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两宋时期河南皇陵发展——北宋皇陵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9
巩义北宋皇陵
李景晨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近年来,河南巩义市北宋皇陵经新闻媒体的宣传,引起世人浓厚兴趣,整个皇陵区的近千件石刻以及占地3万余亩的陵墓群是何等珍贵的文物宝库?这样庞大浩繁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历经千年风雨后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子?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李景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巩义市北宋皇陵景观再生研究 [J], 赵丹;王乐
2.北宋中前期宗室妇女风范探析r——以《北宋皇陵》中的墓志铭为例 [J], 谢翠维
3.河南巩义北宋皇陵研究综述∗ [J], 马锋
4.巩义市北宋皇陵景观再生探讨 [J], 李璞;马锋
5.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分析 [J], 李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宋皇陵在洛阳至开封的高速公路上,途径巩义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北方平原上留有一个个硕大的土丘,这些土丘其实是北宋皇室所遗留下来的大型墓葬集合群。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奇怪,为什么北宋皇室会将皇家陵寝集中埋葬在这片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出名的地方?其实这段历史和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的。
宋代建国前的五代十国时期,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始终作为中原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等中心地位的洛阳在这一时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全国所需物资大多靠江南供应,而当时的开封地处漕运中心,本身经济也因此逐渐的趋于发达和稳固,并在这一时期逐渐地成为全国水运和路陆经济贸易的中心。
五代的梁、晋、汉、周都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后周的世宗对京都的城郭、宫殿都进行了整修,基本上奠定了开封作为全国大都会的基础。
但开封因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所以赵匡胤准备迁都洛阳,他不愿意在无山川之险“以兵为营卫”的开封建都。
于是在朝臣面前说道:“吾欲西迁洛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为长治久安之本,岂不一劳永逸乎!”可在这时辅臣赵光义则说:“治国之道,在德不在险,何必定要迁都?”听了这番话赵匡胤叹息道:“尔未免迂执乎,今若依尔,恐未果百年,天下民力殆矣”。
当时由于辅佐赵匡胤登基大宝的王公贵戚都定居在开封,置有大批的田地、庄园,迁都一事是要损害他们的利益的,就这样在群臣的反对之下宋太祖只好暂时收起了迁都的念头,但是这一主张并没有就这样轻易的被赵匡胤放弃,宋代皇室相信“山水风脉”,又受唐朝“风水地形堪舆、五音利姓”思想的影响,据赵姓归音为“角”,“角”音利于丙壬方向,这称之为吉方,吉方则要求有“山高水来”的山水条件,而巩义的山水条件利于角音吉方,巩义之地系黄土高原,水位极深便于深挖厚葬和建筑巨大的地下宫殿,这又符合了皇家厚葬的原则,而在此选建皇家陵寝也成为了赵匡胤迁都洛阳所迈出的第一步。
翻开地理版图可以发现巩义距洛阳城不过遥遥几十公里,假如当时的北宋皇朝迁都洛阳,据其险固,在边防不宁时可以退守,陕西的粮食有节余,可通过黄河东下,东路粮食有节余,可通过黄河、洛河运到洛阳,要不了几年,国家的物资就会很雄厚,太平时可住东京开封,急难时可以住洛阳,凭借洛阳的河山四塞之险固,便可以守住中原。
[键入文字]北宋皇陵在哪?北宋赵匡胤陵墓介绍北宋皇陵始建于乾德元年(公元963 年),营造时间前后长达160 年,北宋王朝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一直到宋钦宗赵恒的“靖康之变”共有9 个皇帝,除宋徽宗赵佶之外,其余8 个皇帝都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和宋徽宗的衣冠冢永陵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说的“八帝十陵”。
除此之外,巩义还葬有皇后陵22 座。
还有高怀德、蔡齐、赵普、寇准、包拯、杨延昭、罗彦环、狄表、曹彬等名将勋臣墓9 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占地面大约156 平方公里。
目前,陵园建筑基址和石雕群像保存完好,集中体现了北宋陵寝制度。
在我国古代陵寝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2 年3 月,国务院将北宋皇陵公布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皇帝的永昭陵宋仁宗就是大家熟悉的民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皇太子,他出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 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初名受益,公元1018 年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生母是李宸妃,而李宸妃原为真宗刘皇后的一名侍女,因刘皇后无子,又想保持自己的皇后地位不变,就预谋让李侍女侍寝真宗,待怀孕生子后,宫内宫外密封消息,把孩子收为自己所有。
私下委托杨淑妃抚养长大。
赵祯公元1022 年即皇帝位,真到公元1033 年刘太后病死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
宋仁宗公元1063 后驾崩于汴京福宁殿,终年54 岁,在位四十二年,是在北宋王朝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
在位期间,是北宋的鼎盛时期,他本人可以称得上是北宋历史上的明君圣主。
据说当年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出宫廷之后,全国的百姓整天朝着都城汴京的方向恸哭,西京洛阳城焚烧纸币的烟雾遮蔽了整个天空,看不见一丝太阳光。
北宋皇陵的建制和选葬问题非常值得了解。
皇陵的建筑布局大致相同,从地理形势上讲首先是依照赵家山水风脉的迷信堪舆学说,座北面南,东南穹窿、西北低垂,左1。
一日游遍“七帝八陵”,分享给您北宋皇陵的历史和现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研究宋陵,决定从郑州驱车到巩义皇陵现场考察。
出发前对宋陵分布做了些功课,计划一天考察二至三个,三次考察完。
没想到,上午八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赵匡胤的永昌陵,依靠导航和问路,下午六点前,便按永昌陵—永安陵—永煦陵—永泰陵—永裕陵—永定陵—永昭陵—永厚陵的路由,把“七帝八陵”看了个遍。
现在把我的观感分享给您。
一日参观宋八陵交通路由图一、为什么这么快看完北宋帝陵(一)皇陵分布比较集中,交通便利。
北宋皇陵的风水地貌大势是头枕黄河,脚蹬嵩山,实际上整体靠近南部嵩山北麓。
皇陵包括帝陵、皇后陵、皇室宗亲及勋臣名将在内,有近千座陵墓,分布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而帝陵相对集中,也就在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通称“七帝八陵”。
其建陵顺序为: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和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四个陵区八座陵墓分布帝陵有四个陵区,即西村镇的西村陵区(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芝田镇蔡庄陵区(永定陵)、八陵陵区(永裕陵、永泰陵)和巩义市区陵区(永昭陵、永厚陵)。
陵区间距均在十公里以内;陵区内陵墓间距多在一公里以内。
陵区与陵墓之间交通十分便利,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在永安路两侧;永定陵在310国道北侧;永昭陵、永厚陵在市区杜甫大道北侧;永裕陵、永泰陵略显偏僻,但都在村路旁边。
所以,上午参观西村陵区和八陵陵区,下午参观蔡庄陵区和市区陵区,总体上时间还比较充裕。
(二)地表遗存很少。
在历代皇陵中,宋陵建设不是最豪奢,却是破坏最严重、后代王朝保护最不力的皇陵。
北宋皇陵毁坏程度仅次于南宋皇陵。
金灭北宋后,北宋皇陵经历了金兵、金的傀儡政权刘齐的大规模的反复盗掘、破坏,在南宋和元期间,宋陵处于长达两百多年的无人管理状态,遭到民间盗墓贼的反复盗掘;到了明代,政府才采取了象征性的保护措施。
探访宋帝陵之北宋皇陵北宋一共九个皇帝,除亡国的徽钦二帝被金军掳走死于今黑龙江,其余的七个皇帝和一个追封皇帝(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毅)都埋在巩义附近,称“七帝八陵”。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在我的脑海中,大宋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一千多年过去,北宋皇陵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陵墓也不知被盗了多少次,而我依然还能从仅存的石像生身上感受到这种气息,北宋王朝的艺术气息。
北宋的都城在开封,而皇帝们以及帝室宗亲,还有包拯、寇准等名将功臣们死后都葬在属于今天郑州的巩义,与开封相距一百多公里,这里共有墓葬近千座,星罗棋布的石刻造像群堪称是巨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按照北宋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这“八陵”依次是:宋宣祖赵弘毅(追封,生卒不详)永安陵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976年—997年)永熙陵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永定陵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永昭陵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年)永厚陵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永裕陵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永泰陵最后两位当了俘虏的亡国皇帝就客死他乡了: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5年)宋钦宗赵桓(1125年—1127年)“八陵”的地理位置如下图:“八陵”当中,只有宋真宗的“永定陵”作为石像生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陵收费开放,门票20元;宋仁宗的“永昭陵”,复修了一些地面建筑,现在是个公园,免费开放;其它的皇陵基本都散布在庄稼地里,而且有人看守不让拍照。
永定陵,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陵墓。
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以太子继位,在位25年,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他曾御驾亲征,后定“澶渊之盟”,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就是这位皇帝。
永定陵至今尚未正式发掘,地面建筑已毁无存,只有一个特别大的陵台,土山包前立一墓碑,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县长所立。
巩义北宋皇陵分布图,七帝八陵详细图解宋陵为何选建此处?洛阳是赵匡胤发迹之地,其父在洛阳任官,赵匡胤黄袍加身,定都开封,却嫌开封无险可守,且有黄河水患,念念不忘迁都洛阳,但大臣们反对,赵匡胤心有不甘,将宋室寝陵选在了洛阳近郊的巩县。
另一方面,按照宋时推崇的风水书《地理新书》,当时流行“五音姓利”说,即把姓氏贵为“宫、商、角、徵、羽”五音,皇室姓赵,属角音,对应的茔地宜选“西北地垂,东南地穹”之处,当时的巩县恰恰具备这个条件。
《永定陵修奉采石记》,更是称此地“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合,居然得天地之心,绰尔是皇王之宅”。
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人才辈出,古往今来,程本、苏秦、桑弘羊、嵇含、杜甫等名人大家的故事广为流传。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孝义镇西村、芝田镇、回郭镇一带,嵩山北麓伊洛河南岸的丘岭上,陵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
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还有陪葬皇后陵、亲王墓、帝系太子、公主和大臣墓共200多座,形成了庞大的陵墓群。
宋陵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
西村区有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葬有宋宣祖、太祖、太宗,附葬皇后陵10座和宗室子孙墓140多座。
永安陵系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
另有太祖贺后陵、王后陵和太宗符后陵。
永昌陵是太祖赵匡胤墓。
永熙陵是太宗赵光义墓,附葬有太宗两个李后和真宗郭后陵。
蔡庄陵区有永定陵。
在八陵村南,是真宗赵恒墓,附葬有真宗的李后、刘后和杨后陵。
另有高怀德、蔡京、寇准、包拯墓。
孝义陵区有永昭陵、永厚陵。
永昭陵是仁宗赵祯墓,永厚陵是英宗赵曙墓。
北宋皇陵从宋太祖乾德六年开始兴建,陵园总面积曾达到25平方公里,经过千年来的无数劫难后,只有遗址尚存。
这些散布的田野之上的近千件石雕像,是研究北宋王朝的珍贵资料。
在今天的巩义博物馆里,北宋时期的文臣、武将的石雕人头像有很多,它们虽然年代久远,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北宋的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巩义宋陵简介哎,说起巩义宋陵,那可是咱们中国历史文化里头的一块瑰宝,让人一听就心里头热乎乎的,跟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宋朝似的。
这地界儿,就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一片山清水秀、松柏苍翠的好地方,躺着的可都是北宋的皇帝老儿和他们的亲戚大臣们。
咱们先说说这宋陵的年头,从公元963年开始,一直到北宋末年,前前后后忙活了一百六十来年,那可真不是盖的!七位皇帝,除了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其他的都长眠在这儿了,还有赵匡胤他老爹赵弘殷,一块儿凑成了“七帝八陵”的壮观景象。
这地儿,现在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说牛不牛?走进宋陵,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一样。
你瞧那陵墓,一座座排列得整整齐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简直就是露天的艺术博物馆。
那石刻,哎呀,真是绝了!石狮子瞪着眼睛,威风凛凛;石马奔腾,好像要冲出来似的;还有石羊、石虎,一个个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这些石刻,可都是北宋雕刻艺术的精华,看着就让人心里头那个美啊!说起来,宋陵的建筑风格也是独一份儿的。
每座陵墓都有上宫、下宫、地宫、皇后陵和陪葬墓,一圈儿一圈儿的,跟个迷宫似的。
特别是那上宫,以陵台为核心,四周都是神墙、阙台,还有石狮子守门,那叫一个气派!站在陵台上往下一看,哎呀,整个陵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忍不住要感叹一句:“这皇帝老儿,真会享受啊!”而且啊,这宋陵的故事也是多了去了。
你比如那赵匡胤的永昌陵,就在巩义市坞罗河南边,挨着他老爹的永安陵和他弟弟赵光义的永熙陵。
这永昌陵啊,地面遗迹保存得特别好,一看就知道当年修建的时候费了多大的心思。
还有那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寝陵,现在改造成了宋陵公园,对外开放了。
你去了之后啊,可以看到那南神门外的神道上,一排排的石刻雕像,简直就跟真的一样,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
不过啊,这宋陵也经历过不少的风风雨雨。
历史上啊,金兵南下的时候,还曾经盗掘过宋陵呢,那时候可真是惨啊,陵区内尸骨遍地,一片狼藉。
好在后来南宋朝廷派人来修葺了,这才让咱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4.4 两宋时期河南皇陵发展——北宋皇陵两宋时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属于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而在河南和皇陵建设上则处于全盛阶段,其中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南宋诸陵在浙江绍兴市,本文主要论述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
整体上看,北宋皇陵虽然没有唐的雄伟宏大,也没有明清的成熟完善,但是两宋时期的皇陵建设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4.4.1 北宋历史概况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在东周旧都开封即位,改都名东京。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采取重内轻外,重文轻武的政策,一方面使得宋时社会安定少有内乱,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宋朝武力低弱而遭外族入侵。
与北宋同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不断壮大,与北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126年,金兵南下,废徽、钦二帝,将其掳往北国城,改东京为汴梁,至此,北宋灭亡。
北宋王朝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和钦宗九朝,共166年,虽外患不断,但仍不可否认,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与赵宋之至”。
北宋皇陵有七帝八陵,除徽宗、钦宗被金掳去外,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也葬在巩义。
4.4.2建陵背景4.4.2.1 选址北宋王朝建都河南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梁,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
陵区南有嵩岳,北有黄河,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1)交通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北距都城东京(即现开封)122公里,西距西京(即现洛阳)55公里,是宋代东西两京来往的必经之地。
将皇陵建于巩义,方便皇帝在东西京往来时拜谒先帝。
(2)地势巩义地势复杂,山峦起伏,北有邙山横贯,南有嵩山绵延,伊洛水蜿蜒其间,正如诗中描述:“前有嵩高后北邙,伊洛纵横盘中央”(清刘青藜,宋陵行)。
并且,邙山自古便是阴宅的风水宝地,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一说,东汉诸帝也都长眠于此;嵩山位于五岳之中,西有华山、东有泰山,南北衡山(恒山)围绕,犹如众臣拱服。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描述嵩山像一条清瘦的卧龙,因此,太祖赵匡胤便将陵址定在了巩县这个卧龙之地。
《永定陵修奉采石记》中描述:“ ”,(程国政,路秉杰《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精选》(宋辽金元)(上册) )意思是说,巩县,是个风雨所会,阴阳所合,天地的中心位置,从来都是帝王所居之地,嵩山的峻极峰正是天地的中心柱。
然而,北宋皇陵却没有建在邙山南麓,而是在嵩山北麓,这明显有悖于背山面水的风水学观点。
它西靠伊洛水,东北有石河,在永昭陵北与伊洛河交汇,东侧有青龙山环抱,东南是巍峨的太室山,与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摇摇相对。
峻极峰东侧的万岁峰与西侧的卧龙峰,宛如高耸入云的两个门阕。
区域内河网密布(现西河、沙沟河与坞罗河已成为常年干涸的河沟),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即所谓的“南山水北,山高水来”之风,这便是北宋根据“五音姓利说”的选址特点。
【插图2】宋代流行“五音姓利”说,就是将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又将这五个音与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从而在地理上找到与其姓氏相对应的埋葬方位。
若方位与其相生则大吉大利,反之则阴阳相克。
按照上述理论,宋朝国姓为赵,赵姓属“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因此,宋朝的黄帝必须葬在都城开封的西方;且陵地应“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即东南地势高而西北地势低,此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亦可居之”。
因此陵址选择在巩义市芝田镇一带,这里有东南的少室山为屏障,北临伊洛河,形成南高北低的形势。
在陵内建筑的布置上,入口在南方,偏高,向里至陵台地势逐渐下降,直到陵台处于最低位置。
(3)土壤与资源北宋建都开封市历史必然,但是开封地处豫东大平原,地下水位偏高,不适宜建造陵墓群,而巩义地区海拔高度160-222米之间,黄土深厚,水位偏低,适宜深挖墓穴和丰殓厚葬,而其附近的丘陵区又盛产“岩稜温润,罕与为比”的石料,便于就地取材建造陵墓和雕刻石像。
(4)人为因素历代很多帝王都将自己的陵墓建到了开封以西的地区,如后梁朱全忠葬伊川,后汉刘知远在禹州,后周郭威、柴荣建墓在新郑等等;北宋皇陵西邻孟津的东汉原陵,北魏景陵,还有后唐、后晋、吴越等陵墓,俨然是帝陵之宝地。
北宋皇陵初定巩义,还与太祖赵匡胤一厢情愿,与洛阳的特殊感情有一定关系。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军营,并且在洛阳读过了自己的童年,因此,其代周称帝后,“尝有(自汴)迁都之意”,宋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曾有记载:“迁河南(洛阳)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由于其弟及众臣的反对,最终放弃了迁都的想法,洛阳成为北宋陪都西京。
西京在北宋时期的三个陪都中,地位最为崇高(赵天改论北宋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
三年后,赵匡胤将其父亲的遗骨由东京迁往洛阳巩县,因洛阳地势比开封要险固的多,避免城破后祖宗受辱。
每每从西京返回东京,途径巩县时,都会在此祭奠,并在其父安陵的西北,亲自定了自己的穴位。
4.4.2.2 限制(1)政治条件宋朝虽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它也是统一的中原王朝,但是,若把视野放宽到中国范围内,辽、金、西夏,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能够长期与其抗衡,如此看来,这一时期,分裂依旧是主流(虞云国,细说宋朝)。
因此,北宋的皇帝也清楚的意识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形势下,特别是见证了历代王朝没落后,其皇陵的惨痛遭遇之后,北宋诸陵的形制相比之前的唐朝就朴素了许多。
(2)思想条件北宋的皇陵建设基本延续唐代的风格,只是形制和规模都比唐略小,这与他们的丧葬制度有关。
历来,很多朝代的皇帝在登基后便开始为自己营造陵寝,成为“寿陵”,少则几年,多者十几年,建设时间充裕,因此规模相当庞大、繁华。
而宋朝规定,必须等皇帝死后才开始营建陵寝,而且按照当时“七月之葬”的礼制,死后七个月必须安葬,否则其灵魂就不能祔入祖庙。
史书记载的北宋皇帝几乎都是从驾崩之后才开始卜地建陵,因此可以把诸帝的丧气看做筑陵时期(陈朝云,南北宋陵):表X:北宋诸陵营建时间陵名丧日葬期耗时太祖永昌陵976年10月20日977年4月13日5个月22天太宗永熙陵997年3月29日997年10月18日6个月18天真宗永定陵1033年2月19日1033年10月13日7个月23天仁宗永昭陵1063年3月29日1063年10月27日6个月27天英宗永厚陵1067年1月8日1067年8月27日7个月19天神宗永裕陵1085年3月5日1085年10月24日7个月19天哲宗永泰陵1100年1月12日1100年8月8日6个月25天由此可见,宋陵的营造时间,永定陵因为“擅移皇堂案”耗时最长,也仅仅不到8个月,这么短促的时间也注定了陵寝的规模要远逊于唐朝,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做得也不够完善,留给后人以盗墓的机会。
4.4.3 北宋皇陵的分布及空间特征4.4.3.1 四陵区分散分布北宋皇陵一共分为四个陵区,从北向南分别是市区陵区、西村陵区、蔡庄陵区和八陵陵区,市区是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和英宗赵曙的永厚陵,蔡庄陵区是真宗赵恒的永定陵,西村陵区是宣祖赵宏殷的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和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八陵陵区是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和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西村陵区:宣祖赵宏殷的安陵位于西村镇常封村西偏北约1000米,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龙洼”的地方。
赵宏殷原葬于开封东南,后赵匡胤即位,将陵迁往现在的安陵;永昌陵是太祖赵匡胤的陵寝,在安陵西偏北约680米,据说是太祖在祭祀完安陵后唏嘘感慨,在它的西北方向射了一支响箭,“近日落箭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即如今的永昌陵陵台所在地。
毛泽东的《沁园春٠雪》中描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是指的永昌陵;在永昌陵北1.3公里处,是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其紧邻滹沱村,坞罗河从其北面绕过。
永熙陵是北宋皇陵中石刻保存的最完好的,件件称得上是古代艺术精品。
村中流传着一句俗语,“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说明,永熙陵的石羊雕塑是北宋皇陵中的佳品。
西村陵区的建造最早,带有晚唐的艺术风格。
蔡庄陵区:蔡庄陵区仅有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其大部分在310国道以北,只有鹊台被分割到国道以南。
沿着永昌陵东侧的道路一直向北3.5公里,绕过官庄村,向东1.6公里,就到了永定陵。
永定陵是保存最完好的北宋皇陵,并且有包拯、寇准等著名大臣祔葬,至今为人们追思、称颂。
市区陵区:从巩义火车站出来,一直向北2公里,在道路的东西两侧,就是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和英宗赵曙的永厚陵。
二陵正南距永定陵4.5约公里。
其中,永昭陵于199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皇陵修复保护工程,1995年开始修复工作,并已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
原址恢复后的永昭陵尽显当年的气魄,建筑色彩富丽堂皇,石像生神道庄严神秘,现已辟为公园,供市民免费参观。
八陵陵区:八陵陵区在北宋皇陵的最南端,由永熙陵西行,穿过滹沱村,越过坞罗河的一条支流(该河全年为干涸的深沟)到达羽林庄村,再由羽林庄村向西南2公里,就是八陵村。
在八陵村的东南和西南方分布着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和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永裕陵的“东陵狮子”和永泰陵的“西陵象”保存完好,雕刻生动完美。
4.4.3.2 以东为尊、众人陪葬从八座陵的分布来看,每个陵区都存在东为长、西为幼的特点,如赵祯是赵曙的叔叔,所以市区的永昭陵位于永定陵的东侧;西村陵区的三座陵寝,赵匡胤的永昌陵居中,其父亲的安陵在东侧,其弟弟的永熙陵在其西北;同样,在八陵陵区,身为父皇的赵顼永裕陵位于赵煦永泰陵的东方。
这与中国古代的尊卑制度有关,《礼仪》上说,“长在左”,北宋皇陵座北朝南,南方为正前方,左为东,右为西。
古人认为,东方为日出的方向,而西方是黑暗降临的一方,因此,从方位体系上而论,左手一边为上,也是较尊贵的一侧。
埋葬在北宋皇陵陵区的除了七帝八陵,还有亲王、公主、皇子、皇孙即诸王夫人墓144做,名将功勋墓8座。
它们均祔葬在各自陵区的西北方向,呈现严格的等级制度。
如永定陵祔葬了寇准和包拯等大臣,还有著名的垂帘听政的刘皇后和仁宗圣母李宸妃等;永厚陵陵区也祔葬有赵普、曹彬、狄青和杨延昭等名相人,并且其儿子吴王颢也是其祔葬。
4.4.3.3 中轴对称的空间特征宋陵的建筑布局大体相同,都是由上宫、地宫、下宫和上宫南的神道四部分组成。
这几部分合起来,加上祔葬的后陵、皇亲贵族和名臣的陪葬墓,组成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区,称为“兆域”,整个兆域四周种植枳作为标记,不设围墙。
【图4】上宫:“上宫”指的是以陵台为核心,四周由神墙围合的边长在230米左右的正方形区域,以献殿为主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