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机械基础( 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 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 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 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一、课前引入(5′)明确学习的目的

1.1理解机械的概念

1.2认识机械中的力学

1.3认识机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80′)

? 1.1 理解机械的概念

观察两个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手机的内部结构和手表的内部结构,

认识机械得出畸形儿的概念:

?机械是各种机器和结构的统称。

–机械由一定数量的零(部)件组合而成。

–机械通常包括原动机、工作机构和传动机构。

?原动机:是机器的动力来源,常用的有电动机、

内燃机、气动缸、液压缸等,以电动机的使用最

为普遍。

?传动机构: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装

置,并实现运动速度和运动形式的转换。常用的

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

?工作机构:是直接完成机器功能的部分。

举例:内燃机的结构。

功能内燃机的功能是将燃气的热能转换为机械

能。

构成:主系统由气缸、活塞、连杆和曲轴组成。

工作过程:

当气缸中的油气混合物被火花塞点燃后,爆炸膨胀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推动与活塞相连的连杆,使曲轴转动,从而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此时,曲轴将带动同一轴上的小齿轮转动,通过啮合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再带动同轴的凸轮同步旋转,凸轮的转动将通过阀杆带动进气阀门上下直线移动,控制内燃机的吸气过程。

气缸上部有一个进气阀和一个排气阀,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这两个阀门应各开启、闭合一佼,从而完成内燃机的进气和排气任务。

1.2 认识机械中的力学

机器与机构都是由若干构件组成的,构件工作时,都要承受载荷作用为确保构件能正常工作,必须对构件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构件主要承受的有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弯曲或它们的组合。

举例:工作中的起重设备

直接起吊重物的的拉线主要承受了拉力。

起重臂主要受压和弯矩

举例:齿轮的传动机构

齿轮面上主要承受压力;安装齿轮的轴主要承受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举例:机床加工机械零件

钻头承受了压缩变形,弯曲变形,扭转变形等;而工件则主要受到压力的作用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认识到机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受力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图4中的钢丝绳主要承受拉力,图4中的起重臂则主要承受弯矩,而图5中的齿轮轴主要承受扭矩。至于图6中的机床系统则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在机械产品中,当零件受力过大并且超出其本身的承受能力时,零件将发生断裂等破坏,轻者将导致其无法继续工作,重者将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对机械产品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潜在的设计隐患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技术环节。

1.3 认识机械的组成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不论其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

例:内燃机的零件

常见机构与零件:

举例:双曲柄机构

火车机车车轮中为保证联动使用的双曲柄机构。

三、课堂总结(4′)

本堂课主要分析了机械的概念,讲解了机械中的力学,还举例分析了各机械的组成。

四、作业布置(1′)

P10 1、2

五、课堂后记

一、课前引入(5′)

先复习机械的概念,机械中的力学,机械的组成;再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1.3认识机械的组成

1.4初步了解现代机械设计

1.5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与目的

二、讲授新课(80′)

1.3 认识机械的组成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不论其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

举例:内燃机的零件

举例:双曲柄机构

火车机车车轮中为保证联动使用的双曲柄机构。

举例:棘轮机构

以棘轮棘爪机构作为核心的手拉葫芦,用于吊起重物。棘轮棘爪机构可以将主动件的连续运动变换成从动件的间歇运动。

举例:常见的各种凸轮零件。

凸轮机构主要用于实现运动变换,将主动件的转动和移动转换为从动件的往复移动或摆动。

如下图常见的凸轮零件

举例:常见的齿轮零件

齿轮机构是一种重要的传动机构,用于实现运动和速度的变换。

常见的机械传动

举例:带传动

带传动在机械传动中是常见的,一般原动机到工作机首先就为带传动。

举例:齿轮传动

这是斜齿轮传动

图斜齿轮传动

举例:齿轮传动

蜗杆蜗轮传动也是齿轮传动的一种。

举例:齿轮传动

齿条齿轮传动也是齿轮传动的一种

1.4 初步了解现代机械设计

传统的机械设计主要依靠试验,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获得设计参数和经验公式,然后创建出机械的模型。

现代机械设计中,使用的设计手段更加丰富,产品的更新周期更短,主要特点:

–重视产品的创新性

–先进设计手段的采用

1.5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努力领会课本上所讲述知识的内涵。

随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现代设计方法,比如CAD 软件的使用,然后根据身边的事物从事简单的设计工作,并在设计中勇于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

本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重视生产实习、实验和参观。

三、课堂总结(4′)

本堂课重点通过举例讲解了机械的组成,通过视频初步的了解现代机械的设计过程,介绍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四、作业布置(1′)

P10 3、4

五、课堂后记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

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寻找“力”的影子。

答:电线杆的受力,自行车的链条链轮的受力,汽车的转轴等。

观察你使用的自行车,看看动力是怎么传递的?

答:通过链条链轮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拆开一个旧钟表,看看机构是怎么工作的?

答:主要是轮系的传递。

想想怎样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

答:努力领会课本上所讲述知识的内涵。同学之间多讨论,有疑问勇于向老师请教,带着兴趣去学习。

随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这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现代设计方法,比如CAD 软件的使用,然后根据身边的事物从事简单的设计工作,并在设计中勇于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

本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学习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与实习相结合,重视生产实习、实验和参观

一、课前引入(5′)

复习1、机械的概念

2、机械中的力学

二、讲授新课(80′)

一、静力学基础

列举生活实例:

1、当小球在细绳的牵引下旋转时,其运动方向时刻都在发生改变。

2、弹簧在重物的作用下会伸长,重物撤销后又会自动恢复原长

3、当推力用力点在中间时,木块向前移动;而当推力用力点在上端时,木块可能翻倒。

从以上实例推出力的基本概念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力对物体的效应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C、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二、力的基本定理

1、刚体: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受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

动到该刚体上任一点,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该点,且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用以这两个力作用线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这两个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二、约束和约束反力

1、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其他物体的限制,这种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例1:判断链条AB和AC的受力。

例2:思考图中球的受力和杆的受力。

例3:曲柄与连杆用销联接,连杆与活塞也用销联接,思考两个销的受力情况是否相同。

例4:思考图中车床上的刀架对车刀的约束情况。

通过以上各种约束实例得出小结:

1、柔性约束是限制物体沿柔索伸长方向运动,只

能给物体提供拉力。

2、光滑接触面约束力的作用线,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物体,恒为压力。

3、铰链约束:

A、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反力的方向随转动零件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约束反力的作用线必定通过铰链的中心。

B、活动铰链在不计摩擦的条件下,支座只能限制构件沿支承面垂直方向的运动,故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反力必定通过铰链中心,并与支承面相垂直。

4、固定端约束可阻止被约束物体作任何移动和转动,所以除存在互相垂直的约束反力外,还存在一个阻止其转动的力偶矩。

三、课堂总结(4′)

本堂课重点是要掌握力的6个基本定理,区别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要能很好的区别各种约束的特点和他们的约束反力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P41 1、2

五、课堂后记

一、课前引入(5′)

复习1、力的基本定理?(六个基本定理)

2、各种约束类型以及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

二、讲授新课(80′)

一、力矩与力偶

1、在力学上以乘积Fd作为度量力F使物体绕O 点转动的效果的物理量,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表示为:M O(F)=±Fd。其中,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臂。正负号说明力矩的转向,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力矩的单位常取N·m或kN·m .

例:扳手拧紧物体

2、一个力系的合力对某点的矩等于该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的矩作用效果之和,此为合力矩定理。

例: 一对齿轮啮合受力分析:(在上图)

3、在力学中,用力偶中的任一力的大小F与力偶

臂d的乘积再冠以相应的正负号,作为力偶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称为力偶矩。记作:M(F,F′)=M=±Fd。

例:转动方向盘

4、力偶的等效处理

5、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内任意点O,但是,平移后必须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原力对O点的力矩值。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步骤一般如下。

A、确定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B、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C、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

1、例:画出凸轮机构中的推杆的受力图

2、例:重量为G的球用绳挂在光滑的铅直墙上,画出此球的受力图。

三、课堂总结(4′)

重点分析了力矩和力偶的定义,以及大小的表达方式,和正负号的规定,分析了力偶的等效,力的平移要附加力偶的原理,同时要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四、作业布置(1′)

P41 3,4

五、课堂后记

一、课前引入(5′)

复习:1、力矩和力偶的特点及应用

2、公式M o(F)=±Fd应用及正负号的确认

3、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

二、讲授新课(80′)

一、材料力学概论

在静力学部分,研究物体所受外力时,把物体当做不变形的刚体,而实际上真正的刚体并不从在,一般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和尺寸均要发生变法。

1、构件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A、足够强度;b、足够刚度;c、足够的稳定性

2、变形固体及基本假设

–均匀性假设

–连续性假设

二、拉伸与压缩

1、受力特点:外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杆件

的轴向长度发生伸长或缩短。

2、内力

由于变形引起的物体内部的附加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后,由于变形,其内部各点均会发生相对位移,因而产生相互作用力。

3、求解内力的基本方法

内力的确定——截面法(基本方法)

A、截开—欲求哪个截面的内力,就假想的将杆从此截面截开,杆分为两部分。

B、代替—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移去另一部分,把移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相互作用力用内力代替。

C、平衡—利用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求出内力的大小。

举例: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1.外力——F

2.内力——F N (轴力)

(1)轴力的大小:(截面法确定)

①截开。

②代替,用内力“F N”代替。

③平衡,∑X=0, F N-F=0, F N=F。

(2)轴力的符号规定:原则—根据变形

拉伸—拉力,其轴力为正值。方向背离所在截面。

压缩—压力,其轴力为负值。方向指向所在截面

(3)轴力图:轴力沿轴线变化的图形

①取坐标系

②选比例尺

③正值的轴力画在X轴的上侧, 负值的轴力画在X轴的下侧。

(4)轴力图的意义

①反映出轴力与截面位置变化关系,较直观;

②确定出最大轴力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即确定危险截面位置,为强度计算提供依据。

(5)注意的问题

A、在截开面上设正的内力方向。

B、采用截面法之前,不能将外力简化、平移。

例:如图所示,已知F1=20kN,F2=8kN,F3=10kN,试用截面法求图示杆件指定截面1-1、2-2、3-3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解:

1.外力F R、F1、F2、F3将杆件分为AB、BC和CD

段,取每段左边为研究对象,使用截面法依次求

得各段轴力为

2.F N1=F2=8kN

F N2=F2-F1=-12kN

F N3=F2+F3-F1=-2kN

3. 最后画出轴力图,如图2-37所示。其中,求解出来的负号代表力的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

2012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本讲:几何尺寸标注 1.知识要点 (1)几何作图 (2)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 教学设计 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先讲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再讲具体的一些规定,不要而面具到,要教会同学查书和手册, 不要死记硬背。 平而图形的尺寸标注:采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平而,让同学自己抄画,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徙手绘制草图:分组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注意铅笔的修理和仪器图的区别。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的画图过程。 3^课前准备 教师要绘制一张平而图形的草图作为范例。 4^教学内容 ⑴尺寸标注^11 1 6675.2^ 1996 ) 0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图1-8〉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图样中的尺寸凡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否则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附说明;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此外,为了使标注的尺寸清晰易读,标注尺寸时可按下列尺寸绘制:尺寸线到轮廓线、尺寸线和尺寸线之间的距离取6隱?10隱1,尺寸线超出尺寸界限2隱?3麵,尺寸数字一般为3.5号字,箭头长5咖,箭头尾部宽1隱。 图1-8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线性尺寸数字通常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尺寸数字应按图1-9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 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对于非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其数字方向也可水平地注 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另外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需要将图线断开。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各种机构的组成及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工作原理 2. 常用机构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6.1 槽轮机构 一、组成、工作原理 1.组成:具有径向槽的槽轮,具有圆销的构件,机架 2.工作原理: 构件1→连续转动;构件2(槽轮)→时而转动,时而静止 当构件1的圆销A 尚未进入槽轮的径向槽时,槽轮的内凹锁住弧被构件1的外凸圆弧卡住,槽轮静止不动。 当构件1的圆销A 开始进入槽轮径向槽的位置,锁住弧被松开,圆销驱使槽轮传动。 当圆销开始脱出径向槽时,槽轮的另一内凹锁住弧又被构件1的外凸圆弧卡住,槽轮静止不动。 往复循环。 4个槽的槽轮机构:构件1转一周,槽轮转4 1周。

6个槽的槽轮机构:构件1转一周,槽轮转 6 1周。 二、槽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和运动系数 1.基本尺寸 )(s r r l b +-≤ r s ——圆销的半径 2sin ?l r = b ——槽轮回转中心到径向槽底的距离 2cos ?l a = a ——槽轮回转中心到径向槽口的距离 r ——圆销中心到构件1中心的距离 l ——两轮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2.运动系数(τ):槽轮每次运动的时间t m 对主动构件回转一周的时间t 之比。 π ?τ221==t t m (构件1等速回转) 12? ——槽轮运动时构件1转过的角度 (通常,为了使槽轮2在开始和终止运动时的瞬时角速度为零。以避免圆销与槽发生撞击,圆销进入、退出径向槽的瞬间使O 1A ⊥O 2A ) ∴Z ππ?π?22221- =-= ∴Z Z Z 12122221-=-==π?τ 讨论:1、τ>0,∴Z ≥3 τ=0,槽轮始终不动。 2、2 1121<-= Z τ:槽轮的运动时间总小于静止时间。 3、要使21>τ,须在构件1上安装多个圆销。 设K 为均匀分布的圆销数, Z Z K 2)2(-=τ 三、槽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准确控制转动的角度。常用于要求恒定旋转角的分度机构中。 缺点:①对一个已定的槽轮机构来说,其转角不能调节。 ②在转动始、末,加速度变化较大,有冲击。 应用:应用在转速不高,要求间歇转动的装置中。 电影放映机中,用以间歇地移动影片。 自动机中的自动传送链装置。(布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棱柱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 基本几何体——棱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求作棱柱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课件、圆规、三角板,基本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等。 [教学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5分钟) 1、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4、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Ⅱ、导入新课(5分钟) 机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标注方法和几何体表面求点。 Ⅲ、新课教学(30分钟) 一、棱柱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棱线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 以正六棱柱为例。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画正三棱柱、四棱柱和正五棱柱的三视图(出示模型)。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授课内容:绪 论 目的要求: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对象及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课程学习要求难点:课程学习要求 计划学时:2 绪 论 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研究对象:机 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的定义: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的分类 —原动机丨〉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机器- —工作机—>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 物料、信息的机器 机器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 曲柄滑块机构: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 转变为曲轴连续转动 凸轮机构: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齿轮机构:两个齿轮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间形成协调动作; 机器的功能组成 --- 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___ 执行部分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用途广泛,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只能用于特定场合,如钟表的发条机构 第二节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特点 是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工实习 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同 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设备的 能力,为今后操作、维护、管理、革新工程机械设备创造条件 三、怎样学好本课程 1. 重思考,常想几个问题: A.什么样子 B.怎么运动 C.工作原理、方式 D.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 会查表、会用工具书 3. 不注重公式的记忆一一哪些公式要记忆,会在课堂上和考试前提醒 4. 多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如工业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 5. 一定要会几个设计软件二维的: AUTOCA 三维的:Pro/E 、UG 等 机构 的分一 类 —通用机构 一专用机构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9章链传动

第 9 章链传动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套筒滚子链结构、掌握链运动的不均匀性 2、掌握链传动失效形式 3、了解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 2、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3、链传动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 9.1概述 链传动工作原理与特点 1、工作原理:(至少)两轮间以链条为中间挠性元件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但非共轭曲线啮合,靠三段圆弧和一直线啮合。其磨损、接触应力冲击均小,且易加工。 2、组成;主、从动链轮、链条、封闭装置、润滑系统和张紧装置等。 3、特点(与带、齿轮传动比较) 优点:①平均速比i m准确,无滑动;②结构紧凑,轴上压力Q小;③传动效率高η=98%; ④承载能力高P=100KW ;⑤可传递远距离传动a max=8mm ;⑥成本低。 缺点:①瞬时传动比不恒定i;②传动不平衡;③传动时有噪音、冲击;④对安装粗度要求较高。 4、应用:适于两轴相距较远,工作条件恶劣等,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石油机械、采矿、起重、金属切削机床、摩托车、自行车等。中低速传动:i≤8(I=2~4),P≤100KW, V≤12-15m/s,无声链V max=40m/s。(不适于在冲击与急促反向等情况下采用) 9.2传动链的结构特点 链传动的主要类型 1)按工作特性分:

起重链——用于提升重物——V ≤0.25m/s;牵(线)引链——运输机械——V ≤ 2~4m/s; 传动链——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V ≤12~15m/s。 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价廉、适于低速、寿命长、噪音小、应用广。 2)传动链接形式分:套筒链; (套筒)滚子链—属标准件选用、合理确定链轮与链条尺寸,—短节距精密滚子链; 齿形链;成型链四种。 ①套筒滚子链(结构与特点)动配合,可 相对运动,相当于活动铰链,承压面积A(投影)——宽×长投影组成: 5 滚子;4 套筒;3 销轴;2 外链板;1 内链板动配合。当链节进入、退出啮合时,滚子沿 齿滚动,实现滚动摩擦,减小磨损。套筒与内链板、销轴与外链板分别用过盈配合(压配)固联,使内、外链板可相对回 转。 为减轻重量、制成“ 8”字形,亦有弯板。这样质量小,惯性小,具有等强度。磨损:——主 要指滚子与销轴截面之间磨损。而内、外板之间留有间隙,保证润滑油进入,此润滑降低磨损。 表9-1,P 越大,承载能力越高。 参数:P—节距,b1—内链板间距,C—板厚,d1—滚子直径,d2—销轴直径,P—排距当低速时也可以不用滚子——称套筒链多排链——单排链用销轴并联——称多排链(或双排链)排数↑→承载能力↑ 但排↑→制造误差↑→受力不均↑一般不超过3~4 列为宜 链接头型式:链节数为偶数(常用)——内链板与外链板相接——弹性锁片(称弹簧卡)或大节距(称开口销)——受力较好 弹性锁片——端外链板与错轴为间隙配合链节数为奇数——用过渡链节固联——(如图9-4b)产生附加弯矩——受力不利, 尽量不用。 固联——内(外)链板与内(外)链板相接 图9-4c —是板链—弹性好、缓冲、吸振在低速、重载、冲击和经常正反转工作情况。安全过渡链节(图9-4c)——弯板与销滚子链标记:链号—排数×链节数标准号套筒滚子链规格与主要参数——表9-1 2、齿形链——如图9-5 各组齿形链板要错排列,通过销轴联接而成。链板两工作侧边为直边, 夹角为60°或70°,由链板工作边与链轮齿啮合实现传动。齿形链轴可以是圆柱销轴,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滚 柱式)——图9-6,b——两个链片、c 图为连接两链片的一对棱柱销轴,链节相对转动时,两棱柱可相互滚动。使铰链磨损减少。 齿形链设导板,以防链条轴向窜动:内导板—导向性好;外导板铰链形式:圆销式;轴互式;滚柱式齿形链的齿形特点:传动平稳、承受冲击好、齿多受力均匀、噪音较小、故称无声链。 允许速度V 高,特殊设计齿形链V=40m/s ,但结构较复杂、价格贵、制造较困难、也较重。摩 托车用链应用于高速机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故目前应用较少。 0.95 ~ 0.98 一般 0.98 ~ 0.99 润滑良好 9.3滚子链链轮的结构与材料(套筒滚子链) 要求掌握:1)链轮齿形的设计要求;2)链轮齿形特点;3)链轮的主要参数; 4)链轮的结构型式有哪些;5)对链轮的材料要求及适用情况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doc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doc 第二讲几何作图尺寸标注 1(本讲知识要点 (1)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几何作图 (3)手绘制草图 2(教学设计 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先讲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再讲具体的一些规定,不要面面具到,要教会同学查书和手册,不要死记硬背。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采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平面,让同学自己抄画,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徒手绘制草图:分组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注意铅笔的修理和仪器图的区别。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的画图过程。 3(课前准备 教师要绘制一张平面图形的草图作为范例。 4(教学内容 (1) 尺寸标注(GB/T 16675.2-1996) 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图1-8)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图样中的尺寸凡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否则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附说明;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此外,为了使标注的尺寸清晰易读,标注尺寸时可按下列尺寸绘制:尺寸线到轮廓线、尺寸线和尺寸线之间的距离取6mm,10mm,尺寸线超出尺寸界限2mm,3mm,尺寸数字一般为3.5号字,箭头长5mm,箭头尾部宽1mm。 图1-8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线性尺寸数字通常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尺寸数字应按图1-9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对于非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其数字方向也可水平 地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另外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需要将图线断开。

机械基础教案课程职高

[标签:标题] 篇一: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附表八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教师学 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篇二:中职机械基础教案[1]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 4.疲劳强度 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

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一、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热处理新技术: 1.激光热处理 2.真空热处理 3.形变热处理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 1.碳钢 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中碳钢(ωc=%~%)、高碳钢(ωc>%)。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合金钢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4-1解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 4-2解由可得模数 分度圆直径 4-3解由得

4-4解分度圆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基圆半径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0; 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4-5解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假定则解得 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 4-6解中心距 内齿轮分度圆直径 内齿轮齿顶圆直径 内齿轮齿根圆直径 4-7 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正好在刀具 的顶线上。此时有关系: 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图 4.7 题4-7解图 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即为渐开线的法线。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 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 AC 对于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测量结果。 图 4.8 题4-8图图4.9 题4-8解图 4-9解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两个齿轮,分度圆齿厚相等。但是齿数多的齿轮分度圆直径大,所以基圆直径就大。根据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小,则渐开线曲率大,基圆大,则渐开线越趋于平直。因此,齿数多的齿轮与齿数少的齿轮相比,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 厚均为大值。 4-10解切制变位齿轮与切制标准齿轮用同一把刀具,只是刀具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模数、压 力角、齿距均分别与刀具相同,从而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也相同。故参数、 、、不变。 变位齿轮分度圆不变,但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增大,且齿厚增大、齿槽宽变窄。因此、 、变大,变小。 啮合角与节圆直径是一对齿轮啮合传动的范畴。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doc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e a r c h;n o t f o 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 第二讲几何作图尺寸标注 1.本讲知识要点 (1)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几何作图 (3)手绘制草图 2.教学设计 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庞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本讲的重点,要结合实例介绍几何作图和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先讲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再讲具体的一些规定,不要面面具到,要教会同学查书和手册,不要死记硬背。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采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平面,让同学自己抄画,考虑从何处着手,画图步骤是什么然后再给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等概念。再分析尺寸的分类和基准的概念。多举一些和作业相近的实例。 徒手绘制草图:分组演示草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注意铅笔的修理和仪器图的区别。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一个图形的画图过程。 3.课前准备 教师要绘制一张平面图形的草图作为范例。 4.教学内容 (1)尺寸标注(GB/T ) 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图1-8)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图样中的尺寸凡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否则需标注其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附说明;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此外,为了使标注的尺寸清晰易读,标注尺寸时可按下列尺寸绘制:尺寸线到轮廓线、尺寸线和尺寸线之间的距离取6mm~10mm,尺寸线超出尺寸界限2mm~3mm,尺寸数字一般为号字,箭头长5mm,箭头尾部宽1mm。 图1-8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线性尺寸数字通常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尺寸数字应按图1-9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对于非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其数字方向也可水平地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另外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需要将图线断开。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S2-2 平罗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优质核心课《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80课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设备和暖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金属的性能、晶体结构以及铁碳合金,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掌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2),具体能力目标 1.了解工程材料、焊接工艺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熟悉它们的特性、用途以及原理等; 2.熟悉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以及热处理方式、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用途、分类以及牌号,初步学会选择常见零件的材料; 3.熟悉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初步具备简单构件的焊接能力; 4.初步具备常用机械传动的安装、维护、调试能力。 (3),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 2.掌握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类型、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3.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 4.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

机械制图绪论教案

《机械制图》专业课教学教案 授课内容:绪论授课教师:牛煜莹

绪论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对《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简单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在机械加工领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为本学期的制图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图样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学好本专业课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悉心交流,调整学生心态,使学生能尽快从军训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课程产生好奇心理,培养师生感情,为学生学习好机械制图做好准备。【教学重点】 从学生的思想深处树立对本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真正认识到本课程在机械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记住机械图样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树立学生将立体实物转换为平面图形的思想意识。 【课型与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同学们,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一台机械设备的制造或一项工程的施工。(举例)制造者或施工者是按什么进行的呢?图样。因为图样是人

们交流技术思想,传播技术知识的工具。然而不同的部门,对图样有不同的要求,并给予不同的名称,如: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图样,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水利工程图样,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的机械图样。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机械图样的有关内容。 我国工程图学发展史简介 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图的文献是《尚书》,书中记述公元前1059年,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 其后见之历代文字记载者其甚多,其中最突出者为宋代李诫于1100年完成的《营造法式》三十六卷,附图占了6卷,其中有立体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图,画法有正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充分证明了我国在八百多年前的工程制图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99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一块“兆域图”铜版,长94cm,宽48cm,厚1cm。上面以不同粗细的金、银线镶嵌了439个字和一幅陵墓的建筑平面图。(公元前四世纪的产物) 解放前,我国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工业和科学技术不发达,因此,工程图学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6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发了我国第一个机械制图标准。在此基础上,于1959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正式的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对制图和生产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后,又进行了几次必要的修订。 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工程图学的内容更为广泛了,应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二、授新课

《机械制图》绪论 教案

教案一课题绪论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基本任务,了解其基础性、重要性,并进行理解之。 ?了解本科目的学习内容,基本意义。 ?把我本科目的学习方法、特点,并尝试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样的展示,工作用具的展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本科目的重要性的基本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人民奋进的历史,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学习,为民族复兴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理解本科目的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与意义 难点:新的知识点的引入,形成重要的知识点 课型:新授 课时:2 教学用具:绘图工具、零件图3张、中国地图(行政)2张、照片2张、ppt课件 教法:讲授谈话学生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知识每天进行不断的刷新,呈爆炸式出现,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复兴的保证,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科学进步是一切进步的有效保障! 1、生活中的照片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公安局的警察们,根据照片查找有关人员(说明:出示不同尺寸的照片,公安局的警察们,就是依据照片进行相关人员的查找,进而侦破必须的案件)。 2、出示不同比例的中国政区图,给学生进行观看(说明:出示大小不同的相同版本的图片,进而说明图的重要性)。 3、出行不同比例的同一个零件的零件图(采用放大与缩小的两张零件图,进一步说明图样的重要,这样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会出现比较易于接受的坡度,从而达让学生领会“图”是一种语言,能够传递集团式信息)。 二、新课教学 1、图样:在工程上,为了准确的表达机械仪表、仪器、建筑物等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叫做图样。 ?作用:准确的表达机械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认识制图国家标准(一)图纸与比例、字体与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二、能力目标 1.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看图和画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认知和选用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的能力,能识别图形中的图线。 三、素质目标 培养严格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技术标准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程素质。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使用;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分析】 比例的规定,图线的应用 【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未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和想像力较薄弱;未接触过机械工厂和机械生产,缺少机械零件、部件的知识。 2.刚入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是端正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个别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 3.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网络演示,讲授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从家俱、建筑物、机械等的制造实践举例,引出要学会阅读和绘制图样(工程界的共同语言),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新课教学(70分钟) 1.机械制图的性质、特色、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20分钟)。 教师演示网络课程的课程说明,重点讲解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时,注意向学生设问,是否听明白,有何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2.图纸幅面和格式(20分钟) 教师讲解,并演示: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3.比例(10分钟) 教师讲解比例的术语、类型。 4.字体(10分钟) 教师讲解字体种类、书写方法。指出不同场合的不同应用。 5.图线(10分钟) 教师对照图形分析图线的画法及应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图线用法。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的练习。 三、小结(10分钟) 教师重点强调比例的意义及图线的应用,学生讨论图线的应用,

机械制图教案教学设计(一).doc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数控技术系(部)教师陈贵荣“机械制图与测绘” 总课时:100 学习任务数:5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测绘学习任务绘制平面图形课时数12节上课日期教学周1-2 审批: 年月日教学班级12数控技术高2班 学习目标1、能说出常见绘图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能说出常见图线的名称及画法; 3、会等分线段和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 4、会分析圆弧连接类型并完成简单的圆弧连接; 5、能说出机械制图中字体的写法,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字体; 6、能说出学生用标题栏的确定方法及与看图方向之间的关系; 7、能说出制图中比例的含义; 8、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A4上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 9、学会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技巧; 10、学会写反思及总结。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特点:授课班级是中职一年级的工科学生,性格活泼,对学习实际的操作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比较喜欢团队的学习形式,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但是理论基础较差,表达能力欠缺。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物理和数学,有一定的空间立体感,但总的来说基础较薄弱。 学材及分析1、学材: 教材、课件、与学习任务配套的工作页 2、媒体教具 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适用于一个班的理论教学和反馈教学的教室。 3、工具设备 绘图仪器、模型、绘图纸 4、学习环境 分组讨论区、成果展示区、优秀作品陈列区

教学方法 1、以任务引领教学,创设职业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势互补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目标,本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和集中讲授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3、在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班组长责任制”。负责人就相当于“班组长”,每个组员都需要承担其中一项,负责人的职责是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督促全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4、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保证目标的实现。 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学习重点: 1、图线及图幅等的制图基本规定; 2、圆弧连接的分析及画法; 3、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 学习难点: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化解方法: 1、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与讲解; 2、学生通过写学习记录、分组讨论、总结答辩化解难点。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正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2.熟悉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 2.本课程的作用 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二)难点 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动画演示,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 一、机器的组成及特性 (一)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以内燃机为例 1、工作原理

内燃机是将燃气燃烧时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组成 内燃机由三部分组成: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 3、机器的特性 (二)机构、构件、零件 1、机构 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用运动副连接起来的构件系统。 一台机器可以由一个机构,也可以由多个机构组成。 常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2、构件 构件是指机构的运动单元体。如键、齿轮、螺栓等。 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可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合的刚性体。如内燃机连杆就是由连杆体、连杆盖、螺母和螺栓等零件组成的构件,因为组合成连杆的各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3、零件及其分类 机械零件是指机器的制造单元体。 机械零件又分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通用零件是指各种机器普遍用到的零件,如螺栓、螺母、键、销等;专用零件是指某种机器才用到的零件,如内燃机的曲轴、活塞等。 二、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 3、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班级:教师: 一、课程的目标和作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并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教学16周,每周6学时,共96个学时,理论教学96个学时,无实践教学学时,计划教案数48份,计划作业次数48次,批阅48次。 具体内容及课时计划: 第一单元图样基本知识(18学时) 了解图纸幅面和格式的规定,理解比例的含义和规定,会运用比例的表达方法,了解长仿宋体字、阿拉伯数字和常用字母的规格与写法,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和主要用途,并会运用,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会进行基本的尺寸标注,会使用常用的尺规绘图工具,掌握常用的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法,理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掌握其画法和标注,了解椭圆的画法,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方法,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步骤。 第二单元投影作图(24学时) 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形体三视图的作图方法,掌握点的三面投影和规律,理解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掌握平面上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熟悉棱柱的视图画法,熟悉棱锥的视图画法,熟悉圆柱、圆锥和圆球的视图画法,了解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的识读与尺寸标注,熟悉组合体的投影及尺寸标注。理解轴测图的投影原理,熟悉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了解组合体斜二轴测图的基本画法。掌握组合体的截交线、相贯线的作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7月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二、教学对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 三、学时:总共120课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60课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类别:专业基础模块 课程属性:必修课 五、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及其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设计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分析的能力。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六、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两个方面:理论教学着重体现“基于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点分析和传授;实践教学方面着重于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和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学生通过两个学期(总共12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0课时,实践教学60课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工程计算与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并且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常用机构的能力; 2、初步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简单设计计算方法; 3、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获得机械工程实践技能的初步训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机械设计一般知识、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方法;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单元 1 绘制平面图形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 二、丁字尺 三、三角板 四、圆规和分规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引言 前面我们讲述了常用绘图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那么在实际的绘

图工作中我们应如何使用工具正确的绘图呢? 教学内容正文 线段的等分法 一、平行线法 二、分规试分法 圆的等分法 一、圆的六等分 二、圆的五等分 三、圆的任意等分 椭圆的画法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 1、O 2 ,再作对称点O 3 、O 4 ; (4)以O 1、O 2 、,O 3 、O 4 各点为圆心,O 1 A、O 2 C、O 3 B、O 4 D为半径,分别画弧, 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斜度和锥度 一、斜度 1、斜度的概念:指一直线(平面)相对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或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斜度 = tanα = CA/AB = H/L 斜度 = (H-h)/L

机械制图实训教案

板图实训一 实训内容:平面图形的绘制 实训时间:7课时 实训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 2、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实训重点:1、图形的布局;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3、圆弧的连接、圆与直线的连接技巧。 实训难点: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 实训工具:丁字尺、挂图、A3图板、A3绘图纸、三角板、HB铅笔、H铅笔、2H铅笔、橡皮擦。 实训方法:讲授、练习 实训过程:一、引入课题 讲课中要抓住尺寸分析这个核心,教会学生具有对平面图形分析尺寸基准和识读定位尺寸的能力。基准与定位尺寸紧紧相连,二定位 尺寸又是画出第二基准线、第三基准线……的依据,在讲解时不可忽 视。 平面图形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这些线段又必须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画出,所以就必须对图形中标注的尺 寸进行分析。 二、训练内容 1、按照3:1的比例绘制如下平面图形 要求:1、图形的总体尺寸要恰当 2、图形在图纸上的布置恰当 3、图形中各个几何元素间的连接正确 4、尺寸标注正确规范 5、标题栏的画法要根据GB中规定的画法

评分标准:(1)、图形的总体尺寸要恰当程度(10分) (2)、图形在图纸上的布置恰当程度(20分) (3)、图形中各个几何元素间的连接正确、绘制比例正 确与否(40分错一处扣5分) (4)、尺寸标注正确规范程度(10分) (5)、标题栏的画法要根据GB中规定的画法程度(10 分) 2、实训结束,给学生打分及总结。 作业:实训结束后找一个日常用的简单物体测量后画出其三个投影图。教学反思:单单平面图形的绘制较为简单,但特别重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和二维中能灵活转换。多引导学生对本 门课程兴趣的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