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腹部超声探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30
超声诊断学第一章~第四章总论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腹部超声探测方法1、探头频率的选择: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用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胰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
(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正常声像图表现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回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脂肪肝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二)肝炎后肝硬化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整或凹凸不平,表面外围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
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1、肝囊肿: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后壁回声增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
2、肝浓重:边界不清,壁厚,内壁不规则,呈虫噬样,超声造影现实蜂窝样表现。
超声腹部诊断学操作方法
超声腹部诊断学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将患者安放在检查床上,解开衣服和腰带,使其腹部裸露。
2. 选择探头:选择适当的探头,通常选择线性或凸面探头。
3. 准备探头:将探头插入探头插座,涂上适当的凝胶,以保证信号传输畅通。
4. 开始检查:将探头放在腹部区域,通过调节位置和角度,获得尽可能清晰的图像。
5. 搜索结构:搜索肝,胆囊,胰腺,脾脏和肾脏等腹部器官,注意观察形态和内部结构。
6. 观察分析:观察分析图像,注意是否有异常结构或异常回声,诊断是否有异常情况。
7. 记录结果: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包括图像、观察所见和诊断结论。
8. 结束检查:完成检查后,停止超声波输出,拔出探头,擦去凝胶,让患者穿着衣服离开。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时要遵守相应安全规范,保证安全、无创以及快速完成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方法】1.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
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探头位置: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检查内容】1.肝脏的测量(1)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腹部超声探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时候,务必要掌握超声检查的四个环节:①操作人员要对仪器性能进行充分的熟悉,将仪器各个控制按钮调整合适,从而发挥仪器检查功能。
所以,使用超声仪器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②对仪器操作的具体手法进行熟练掌握,并熟记操作程度,有利于最终获得规范的图像显示报告;③对图像进行全面和正确的分析,确定诊断依据;④根据以往临床诊断经验,分析诊断结论。
一、探测方式与途径超声显像检查的时候,要注意探头和体表面接触的方式,一般为以下两种探测方式。
(1)直接探测法。
探头和患者的皮肤或者黏膜直接接触,此为常规超声探测法。
此时一定要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让其填充到黏膜所有空隙中,不让空隙中存在的空气影响检查效果,另外,耦合剂具有传递超声波的效果。
(2)间接探测法。
在探测过程中,通过插入水囊或者材料来对患者进行探测检查的时候,超声发射到人体上的时间便会明显延迟,对患者采取间接超声检测法,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①让检查的部位集中于超声束中,避免受到干扰;②让受检部位不平整的皮肤得到了充分的耦合;③间接探测可以对受检部位起到保护作用,不要受检部位皮肤或者组织受损。
此法主要适用于对浅表器官检查的探测。
最近几年高频探头技术已经取得了不断发展,新的探讨面材已经被研发出来了,直接探测的时候已经可以探测到皮肤表层的三毫米以内,因此,间接探测方式已经较少使用到了。
超声探测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经过患者的体表进行探测的,也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疾病情况,采取腔内检查的途径。
腔内超声包括了食道、阴道以及肠道内等等。
二、探测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法操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注意仪器的调节和使用上,还需要对操作仪器的具体手法和程序引起注意,以下便是注意事项:(1)首先要避免受到声路中的气体的干扰,比如在对空腹内的脏器或者内部组织检查充盈液体的时候,像患者饮水后胃部充盈,则将胃部内的气体清除,有利于观察胃部内的病变情况以及利用透声窗来观察患者胰腺等腹部膜是否有病变。
腹部超声指南范文腹部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于许多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篇关于腹部超声检查的指南范文,详细介绍了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检查相关参数、常见腹部疾病的超声表现等。
一、引言腹部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其无创、无放射线的特点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本指南旨在总结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检查相关参数以及常见腹部疾病的超声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腹部超声检查的了解和应用水平。
二、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让患者保持腹部平躺位,解开腹部衣物,保持舒适。
较胖的患者应尽量减少腹壁脂肪对超声探头的影响。
2.术者准备:确定超声机的设置参数,选择合适的探头。
准备好扫描介质和适当的测量工具。
3.检查操作:开始检查前,应事先清楚患者的主诉,与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从左上腹起,经肋骨下缘,沿肝边缘扫描;再沿着胃大弯、胃小弯扫描至右下腹部,最后经胃窦沟至脾脏。
4.影像采集:采用多个方向、不同深度的组织切面图像,以充分观察所需部位的结构、形态和血流情况。
同时,注意采集一些重要结构的照片,方便后期回顾分析。
5.记录结果:在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和检测数值,如器官大小、肿块大小、质地和血流情况等。
对疑似病变的结构,可进行多个角度的测量和复查。
三、检查相关参数1.超声频率:一般以3-5MHz为常用频率,肝脏检查时可提高到5-7.5MHz。
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深部结构或细微结构,可选择7.5-12MHz的高频探头。
2.增益和亮度: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增益和亮度,以保证所需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3.扫描方式:一般采用M型、B型和Doppler超声三种扫描方式。
根据具体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进行观察。
四、常见腹部疾病的超声表现1.肝硬化:肝脏异常回声增强、结节样回声、肝外胆管扩张等。
2.肝囊肿: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回声区,光点状回声或不规则壁结节。
腹部主要脏器的基础超声检查消化系统:肝胆胰脾(若需要则空腹检查)肝(1)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主要位于右季肋部,部分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
肝上界与膈同高,平右侧第五肋间;下面一般不超过右侧肋弓。
肝脏膈面呈圆顶形,下面凹陷不平,有左右纵沟和中间一条横沟。
横沟为肝门(第一肝门),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等由此进入。
右纵沟前方为胆囊窝,内有胆囊;后方静脉窝有下腔静脉通过。
从正面透视图来看,肝脏的大部分被肋骨、肋软骨、肋弓、胸骨柄和剑突遮挡,在膈肌下发还被左肺下叶覆盖。
故作超声扫描时,应充分估计上述障碍。
并需采用适当的扫查技巧及病人的配合,包括深吸气、改变体位(如左侧卧位、坐位)等,以完成较全面的肝脏超声探测。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1.右肋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右前叶、右后叶及第一、二肝门。
2.剑突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左外叶的内侧部及第二肝门。
3.左肋下位主要显示左外上段、左外下段及左叶的外侧角及左下角。
4.右肋间位主要显示肝脏右前、右后叶及斜切三种。
胆(1)胆道的的超声解剖:胆道是指肝脏排泄的胆汁输入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胆道系统的超声显像可分为胆囊和胆管两大部分,胆管以肝内为界,分为肝内及肝外两部分。
1.胆囊: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呈梨形,为中空器官,由肝内向下延伸至肝缘。
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的位置相当于右上腹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底部一般游离,位置易变,胆囊肿大时多突向内下方。
2.肝外胆管:肝总管在十二指肠韧带外缘走行,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后、下段和壁内段。
(2)扫查方法:1.胆囊的观察: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的交界处,慢慢倾斜,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
2.肝外胆管的观察:右上腹斜切,不难显示肝门部的门静脉,其右侧前壁可发现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向下追踪至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