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 格式:ppt
- 大小:707.00 KB
- 文档页数:24
宋代纹饰特点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峰值。
在宋代的艺术领域中,纹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宋代纹饰特点突出的地方在于其纹样细腻精致、丰富多样,形式美观大方,且寓意深远。
一、纹样细腻精致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一是纹样细腻精致。
宋代的纹饰制作工艺发展非常成熟,工匠们在制作纹饰时注重细节,追求精雕细琢。
无论是在陶瓷器上的纹饰,还是在织物、木雕、金银器等艺术品上的纹饰,都能够看到精细的纹样处理。
纹样的细腻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高雅、精致的美感。
二、丰富多样的纹样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二是纹样丰富多样。
宋代的纹饰十分丰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人物、山水等元素。
在陶瓷器上,常见的纹样有花卉、鱼、鸟、虫等;在织物上,常见的纹样有云纹、水波纹、云雾纹等;在木雕和金银器上,常见的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这些纹样的丰富多样使得宋代纹饰呈现出了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三、形式美观大方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三是形式美观大方。
宋代的纹饰注重整体的美感,追求简洁、大方的造型。
无论是在陶瓷器上的纹饰,还是在织物、木雕、金银器等艺术品上的纹饰,都能够看到简洁、大方的造型设计。
这种形式美观大方的特点,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和谐、协调的美感。
四、寓意深远宋代纹饰的特点之四是寓意深远。
宋代的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更是富有深意的符号。
陶瓷器上的纹饰常常寓意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如龙纹象征着权威与尊贵,鱼纹象征着富贵与吉祥;织物上的纹饰常常寓意着美丽与祥瑞,如云纹象征着幸福与祥瑞,花纹象征着繁荣与富贵。
这种寓意深远的特点,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文化内涵。
宋代纹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纹样细腻精致、丰富多样、形式美观大方和寓意深远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纹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宋代纹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在后世的艺术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作者:刘龙来源:《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06期【摘要】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从美学角度讲,是一种理性的美,幽雅的美,严谨含蓄的美。
【关键词】工艺美术;清新典雅;明洁净润;质朴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而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的兴起、对生活需求和城市商品交流不断扩大,对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也给工艺美术在器物品种、造型及图案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清新质朴的时代风格。
宋代的工艺美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陶瓷工艺,无论生产规模、制作技术,艺术水平,都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
陶瓷的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
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以青瓷与白瓷为主。
青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汝窑和官窑;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
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样式。
官窑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汁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幽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
而白瓷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德镇窑,定窑在宋代达到极盛,定窑白瓷以白中泛黄、温润如象牙者为佳,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
图案纹样及其丰富,常见者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
而景德镇的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影青瓷,釉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晶莹剔透,纯净如玉,优雅而含蓄。
宋瓷无论纹饰题材,亦是装饰技法都丰富多彩,附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无论是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还是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都标志着宋代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
宋锦织造技艺和纹样风格的解析与创新应用作者:任怡芸宋晓霞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宋锦源于东吴,鼎盛于明清,有“锦绣之冠”的美称,在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锦文化在大众的认知度上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
文章对宋锦经典纹样图案与颜色进行提取,结合国画等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构图方式对提取纹样再设计,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画面冲击感。
再设计的一系列图案可运用于服饰中并进行三维虚拟展示,也可运用在家居装饰品以及旅游纪念品中。
该系列图案是对宋锦独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织造技艺;基本纹样;宋锦图案;提取;再设计;创新应用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2)01-0040-07宋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极深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织物结构上的突破、工艺技术上的变革以及艺术风格上的创新,较之汉锦和唐锦,有显著的优越性与杰出性。
宋锦纹样配色新奇,图案种类丰富,各个时期的宋锦纹样都有很强的寓意与象征。
在对宋锦文化全面地了解后,对宋锦经典纹样进行提取与加工,结合传统内涵与现代艺术风格对其进行再设计,将再设计的宋锦纹样运用在服饰、家居以及工艺美术品中,是对宋锦文化创新和传承的最佳途径。
1 宋锦的织造技艺宋锦源于东吴,鼎盛于明清,是中国丝绸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是苏州这座古城特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苏州宋锦以独特的织物结构、精湛的织造技艺、典雅的纹样色彩、古朴高贵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宋锦采用纤细的经线,来接结织物正反两面长浮的纬线,使织物花纹更清晰,质地更轻薄。
较之汉锦和唐锦,宋锦在织物结构、织造工艺和绘制工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1.1 织物结构传统宋锦在织物组织结构上,改变了汉代经锦仅以经线显花和唐代纬锦仅以纬线显花的局限性,采用了经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色彩和组织层次更为细腻和丰富。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2019-06-06我国的染织图案艺术历史悠久,花卉作为⼀种装饰元素,在染织图案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经久不衰的永恒题材。
中国传统的染织花卉纹样繁盛于唐,在宋代趋于定型,其花卉纹样在造型、⾊彩、组织形式上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不仅技艺精湛⽽且具有优秀⽂化内涵。
本⽂通过对唐宋柒织花卉纹样的⽐较,加强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认识,弘扬民族特⾊⽂化,为当代花卉纹样题材的设计创造灵感来源。
染织花卉纹样的兴盛在现代染织图案中,花卉图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度抽象、概括的花卉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和刺绣织物上,汉代,茱萸纹、花叶纹、柿蒂纹成为主要的花卉纹样,其中,因茱萸被当时⼈们认为具有消灾避邪的功能,⽽最为流⾏。
但是,在汉代以前,动物纹和⼏何纹仍然占据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和外来⽂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流⾏纹样,同时,葡萄纹、⽯榴纹等新的纹样也开始出现。
盛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的图案新格局,牡丹、宝相花、海棠、卷草、秋菊等花卉成为主要题材,同时,形成了团花纹、联珠纹、唐草纹等图案构成形式。
宋代,染织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花卉纹样有万寿藤、牡丹、梨花、菊花、芙蓉、芍药、海棠、⽉季、桃花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式主要以团花式、折枝花式、缠枝花式为主,染织花卉纹样在这时期也开始趋于定型,此后,明清时期,图案构成⼤多在既有形式上进⾏演变。
唐宋染织花卉纹样的演变宋代虽然沿⽤了店代染织图案的构成形式,但由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染织图案的艺术风格有很⼤差异。
1.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风格特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度发达的经济、⽂化和频繁往来的对外交流,共同影响着染织图案艺术的风格。
在图案题材上,更加世俗化、艺术化,更加富有⽣活⽓息,并与外来⽂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的民族特⾊。
宋元时期的染织1、纺织技术的革新对纺织业的影响元朝初年,黄道婆将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这种新式织机,极大的促进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
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
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
2、纺织工具的革新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3、由于蒙元入侵,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原纺织文化。
原料方面除了传统的桑、麻,来自草原的羊毛、毬毡等也开始进入中原纺织业。
4、织物以白色为尊,图案逐渐由繁到简,用色多以蓝、黑等素色。
当然传统纹样也得到了继承。
二、宋元时期的纺织业1、宋朝的纺织业已发展到全国的43个州,重心南移江浙。
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
宋黄升墓出土的各种罗组织的衣物200余件,其罗纹组织结构有两经绞﹑三经绞﹑四经绞的素罗,有起平纹﹑浮纹﹑斜纹﹑变化斜纹等组织的各种花卉纹花罗,还有粗细纬相间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罗等。
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
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
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张晗【摘要】树木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中国传统染织中,生命树的形象亦是丰富多彩的,成为装饰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有关生命树的典故及形象,生命树纹样在传统染织中的寓意及造型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08(027)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传统染织;生命树;典故;纹样;寓意;造型【作者】张晗【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81;K876.9树木作为远古先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物资来源之一,它给早期的人类以果腹、遮荫、避雨之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图腾崇拜时期都出现过树的形象,以此作为生命繁盛的标志,象征生命的绵长。
在埃及、古罗马、两河流域、波斯、印度的早期遗迹中都能发现生命树的形象,可见树作为生命意义的象征,在世界上是有广泛意义的。
翻开中国工艺美术史,现存的考古发现中在齐国瓦当、青铜器、汉代画像石、生命树陶塑、三星堆钱树等造型上,都能找到先民创造和崇拜生命树形象的印记。
在中国传统染织中,生命树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成为装饰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生命树的典故主要用来解释生命、升官和钱财几个方面。
1.生命我国殷商甲骨文中,生命之“生”字就取象于一棵树“”。
它的字形像地下冒出的一枝小芽,表示草木初生。
嫩芽的左右各有一片子叶,正似字形所示。
查阅《说文》对“生”字的解释为:“迸也。
象艸木生出土上。
”与“生”同义的“姓”字,其字型则象一个女子跪拜在一棵树木之下“”,从字体的象形角度来看,树木就是生命的载体。
在齐国瓦当中我们会发现树纹的出现频率是极高的,在这些瓦当树木纹饰的根部或周围常会出现这样的符号:,它们不是树根,而是一堆冢土的现象描画,是一座座非常神圣的祭坛,也就是原来的土地神“社”。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形云纹,靳之林先生指出最早是两个蛇头而尾部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