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

高三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

高三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
高三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3.同素异形体

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

、P 2

O 5

两性氧化物:Al 2

O 3

等过氧化物:Na 2

O 2

、H 2

O 2

酸?

??

????

按电离出的H +

数???

??

一元酸:HCl 、HNO 3

等二元酸:H 2SO 4、H 2

S 等三元酸:H 3PO 4

按酸根是否含氧?

???? 无氧酸:HCl 、H 2

S 等

含氧酸:HClO 4、H 2SO 4

等按酸性强弱

?

???? 强酸:HCl 、H 2SO 4、HNO 3

弱酸:CH 3

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 挥发性酸:HNO 3

、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

PO 4

无机化合物???????

碱???

按水溶性???

??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

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

按碱性强弱?

???? 强碱:NaOH 、Ba (OH )2

、KOH 等弱碱:NH 3

·H 2

O 等盐???

??

正盐:BaSO 4

、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

、KHSO 4

等碱式盐:Cu 2

(OH )2

CO 3

等复盐:KAl (SO 4)2

·12H 2

O 等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 答案 (1)× (2)× (3)× (4)× (5)× (6)√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

答案 (1)能电离出H +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的化合物才是碱。

(2)不一定,盐也可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NH 4Cl 。

题组一 物质组成的判断

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 .NO 、C 2H 5OH 、HNO 3、I 2 B .CaO 、N 2、HCl 、H 2O C .NH 3、H 2S 、Si 、CO

D.CO2、SiO2、CH3COOH、H2SO4

答案A

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

⑩含氧40%的氧化镁?花生油?福尔马林?密封保存的NO2气体?CuSO4·5H2O ?液氯?王水

?KAl(SO4)2·12H2O?分子式为C5H10的烃?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②③④⑤⑥⑦?????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题组二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

化物

A Na2CO3H2SO4NaOH SO2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CaCO3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Na2O2SO2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选项甲乙、丙、丁、戊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③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④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⑥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B.④⑤⑥

C.②④⑥D.①⑤⑥

答案C

解析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③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项正确。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反应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 2的潮解 ⑩冰的熔化 ?FeCl 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

?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

?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1)×(2)×(3)×(4)×(5)√(6)×(7)√

题组一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 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解析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

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题组二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3.(2017·永州质检)《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

C.硫化物D.氧化物

答案D

解析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4.(2016·济宁一模)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氨水B.硝酸

C.明矾水D.卤水

答案A

解析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

考点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2.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转化规律分类实例离子反应方程式

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 强碱制弱碱FeCl3+NaOH Fe3++3OH-===Fe(OH)3↓强氧化剂制弱

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

强还原剂制弱

还原剂

Fe+CuSO4Cu2++Fe===Cu+Fe2+

易溶物制

难溶物

Na2SO4+BaCl2Ba2++SO2-4===BaSO4↓

3.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1.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O-3,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H2SO3电离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错;CH3COOH 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错;SO2中的S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C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错。

2.铜、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

Ⅰ.0.1 mol·L-1 H3PO3溶液的pH=1.7;

Ⅱ.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

Ⅲ.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

①关于H3PO3的说法:a.强酸b.弱酸c.二元酸

d.三元酸e.氧化性酸f.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bdf B.bcf C.ade D.bce

②写出H3P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HPO3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2)碘化亚铜可作催化剂、饲料添加剂等。已知:

Ⅰ.铜能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和碘化亚铜;

Ⅱ.CuSO4溶液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并产生白色固体;

Ⅲ.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氧化亚铜、碘化钠和水。

①下列关于碘化亚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碘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I,属于盐类

b.碘化亚铜稳定且难溶于水

c.氧化亚铜是弱酸,比碘化亚铜更难溶

d.铜能与氢碘酸反应,说明氢碘酸是强氧化性的酸

②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B②H3PO3+OH-===H2PO-3+H2O③正盐(2)①ab②2CuI+2OH-===Cu2O +2I-+H2O

解析(1)①由0.1 mol·L-1 H3PO3溶液的pH=1.7,说明亚磷酸部分电离,则亚磷酸是弱酸;由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则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由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反应中亚磷酸失电子作还原剂,所以亚磷酸有还原性。

②H3P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2PO3和H2O;

③H3PO3为二元酸,据此判断Na2HPO3为正盐。

(2)①氧化亚铜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铜能与氢碘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原因应该是碘化亚铜更难溶,使反应向右进行,d项错误;②注意碘化亚铜与氧化亚铜都是难溶性的物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保留化学式。

1.物质的变化是复杂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可能有多种途径。

2.变化是可认识的、有规律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在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要特别关注反应条件和环境。

考点四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

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1 nm1~100 nm>100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

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 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 悬浊液、 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 胶体

泥水

3.胶体及性质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 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③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________从分散剂中析出。 答案 ①光亮的“通路” ③沉淀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4)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2.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 4)2SO 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Fe(OH)3胶体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2)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

题组一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2016·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一模)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B .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D .往25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2 mL 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得Fe(OH)3胶体 答案 C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D 正确。

2.(2016·郑州联考)500 mL 2 mol·L -

1 FeCl 3溶液和500 mL

2 mol·L

-1

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

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

9~10-

7 m 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Cl3中的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题组二胶体性质的应用

3.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①胶体的吸附②盐类的水解③焰色反应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O2-4的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①、②、④的变化过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

B.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C.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E.0.1 mol 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 mol 胶体微粒

答案AD

解析鸡蛋清溶液是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故A项正确;胶体微粒可能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就是胶粒带电荷,碰撞时互相排斥,不容易聚沉,故B 项错误;根据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C项错误;江河入海口三

角洲的形成通常是胶体遇电解质使土壤聚沉所致,故D项正确;1个Al(OH)3分子达不到胶体微粒的直径,多个Al(OH)3分

子的集合体才构成胶体微粒,故生成胶体微粒小于0.1 mol,E项错误。

胶体知识“4”提醒

(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1.(2016·全国卷Ⅲ,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

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B

解析A项,Al2(SO4)3和小苏打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Al(OH)3、Na2SO4和CO2,

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正确;B项,FeCl3和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只能说明Cu的还原性比Fe2+强,并不能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错误;C项,次氯酸盐可以转化为氧化性更强且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漂白粉可以漂白织物,正确;D项,氢氟酸中的HF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SiF4气体,所以可用于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正确。

2.(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为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为化学变化。

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4.(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Fe2O3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5.下列关于胶体性质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

(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

(3)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014·福建理综,8D)

(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2013·四川理综,2B)

(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2013·安徽理综,9C)

1.(2016·北京海淀区下学期期中)拉烟飞行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

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

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汽化

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A项,“彩雾”中包括水蒸气和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因此是混合物;B项,“彩雾”是由高温气体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的,是物理变化;C项,飞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拉烟剂汽化;D项,“彩雾”的形成过程显色是拉烟剂的原因,与焰色反应的原理不同。

2.(2016·辽宁六校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工业上用石灰乳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

C.单质硅可用于制半导体、光导纤维等

D.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答案C

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正确;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能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钙(石膏),B项正确;单晶硅可用于制半导体,二氧化硅用于制光导纤维,C 项错误;Cl2和NaOH、Ca(OH)2反应分别生成NaClO、Ca(ClO)2,次氯酸盐与CO2、H2O作用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D项正确。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答案C

解析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4.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单质:金刚石、白磷

B.酸性氧化物:SO3、CO2、NO

C.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焦炉气

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

答案B

解析B项,NO不是酸性氧化物。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C

解析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项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6.(2016·泉州模拟)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NaHCO3

C.SiO2D.CaCO3

答案A

解析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7.(2016·江西丰城中学调研)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A

解析A项,青蒿素的提取采用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B项,雾霾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项,剂钢是一种铁的合金。

8.(2017·洛阳检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所形成的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

过滤纸,胶体具有介稳性,静置后不会析出黑色沉淀。

9.下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铁粉B.氧化钠

C.亚硫酸钠D.生石灰

答案A

解析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

10.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B.①②⑤⑦

C.②③⑥D.④⑥

答案D

解析①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②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错误;③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④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⑤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错误;⑥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正确;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11.(2016·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答案C

解析A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项,C60、液氯、HD都是单质,NO2

(完整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测试题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知识要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宏观分子 元素 物质原子 (组成) 离子 (4) 原子的结构:质子(+) 原子中子 (5 ) 同种元素: 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 2.物质的分类 金属:Cu 、Fe 、Zn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于:C 、S 、P 碱性氧化物:Na 2O 、Fe 2O 3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物质化合物酸:HCl 、H 2SO 4、SO 2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直接 (构成) 相同核电荷数 构 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考题例析 [例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例2]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盐 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D.炒菜用的铁锅[例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食盐、干冰 B.胆矾、石灰石 C.红磷、烧碱 D.水银、生理盐水 典题精练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D.对所有原子来说,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3.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4.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②氯离子③硫酸分子④蔗糖分子(C12H22O11)⑤醋酸分 子(CH3COOH),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圆的基本性质》各节知识点

圆的知识点及基础训练 第一节 圆 第二节 圆的轴对称性 第三节 圆心角 第四节 圆周角 第五节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第六节 侧面积及全面积 六大知识点: 1、圆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三角形的外接圆 3、垂径定理 4、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5、圆心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6、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课本相关知识点】 1、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线段OP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另一端点P 所经过的 叫做圆,定点O 叫做 ,线段OP 叫做圆的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圆O 。 2、弦和直径:连接圆上任意 叫做弦,其中经过圆心的弦叫做 , 是圆中最长的弦。 3、弧:圆上任意 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的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 ,用弧两端的字母上加上“⌒”就可表示出来,大于半圆的弧叫做 ,用弧两端的字母和中间的字母,再加上“⌒”就可表示出来。 4、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也可以说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5、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若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O 的半径为R ,则: 点P 在⊙O 外 ; 点P 在⊙O 上 ; 点P 在⊙O 。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 上 7、过一点可作 个圆。过两点可作 个圆,以这两点之间的线段的 上任意一点为圆心即可。 8、过 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9、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 【典型例题】 【题型一】证明多点共圆 例1、已知矩形ABCD ,如图所示,试说明: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A 、B 、C 、D 在同一个圆上 【题型二】相关概念说法的正误判断 例1、(中考数学)有下列四个命题:① 直径是弦;② 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 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3个 D.2个 例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直径是弦 B.半圆是弧 C.圆最长的弦是直径 D.弧小于半圆 例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B .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C .大于劣弧的弧叫优弧 D .圆任一点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都小于半径 例4、下列四个命题:① 经过任意三点可以作一个圆;② 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部;③ 等腰三角形的外心必在底边的中线上;④ 菱形一定有外接圆,圆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其中真命题的个数( ) A.4个 B.3个 C.3个 D.2个 7、圆周角定理 8、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9、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 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 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 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 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 Z> Y C、Z> X>Y D、Y>Z >X

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整理

3.1 圆(1) 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定点O叫做,线段OP叫做。 如果P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表示P到圆心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就有:d<r 点P在圆; dr 点P在圆上; d>r 点P在圆; 如图,在ABC中,∠BAC=Rt∠,AO是BC边上的中线,BC 为O的直径. (1)点A是否在圆上?请说明理由. (2)写出圆中所有的劣弧和优弧. 如图,在A岛附近,半径约250km的范围内是一暗礁区, 往北300km有一灯塔B,往西400km有一灯塔C.现有一渔船 沿CB航行,问:渔船会进入暗礁区吗? ====================================================================== 3.1圆(2) (1)经过一个 ..已知点能作个圆; (2)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作个圆;过点A,B任意作一个圆, 圆心应该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 (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叫做圆的; 三角形的外心是的交点。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作图:已知△ABC ,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 的外接圆 3.2图形的旋转 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 对应点到的距离相等,任何一对对应点与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 3.3垂 径定理(1) 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如图,直径CD 垂直于弦AB , 根据对称性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量?填一填:∵CD 是直径,CD ⊥AB ∴ 1、如图,射线OP 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射线OQ ? 3、如图,以点O 为旋转中心,将线段A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作出经旋转所得的线段B A '',并求直线B A ''与直线AB 所成的锐角的度数。 2、如图,以点O 为旋转中心,将△AB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作出经旋转所得的图形。

(完整版)函数的基本性质详细知识点及题型分类(含课后作业)

《函数的基本性质》专题复习 (一)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知识梳理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上是 ,称为的 。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上是 ,称为的 。 2、单调性的简单性质: ①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②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③在公共定义域内: 增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减函数; 增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减函数。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 (x )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 1 任取x 1,x 2∈D ,且x 1)(x f y =I I )(x f y =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

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圆的基本性质 复习总标 1.知道圆及有关概念,确定圆的条件。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2.能灵活运用弧、弦、圆心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解决问题;掌握圆的轴对称性、中心对称和旋转不变性;探索并理解锤径定理。 3.会用垂径定理进行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1.圆的有关概念 (1)圆心、半圆、同心圆、等圆、弦与弧。 (2)直径是经过圆心的弦。是圆中最长的弦。弧是圆的一部分。 2.圆周角与圆心角 (1)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2)圆周角与半圆或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圆周角与半圆或等弧: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源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3.圆的对称性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2)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分别相等。 (3)圆的轴对称性:经过圆心都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垂径定理是研究有关圆的知识的基础。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还可以概括为:如果有一条直线,1.垂直于弦;2.经过圆心;3.平分弦(非直径);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同时具备其中任意两个条件,那么就可以得到其他三个结论。 易错知识点

1.弧是圆的一部分,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半径不是弦。 2.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理解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同圆或等圆中”或“等弧”这个条件。 4.同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它们互补。 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 本讲点内容在中考中,圆的基本性质在淡化与降低,证明难度成了考查知识的重点。旗本性质的应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弧、弦、弦心距、圆心角、圆周角各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证明;二是应用半径、半弦和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进行相关计算。多数以填空题、选择题或中等难度解答题等基本题型出现,难度一般不大。 1、(2009年安徽)如图,弦CD 垂直于⊙O 的直径AB ,垂足为H ,且 CD=, ,则AB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 【解析】主要考察: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或相交弦定理.用垂径定理得 ,由勾股定理得HB=1 ,则()2 2 2 1R R =+-由此得2R=3 或由相交弦定理得 ()2 121R =?-,由此得2R=3,所以AB=3.选 B 2、(2008 绍兴)如图,量角器外缘边上有A P Q ,,三点,它们所表 示的读数分别是180,70,30,则PAQ ∠的大小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解析】主要考察:弧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之间的关系。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 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2030702 1 21Q P PAQ 选B 3、(2008年海南) 如图, 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BAC =30°,点P 在线段 OB 上运动.设∠ACP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第9题图

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 一、知识归纳 1.函数的奇偶性 2.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函数 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 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 解题提醒: ①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易忽视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时,必须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均有f(-x)

=-f (x )或f (-x )=f (x ),而不能说存在x 0使f (-x 0)=-f (x 0)或f (-x 0)=f (x 0). ③分段函数奇偶性判定时,误用函数在定义域某一区间上不是奇偶函数去否定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奇偶性. 题型一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 +1) 1-x 1+x ; (2)f (x )=? ???? -x 2+2x +1,x >0, x 2+2x -1,x <0; (3)f (x )=4-x 2 x 2; (4)f (x )=log a (x +x 2+1)(a >0且a ≠1). 解:(1)因为f (x )有意义,则满足1-x 1+x ≥0, 所以-1<x ≤1, 所以f (x )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法一:(定义法) 当x >0时,f (x )=-x 2+2x +1, -x <0,f (-x )=(-x )2+2(-x )-1=x 2-2x -1=-f (x ); 当x <0时,f (x )=x 2+2x -1, -x >0,f (-x )=-(-x )2+2(-x )+1=-x 2-2x +1=-f (x ).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学生姓名: 年级: 班型:1对1 上课时间: (第 次课) 剩余课时: 上课内容: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域为I 的函数f (x )在区间D 上的增减性 (1)共同条件:12 , ,D I x x D ??↓?∈?任意 (2)假设前提:12x x <。 (3)判断依据: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则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则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 2、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___________,区间D 叫做f (x )的__________。 思考探究 1、把增(减)函数定义中的“任意两个自变量12,x x ”换成“存在两个自变量12,x x ”还能判断函数是增(减)函数吗? 2、把增(减)函数定义中的“某个区间D ”去掉,其余条件不变,能否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3、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单调性吗? 自主测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义在(,)a b 上的函数f (x ),若存在12x x <时,有12()()f x f x <,那么f (x )在(,)a b 上为增函数 B 、定义在(,)a b 上的函数f (x ),若有无穷多对12,(,)x x a b ∈使得12x x <时,有12()()f x f x <,那么f (x )在(,)a b 上为增函数 C 、若f (x )在区间I 1上为增函数,在区间I 2上也为增函数,那以f (x )在I 1U I 2上也一定为增函数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 第3章圆的基本性质 复习提纲

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一、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P 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 表示P 到圆心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则: (1)dr → 1、两个圆的圆心都是O ,半径分别为1r 、2r ,且1r <OA <2r ,那么点A 在( ) A 、⊙1r 内 B 、⊙2r 外 C 、⊙1r 外,⊙2r 内 D 、⊙1r 内,⊙2r 外 2、一个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为4cm ,最大距离为9cm ,则该圆的半径是( ) A 、2.5 cm 或6.5 cm B 、2.5 cm C 、6.5 cm D 、5 cm 或13cm 3. ⊙0的半径为13cm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OD=5cm .在直线l 上有三点P,Q,R ,且PD = 12cm , QD<12cm , RD>12cm ,则点P 在 ,点Q 在 ,点R 在 . 4. AB 为⊙0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过C 作CD ⊥AB 于点D ,延长CD 至E ,使DE=CD ,那么点E 的位置 ( ) A .在⊙0 内 B .在⊙0上 C .在⊙0外 D .不能确定 二、几点确定一个圆 问题:(1)经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个圆? (2)经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个圆?这样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 (3)过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画圆吗? 定理:经过 确定一个圆。 1、三角形的外心恰在它的一条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作下列三角形的外接圆: 3、找出下图残破的圆的圆心 二、 圆的轴对称性: 1、垂径定理:垂直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4Na + O 2 == 2Na 2 O (白色) 2Na + O 2 === Na 2 O 2 (淡黄色) 2Mg + O 2 == 2MgO (白色) 4Al + 3 O 2 ==2Al 2 O 3 (白色、致密) 3Fe + 2O 2 ==Fe 3 O 4 (黑色) 2Cu + O 2 === 2CuO(黑色) 2、活泼金属酸(HNO 3 除外)反应,生成盐与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2 H+ == Fe2+ + H 2 ↑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Mg + 2H+ == Mg2+ +H 2 ↑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 2Al + 6H+ == 2Al3+ +3H 2 ↑ 2Na + 2HCl == 2NaCl + H 2↑ 2Na + 2H+ === 2Na+ +H 2 ↑ 3、活泼金属(K Ca Na Fe)与水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2Na + 2H 2 O == 2Na+ + 2OH-↑ 3Fe + 4H 2O(g) === Fe 3 O 4 + 4H 2 ↑ 钠与水反应现象及结论:①浮:密度比水小;②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③游、响:生成气体,反应剧烈;④红:生成碱性物质。 三、金属通性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总结

《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总结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OA 叫做半径,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O ” 2、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和直径(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BC 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AB 叫做直径) (2)弧和半圆(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 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3)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P是圆所在平面内的一点,d 表示P 到圆心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则: (1)d<r → 圆内 (2)d=r → 圆上 (3)d >r → 圆外 4、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到各顶点距离相等。 一个三角形有且仅有一个外接圆,但一个圆有无数内接三角形。 5、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6、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7、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 圆心角的一半 。 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直角,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直径 。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弧长公式: 180 r n l π=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梳理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 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 .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 、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 2 . 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4.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6.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8.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9.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1.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12.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