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64例诊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临床分析
黄传兰;陈心锐;张玉春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16)1
【总页数】1页(P47-47)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经十二指肠镜;治疗;括约肌切开术
【作者】黄传兰;陈心锐;张玉春
【作者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20.5
【相关文献】
1.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J], 周政;黄志刚;王光明;刘有理;章社民
2.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符明年
3.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J], 单悦春
4.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43例临床分析 [J], 王辉;周晓莹;尹修才
5.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符明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g月第6卷第15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 di ci ne,A ug ust2008,V06.N o.15N e urosur g,1996,66(2X201—207.【6】6Fi rl i k K S,K ondz i ol ka D,Lunsf or d LD,et a1.R a di osur ger y 102f or r e cur r ent cr ani a l base can cer an si ng f r o m t he head andneck[J].H ead&N eck。
1996。
18(5X160-166.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4例临床分析黄纪国孙江陵【摘要】目的撂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删括约肌切开术(endos copi c sphi nc t er ot ony,E 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 peroscopi c c h ol e cyst ec t on 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
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先行EEC P,EST清楚胆管结石后行Lc 手术。
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EST和Lc,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5d出院.结论联合应用EST和LC治疗胆囊和胆总管鲒石症切实可行,该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关键词】胆囊;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C2008)15-0102-02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蚴'oscopi c chol ec yst ect ony,L C)的广泛开展和十二指肠镜技术的成熟,LC与十二指肠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 copi c s phi nct er ot ony,E ST)相结合,为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提供了条件,我院内镜室与外科合作,从2006年8月至今,我们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 dos copi c r e t r ogr ede chol enyi opencreat ogr aphy.ER C P),成功后行ES T及L C,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近期有胆绞痛发作史,年龄26~76岁,平均43岁。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摘要: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包括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这一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交稿,其中成年人的发病率约在7.0%—10.0%左右。
在医学上的记录汇总,传统的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本身,进行开腹手术,这种手术不仅仅对患者本身的创伤较大,伤口的恢复率较低,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在微创外科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微创化这一新兴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了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目前,LCBDE(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治疗胆结石上最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状;评价引言:随着LCBDE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一技术,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目前,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越发的成熟,在有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这一手术方面上,可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现在的医学现象可以将适应对象分为以下几种:(1)病人患有原发性或总管结石者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病人患有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因为无胆管出现狭窄的情况,所以可以选用经胆道镜来进行取石,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无需作胆管成形或者选择内引流者;(3)患者的胆管结石出现有梗阻性黄疽或者患者患有急性胆管炎者。
但是目前来看,在我国如果患者的上腹部进行过多次手术或者病人患有胆道手术史,那么不属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如果对于这类病人进行手术的话,不仅仅是手术的难度高、风险大,同时进行开腹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会高。
与此同时,患者本身的内外胆管狭窄或者胆道取石困难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这一手术。
2.腹腔镜下胆总管在探查取石中的手术技巧目前LCBDE技术是医学上以微创技术这一医学技术作为技术基础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手术技术,这一技术在手术的目的上与传统的治疗的胆结石的手术(开腹手术)目的相同,但是在技术上更为高科技,也为医生提供了更高的便利,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能够减少自身机理的损伤和痛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对手术步骤、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疗效评价及随访结果以及相关临床病例的分析,对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
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步骤、并发症、恢复情况、疗效评价、临床病例分析、优势、局限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胆盐、胆红素和钙等成分不平衡导致。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据统计,发达国家成年人群中有10%~15%患有胆结石,而在中国则有超过5%的人口患有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通常是由胆囊结石经过胆总管进入胆总管引起的。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胆总管结石也可独立存在。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约为10%~15%,是胆道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需加以重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ERCP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ERCP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的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其微创性、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前均经超声、ct、mrcp确诊,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1.2.1观察组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腹部皮肤,消毒铺巾,头高臀低,在肚脐孔处做一个10 mm的穿刺孔,穿入套管,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造人工气腹,腹腔压力维持在12 mm hg左右,放置腹腔镜,在剑突下2 cm处做一个10 mm的穿刺孔,穿入套管,在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及腋前线处各做一个5 mm 的穿刺孔,穿入套管,放置手术器械。
先探查胆囊,暴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使用钛夹剪断胆囊动脉,顺逆行切除胆囊,露出胆管,分开结缔和粘连组织,用穿刺针抽吸胆总管确认胆汁,确认后用电钩纵行电凝切开胆总管前壁10 mm左右,尽量选择无血管区的胆总管,直接钳取较大的结石,或经反复冲洗后冲吸切口的较小泥沙样结石,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从胆总管切口取出结石[2],使用胆道镜反复复查、冲洗,至胆道通畅,检查创面、止血彻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留置t管,在温氏孔处放置引流。
检查缝合处有无渗漏关气,取出器械,关闭腹腔镜穿刺口。
1.2.2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常规切除胆囊,开胆总管前壁10 mm左右,采用石钳取石,探查胆道后留置t管,在温氏孔处放置引流,关腹。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4月 第21卷 第04期 总第162期【第一作者】张小斌,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肝胆疾病。
E-mail:********************【通讯作者】陈亚明,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
E-mail:*******************The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3, Vol.21, No.04 Total No.162(下转第 114 页)传至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经MIP旋转等进行三维重建,获得MRCP图像,观察有无结石、结石位置、大小。
ERCP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将日本奥林巴斯TJF 260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寻找十二指肠大乳头,在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注入碘海醇,最后进行X线摄影,观察有无结石、结石位置、大小。
1.3 观察指标 (1)以ERCP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超声、CT及MRCP诊断CBDS的结果。
(2)术前超声、CT及MRCP诊断CBD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3)超声、CT、MRCP诊断不同直径CBDS的准确度。
(4)超声、CT、MRCP诊断不同部位CBDS的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BDS诊断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5例疑似CBDS患者,ERCP检查确诊CBDS患者120例,未见CBDS者55例。
术前超声检出CBDS 89例,其中87例阳性与金标准结果一致,其与2例为误诊,超声图像可见肝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总管内见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强回声团与胆管壁之间界限清晰,典型者可见强回声周边有细窄无回声包绕(图1)。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ERCP 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庄晓灿如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通 226400[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4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医治的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
观察组实施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取石网篮取石治疗,对照组实施ERCP+EST+取石球囊取石治疗。
对比两组取石成功率、操作以及取石时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0,P <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以及取石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通过ERCP 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时,采取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均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中取石球囊更快捷,取石网篮成功率较高,可以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9(c)-0065-04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ERCP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Elderly PatientsZHUANG Xiaoc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Ru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after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136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treated at Ru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RCP+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stone removal basket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RCP+EST+stone re‐moval balloon treatment. Compared the success rate, procedure, stone removal time,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stone remo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830, P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longer operation and stone removal tim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When treating choledocholithiasis in elderly patients through ERCP, the adop‐tion of stone extraction net basket and stone extraction balloon hav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which the stoneextraction balloon is faster,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tone extraction net basket is higher, and the program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lderly; Common bile duct stone; Stone extraction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s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之一,其结石位置主要集中在胆总管,发病主要以上腹绞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27.065[作者简介] 庄晓灿(1976-),男,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及胃肠镜的诊疗操作,以及ERCP 的诊治操作。
目前三镜联合(是指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3种内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通过一系列序贯诊疗方案,微创治疗胆系结石)是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对这三种镜子的选择组合是不一样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案。
1、十二指肠镜+腹腔镜,2、腹腔镜+胆道镜,3、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
那么,哪个是首先方案呢?1还是2或3?我们知道每个手术都是有其手术适应证的,最符合适应证的就是首先方案,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方案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是什么?1、十二指肠镜+腹腔镜:适用于合并胆囊结石无胆管狭窄的肝外胆管结石者。
治疗分两阶段:首先应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 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Oddi括约肌切开(EST),十二指肠乳头扩张,碎石网篮碎石,取石网篮、取石气囊等多种方式取石,内置鼻胆管(ENBD)引流等综合处置,取石成功后2-3天如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均采用三孔法,使疾病彻底治愈。
如在应用十二指肠镜处理胆总管结石时出现了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穿孔等并发症,则先经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LC。
该方案不仅保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而且将复杂手术分为两步进行,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腹腔镜+胆道镜:适用于内镜取石失败、ENBD 失败者,或术中可疑有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的,并且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2cm的病人。
如果胆总管无扩张或胆总管纤细者,则行开腹手术。
治疗过程:应用腹腔镜探查胆总管,均采用四孔法;联合应用4 种方法取净结石(器械直接取石、水冲法取石、胆道镜取石、术中液电碎石) ;经胆道镜检查后,留置T管引流。
术后8~10天经T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3周后拔除T 管。
该方案虽术后住院时间稍长,但较开腹手术相比,仍然保留着微创治疗的优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3、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方案:适用于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但能完成ENBD治疗,并且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2cm的病人。
胆总管占位56例诊治分析作者:闫长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总管占位的诊治方法。
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3年内来我院的56例患有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中,有28例发现患有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进行治疗。
15例发现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全切除进行手术治疗,13例患者发现患有肿瘤,依据肿瘤大小行相关切除手术。
结论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类别有很多,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症进行治疗,切勿判断错误。
【关键词】胆总管;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胆总管肿瘤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0-01胆总管是胆囊把储存的胆汁输送到肝脏的地方,如果它的某处堵塞,那么胆囊分泌的胆汁就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造成占位的因素有很多种,如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以及胆总管肿瘤等,所以在对胆总管占位进行诊治时,务必要对病因进行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得治疗效果最大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至2012年3年内来我院的56例患有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运用超声对他们进行病因诊断,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53岁。
经过诊断,56例患者中有28例患有胆总管结石,15例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3例患有胆总管肿瘤。
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腹部有肿块呈现,身体发热、经常感觉乏力,体重下降。
1.2方法1.2.1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患有胆总管结石的28例患者,通过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进行诊治,要求手术之前8个小时不能进食,并且需要注射安定5毫克、哌替啶50mg、解痉灵20mg,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口服10ml多效胃镜胶,准备心电监护和鼻吸氧,手术时将十二指肠镜通过空腔插入,在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在造影的帮助下观察胆总管内的是否有结石以及结石体积的大小,确定这些以后再进行EST,乳头括约肌切口的大小需要依据结石的大小来确定,去除结石的方法包括鼻胆管引流、网篮取石、气囊清扫胆道、机械碎石4种,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
石64例诊治分析
【关键词】十二指肠
自1992年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逐渐替代开腹胆囊切除术,并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
但是8%~1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且LC术后也有一定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
因此,这种情况的处理较棘手。
本院综合自身技术优势,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以下简称两镜)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64例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胆囊、胆总管结石共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8~79岁,平均54.3岁。
既往有右上腹痛,发热,黄疸或胰腺炎史,术前经B超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证实胆囊、胆总管均有结石。
胆囊结石直径0.5~
2.0cm,1枚或多枚,胆总管直径1.0~
3.0cm,胆总管结石直径0.5~2.5cm,数目1~5枚。
本院患者以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36例,其中重症胆管炎3例,择期手术54例。
64例病人均无肝内胆管结石,无上腹部手术史。
用电子十二指肠镜(日本 OLYMPUS)为择期手术患者中有合并胆总管
结石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groggrade cholangiophanceratography,ERCP),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和网篮取石术,待血淀粉酶、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tectomy,LC)。
如以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入院,则急诊行网篮取石术,待术后1~2周,感染基本控制及黄疸消退后,再行LC 术。
1.2 治疗方法 LC+ERCP 急症者急诊行网篮取石术及置入鼻胆引流管,待术后1~2周,炎症控制及黄疸消退后,再行LC。
择期者:十二指肠镜取石后1~3d即行LC。
2 结果
本组以“两镜”联合治疗64例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择期手术。
患者住院5~7d,急诊手术患者住院7~16d。
3 讨论
急性胆管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往往合并胆道梗阻,胆汁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胆管内压进行性升高,细菌,内毒素等逆流通过胆管并由毛细血管吸收,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脓毒血症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进展迅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国内外文献报告ACST病死率可高达17%~60%。
由于胆道梗阻时,抗生素因肝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无法排泄至胆道系统内,不解除胆道梗阻,抗感染,抗休克等措施均难以奏效。
因此,ACST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的进行有效的胆道减压引流。
但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部分患者又有多次胆道手术史。
因此,传统的急诊胆道减压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文献报告病死率可高达7%~50%。
因此,作者结合本院优势,对待此类患者确诊后急诊行内镜网篮取石术及置入鼻胆引流管,即刻可引出大量的脓性胆汁,迅速降低了胆道压力,
减少了内毒素的吸收,在强有力的抗感染、抗休克措施辅助下,常常可以在24~48h内使病情获得缓解[1]。
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无须麻醉,无腹部创口,操作时间短。
因此,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较小。
同时,内镜治疗的成功率较高,文献统计成功率可达95%~100%[2,3],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则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待术后1~2周,炎症控制及黄疸消退后,再行LC。
虽然ERCP+LC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有优势,但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应严格掌握行ERCP的指征,对以下几种情况应慎重考虑:①既往有黄疸病史或胆源性胰腺炎病史。
②萎缩性胆囊炎,壁厚达4mm。
③B超示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内径达8mm。
④胆囊内为米粒样小结石。
⑤肝酶谱及胆红素明显增高者。
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2)ERCP、EST、及LC的顺序:择期手术病人做LC前做ERCP 若发现胆总管结石,可根据病人情况同时或择期行EST,并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部分患者需多次用取石网篮取石,次日或间隔一周后行LC。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可高达胆囊切除术的26%~40%。
其中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综合征的35%~45%。
如果残留结石位于胆总管,可于术后一周再次行ERCP+EST 取出结石,而且可查明部分其他致病原因,如术后胆道狭窄等胆总管结石以外疾病,以治疗LC术后综合征。
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LC+ERCP具有诊断、治疗一步到位,患者免于开腹,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缩短,恢复快。
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LC+ERCP。
【参考文献】
1 周平红,姚永庆,高卫东,等.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附251例报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0):600.
2 Sharma BC,Agarwal DK,Baijal SS,et a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cute calculous cholagitis,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7,12(12):874.
3 王雪峰,张文杰,全志伟,等. 高龄病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中国内镜杂志,2002,8(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