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 格式:pptx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0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2,3,4,5,6]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 HE):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3.HE的分类: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HEFA)、继发性(反应性)HE(HER)、原发性(克隆性)HE(HEN)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HEUS)的四大类。
(1)HEFA: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HER 和HEN证据。
(2)HER:主要可能原因有: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②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综合征等;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⑥脉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hulman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⑧呼吸道疾病:Lǒeffler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leich病等。
(3)HEN: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
最新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由于各种诱因导致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过度活化,并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危重疾病。
淋巴瘤是导致HLH的重要病因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为了提高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对淋巴瘤相关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在淋巴瘤相关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定义和分类1.HLH的定义:HLH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这种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即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2.淋巴瘤相关HLH的定义和分类:淋巴瘤相关HLH是由淋巴瘤作为主要诱因导致的HLH或在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HLH,根据发生时间的区别,分为〃淋巴瘤诱导的HLH〃和〃化疗期合并的HLH〃两大类。
(1)淋巴瘤诱导的HLH:发生在淋巴瘤治疗之前。
HLH可以早于确诊淋巴瘤之前发生,也可于淋巴瘤诊断的同时发生,或在淋巴瘤疾病进展或复发时出现。
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Y和白细胞介素6等导致高炎症因子状态有关。
这类HLH以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其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⑵化疗期合并的HLH:在淋巴瘤化疗过程中出现。
主要原因是患者在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时在病毒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和一些细菌感染的刺激下出现HLH的临床表现。
此时患者的淋巴瘤往往处于缓解状态。
诊断标准1.淋巴瘤相关HLH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没有公认的专门用于淋巴瘤HLH的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免疫系统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导致炎症性病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HLH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然而近年来,随着对HLH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HLH的治疗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关于HLH治疗的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 HLH的治疗进展1.靶向特异性治疗:传统的HLH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地针对HLH的发病机制,而且在一些患者中表现出不良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HLH的发病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发现HLH的发病机制与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因子紊乱有关,针对这些靶点进行特异性治疗成为了新的治疗策略。
靶向干扰素γ(IFN-γ)和干扰素γ受体进行治疗,以及靶向TCR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治疗等,都显示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为HL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原发性HLH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HLH的方法。
由于HLH的高度复发率和移植相关的并发症,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是HLH治疗中的困难之处。
近年来,随着HLH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对HLH患者的精准评估和治疗监测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为一些HLH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3.免疫治疗:由于HLH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免疫治疗成为了HLH治疗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如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和PD-1抑制剂等,被证实在HLH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为HL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HLH的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感染科、血液科、免疫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HLH治疗方案的逐步规范和完善,以及对HLH患者患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得到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HLH可以影响各个年龄人群,不仅发生在先天性遗传易感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在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感染、恶性肿瘤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发现,因此涉及多学科交叉。
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国内外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在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一、HLH的定义和分类(一) HLH的定义[1]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这种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二) HLH的分类[2,3,4]HLH由于触发因素不同,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HLH: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明确与HLH相关的基因有12种,根据缺陷基因的特点将原发性HLH分为家族性HLH(FHL)、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和EB病毒(EBV)驱动HLH。
① 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FHL-2、FHL-3、FHL-4和FHL-5。
FHL-1相关的缺陷基因及编码蛋白至今仍未被确定,而FHL-2至FHL-5则分别对应了PRF1、Unc13D、STX11及STXBP2基因及其相关编码的蛋白。
②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主要包括Griscelli综合征2(GS-2)、Chediak-Higashi综合征1(CHS-1)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Ⅱ(HPS-Ⅱ),缺陷的基因分别为RAB27A、CHS1/LYST和AP3β1。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系统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异常的免疫系统活性导致破坏性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本文将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检查。
患者常常出现疲劳、脱发、皮肤瘀斑、黄疸以及贫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快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红细胞无镰状变形。
组织检查可通过骨髓穿刺或者淋巴结活检等方法进行,以确定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
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性,减少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异常活性导致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免疫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输注免疫球蛋白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注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减缓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潜在治疗方法,通过置换患者的免疫系统,导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针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疗法中的输注免疫球蛋白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全身小剂量辐射疗法和靶向治疗药物。
全身小剂量辐射疗法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系统活性,减少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抑制异常活性导致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研究人员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目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血液科医生、免疫学家、放射科医生等等。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家指南2019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临床上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不仅好发于免疫缺陷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等患中。
因为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诊治难度大,由噬血细胞综合征专家联盟及中国儿科血液学组专门起草制定了最新的相关中国专家共识。
HLH是一类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主要是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系统异常增生、活化,分泌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肝、脾、淋巴组织发现嗜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多为染色体阴性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相关基因有12种。
⒉.继发性多由感染、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启动免疫系统的活化机制产生—系列反应性病变。
①感染性(最多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②肿瘤相关: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可见于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也见于少数实体瘤:胚胎细胞肿瘤、胸腺瘤、消化系统肿瘤等;③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HLH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其中全身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最多见,SLE及AOSD也易并发。
④其它类型HLH:包括妊娠、药物、器官、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HLH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中的一条即可诊断):1.分子诊断符合HLH:相关基因包括:如PRF1、UNCI3D、STX11、STXBP2、Rab27a、LYST、SH2DIA、BIRC4、ITK、AP3β1、MAGT1、CD27等发现病理性突变;⒉符合以下8条指标中的5条:①发热体温>38.5C.持续>7d:②脾大;;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100 x=""><1.0 x="" 10/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三酰甘油="">3 mmol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 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⑤=""在骨髓脾脏、肝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组胞:⑥=""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蛋白≥500="" ug/八; ⑦="" 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⑧="" scd25(可溶性白细胞介索-2受体)="">HL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及时发现疑似病例,提前预防和治疗也尤为重要。