳皮、虫卵和细菌聚集等。
(二)发病机制本症可能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上打算于两个因素:①梗阻是否完全:视结石的大小和部位而有不同,亦与胆总管括约肌的功能状态有关;②有无续发感染:常视结石的成因和性质而异,其炎症的范围和严峻性亦有甚大差别。
由结石而引起的胆总管堵塞通常是不完全或间歇性的,因结石在胆道内可以移动或滑动;但有时也可造成完全性的急性梗阻。
自胆囊进入胆总管的继发性结石虽然体积较小,但所引起的梗阻常呈急性,特殊是当结石嵌顿在壶腹部时,可能造成一时性的完全梗阻。
相反,如为胆总管原发性结石,因系渐渐长大,后期虽可至巨大的程度,但因胆总管可有相应的代偿性扩张,一般不致引起完全梗阻,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没有梗阻症状,这与结石所处的部位有关,若位于胆总管中段的结石一般仅有不完全梗阻,但嵌顿在壶腹部或堵塞在肝管内的结石有时可引起完全性梗阻。
了解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胆道梗阻属于急腹症,胆管发生阻塞后,胆汁无法正常进入人体肠道中,细菌可经特壶腹、经胆肠吻合口通道进入胆道,也可经血液和淋巴循环进入胆道,然后会加重胆道阻塞症状,病情严重可引发菌血症和败血症,严重可致患者死亡。
引发胆道梗阻的良性疾病中胆道结石最为常见,化脓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炎性狭窄均属于常见病因。
引发胆道梗阻的恶性疾病有胰头癌、壶腹部肿瘤、胆管癌。
早期鉴别良恶性病变对胆道梗阻患者临床疗效影响较大,恶性疾病发病时无特异性症状,至发病后期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延误治疗会影响患者预后。
超声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1.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属于良性病变,临床中胆道梗阻多为胆总管结石疾病引发。
根据超声声像图,当中管结石患者结石大小和胆道扩张程度成正比关系,肝内胆道重度扩张情况较为少见。
胆道中上段结石容易被观察到,受到肠道气体影响,超声回声不稳定,观察胆道中下段结石所得声像图不够清晰,回声强度被弱化,质地软的胆总管结石很难被发现,临床中容易发生漏诊。
胆总管下段结石,当使用超声探头进行45度方向逐渐增加压力时,结石偶尔会排到肠道当中,此时受到结石排放的压迫,患者会感到瞬时剧烈疼痛,根据三维超声观察,结石排到肠道后,结石消失会让胆道变窄。
对于胆总管下段结石漏诊风险高的情况,使用超声技术检查可进行阶梯式加压,让结石排入患者肠道中,可取得较好的诊断结果。
2.化脓性胆管炎化脓性胆管炎属于良性病变,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会增加病死风险。
使用超声技术检查,会发现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最为突出的征象就是胆管增粗、管壁增厚,超声回声有增强或者模糊,胆管腔内部发现沉积物微弱回声,超声图像显示肝内胆管和胆囊都有扩张。
可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患者有上腹部剧烈疼痛,有高热,胃肠功能受损出现恶心、呕吐。
3.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也属于引发胆道梗阻的良性病变,使用超声技术诊断,发现胆管壁有增后、回声增强,临床上有患者管腔内突出、疑似胆结石引发胆道梗阻,临床上使用超声技术诊断硬化性胆管炎,需要根据胆道扩张程度、胆管扩张部位找到梗阻部位以及疼痛程度进行确诊。
胆总管结石健康教育胆总管结石的含义实际上应包括肝总管在内的整个肝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
肝外胆管结石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结石。
继发性结石主要是胆囊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故多为胆固醇结石或黑色胆色素结石。
原发性结石多为棕色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形成的诱因有:胆道感染、胆道梗阻包括胆总管扩张形成的相对梗阻、胆道异物包括蛔虫残体、虫卵、华支肇吸虫、缝线线结等。
结石主要导致:1.急性和慢性胆管炎:结石引起胆汁淤滞,容易引起感染,感染造成胆管壁粘膜充血、水肿,加重胆管梗阻;反复的胆管炎症使管壁纤维化并增厚、狭窄,近端胆管扩张;2.全身感染:胆管梗阻后,胆道内压增加,感染胆汁可逆向经毛细胆管进人血循环,导致脓毒症;3.肝损害:梗阻并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害,甚至可发生肝细胞坏死及形成胆源性肝脓肿;反复感染和肝损害可致胆汁性肝硬化;4.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嵌顿于壶腹时可引起胰腺的急性和(或)慢性炎症。
一般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或黄疽,如继发胆管炎时,可有较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疽的临床表现。
1.腹痛:发生在剑突下或右上腹,多为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这是结石下移嵌顿于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胆总管平滑肌或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
2.寒战高热:胆管梗阻继发感染导致胆管炎,胆管粘膜炎症水肿,加重梗阻致胆管内压升高,细菌及毒素逆行经毛细胆管入肝窦至肝静脉,再进人体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
约2/3的病人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可高达39-40℃。
3.黄疽:胆管梗阻后可出现黄疽,其轻重程度、发生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胆管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有无并发感染。
胆总管结石扩张鉴别诊断
相信大家都听说够胆结总管结石扩张,这种疾病好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好多人选择忽视病情,从而使得病情更加恶化。
健康的身体会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竞争。
病情如果不能够得到更好的了解与诊断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胆总管结石扩张鉴别诊断。
1.传染性肝炎患者有传染的接触史。
在出现腹痛和黄疸以前常有明显的先驱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其腹痛为肝区的钝痛,多不放散。
黄疸出现迅速而消退比较缓慢,程度深浅不定,范登白试验呈双相反应。
本症患者起病初期即有体温升高,但白细胞之增减不定,而淋巴细胞常有增加。
肝功能试验在病变初期即有明显减退,颇为突出。
2.胆道蛔虫病患者年龄一般较轻。
多在30岁以下。
发病突然,绞痛剧烈,有阵发性加剧且有特殊钻顶感。
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常可吐出蛔虫。
黄疸一般多不明显,除非至病程之晚期,通常亦无寒战发热。
腹肌强直和腹壁压痛也多不显著。
3.胰头癌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多在50岁以上。
发病隐晦,往往先出现黄疸而后方伴有腹痛(以往无相似的腹痛黄疸史)。
黄疸属进行性,可发展至甚深程度而无波动表现。
其粪便因缺乏胆汁呈灰白色后,将始终为陶土状;尿中尿胆素原也常为阴性,因阻塞往往是完全性。
腹痛不常有,有腹痛者多为上腹部的持续性隐痛,往往向后背牵涉。
即使病程已久,通常也多无感染的症状,体温和白细胞将始终正常;但其病变为进行性,至病程晚期常有消瘦和恶病质表现。
范登白试验为直接强阳性反应,其他肝功能试验也符合阻塞性黄疸而无肝细胞之损害现象。
总之,对一个黄疸患者,应首先确定黄疸的类型性质,然后再根据各方面的检查确定其病变部位及原因。
一般而论,在病变初期结合病史和
化验检查确定黄疸的类型应无困难。
如已确定为阻塞性黄疸,则病变在胆管内者最常见的是结石或寄生虫,有时可为血块或黏液;病变在胆管壁者多是手术后的瘢痕狭窄,有时可为胆胰管括约肌之痉挛,或为硬化性胆管炎;病变在胆管外者主要是胰头癌,有时可为慢性胰腺炎或因胃癌、肝癌之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所致。
此类不同病变均可引起阻塞性黄疸,通常均有手术指征,确实的病因往往在剖腹探查时即可明确,术前鉴别并不太重要。
需要特别指出,胆道长期阻塞后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而肝细胞有病变时也可引起肝内毛细胆管阻塞,因此范登白试验二者均可呈双相反应,其他肝功能试验也都表现有一定损害,致使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之鉴别为难。
上述两种不同原因的黄疸,因治疗原则根本不同,前者需要严格的内科治疗,后者必须及时手术,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临床上必须根据各方面资料全盘考虑,反复推敲,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胆总管结石扩张
的诊断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病
情,找到正确的方法让自己的病情早日康复。
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竞争力才能更加的提高。
希望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地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